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

色香味俱全 蔬食料理健康不「鹼」單

色香味俱全 蔬食料理健康不「鹼」單#色香味

(撰文/湯蕎伊 ) (諮詢/粮䜓蔬食創意料理負責人:梁添武、主廚:宋瓊宏) (圖片/粮䜓蔬食創意料理) 隨著養生意識抬頭,素食餐廳一家一家地開,這也象徵著吃素人口增加,然而,一般人認為淡然無味的素食菜餚,要如何在大宗市場的葷食中佔有一席之地呢?位在桃園龍潭的粮䜓蔬食創意料理以養身健康為出發點,在梁添武老闆的用心規劃經營下,讓素食餐廳搖身一變成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景觀餐廳。 透過觀看的角度不同 反映內心意境 粮䜓蔬食創意料理老闆梁添武表示:「希望能給客人寧靜的感覺,營造舒適自在的空間,藉此提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今年年初開始,重新改造已荒廢2年的鐵皮屋,歷經半年的時間將整體的餐廳環境建構完成,餐廳風格走的是日式庭園風,也是做景觀設計已有20多年的梁老闆最喜愛的風格,梁老闆笑著說:「喜歡日式簡潔靜謐的感覺,每個人都能透過觀看景觀的角度不同,將內心意境反映出來!」。 餐廳整體庭園造景的空間安排都是站在客人的角度去營造的,凡事講求細膩的梁老闆在窗戶視覺的設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從餐廳內每一個窗戶望出去的角度,與外面的景觀環境都是有相對應的考量,還藏有許多的細節呢!像是地面高低落差的平衡,草皮的變化形式,而在植物的選用上,則是選擇簡單沉靜的松和杜鵑等來作點綴。 經常改菜單 滿足每個挑嘴的胃 而餐廳另一位重要角色就是主廚宋瓊宏師傅,擅長廣東菜、台菜以及港式點心等多種菜系的宋師傅,並沒有停下求新求變的心,在了解市場趨勢及對素食食材深入研究後,將素食食材經過技巧性的烹調,增加口感的豐富性,並經常更改菜單,滿足顧客挑嘴的胃,運用新鮮季節性的食材去做料理變化。 宋師傅堅持各種料理方式都要嘗試搭配,給客人最新奇驚豔的味覺享受,店裡的招牌菜之一的糖醋芝麻牛蒡,有別以往牛蒡都做成涼拌或湯的作法,宋師傅說明:「運用糖醋滑順的醬汁沾附牛蒡,去除了乾澀的口感,反而多了一分爽口,經過油炸後也較有嚼勁,且越嚼越香。」另一道則是人氣菜餚-翡翠百合豆腦,使用的原料是在來米,融合花生做成似點心般綿細的軟Q感,也有加入西式元素的菜餚-焗烤筊白筍,主要食材是新鮮筊白筍,經過5到7分的烘烤,烘托出筊白筍的爽脆,並鎖住原汁原味,搭配起士濃郁的口感,形成絕妙的好滋味。 宋師傅認為,調味料不需要複雜,靈活運用烹調技巧性,就能讓菜餚色香味俱全又吃得到健康原味 ,加上蔬菜本身屬於鹼性,可調整平衡身體的酸鹼,吃得美味也吃出健康,宋師傅表示:「希望客人吃過這餐蔬食,會驚豔跟平日吃到的素食是很不一樣,這就是我們所要達成的目的。」了解食材做多元變化,運用各種技巧凸顯口感,用最樸實無華的原味來顛覆一般對素食的刻板印象,這就是宋師傅厲害的真功夫。 粮䜓蔬食創意料理以蔬食健康觀念做起點,推廣養生環保的觀念,長年吃素的梁老闆更透過吃素,來達到心靈平靜與對自我要求,梁老闆認為,或許很多人無法體會蔬食的價值 ,但其實簡單的食物,回歸自然是對人體最有幫助的,現代人總是忙進忙出,鮮少靜下心好好吃一頓飯,不但忽略的身體健康,更忘了給予心靈一個喘息平靜的空間,和煦的陽光從大片落地窗灑落下來,一邊在舒適的室內享用健康無負擔的美食,搭配窗外怡人的景觀,真是人間一大享受,人、空間、食物三者就在這寧靜舒適的環境中融合,身心靈也回到最健康最寧靜的狀態。

