#濕熱

天熱汗臭好困擾!女中醫教你改善狐臭體質

天熱汗臭好困擾!女中醫教你改善狐臭體質#濕熱

天氣逐漸變熱,在外面活動一下很容易就汗流浹背,流汗雖是身體重要的散熱機制,然而有汗臭味的民眾在此時就會感到十分難為情,甚至影響到社交。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人體的汗腺分為小汗腺與大汗腺,一般所講的汗水是由小汗腺所分泌,主要受到溫度影響。小汗腺幾乎分泌全身,其分泌出來的汗水成分99%為水分,其餘則是少量的鈉、鉀和尿素,因此正常的汗水是沒有什麼味道的。 之所以會產生狐臭,是因為有些人的大汗腺特別發達,在腋下分布的密度高,範圍廣。其分泌出比較濃稠的汗水,成分帶有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若遇到高溫的情況,皮膚表面細菌容易孳生,而汗水和皮膚上的細菌作用過後,就會產生特定的味道,除了異味以外,衣服上也容易出現黃色的汗漬,耳道也會呈現較為濕黏的狀態。狐臭患者以女性多於男性,青春期最為明顯。此外,緊張壓力大、運動後流汗或悶熱的環境下也會使異味加劇。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以中醫觀點而言,狐臭除了受到體質遺傳影響,更與「濕熱」鬱積在皮膚有關。「狐臭」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息息相關。治「濕」是核心。平素飲食皆無節制,喜冰涼或嗜辛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現代人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又經常熬夜,過度消耗下,容易引起肝火或虛火堆積。在身體內熱旺盛的狀況下,汗液更容易透過毛孔宣洩而出,加重多汗與狐臭的症狀。 「狐臭」病患平日可多飲用以下茶飲、湯品: 【清熱解毒金銀花茶】 金銀花3錢、生甘草3錢,以1000c.c水煮15-20分鐘後放涼飲用,有清熱解毒抗菌的作用。 【健脾利濕薏仁湯】 薏仁半斤、荷葉3錢、茯苓3錢,先將中藥材加入1000c.c水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合薏仁同放入電鍋中煮熟即可。有健脾利溼,芳香理氣作用。 遠離狐臭,飲食忌口很重要! 康涵菁中醫師建議 1.濕熱體質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清肝利膽為主。飲食要清淡,常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但應注意用量和搭配,不可太過,因為吃太多寒涼食物會損傷脾胃、凝滯氣血,反而不利於代謝體內的濕熱。濕熱體質的人夏秋季節或濕熱較重引起不適時,可以適當喝些涼茶。 2.應戒煙戒酒、少吃辛溫助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和羊肉、韭菜、生薑、芫荽、辣椒、胡椒、花椒、荔枝、龍眼、榴槤等。許多濕熱體質的人有身體沉重、精神不濟、疲勞感強的感覺,但一定不可盲目進補,反而會加重濕熱。

「肚子痛」你是冷痛還熱痛?中醫詳解「腹痛6類型」補湯這樣喝

「肚子痛」你是冷痛還熱痛?中醫詳解「腹痛6類型」補湯這樣喝#濕熱

「肚子好痛」或許最常見但也最籠統的一種身體不適症狀,你聽過「熱」也會導致肚子痛嗎?在中醫界有15年資歷的溫亞中醫診所所長彭溫雅,於新書《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就詳細解釋了腹痛的6種不同型態,其原由與各自的解方,讓讀者更能準確描述出自身症狀,協助醫師診斷檢查。以下為原書摘文:

祭拜後食物應充分加熱 濕熱環境食物易腐敗

祭拜後食物應充分加熱 濕熱環境食物易腐敗#濕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四月清明掃墓習俗為中國自古以來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一名李太太去年祭拜之後,因祭祀食物未加熱食用而造成家人上吐下瀉,基隆市衛生局提醒市民,台灣高溫多濕的環境有利各種微生物繁殖,豐富的祭祖食物若烹調及保存不當,長時間放置於室溫下,細菌就有機會大量繁殖,導致變質腐敗,加上潤餅、粿類食品水活性高,特別容易酸敗,因此建議掃墓時攜帶冰桶冷藏保存,以維持食品的新鮮度,祭祀後也要把食品充分再加熱後再食用,才能確保食用安全。衛生局表示,不論是量販業者推出便利三牲熟食、現成菜碗組合,還是民眾自己購買烹調製備,選購肉類和魚類時應注意其鮮度;蔬菜與水果以考量新鮮、當季為主;加工食品需選擇包裝完整、標示清楚(尤其製造日期和有效期限),顏色不要太白或太鮮艷之產品。應節的「潤餅」食材,應注意製作衛生,潤餅皮、豆乾、干絲等不要選擇過白、過脆的產品,花生粉則以乾燥、新鮮的為宜,並貯存於低溫、乾燥處;草籽粿、紅龜粿等食品不要購買太Q或保存期限過長的,注意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儘量向有商譽的商家購買,以保障自己權益。由於清明連續假期民眾外出用餐機會增加,若不特別注意飲食衛生,易發生食品中毒。基隆市特產以海產類食物為主,如果處理海產類食材未經足夠清水清洗或處理過程中污染到其他食材,則可能會引起腸炎弧菌中毒,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分析歷年食品中毒案件,發現造成食品中毒的原因主要以「熱處理不足」、「生、熟食交互汙染」及「食物調製後於室溫下放置過久」最多,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吳澤誠提醒市民為有效避免食品中毒發生,應注意祭拜後的食品安全,落實「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民眾若不慎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迅速就醫並保留剩餘食品及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醫療院所如發現食品中毒病患,應於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處理。至於造成食物中毒之業者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600萬以下罰鍰,或依同法危害人體健康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