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貝

7成5耳機族聽力異常不知  聽咬字混淆常需「再說一次」恐微聽損

7成5耳機族聽力異常不知 聽咬字混淆常需「再說一次」恐微聽損#分貝

你是耳機不離身的音樂一族嗎?一般人搭乘捷運時,為了享受片刻音樂時光,通常會將耳機音量調至蓋住外界噪音,但這樣的音量其實已近100分貝,高於85分貝音量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電聲大廠美律調查指出,台灣有超過75%的20~49歲用耳機民眾,近3個月有出現耳朵異常情形,不可不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約每100人就有1人有輕度聽力問題。美律實業表示,聽力損傷有分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以及全聾。常見的微聽損,全名「輕微聽力損失」,是較為輕微的聽力受損,雖然一般情況微聽損患者仍可聽到聲音、與他人正常溝通,但在特殊情境中,微聽損患者的聽力已受到影響。 吵雜環境中聽耳機,長期超過85分貝就會影響 富聆助聽器聽力師陳雪霞指出,微聽損一開始可能會有語音辨識問題,例如「鞋」子聽成「茄」子,或者常需請別人「再說一次」,一旦發現警訊,就應盡早就醫。 美律實業電聲產品事業部處長吳夢璠表示,聲音是否會損傷聽力主要取決於3大要素:聲音的大小、時間長短及離噪音源的距離。搭乘捷運將音量調大至蓋住外界噪音,其音量可能已近100分貝,長期會對聽力造成莫大傷害,像年輕人喜歡在吵雜的環境裡,戴上耳機並將音量調到最大,這些小動作,都會造成耳朵的負擔。 平時不播放超過音量60%,超過60分鐘就應休息 國際上對於聲音的安全標準是85dB(分貝)。但音量dB計算公式為指對數函數型,差3dB音量等同於就相差1倍,譬如85dB跟88dB看似相差不大,但耳膜承受的音量壓力已增強1倍。一般人若無法得知耳機分貝數的大小,建議遵循66法則,也就是不超過播放設備之音量的60%,同時連續使用耳機60分鐘應該要休息一下。 吳夢璠補充,耳力損傷並非0或1,而是一條漸進式損傷的過程,現代人雖然耳機使用非常頻繁,但有賴於科技的進步,不論是抗噪耳機或具有聽力保護裝置的產品都非常多,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習慣及喜好的耳機,並遵守66法則,才能聰明的保護聽力,享受聲活。 美律實業為推動微聽損倡議,與中山大學聽語系及台中教育大學完成台灣唯一一份結合聲學與聽力保健的教案,深入校園倡議;同時,也邀請高中生,前進美律研發總部,透過耳機DIY體驗營,讓學生不只了解耳機,更知道保護聽力。 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美律實業總裁黃朝豊表示,未來除持續倡導全球耳力健康,也歡迎更多的企業一起加入倡議的種子,一起維護民眾聽力健康。

講多次還聽不清!噪音讓女聽力受損

講多次還聽不清!噪音讓女聽力受損#分貝

打工竟然打到聽力受損!一名25歲女生長期在飲料店打工,但因長期受冰沙機器噪音的影響,導致聽力受損,有時客人點飲料,要重複兩、三次她才聽得清楚。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力博宏表示,該女子長期受冰沙機噪音的影響,造成聽力受損,年紀輕輕聽力就已退化如50多歲。 (圖:擷取自youtube中天新聞畫面)新店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陳正文醫師指出,「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都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永和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廖伯武說,近年來娛樂噪音的影響越來越大,日常生活中的演唱會、KTV、電動玩具、隨身聽、耳機、爆竹、電話、會發出音響的近距離玩具等,都是年輕人常暴露的噪音,卻往往被忽略。噪音對聽覺系統的影響,可分成暫時性與永久性的聽力損失。顧名思義,會在短時間內恢復的稱為暫時性損失,這通常是極短時間暴露在高噪音下所造成;而永久性的傷害則是在較不自覺的噪音環境下,日積月累所導致。上述的打工女就屬於永久性傷害。廖伯武醫師表示,噪音引起的聽損與噪音的音量與持續時間有關,目前政府規定,勞工在90分貝環境中一天工作最多8小時,而在95分貝環境中一天最多只能工作4小時,目的即為避免過度的聽力傷害,保障勞工健康。廖伯武醫師提醒,聽得到不代表聽力沒問題,有耳鳴、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的症狀,或是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常說「啊」的時候,最好快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才能降低傷害。優活聚焦:●AV女優示範女用保險套 鼓勵女性保護自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0●藥局違法?女子狂吃安眠藥致坐立難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9●百人上街頭抗議動物收容亂象 藝人隋棠到場聲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8

