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痰、喘

40歲以上民眾需特別注意需要特別注意「咳、痰、喘」三大症狀

40歲以上民眾需特別注意需要特別注意「咳、痰、喘」三大症狀#咳、痰、喘

Covid-19疫情後,胸腔內科門診的病人有慢性咳嗽,咳痰,甚或氣喘吁吁的病人大幅增加,很多人以為他們是一直反覆性感冒,當經過詳細檢查後,醫師告訴他們是罹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很多人聽到後的反應是:醫師,經過你詳細的解說後,所以我是又感冒了嗎?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特別提醒民眾,據估計肺阻塞在全球每年奪走約三百萬人的寶貴生命,為全球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三位,是非常常見與嚴重的慢性肺部疾病,需要長期追蹤與治療 但是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3大症狀「咳、痰、喘」,和一般感冒症狀相似,導致民眾時常輕忽而延誤治療,或不知其是一種慢性病,好一點就中斷治療,導致病情惡化與肺功能下降。尤其是40歲以上的民眾,有吸煙或二手煙接觸史,有家族史,生活或工作中有有害物質或空汙環境,與有一些慢性肺疾病者需特別注意。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簡稱肺阻塞)其特徵是由於氣道(支氣管炎、小支氣管炎)和肺泡(肺氣腫)發炎退化,導致的呼吸症狀(如呼吸困難、咳嗽、有痰液產生或常有症狀惡化),這些症狀通常導致持續性且常常是進展性的氣流阻塞,嚴重的更可能導致急性惡化甚或呼吸衰竭。所以長期慢性有咳、痰、喘症狀,千萬輕忽不得。 振興醫院內科部陶啟偉主任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5千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是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9名,近年其排名更是節節高升。同時在這個族群中,更有高達近四成病人合併冠狀動脈心臟病與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的共病,常使病人症狀表現更為複雜且延誤肺部的治療。但是由於國人對於肺阻塞病識感相對不足,實際罹患人數恐怕比預期盛行率更高。目前照本土資料分析,在台灣的盛行率應約為6.1%。但是健保資料庫中實際有在治療只有2.48%。故推估還有2.4倍的病人未經早期發現,所以目前被發現和治療的病人,可說只是冰山的一角。這種疾病若是沒有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惡化風險極高。據統計Covid-19疫情前胸腔門診看診病人確診肺阻塞比例約為20%,疫情後確診肺阻塞比例上升至35%,疫情後罹病人數約增1.5倍。 陶啟偉主任表示目前在COPD的維持治療上已有有效藥物,且有健保給付。藥物種類上可分:症狀輕微族群、急性惡化風險低:單方支氣管擴張劑(LAMA或LABA);症狀明顯族群、急性惡化風險低:複方長效支氣管擴張劑(LAMA+LABA);症狀明顯族群、急性惡化風險高:複方長效支氣管擴張劑三合一治療(LAMA+LABA)+吸入型類固醇。 鄭世隆主任提醒大家,若民眾若自覺有「咳、痰、喘」3大症狀且久久不癒,或是有吸菸史、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利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回答下列問題:是否吸菸、是否感到呼吸急促、是否在未患有感冒時感到有痰、是否經常在未患有感冒時咳嗽,以及是否使用過肺活量計了解肺功能等,若總分超過5分,即為高風險族群,應儘速至胸腔內科進行進一步的肺功能檢測,建議大家及早篩檢與及早治療,才能守護肺部健康。 為了守護國人的健康,台灣呼吸健康促進協會特別針對此常見又被忽略的慢性疾病,配合健保署上下游整合醫療轉診之政策,結合台北市衛生局,台北市中山區永安里里長,與當地的地方診所群,於八月3日藉台北都更解壓縮概念館(大直站3號出口正後方)舉行系列相關精彩衛教活動的第一場。當日特邀請了振興醫院曾敬閔做衛教演講,由協會秘書長,亞東醫院鄭世隆主任主持。並由振興醫院陶啟偉主任與大家問與答,之後還會安排教導大家如何做PUMA問卷,再進一步看是否要初步幫忙篩檢肺功能或由習慣就醫的診所幫忙安排綠色通道轉診至醫院檢查,若確診可再回轉診所繼續拿藥治療與回醫院定期檢查,以達到就醫方便,良好控制與定期追蹤的目的。

