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下,人的足跡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此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人類在漫長演化中,從狩獵時代掙扎著生存下來,直到發展出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野蠻與文明的分際,來自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當我們不必整天為了存活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這句話提醒我們,若是所做所為都考量著「實用目的」,往往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在變化迅速、焦慮憂鬱的時代裡,自然荒野更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深入其中可以接觸到比短暫人生,以及瞬息淘汰的物質器物更為長久的事物,可藉此安定浮躁的心情。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便利性,逐漸移居到城市裡。當建築物愈蓋愈高,人們離土地與自然就愈來愈遠了;且因空間規劃失當,人們無法悠閒地停留,在街道上來回匆忙地奔走;同時為了鼓勵消費,不斷蓋起大賣場、百貨公司,一棟棟建築物將自然景觀趕出了日常視野。心靈一旦被欲望塞滿,情感也就失去了柔軟的餘地。從生態經濟學的分析可得知,一處原始的大自然,對人類、對萬物長遠的價值是最高的,經過人為開發,也許短期內可以獲得經濟的利益,但一年一年過去,它的價值會遞減,終究比不上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的確有能力改變環境,塑造出城市景觀,久而久之,環境就會回過來改變我們的個性與視野。在都市裡留下一片原始森林或荒野公園,讓人類重新審視與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重新見到上蒼賦予萬物生命的意旨,這是我們給自己和後代子孫最好的禮物了。(本文作者/李偉文)(摘自/您撥的電話未開機!/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