色、香、味、質吸引消費者 不明添加物恐下肚

色、香、味、質吸引消費者 不明添加物恐下肚#色香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回想一下我們每日所吃的食物,包括三餐、點心、零食等,加工食品是不是佔大多數?大多數業者為了讓產品的色、香、味、質感更加吸引消費者,讓生產者的加工更方便,成本更降低,都會使用食品添加物。食品添加物的定義是,本法所稱食品添加物係指食品之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用途而添加於食品或接觸於食品之物質。例如,為了讓油麵、涼麵又Q又防腐,可能會加硼砂。為了讓香腸、火腿、臘肉、培根能在室溫下存放,不須冷藏,並呈現鮮紅色澤,可能會加保色劑、防腐劑(亞硝酸鹽)。為了防止豆類製品(豆漿、豆腐、豆乾、素雞、豆干絲)在煮漿時泡泡溢出,常會加消泡劑;為了能在室溫下賣一整天不會壞,就要加防腐劑,也可能違法使用殺菌劑雙氧水。為了保持菜乾(金針乾、高麗菜乾、白木耳、竹笙)、果乾(柿乾、芒果乾、鳳梨乾)鮮豔的顏色,就會用二氧化硫(漂白劑)燻蒸。為了使綠豆芽長得快、根短莖粗、白白胖胖、肥厚多汁,常會加化學賀爾蒙(低濃度的除草劑)。餅乾類產品要鬆,就要加膨鬆劑、品質改良劑、乳化劑。要香就要加香料。蜜餞要保持鮮艷欲滴的顏色,就要先漂白,再染色,要能保存就要加防腐劑,要美味就要加人工甘味料(糖精、甜精)。飲料中也可能有香料、色素、人工甘味料、品質改良劑,要有濃稠感(如芭樂汁)就要加黏稠劑。因此,添加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的。食品添加物因為不是天然存在於食品中,而是另外製造添加進去的,對其毒性要特別顧慮,尤其是化學合成品;少部份天然品亦因化學處理,或多或少均有毒性,故必須限制其用量,衛生局呼籲民眾在選購食品時要注意不要選擇顏色鮮豔的金針,避免食用過量的二氧化硫,或者鮮紅色澤的火腿臘肉,避免食用過量保色劑亞硝酸鹽,也呼籲業者在添加食品添加物時要注意法規上的容許量,以免造成消費者健康上的危害。

選對油保健康 從色、香、味下手

選對油保健康 從色、香、味下手#色香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講究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而店家所販售的「食用油」琳瑯滿目,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連烹調用的油品都有學問,許多研究也證實,油品所含的脂肪酸的確會影響人體健康,雖然許多營養專家都推崇植物油的好處,但想要吃得健康,除了多選擇植物油之外,還應該瞭解各種油脂的特性,以免買了好油,卻用錯方法,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食用油主要的成分為脂肪酸,可分成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油脂所含的脂肪酸成分與比例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在選用良好的食用油方面,除了須注意不買來路不明的產品之外,也可從色、香、味、形等方面判斷油品品質。從色澤上來看,品質好的花生油應為淡黃色或淺橘色,大豆油為深黃色,油菜籽油的顏色則為黃中帶綠或金黃色,氣味的辨別則是,抹一點油在手心搓幾下後,聞其散發的氣味;品質好的油,應具有不同品種各自的香味,不應帶有異味或油耗味(臭油味)。而滋味上,只要將一小滴油放入口中品嚐就知道,良好的油不應出現苦澀、焦臭、酸敗的異味。然而烹調時該用什麼油?其實每種油各有優缺點,雖然不飽和脂肪酸有益健康,但可別以為油脂愈不飽和就愈好,卻忽略了油脂愈不飽和、也愈不穩定的特性,因此,事實上也沒有「最好」的油,挑選油品必須依烹調手法而不同。不飽和脂肪酸有許多不穩定的雙鍵碳原子,一經高溫煎、炒、炸,或接觸氧氣、曝曬紫外線,就容易產生自由基,反而變得不安全,易引發老化、癌症等疾病。 根據衛生署建議成年人每人每日烹調用油總量是2~3湯匙,因此想遠離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威脅,應從減少油脂攝取量開始,購買小包裝油品,盡量少吃油炸類食物(最多兩週一次),烹調時將每道菜的用油量減半。另外,烹調用油與食物所含的油脂應一起考量,食材本身如肉類等油脂較多,則烹調用油量應再減少,且多使用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吃全素者,雖然完全食用植物性油脂,較為健康,但也要注意素食加工品及烹調方式,避免高溫油炸或用油過量。(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