吸菸恐讓聽力受損 長時間用耳機也不例外

吸菸恐讓聽力受損 長時間用耳機也不例外#分貝

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研究發現,暴露在二手菸中的青少年,造成聽力損失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而且單耳的聽力損失風險比常人多了83%;美國醫學協會雜誌(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也發現,抽菸的人聽力損失比未吸菸者高出1.69倍。台中林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長朋表示,台灣在吸菸與聽力損失方面的研究比較少,不過吸菸導致聽力下降是有可能發生的。研究指出,因為二手菸會影響耳蝸的內耳血液供應,可能會損壞耳朵與大腦神經中的神經通路,造成神經性聽力損失。陳長朋醫師也表示,因為吸菸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及氧氣循環不足,影響內耳供血不足,造成聽力下降。但是一般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還是以長期噪音影響為主,80分貝~85分貝之間(如大卡車經過的聲音)的聲音就稱噪音,長期暴露就會造成聽力損傷。根據美國國家環境職業研究所規定,一般聽力保護標準為在90分貝環境下,不可以持續暴露超過8小時,95分貝則不可超過4小時,105分貝則不超過1小時,否則就會有聽力損傷的危險。此外陳長朋醫師說,現在人很喜歡戴耳機聽音樂,而且普遍使用封閉型內耳式耳機,如果聲音太大時,很容易造成聽力損傷。至於使用耳罩式耳機是否可以降低聽力損失的風險?陳長朋醫師表示,雖然耳罩式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比較小,不過青少年還是要注意使用耳機聽音樂時的音量與時間控制,否則一樣會對聽力造成傷害。醫師建議,如果要避免聽力下降,可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類胡蘿蔔素等具有抗氧化效果的食物,也能改善聽力下降的情況,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盡量避免讓自己暴露在高分貝的場所,才能讓聽力不會受到損害。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殺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287把握語言發展黃金期~新生兒聽檢9/5日正式啟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236淺談中耳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7458

