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常常坐在辦公室一整天嗎?許多人下了班連休息都來不及,更不用說出門運動,台灣體育委員會調查顯示民眾不運動的主要原因多半為:沒時間、太累了、懶得運動。不過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護理師饒麗君建議,民眾可利用零碎時間運動,例如,坐公車上下班時可提早一站下車步行,或是多走樓梯少搭電梯等,每週累積150分鐘的活動量就能為健康帶來好處。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理事長劉政煒表示,健走的強度可分為基礎健走法、體適能健走法與高級健走法,而體適能健走法適合男女老少,且能達到全身運動的效果。速度約維持可維持在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相對於慢跑,健走可以減低跑步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尤其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衝擊,可以減低運動傷害的機率。「健走」為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最不受外在因素所干擾的運動。運動可減少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機率,並改善體適能、預防骨質疏鬆,且能達到體重控制,饒麗君更表示,若是不太費力的輕度活動,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量累積。例如散步就不能列為運動的一種,每週要達到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或是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才能讓我們的生理達到最基本的健康。「中度身體活動」指得是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的對話,但無法唱歌的狀態。這類的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些,也會流一些汗;「費力身體活動」為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無法邊活動邊與人輕鬆說話,會讓感覺很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且流很多汗。一日中多次短時間運動(8~10分鐘),累積30分鐘以上同樣能為健康及體適能促進帶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