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銀髮族的冬季保健

銀髮族的冬季保健#冬季養生

天氣漸冷,到醫院求診的老人家也有增多趨勢,特別是一些慢性病的老病號,常等不及預約的回診日便提早報到。冬天確實會對老人家身體造成許多影響,永和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 許馨文,在此提醒大家銀髮族的冬季常見疾病及保健方式:一、天冷會增加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原本就有高血壓的病人將更難以控制病情,尤其冬天老人家常因怕上廁所而不敢多喝水,血液黏稠度較高,更容易導致血管阻塞,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千萬要注意保暖;特別是習慣晨起運動的長者,晨間氣溫較低、加上一夜未喝水進食,最易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所以建議老人家冬天時盡量改在氣溫較高的午後運動,且運動前需做好暖身,有心肌缺氧病史的人最好隨身帯著救心藥丸,以備不時之需。二、冬天是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特別是原本即有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常易併發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不可不慎!建議老人家此時應盡量減少出入醫院等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勤洗手,以減少感染病菌,家中不妨使用空氣調節機,調節室內溫度及溼度。此外,最好在流行季節到來前接種流感疫苗,增加保護力,而有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應隨身攜帶支氣管擴張噴劑,以防止急性發作可能致命的悲劇。三、冬季也是憂鬱症好發的季節,因日照時間縮短、造成體內激素改變,容易誘發憂鬱情緒,特別是老人家,因天冷慢性病較難控制,病痛纏身、恐懼死亡,更會加重情緒低落,患者常覺疲勞、乏力、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慾不振、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甚至有悲觀厭世的想法,此時家人應多給予關心,多曬太陽、增加戶外活動,情況嚴重者則須就醫尋求專業協助。其實,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勤做運動增加抵抗力,出門注意保暖,保持愉快心情,而有慢性病的人按時服藥、定期就醫,要做好冬季保健並不難,希望每位長者都能在冬日裡過得健康、快樂、有活力!

「冬令進補」中醫預防醫學極重要的一環

「冬令進補」中醫預防醫學極重要的一環#冬季養生

華人是世界上最懂得進補的民族。每到冬至前後,居家常瀰漫濃郁竄鼻的陣陣藥香。易經云「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的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藉由中藥適時煽風助燃以積蓄能量,可使身體有足夠的熱能對抗寒冬。臺北縣立醫院中醫師傅宗楷表示,傷寒論「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另云「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得知冬令進補可使來春生病的機會大大減少,是中醫預防醫學極重要的一環。雖說「冬宜溫補;秋宜平補」但台灣地處亞熱帶,冬季仍屬暖和,適合平補。只有寒風刺骨的寒流來襲時才宜溫補。平補可用補血湯:1兩黃耆、當歸2-3錢,紅棗、枸杞子適量,也可用八珍湯、四物湯加減之。但氣虛血弱、體質寒冷,如四肢冰冷、倦怠乏力、脘腹冷痛、肢節酸痛、容易感冒的人,無論是秋冬或暮春三月皆適合溫補。以十全大補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即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最為常見。十全大補湯是冬令進補常見的基礎,再依不同需求加減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四君、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四物。如四物補血加四君補氣即成八珍湯,對氣血兩虛,症見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說話有氣無力、婦女月經失調者都具良效。若虛寒症較重,則再加上黃耆、肉桂成十全大補湯,每味藥各用3-5錢,對虛勞疲極可奏奇功。虛寒容易心悸者,人蔘可選用高麗蔘2-3錢。若虛症不甚或血壓易高可用粉光、太子蔘、黨蔘取代人蔘。胃腹寒痛或四肢冰冷、易鼻子過敏者,可加生薑1-2兩,棗、枸杞適量,補血滋養又可增加湯頭甜味。肉類可用羊、豬、雞、鴨,即成藥香味美的進補極品鍋了。冬令進補雖可改善體質,但並非人人適宜。傅宗楷醫師提出幾點禁忌如下:體質燥熱、壯實易上火之人,如面紅目赤、口乾舌燥、溲黃、便秘、舌苔黃膩症狀者,切忌溫補。感冒如咽痛、咳嗽痰黃、發燒、皮膚紅疹、搔癢者,也不宜進補。有心血管疾病之人如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者,也勿吃補,以免氣血亢盛上衝,釀成意外。切忌高麗蔘、大量炙黃耆、肉桂。有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的病人,補藥中高熱量的濃湯、油脂、肉汁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補湯中的酒精成分也會對肝膽疾病之人加重其代謝之負擔,更會刺激腸胃潰瘍,加重病情。婦女生理週期時也不宜進補,以免增加排血量,延長生理週期,反造成不適。孕婦不可服用十全大補,因含肉桂,恐促子宮血循,導致流產。冬令進補應依天候變化與本身的體質、健康狀況選取最適宜的配方,才能達到效果,建議民眾找合格的中醫師開立處方,祝大家有個溫暖而健康的冬天。

冬令進補話養生

冬令進補話養生#冬季養生

【進補原則】(一)傳統醫學的養生觀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的時候補肝腎的效果最佳。又因「寒」為冬季主氣、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尤其老年人最易傷及腎陽,所以可視個人體質於膳食中適度使用溫性或是能溫補腎陽的藥材來進行調理。(二)儘量選擇具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功能的溫性食物(如栗子、紅棗、大蒜、南瓜、薑、雞肉、羊肉、鱔魚、海參等)或熱性食物(如花椒、鱒魚等),而對於生冷及寒性食物應少吃,以免傷陽氣。(三)要節制攝取具有高熱量的甜食或油炸物,多吃點纖維質類蔬菜,以增加腸胃的飽足感。若害怕食入過多油脂者,可於燉煮好後,冷藏去浮油。【注意事項】(一)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痛風患者,不宜進補動物內臟及海鮮,也不適合使用溫補藥材來進補。(二)急性感染症者,如感冒、咽喉痛、發燒者,忌補。(三)平時易腹瀉及腹脹等腸胃虛弱者,要節制飲食,以免症狀加重,最好避免使用太過滋膩的藥材或食物。(四)進補時應視個人身體反應自行調整攝取量。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 廖敏宏醫師表示在台灣,多數人平日口味較重、嗜食冰品、常熬夜,因此陰虛或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相當多,若不小心進補過頭了,常易出現頭痛、牙齦出血、流鼻血、煩躁不眠、口乾口苦、大便乾硬等症狀。此時除立刻停止進補外,還可飲用一些甘蔗汁、綠豆湯、冬瓜茶等來減低不適情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