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一低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三高一低

五月是個充滿愛的月份,恰逢日前母親節,回家時是否發現媽媽的身體外觀出現異狀?台灣慢性病之王「三高一低」,其中「低」即是「低骨密」,骨密度過低將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於此同時,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4年公告之《亞太地區骨質疏鬆症長期接續治療共識 (Asia-Pacific consensus on long-term and sequential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指出,骨質疏鬆症將增加脆弱性骨折風險,據調查顯示,亞太地區此類骨折的負擔尤其嚴重,預測顯示髖部骨折人數將顯著增加,從 2018 年的 1,124,060 例增加到 2050 年的 2,563,488 例;在台灣,根據統計調查,臺灣6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一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佔19.8%,男性則佔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 ,足以見得骨質疏鬆症更為台灣全民健康未來高度隱憂。 骨鬆性骨折留下的後遺症無法完全康復補救 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骨科部 林松彥醫師主任憂心指出,大多數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鬆。然而,骨鬆性骨折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除了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林松彥醫師更表示,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即便擁有再高深的手術技術,但面對骨質疏鬆性骨折,也沒辦法達到穩定的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進而發生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及併發症。」 要想有效治癒,「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林松彥醫師說明,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其帶來的後遺症,即是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加以預防骨折的發生。林松彥醫師舉例,「低骨密」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輕鬆掌握自己血壓或血糖狀況;骨質疏鬆症相對為「沉默的疾病」,若無發生骨折將很難察覺。林松彥醫師坦言:「當你已經有症狀的時候,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因此,林松彥醫師醫師強調:「國人應要在早期骨密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持續追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林松彥醫師表示,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數值作為判斷,只需要「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甚至施測一次DXA的輻射暴露劑量,一般少於10μSv(微西弗),僅約為一張胸部X光片的1至4% ,民眾帶著去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斷,並依據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林松彥醫師提到,目前全台各醫學中心及部分醫院診所皆有DXA,民眾可於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官網查詢到「骨鬆友善機構分布圖」及「台灣DXA分布圖」,輕鬆了解到何處可以洽詢施測DXA骨密度檢測,既方便又快速。 長輩的健康是最好的禮物!注意「駝、矮、痛」3症狀 及早篩檢、及早治療 近來恰逢母親節,林松彥醫師語重心長呼籲民眾多多觀察家中長輩若出現「駝、矮、痛」,如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發生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骨質疏鬆症」,並趕緊帶長輩就醫治療。林松彥醫師分享道,曾經收治過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來就診時已經發生骨折,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不過讓林松彥醫師至今無法忘記的並非完全是這位患者,而是她身邊滿臉愁容地陪女兒看診、年屆90歲高齡的老媽媽,而她的身形已明顯看出嚴重駝背,在林松彥醫師的關心下鬆口「會痛、身高變矮」,符合骨質疏鬆症狀。 在林松彥醫師的堅持下替老婦安排了一次DXA骨密度檢測,「老婦的骨密度T值已呈現-4,遠低於-2.5指數,且多處壓迫性骨折,屬於相當嚴重」這讓林松彥醫師不禁感慨,在傳統思維中,駝背、變矮、下背痛皆屬於正常老化現象,「因此這些身體的警訊經常會被年紀較大的患者忽略,進而沒有主動安排骨質密度檢測的意識」;同時,也因現代人生活繁忙,鮮少時刻關心家中長輩身形、健康變化。對此,林松彥呼籲民眾,平時多留意身邊年老長輩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若外觀明顯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症狀,請立即主動安排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長輩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好的孝親禮物。 在充滿愛的五月,林松彥醫師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身份再次呼籲,骨質疏鬆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我們更應該為自己和家人保持警覺,及早檢測並積極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灣安進長期關注民眾的骨骼健康,持續呼籲民眾關心自己和身邊長輩的健康狀況,以實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的理念,避免更多因骨質疏鬆而引發的骨折遺憾。 

年節大魚大肉壞「食」機 三低一高健康吃

年節大魚大肉壞「食」機 三低一高健康吃#三高一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般傳統年菜大多是大魚大肉,烹調方式常為煎、炸,還有一些醃製菜、甜食點心等,常見的營養問題就是高油、高糖、高鹽、低纖維、飲食不均衡。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賴慧珊就指出,心血管疾病病友的飲食控制,須注意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飲食均衡且不過量。然而,要如何烹調出健康年菜?營養師也提供大家一些小撇步。 記得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和高纖維。少用加工食品,例如罐頭、肉乾、香腸、臘肉、醃漬品(榨菜、筍乾)等。少用調味品,其實只要食材新鮮就可避免過多調味料,可多使用天然香料,例如蔥、薑、蒜、香菜、紅棗、香菇、洋蔥等來增加食物香味。也可使用檸檬、蘋果、鳳梨、蕃茄等水果的特殊酸味增加風味。沾醬如辣椒醬、豆瓣醬等含鹽量也很高,要特別注意。食材盡量選擇瘦肉,避免香腸、火腿、火鍋料等碎肉製品。選擇清淡少油的烹調法,像是清蒸、水煮、涼拌、滷、烤、燉等。享用年菜時記得去皮、去肥肉。還有核果類,開心果、花生、瓜子、核桃、腰果等,屬於油脂類,要適量食用。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應盡量選擇白開水、無糖茶類等,少吃甜點、零食。在年菜的設計中可加入蔬菜及水果,但不要以果汁取代新鮮水果,如此不但營養均衡,也增加纖維的攝取。賴慧珊表示,這樣的烹煮方式,可讓年菜熱量較傳統年菜減少3成至5成,且可減少一半之鹽分攝取,油脂控制於30%以內,富含膳食纖維,讓您吃得美味又健康。(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