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抗憂鬱藥不能自行停藥,否則憂鬱症可能會有復發的危險或是出現戒斷情形,對患者本身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林小姐常莫名哭泣、睡不著、吃不下,甚至無心工作,只好求助身心科醫師治療,在服用抗憂鬱藥物1~2週後,覺得症狀改善便自行停藥,沒想到1~2個星期後,所有的症狀又再度出現。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徐鴻傑表示,服用抗憂鬱藥物後不可以隨便停藥,需由醫師判斷病人狀況、決定停藥時機與方式,才能免於憂鬱症復發,或是憂鬱症慢性化;醫師說,若是輕度憂鬱症,可以藉由心理治療、運動、飲食等方式改善,不一定要服藥;至於中度患者,憂鬱情形若已影響心理、生活功能,無法照顧自己或順利工作時,則可考慮藥物改善;而重度憂鬱症,則是一定要先服藥,以免腦部受到疾病影響,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憂鬱症患者停藥先請教醫師徐鴻傑強調,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且大部分的病人用藥改善病情後,若有遵照醫師指示逐步減藥,大多可以順利停藥且不會有成癮的危險,但服藥期間需有足夠療程,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否則會有復發的風險。但有些民眾擔心藥物會傷肝腎,常在自覺病情改善後自行停藥,雖剛停藥時不會造成影響,但過了2~3週或1個月,就可能復發,甚至有些患者停藥2~3天後出現戒斷症狀,如噁心、頭暈、煩躁、失眠等,若重新開始治療療程,不僅延宕治療,更可能因而造成憂鬱症慢性化。徐鴻傑醫師叮嚀,憂鬱症患者要成功減藥甚至停藥,除了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外,還要考量有些藥物減藥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容易出現戒斷症狀,需由專業醫師來做評估,民眾切勿自行停藥;減藥過程中,仍要注意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多運動,讓過程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