關心聽力損傷 善用助聽輔具走出幽閉生活

關心聽力損傷 善用助聽輔具走出幽閉生活#分貝

聽力損傷對於多數民眾而言就像一種老化疾病,會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失去敏銳的聽覺。一但這個與環境互動的重要感官功能失去作用,很可能會因為溝通不良或對於環境失去敏銳度而使人日漸封閉。所幸拜科技進步所賜,助聽器近年已發展到個人化且精品化的境界,使得使用助聽器不再是一件令聽損者難以面對的困擾。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葉文英理事長表示,除了極重度聽損者已完全喪失聽力外,聽力損傷的表現可能是沒有辦法聽到較小的聲音或對語音理解出現困擾,甚至是聽取某些頻率的聲音或音調比其他聲音來的困難。因此國際標準則藉由兩耳對於聲音的低中高頻(赫茲)及音量(分貝)的聽力範圍,來了解聽損的範圍與嚴重性。因此即可依據這兩項因素為每個人繪出二維的聽力圖做為診斷的依據。一旦因聽力障礙影響到溝通或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不便,就應該開始考慮使用助聽器來進行改善。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劉殿楨醫師表示,近年來助聽輔具大量應用高科技技術,例如紅外線及藍芽傳輸、或以晶片將聲音進行數位化處理等等,使得助聽器輸出的聲音品質不再像傳統類比式的助聽器僅能做到大小聲的調整,而更可以優化聲音達到悅耳及清晰的程度。目前常見的助聽器依照外型可以分為:口袋型助聽器。耳掛式助聽器。耳內及耳道形助聽器。深耳道型助聽器等。口袋型助聽器因聲音接受器較大可給予較大的輸出音量,但相對其體積較大,且具有電線而不易隱藏。耳掛式助聽器則是用於孩童及輕度至極重度聽損者,由於其體積小可藏於耳後較不明線外,目前多數使用新科技零件,具有音質優化、可快速切換情境設定等特色,但容易受到汗水侵蝕,且配戴步驟較多等小缺點。耳內及耳道型助聽器適用於八歲以上,耳道大小已固定的聽損者,其優點為外觀不明顯且配戴較舒適,但缺點惟因麥克風及接受器較接近,可能有回饋音的缺點,甚至因為體積較小,因此需使用較小的電池而得經常更換,並且不適合濕耳者。而深耳道型助聽器適用於聽損程度低於70分貝者,但耳道畸形或有慢性中耳炎者則不適合使用;深耳道型的隱蔽性更佳,但因體積過小而無法設計音量控制鈕與感應線圈,且麥克風及接受器容易被耳垢塞住,也容易產生回饋音。除上述助聽器類型外,尚有跨傳型助聽器、骨導型助聽器可以選擇。葉理事長補充,目前針對高頻率聽損者,亦有助聽器採用「非線性頻率壓縮技術」來處理高頻率的聲音,用以幫助高頻率聽力受損者改善噪音下的聽辨能力,甚至對於患有聽損的學齡兒童更可幫助其建立對於如英文子音或中文塞擦音的聽辨能力。甚至部分助聽器亦可依照個人需求設定如開車、會議、吵雜環境等情境,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切換以達到最佳的助聽效果。劉醫師強調,民眾如第一時間察覺自己聽力有問題,不妨可至具有聽力業務之醫院,如各地區域及教學型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檢查,待醫師排除疾病後,再交付專業的聽力師協助了解個人的聽力圖,以找出缺失的聽力範圍,進而給予是否需使用助聽輔具及如何挑選合適的輔具等專業建議。此外,民眾在挑選助聽器時,應善用「試聽」之功能,充分與聽力師溝通自身需求,以確實找到合適且喜愛的助聽器。並且,如已配戴助聽器者,也應於使用後定期回到配置的地方做調整,以確保助聽器達到最佳效用。

馬路如虎口 沒聽力就難過

馬路如虎口 沒聽力就難過#分貝

「聽覺」是上天為我們量身訂做,用來接收環境回應的一個重要感官功能。曾幾何時我們開始需要調高音量才能與身邊的長輩交談?甚至他們經常因會錯意而產生嚴重的言語爭執而產生溝通問題?沒錯,「聽覺」這個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流失;甚至是不可逆轉的老化現象,因此人人都有可能面臨聽不清楚甚至聽不到等聽損問題。若對於自身聽力有疑慮者不妨可主動上網,參加由中華民國慢性病患關懷協會主辦的聽力保健專案,了解自己現階段聽力程度,如有明顯或嚴重的聽力損傷問題,建議諮詢耳科醫師及聽力師相關助聽輔具的使用,以提高生活與溝通品質。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葉文英理事長表示,許多人可能不了解聽力損傷的重要性,她舉自小因病奪走視力及聽力的海倫凱勒說過的一段話,「若我能恢復視力或聽力,我願能聽見,因為看不見使我與事物隔絕,聽不見卻與人隔絕」。多數人都認為失去視力會造成自身安全上的隱憂,但其實失去聽力除了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外,亦會造成個人安全的盲點,甚至可能提早引發老年失智症。葉理事長表示,自己就曾遇過有位年逾七十的老翁欲強行穿越馬路,未聞身旁呼嘯而過且狂鳴喇叭的汽車,所幸一輛小客車駕駛緊急減速後輕微撞上,老翁因飽受驚嚇而送院,醫師檢查後發現該老翁雙耳聽力損傷嚴重,卻因不願意使用助聽器而險釀生命意外。經過聽力師及耳科醫師諄諄勸導下及提供輔具的試戴,老翁終於配戴助聽輔具。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指出,聽力損傷是老人失智症引發因子最關鍵的因子之一,因此如能及早介入聽力損傷使用輔具使用助聽輔具不僅是提升溝通品質及安全的考量,更可以持續提供大腦中樞語言區的刺激,延緩失智症發生時間。葉理事長表示,目前對成年人因外力或年齡老化所引起的聽力損害,仍須仰賴民眾自身察覺而就醫。想知道自己或家人的聽力受損程度為何嗎?請上中華民國慢性病患關懷協會線上聽力問卷評估網址(http://phonak.clweb.com.tw/case03.htm)延伸閱讀「聽力損傷正確認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50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