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專家籲:感染後十年內死亡風險高達三成  高危族群防肺鏈 公費接種更周全

專家籲:感染後十年內死亡風險高達三成 高危族群防肺鏈 公費接種更周全#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今年3月10日起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將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五大高風險對象納入公費接種,全年皆可施打,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可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專家呼籲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免疫保護更完備。 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感染不僅威脅性命,也會對身體各器官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有3成肺炎鏈球菌肺炎患者會在10年內死亡,而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的倖存者也將會折損9.9年的壽命。此外,正在接受治療的血液腫瘤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是一般民眾的50倍,肺鏈感染風險較高族群千萬不可大意。 肺炎鏈球菌確診數創5年新高! 血液腫瘤患者罹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高50倍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累積315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為5年來新高。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全年都會流行,但通常流感疫情高時,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案例也會較多。多數患者肺部X光影像要2-4個月才會恢復正常,相關症狀可維持6-18個月。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腔中,當病毒感染後,免疫力下降,呼吸道上皮細胞受損,使肺炎鏈球菌更容易附著、入侵,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嚴重時可引發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此外,癌症患者容易感染主要因為慢性炎症、造血系統成分功能受損和/或減少,以及影響免疫功能的治療等多種因素導致免疫系統受損造成。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任呂俊毅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正在接受治療的血液腫瘤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是一般民眾的50倍。據統計,癌症診斷後的第一年,「感染」為與癌症無關的第二大死因,多數死亡病例歸因於流感與肺炎。此外,慢性疾病及免疫低下者,因免疫力較差,亦為肺炎的高風險族群。19-64歲的慢性病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可高達一般人的數倍,其中糖尿病患者增加4倍、器官移植4.2倍、心臟衰竭5倍、慢性肝病7倍、慢性肺病10倍、慢性腎臟病更高達21倍! 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擴大 專家籲:高風險族群疫苗施打事不宜遲 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為2大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罹病族群,其他不論年齡均亦列為高危險群的包括:(1)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2)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3)人工耳植入者、(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5)腦脊髓液滲漏者、(6)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等,也都是感染風險較高的族群。 政府自2023年起提供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給65歲以上的民眾施打,3月10日起進一步擴大施打對象至19-64歲高風險族群,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呂俊毅醫師表示,「公費結合型疫苗(PCV13)可以誘發T細胞免疫,有助產生免疫記憶,建議先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13)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23),有助於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泛。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預防肺炎不分季節,應盡快完成1+1(PCV13+PPV23)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完整免疫保護力。」 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接種原則: 一、未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者應先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1劑PPV23。 二、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且間隔至少8週者可接種1劑PPV23。 三、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者可接種1劑PCV13。 四、如已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疫苗,代表已經完整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無需再接種PCV13及PPV23疫苗。

幼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3月開始施打

幼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3月開始施打#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乍暖還涼,春天的腳步已悄悄到來,季節交換的時節最易引起呼吸道的疾病,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童。為減少高風險族群感染、傳播,及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機率,花蓮縣衛生局於3月1日起提供2-5歲幼兒接種1劑PCV13價疫苗。花蓮縣衛生局徐祥明局長表示,我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其中幼兒又以2-5歲為最多。為預防幼童因感染導致嚴重合併症的發生,同時降低2~5歲幼童因感染該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合併症,並減少其住院率、死亡率及往返醫療院所次數與醫療費用之支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原已實施之5歲以下高危險群、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等,以及99年以後出生且設籍本縣之幼兒仍繼續提供公費疫苗接種服務,如為外籍人士,父母任一方需具健保身分或持有居留證。PCV13 是一種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五歲以下兒童,PCV13 所含肺炎鏈球菌型別的保護效力約為 86%,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人可能會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家長無須擔心。外徐祥明局長也特別提醒,施打疫苗固然能免於傳染疾病威脅,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要訣,日常生活中應重視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同時也要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保持居家環境清潔,將能有效提升身體的免疫力。

明日起 幼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開打!

明日起 幼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開打!#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包括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為降低2-5歲幼童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之機率,並減少住院率、死亡率,3月1日起政府將提供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以上,且其過去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接種時程的幼童,接種一劑PCV13;請家長於實施日起攜帶符合條件的幼兒併同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完成疫苗接種。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幼兒又以2-5歲最多、1-2歲次之。肺炎鏈球菌一般存在於部分幼兒與成人呼吸道而無症狀,台灣2-5歲幼兒約20%呼吸道有此細菌存在。當有類似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時,就有可能導致細菌增生而致病,擴散至週邊組織造成感染,如常見的中耳炎與鼻竇炎。若感染至下呼吸道則會變成肺炎。更嚴重情形可能會感染腦部成為腦膜炎、感染骨頭成為骨髓炎、感染血液成為敗血症,其中敗血症與腦膜炎的死亡率為20-30%。肺炎鏈球菌疫苗乙劑費用約需4000多元,縣府為了縣民之健康特別編列百萬經費,提供本縣2至5歲幼兒免費接種。本局提醒您!家中若有符合公費接種對象者,請儘速前往本縣合約醫療院所接種,請不要浪費縣府美意。PCV13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在接種2-3天內恢復;而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轄區衛生所,以釐清病因。

3月起 幼童速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3月起 幼童速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包括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為降低2-5歲幼童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之機率,並減少住院率、死亡率,3月1日起政府將提供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以上,最遲應於6歲(不含)以前,且其過去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程的幼童,接種一劑PCV13。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幼兒又以2-5歲最多、1-2歲次之。而2012-2013年間,台灣5歲以下病童有6成以上是感染19A之血清型,但7價和10價疫苗中並未包括19A,不過3月1日開打的公費疫苗是13價,對19A型別有直接的保護。因此,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建議,逐序將5歲以下幼兒導入公費PCV接種。本年針對2-5歲幼童優先實施,並預定於民國103年起擴至1-2歲幼兒,104年列入常規接種,本項政策實施預估將有50萬名幼童受惠,而社區老人也可望因幼童鼻咽帶菌率下降,打斷傳播鏈而得到保護,平均每年可望減少約100例幼兒感染IPD及挽回約3名幼童的生命。PCV13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在接種2-3天內恢復;而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當地衛生單位,以釐清病因。   

2-5歲幼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明年3月1日開打

2-5歲幼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明年3月1日開打#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減少2-5歲幼童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的機率,疾管局於102年3月1日起優先實施2-5歲幼童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疾病管制局今(25)日表示,民國97年至100年出生,過去未曾接種PCV13的幼童,均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應於年滿2歲後,儘早接種1劑,估計約有增加50萬名幼童受惠。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幼兒又以2-5歲為最多,因此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優先於明年提供2-5歲幼兒接種1劑PCV13,並規劃103年提供1-2歲幼兒接種,104年擴及2歲以下幼兒(即已含括幼兒常規接種),105年起將列為常規接種。而原已實施之5歲以下高危險群、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等,以及99年以後出生且設籍山地離島偏遠鄉鎮幼兒,已約有6.3萬人受惠,加上102年擴大的2-5歲幼童,符合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條件幼童總數將達到56.3萬人。為減少高風險族群感染、傳播,及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機率,疾管局呼籲,符合接種條件幼童之家長,可於明年3月1日起攜帶幼兒併同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至各地衛生所或指定醫院診所完成接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人可能會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當地衛生單位,以釐清病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