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憂鬱

及早治療產婦憂鬱 新生兒及家庭福音

及早治療產婦憂鬱 新生兒及家庭福音#產婦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在新聞上看到有懷孕的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悲劇,往往給一個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及衝擊。而憂鬱症常被認為是精神科醫師的治療範圍,經常被婦產科醫師所忽略。其實在懷孕、生產及產後恢復的過程中,除了家人以外,當屬婦產科醫師與產婦接觸最多,若能及早察覺問題,自可減少許多悲劇發生。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郭恬妮醫師解釋,「產前憂鬱症」是發生在懷孕後出現的憂鬱狀態,發生的原因包括:先前可能有憂鬱症的病史、荷爾蒙變化或身體不舒服造成之心情低落、懷孕期間的調適困、過於擔憂生產過程、孩子出生的健康等。「產後憂鬱症」發生在產後六個月以內的憂鬱狀態,具有和憂鬱症相同的症狀,好發於初次生產的女性。針對產前憂鬱症的部分,在門診產檢時,我們除了要注意胎兒的狀況外,也要注意孕婦的情緒,若發現有問題時,及早給予幫助或與家人溝通討論。而對於產後憂鬱症的部分,於產後4~6週的回診是篩檢的建議時機,目前最常使用的篩檢工具為「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內容包括十個問題,每個問題0~3分,若總分為12分以上,則為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為86%,特異度為73%。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則要再進一步做完整的評估。許多醫學報告都指出,未懷孕的憂鬱症病人在停止藥物控制後有高達50%的病人在六個月內會復發;而病人在懷孕期間停止服藥控制時也容易復發憂鬱症,因此欲停止服藥前應該徵詢醫師的意見,考量其病史、疾病嚴重度及罹病時間長短,以做適當的控制。郭恬妮醫師表示,心理的治療為輕度及中度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其中又以人際關係的治療最常被運用。此外,多運動、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葉酸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幫助。藥物的使用方面,建議婦產科與精神科醫師共同討論協調。

女性易憂鬱!明顯多過男性

女性易憂鬱!明顯多過男性#產婦憂鬱

在傳統觀念裡,女人的情緒特質大多是以溫柔順從,內斂壓抑為美德,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有越來越高的自主意識,也越來越勇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但是從醫學角度來看,男女之間還是存在許多生理上的差異,也可能是女人情緒變化的來源。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洪櫻娟醫師說,據統計,憂鬱症的終生盛行率女性約 21.3%,男性約為 12.7%,女性明顯高於男性,性別上差異從青春期開始到中年後。女性特有的情緒障礙包括:(一) 經前症候群:開始於黃體期,在濾泡期早期緩解;可能出現三大類症狀: 1.生理症狀:腫脹、乳房不適、疼痛、頭痛。2.行為症狀:睡眠障礙、食慾變化、注意力變差、失去興趣、社交退縮。3.情緒症狀:易怒、情緒不穩、焦慮、憂鬱等。(二) 經前不悅症可視為較嚴重的經前症候群,至少有30%的個案會合併其他情緒障礙,如焦慮疾患;也有較高的可能性發生產後及更年期情緒障礙。症狀表現:a.明顯憂鬱情緒(無助無望、自我貶抑)、明顯焦慮、情緒波動、憤怒激動b.興趣降低、注意力困難、倦怠、食慾變化、渴求食物、嗜睡或失眠、失控感、身體不適(乳房脹痛、頭痛、關節肌肉疼痛等)另外產後憂鬱也困擾許多婦女,而在門診中,情緒變化是最常見的就醫原因之一;約有1/3 個案是第一次出現憂鬱症狀,更年期中出現憂鬱症狀機會較其他時候為高,有時是煩躁易怒,並經常伴隨許多身體症狀,如胸悶、心悸、頭痛、頭暈,腹脹腹痛、手腳發麻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會有焦慮不安及失眠症狀。醫師提醒,當發生憂鬱症狀時,請儘早求助專業人員,及早治療可避免症狀惡化並改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