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症

搶救急重症患者 低溫療法新曙光

搶救急重症患者 低溫療法新曙光#急重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現代醫療技術中,「低溫」也確實可以挽回部份急重症患者的健康。雙和醫院心臟內科賴志泓醫師表示,院外心跳停止的病人,縱使搶救回心跳與血壓,也常由於休克時腦部與其他器官的傷害,讓存活出院並保有自理生活能力的人少之又少,但是靠著低溫治療,可以讓康復的機會增加將近兩倍。一名65 歲林姓男子,過去曾發生數次暈倒,但是因為一兩秒後就醒過來,所以不以為意。不過某次騎單車的時候忽然暈倒失去意識,送到醫院急診室仍呈現昏迷狀況,由於呼吸微弱,每分鐘心跳不到40下,而且呈現完全心房心室的全阻斷。賴志泓表示,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往往因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或心肌細胞瞬間大量死亡;低溫療法可以延緩代謝速度,讓細胞不會一下子死亡,趁這段時間,合併其他療法,爭取搶救時機。國外學者也曾針對心跳、呼吸停止者進行低溫療法的研究,發現可以提高日後甦醒的機率,並且讓保有意識與自理生活能力的人增加將近兩倍。     賴志泓呼籲,突然昏倒的原因大多數都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而心血管疾病平日不一定會有徵兆,所以大家應該養成定期做檢查的習慣,尤其是有高血壓或曾經昏倒的朋友,更是不能輕忽,儘管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但是如果有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維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圖片來源/雙和醫院提供)

缺乏急重症搶救概念 易錯失黃金搶救期

缺乏急重症搶救概念 易錯失黃金搶救期#急重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高居十大死因第二名的心臟病(心肌梗塞)、第三名的腦血管疾(中風)、第六名的意外事故(重大外傷),以及孕產婦妊娠急症、兒科重症等號稱「五大急重難症」,每年造成國人巨大的生命威脅。例如,每31分鐘就有1位國人因心臟病死亡,全年約有1萬6千人死亡;每48分鐘就有1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全年約有1萬人死亡 。如果沒能及時搶救,不僅是家庭的悲劇,後續更可能耗用龐大的健保與社會資源。民眾若不幸碰到這類突發的急重症,當下往往亂了手腳,在沒有明確指引協助下,家屬或救護車對於該送何處搶救,也常是一頭霧水甚至意見不同。但據衛生署統計,急重症病患高達68%是自行送醫,與國內外的搶救指引建議先call 119以協助到院前評估聯繫,並正確送醫的方式有段落差;加上國人普遍沒有「急重症責任醫院或稱中風中心、冠心症中心等」概念,誤以為先送到醫院就安心、有急診的中大型醫院就有能力搶救5大急重症,以致錯失黃金搶救期。依據國內外的中風治療指引指出,如果缺血性腦中風能在病發後3小時的搶救黃金期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可明顯降低死亡與後遺症。但這要還考量病人送醫院急診後的檢傷時間、排攝影檢查到團隊就位後能進行治療所耗費的時間,可說是分秒必爭。因此許多專家都建議,最好能儘速在30分鐘車程內,送往最近且有處理能力的醫院。至於哪些是有處理能力的醫院,醫改會建議,應優先選擇送往衛生署急救醫院分級評鑑為「重度級的急救醫院」,或當地經衛生署認證為某類急重症「特殊照護中心」的中度級醫院。其中重度級醫院對前面所列5大急重症都有收治能力;「特殊照護中心」則是依醫院專長有所分類,最好事前詢問確認清楚,可上衛生署或醫改會網站查詢。醫改會最後提醒,急救責任醫院分成一般、中度、重度等三級。一般級可提供簡單的24小時急診,較複雜的急症可前往中度級醫院,這兩類醫院應該可以處理九成以上急診,民眾不必一窩蜂跑大醫院。但如遇5大急重症,則應該優先考慮送到重度級醫院或特照中心搶救,並與救護人員、接手醫院做好溝通聯繫,別讓送錯急診室或錯失黃金搶救的憾事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