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式止痛

術後傷口痛別忍!自控式止痛來幫忙

術後傷口痛別忍!自控式止痛來幫忙#自控式止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傷口復原期的疼痛感,才是術後的一大考驗。65歲張伯伯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因腸道扭轉阻塞進行腸復位手術,手術後的傷口疼痛讓張伯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雖有病房護理師給予止痛藥物,效果僅能略為緩解疼痛。經麻醉科醫師評估並解釋後給予自控式止痛,疼痛大為緩解。像張伯伯這樣的傷口疼痛,是絕大多數接受手術病患所害怕的問題。一般傷口疼痛分別有來自表皮的體感疼痛以及來自內臟的臟器疼痛。表皮疼痛感覺像是被刀子割過的傷口疼痛,通常最難以忍受,尤其如上腹部手術等,其疼痛會因呼吸或移動而產生劇痛。而臟器疼痛則為受傷臟器的感覺神經傳來悶悶的痛,通常臟器疼痛較能夠忍受。在一般手術後表皮疼痛會在前三天為最高峰,之後大多數人疼痛的強度會慢慢下降,臟器疼痛則不一定,視手術部位及臟器神經分部而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陳世鴻醫師表示,自控式止痛基本原理為:在設定好的自控式止痛的機器中填裝麻醉止痛藥物,依照病患的身高、體重、年紀、止痛方式等因素考量設定於一定時間內給予劑量後,將打止痛藥的主控權交給病患,當病患感覺到疼痛時即自行按壓機器上的按鈕,止痛藥物即會進入體內達到止痛效果。手術後自控式止痛雖可有效降低手術疼痛的問題,但是此為自費項目,且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任一種止痛,仍需經由麻醉科醫師專業評估並給予建議。

病人自控式止痛 自己決定何時需要藥物

病人自控式止痛 自己決定何時需要藥物#自控式止痛

成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黃友聖說,疼痛的處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除了要好好的解決病患疼痛的問題,滿足病患止痛的需求,更進一步的我們希望病患能夠「勇於說痛」,勇敢的表達免於疼痛的需要。止痛藥物的使用基本上分成3個階段,最輕微的疼痛會偏向使用一般的消炎止痛藥,像是普拿疼以及一些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或是藥物效果不如預期,持續性的疼痛則可以使用較為輕效的鴉片類藥物,萬一是非常疼痛的情形則會考慮使用效果較強烈的鴉片類藥物。黃友聖醫師指出,手術之後的疼痛如果沒有得到適度的緩解影響其實是很大的,像是抑制呼吸功能、增加心臟負荷、影響腸道蠕動、骨骼肌攣縮、血栓或栓塞的形成,包括在手術麻醉後恢復室以及回到病房止痛的選擇,基本上最多的還是靜脈注射給予止痛藥物。但是,缺點就是缺乏時效性也就是病患需要等待藥物的給予,比較沒有辦法滿足即刻止痛的需求,而且這樣的給藥方式也無法維持體內藥物濃度的平穩疼痛控制品質是比較不好,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因此,病患自控式止痛(PCA)就是讓病人自己決定何時需要藥物,而且能夠隨時都有藥物可以使用,同時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以及提高病患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當然,病患要先經過麻醉科醫師的評估才能夠開始使用PCA。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