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乳液

夏日防曬大作戰 告別黑斑戰勝老化 遠離皮膚癌

夏日防曬大作戰 告別黑斑戰勝老化 遠離皮膚癌#防曬乳液

日常陽光中的紫外線,除了大家孰悉的會讓皮膚曬黑和曬傷之外,長期累積下來還有光老化,黑斑(常見的黑斑包含曬斑、雀斑、 肝斑,或者是皮膚發炎過後留下的色 素沈澱)以及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將正確的防曬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全方位的紫外線防護可以簡單的用 ABC 法則記憶, A 代表 Avoid(避免),盡量避免在日正當中,紫外線指數最高的時間外出; B 代表 Block(阻擋),善用一些實體的遮蔽物,比如說建築物或大樹的陰影,撐傘、戴帽子...等。最後 C 代表 Cream(乳液),擦防曬乳液。市面上的防曬乳液種類繁多,包裝上的標示也是五花八門,演講中會介紹常見 的防曬乳液的標示,讓民眾看得懂標示進而選擇適合的防曬產品。 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 紫外線的照射,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其中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黑色素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有顯著提高,目前是成長速度第二快的癌症。在美國它佔所有皮膚癌發生率的 3-5%,但是卻占了皮膚癌死亡患者 65%;108 年衛福部癌症年報資料顯示:在 4442 位皮膚癌症患者中有 288 位是黑色素癌 (6.5%), 該年度死於黑色素癌的患者數為 151 人 (52%),仍是不可掉以輕心。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民眾講座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黑色素癌最好的處置方式,癌變的過程可由數月到數年的時間不等,因此只要多注意,仍有充裕的時間可在腫瘤發展到垂直侵犯期以前進行切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為了可以提高民眾對紫外線照這對皮膚的傷害有更好的認知,也對如何做好防曬有正確的了解,特別配合世界防曬日,色素日及黑色素癌日舉辦民眾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

防曬乳液怎麼選? 醫:係數太高無意義

防曬乳液怎麼選? 醫:係數太高無意義#防曬乳液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環保署最新資料顯示 5月份紫外線開始持續攀升,在夏季過程中,每個月紫外線指數達「過量級」的天數將會超過半個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王國憲呼籲,夏日出門防曬概念要正確全面,特別是機車族在通勤的過程及外出遊玩的年輕人常會不自覺的大量曝曬在陽光下,千萬不可輕忽每日防曬的重要性!王國憲指出,紫外光A與紫外光B可穿透大氣層照射到地表,紫外光A更是造成曬黑的元兇,使皮膚老化;紫外光則會讓皮膚灼熱、曬紅、曬傷,兩者都會導致皮膚癌。防曬是為了防止紫外線的波長,王國憲進一步表示,長期未做防護的曝曬在陽光紫外線下,也會造成肌膚光老化的提早老化現象。醫師呼籲,近幾年來陽光紫外線對肌膚的侵害程度已經愈來愈嚴重,所以防曬時一定要有全面性防曬的觀念,外出時謹守防曬ABC的基本守則,A是Avoid,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期間曝曬在陽光下超過20分鐘;B是Block,出門時記得要塗抹防曬產品,最好是在暴露於陽光前15-30分鐘擦,依所處環境選擇合適的防曬係數,SPF15以上的防曬乳液便可有效隔離90%以上的紫外線,SPF大於30以上所增加的防曬效果極微,SPF50以上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了,且要謹守2小時補擦一次的基本原則;C是Cover,出門曝曬在陽光下時應為肌膚提供適當遮蔽物如撐陽傘、戴帽子、戴太陽眼鏡、或是穿著淡色長袖衣物等。王國憲也針對民眾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防曬做說明,一般而言,油性肌膚不適合細數太高的產品及過於滋潤的防曬;乾性肌膚者則要用保濕性較佳防曬品;膚色較白者可用係數較高產品。建議SPF係數最低15,最高50就可以。另外,膚質敏感者要小心對防曬產品產生過敏的可能,盡量選擇純物理性防曬,因純物理性防曬可有效阻擋光線,利用反射原理,不讓紫外光進入皮膚,大部分純物理性防曬乳的主要成分,都會有二氧化鈦、氧化鋅,民眾挑選防曬乳時,不妨可參考。王國憲也提醒,擦防曬的方式應平順均勻的順著毛髮方向塗抹,使之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擦的方式如果不對,會容易阻塞毛囊導致長痘痘。還有,若是防曬不夠完曬,不小心曬傷了,可以在曬後2-3天做補救的動作,像是可使用有鎮定舒緩效果的蘆薈,可抗氧化抑制黑色素的維他命C、乳液等等。

缺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防曬乳惹的禍!

缺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防曬乳惹的禍!#防曬乳液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2005年至2008年國民健康局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全台七成以上女性都缺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其中以19歲以上44歲以下民眾最為嚴重,缺乏比率高達七成五!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缺乏維生素D的因素有很多,如未從飲食中攝取到足夠之維生素D,且愛美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天氣熱就會擦防曬,不過防曬係數只要達SPF 8就會阻止人體90%的維生素D製造,若防曬係數達SPF 30,更幾乎會完全阻止人體製造維生素D!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醫師楊榮森表示,骨質疏鬆症為骨骼本身因骨質(鈣、磷、鎂)流失,骨骼內骨小樑數目減少、瘦小化,造成骨骼本身密度減少,硬度降低、脆弱化,骨骼陷於容易骨折之現象。楊榮森說,骨質疏鬆症無明顯臨床症狀,經常被忽略,往往當家中長輩們骨折就醫時才驚覺早已罹患骨質疏鬆症,相當於乳癌末期。楊榮森進一步指出,台灣男性髖部骨折病患在一年內的死亡率為22%,女性則為15%。髖骨骨折後,未能完全自立生活而需長期照護,且經常再度發生骨折。脊椎骨折則會引起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影響肺功能和消化系功能,甚至死亡。而腕部骨折經常造成局部變形,影響日常生活。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詹鼎正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在乎「骨鬆」也重視「補鈣」,但若缺乏維生素D,天天補鈣其實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吸收鈣質、調節副甲狀腺素濃度以減少骨質流失,也確保骨骼進行正常更新與礦質化,增加骨密度。此外,維生素D可促進肌肉組織發育,改善肌力並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陳欣勵則建議民眾以食補方式補充不足的D,如乳製品或魚類。但別忘記補充維生素D時,也要搭配充足的鈣,才有相乘效果。(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