台灣胸重醫學會攜手國健署簽署ESG宣言 保護國人肺健康,醫提醒:肺阻塞不可逆 透過自我評估問卷早篩早治療

台灣胸重醫學會攜手國健署簽署ESG宣言 保護國人肺健康,醫提醒:肺阻塞不可逆 透過自我評估問卷早篩早治療#咳、痰、喘

全球醫療溫室氣體排放平均占比4.4%,為響應世界肺阻塞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今日(13日)發表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宣言,並攜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共同簽署。宣言中呼籲臺灣企業與各醫療體系應積極採取減碳和環保措施,促進綠色能源使用,也能進一步保護國人呼吸系統的健康。  本次簽署的ESG宣言中提及,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醫療機構就佔約5-8%,病患因呼吸疾病急性惡化住院所增加的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也更為重大,而短效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中的壓力推進劑是較強的溫室氣體,會產生更多的碳足跡。根據特約醫療院所申報數量統計,國人使用的短效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之用量,2018年約使用60萬支,2021年使用54萬支,已減少近10%用量,可見用藥減量不僅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也展現台灣胸重醫學會長期致力於呼吸疾病的醫療品質提升。 台灣胸重醫學會攜手國健署共同維護肺部健康 讓健康及環境一同永續發展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肺阻塞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九名 ,每年有超過五千人因肺阻塞死亡 ,其中,將近四成病患引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 ,且國人對於肺阻塞病識感不足,若是沒有及早診斷治療,惡化風險極高,因此國健署呼籲國人需盡早發現並積極治療,才可預防共病發生。而生活中常見的一手菸、二三手菸害等皆是肺阻塞的危險因子,同時亦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鼓勵各界共同響應ESG宣言,減少碳排放與資源浪費,重視國人的健康永續發展。 秉持呼吸疾病的專業,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醫學會率先導入ESG精神,希望減少醫療資源的耗費,同時台灣胸重醫學會亦致力於推廣專業醫護人員對於呼吸疾病認知,每年更新指引,使疾病照護管理達到完善,讓病人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本次簽署內容更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兩項指標:「健康與福祉」與「氣候行動」,欲樹立臺灣永續醫療環境的標竿,強化守護國人的肺健康。 醫師呼籲:出現三大症狀,應立即進行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強調,肺阻塞位列全球十大死因中第三名,每年奪走約三百萬人生命 ,尤其是40歲以上的民眾需特別注意,其症狀「咳、痰、喘」和一般感冒症狀相似,使得民眾時常輕忽。 鄭世隆教授也分享近期病例,65歲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陳爺爺,最近陪孫子去公園散步時常覺得喘,晚上也常出現卡痰、夜咳、時常夜醒、睡不好等症狀。在今年亞東醫院進行社區推動肺功能篩檢時,發現填寫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結果竟超過五分,是肺阻塞的高風險群,當下進行肺功能檢測,確定診斷為肺阻塞。幸好經過門診醫師的藥物治療與追蹤,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狀才得以穩定控制。 鄭世隆教授建議,民眾可利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回答下列問題,是否吸菸、是否感到呼吸急促、是否在未患有感冒時感到有痰、是否經常在未患有感冒時咳嗽,以及是否使用過肺活量計了解肺功能等,若總分超過五分,即為高風險族群,應儘速至胸腔內科進行進一步的肺功能檢測,早篩檢早治療,才能守護肺部健康。  

吸菸導致COPD 「咳、痰、喘」要注意!

吸菸導致COPD 「咳、痰、喘」要注意!#咳、痰、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三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World COPD Day)。主要目標在結合健康照護專業人士與病患團體的力量,拓展全世界對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瞭解,並主張以更好的方式照護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但多數人未警覺到自己已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誤以為僅是身體老化導致肺功能下降,待發病時,往往已是末期,剩下不到2年性命,並且癱瘓在床,靠呼吸器維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哮喘」,好發率極高,尤其為40歲以上吸菸的男性居多,若疏於治療,病況只會每況愈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祕書長彭殿王表示:「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大的差別在罹患族群,年輕族群較易罹患氣喘,而且是可以治療恢復的;但慢性阻塞性肺病好發族群為中老年人,治療無法恢復,只能延緩惡化及改善症狀,且肺功能快速惡化會導致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基本能力。」以國內450萬吸菸人口推算,135萬人都將走上COPD的不歸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近8成的吸菸人口,對疾病威脅渾然不知,一般人常在還能呼吸時忽略保護肺部健康,不會驚覺「咳、痰、喘」的危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籲,政府應重視肺功能檢測對早期診斷COPD的幫助,應盡早讓檢測在健檢中發揮應有功能,共同推廣肺功能檢測,一同關懷你我的呼吸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