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椎體形成術

以為閃到腰 卻是脊椎壓迫性骨折

以為閃到腰 卻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皮椎體形成術

已退休的老太太,儘管家事已有子女代勞,還是閒不住,家事一定事必躬親,最近,老太太只要彎腰辦動桌子,下背就痛得動不了,原以為是閃到腰,休息兩天就好,沒想到這一躺就是一星期下不了床,緊急就醫,照了X光後得知脊椎退化外,還有一節椎體變形,做了更仔細的檢查後,發現一節腰椎壓迫性骨折。(照片為聯合醫院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馮睿哲表示,在了解脊椎壓迫性骨折之前,必須對骨質疏鬆有一定概念的認識,因此安排老太太做了兩項檢查,一是骨質密度檢查,確定是骨質疏鬆症,一是磁振造影,確定為一節腰椎壓迫性骨折。馮睿哲解釋,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骨礦物質密度降低,骨微小結構損傷與骨內非膠原蛋白蛋白質種類與量改變的代謝性疾病,馮睿哲指出,女性、高齡、亞裔、長期使用類固醇、吸菸、女性荷爾蒙缺乏、維他命D與鈣質攝取缺乏、營養不良、慢性腎臟病、肝膽疾病與甲狀腺荷爾蒙過高,都是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目前藥物上治療骨質疏鬆症有維他命D與鈣質(1200-1500mg/天)補充、活化性維他命D(Calcitriol)、投予雙磷酸鹽或動情激素(女性荷爾蒙)等方式。不過對於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馮睿哲說,骨折除造成疼痛不適外,會使病患喪失活動力,往往造成次發性呼吸道與周邊循環等內科疾病併發症或褥瘡,消耗更多醫療資源。在過去對於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病患,一旦遭受脊椎壓迫性骨折,除了去除掉危險因子外,起初多以臥床休息、藥物與復健或上述方法混合等保守治療處置。但他強調,臥床休息會加速骨質流失,穿著背架亦有不方便與時間限制情形,非類固醇性止痛藥有腸胃道與腎臟負擔的疑慮,最後只有訴諸於手術,但重大手術風險與效果不佳,也使這方法不甚理想。1984年法國放射科醫師Deramond針對脊椎血管瘤與蝕骨性腫瘤發展經皮椎體形成術(PVP)適用於骨質疏鬆性脊椎壓迫性骨折,發現良好成果,經皮椎體形成術效果不但優於各種方法,更無這些治療缺點,目前可說是保守性治療無效的骨質疏鬆性脊椎壓迫性骨折主流。經臨床評估,在與老太太及其家人商量後,決定進行經皮椎體形成術。術後當天,老太太的劇烈下背痛已有80%改善,第二天她已經可以下床步行,第三天就辦出院回家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