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惠

2024 AMWC Asia-TDAC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討論會 蕭美琴受邀出席開幕式致詞

2024 AMWC Asia-TDAC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討論會 蕭美琴受邀出席開幕式致詞#黃毓惠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於 2024 年 5 月 24 日至 26 日舉辦 AMWC Asia-TDAC 2024 大會。此次盛會是由第六屆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台灣皮膚科春季會、台灣皮膚美容外科年會,與第 11 屆亞洲色素細胞研究學會共同舉行聯合大會。作為東亞規模最大的美容醫學暨皮膚科學盛會,今年國際與會者佔大會總註冊人數比例超過三成,大會邀請兩百多位國內外知名講師,主題聚焦在再生醫學在皮膚科學、美容醫學以及抗衰的最新進展與應用。 會議亮點蕭副總統美琴將於開幕式致詞,凸顯對台灣皮膚科學及相關美容醫學產業的重視 AMWC Asia-TDAC 2024 大會舉辦多個跨國跨領域合作的焦點論壇,藉由不同的視角,共同提升醫學照護的品質。 AMWC Asia-TDAC 大會祕書長王昭欽醫師指出,今年與 Science of Aging 大 會合作的抗衰老議程,從堅實的基礎科研出發,探索臨床應用的無限可能;與韓國皮膚科醫師協會(AKD)共同規劃的新興注射劑與線雕論壇大獲好評、 與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在『疤痕與傷口論壇』中深度合作,共同往無創癒合 的目標邁進;皮膚暨美容手術論壇則由皮膚美容外科與顏面整形外科、眼整形醫學會共同籌劃,針對炙手可熱的『再生醫學』話題,則由台灣幹細胞學會帶來基礎科研的內容。不管是雷射光療、微整注射、性別美學、合併治療 經驗、併發症處理、經營管理論壇等不同面向,都有深入的討論。 台北長庚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指出,皮膚科的精準與創新醫療的時代 來臨,隨著對於皮膚免疫疾病分子機轉的深入了解以及製藥技術的精進發展, 近年來有非常多的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標靶藥物陸續被研發出來,使得皮膚疾病的治療不再只是傳統的類固醇或是免疫調節劑,這些最新的發展都在『皮 膚疾病新治療』論壇中詳細討論。而在『飲食和皮膚疾病』專場中,討論飲食對健康的影響,例如西方飲食和乾癬的惡化有關。也邀請公共衛生專家,從政策和群眾健康的角度,探討不同飲食的定義與影響。『慢性蕁麻疹』影 響民眾健康及生活品質,隨著對其病理機轉的了解,也發展出新治療。而蕁 麻疹和腸道疾病及腸道微生物間也可能有相關。所有這些新知,都在 2024 春季學術討論會中深入探討。

「Access for all」2023世界乾癬日!民團與醫界齊呼籲:全民健康覆蓋下 應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

「Access for all」2023世界乾癬日!民團與醫界齊呼籲:全民健康覆蓋下 應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黃毓惠

乾癬患者權益需被重視!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據統計,台灣乾癬患者約20萬人,每年新增約3000人,中重度患者佔二至三成,多在20至40歲發病。若為中重度等嚴重患者,在臨床醫師評估協助申請並符合資格下,可健保給付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健保署也於2021年5月擴增給付乾癬相關用藥條件,也就是所謂的「免下車條款」、「平轉條款」等;不過實際執行面上仍有爭議,有患者仍被核退、陷入病灶復發窘境,工作、生活都大受影響。 3大名醫齊聚!闡述乾癬現況、照護與醫療可近性 台灣乾癬協會10月28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30分,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8會議室舉辦2023年世界乾癬日「全民健康覆蓋之下 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論壇。內容包括乾癬病友問卷調查結果分享,更邀來多名醫師進行專題演講:包括台北、林口長庚醫院主治醫師黃毓惠講述「台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醫療現況、共病及心理健康挑戰」、台大醫院免疫暨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講述「乾癬性疾病照護品質之提升」、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講述「台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醫療可近性與各國之比較」等議題。 其中,在最新病友調查部分,協會今年針對全台505位乾癬患者所做問卷調查(男性46%、女性54%,年齡平均分佈在25至65歲間)結果顯示,在「有被停藥經驗」的病友中,53%病友在3個月內就會有乾癬症狀又再變嚴重的現象,其中由於中斷生物製劑治療,有79%病友認為因皮膚問題而感到尷尬、不自在而影響日常生活,且當中將近40%病友認為會影響工作(44%)、兩性關係(38%)。協會認為,乾癬性疾病是一個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需有持續不中斷的治療,呼籲全民健康覆蓋之下,政府應正視乾癬性疾病治療需求。 乾癬共病多 患者發病初期常易被誤判 36歲的小鈺,今(28)日出席論壇,分享她的罹病經驗。她在上大學時發病,但因醫師誤診以為只是脂漏性皮膚炎、治療未果後,病灶自頭皮一路長往身體,後續向其他醫師求助,進一步診斷才確認為乾癬。由於當年治療藥物有限、加上起初患病面積未達健保資格,一開始的療程只採藥膏、照光等傳統治療;生病兩年後,醫師建議她改採自費用生物製劑治療,雖病況明顯好轉,但在經濟考量下,她畢業後回到南部老家,並改回照光等消極治療。 由於本身體型較為豐腴、加上對陽光耐受度低,小鈺的病況變得時好時壞。她說病況嚴重時常會曬傷、皮膚變得嚴重紅皮,更出現膿疱性乾癬、下肢水腫等共病情形,使得晚上根本無法睡好!全身的癢痛感有時讓她「不想再忍」、就放任去搔抓,直到病灶處都流汁、滲出血水,才後悔的擦藥膏補強,或進一步住院治療。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小鈺的乾癬面積越來越大,有時連全身、頭皮、整張臉都能看見紅腫、乾屑外,「病灶更曾從耳朵往外延伸2至3公分」使該處頭髮掉光、得用其他頭髮遮蓋。從事補習班工作的她,曾面對小朋友天真的問:「老師你皮膚怎麼會這樣?」,僅能開玩笑以「老師沒有睡好」帶過。 治療上車又下車 重症給付條件常讓患者無所適從 幸運的是,小鈺後因再度曬傷而轉院至醫學中心治療,主治醫師判定應符健保資格而協助申請到生物製劑,後因治療效果不錯,更被醫師推薦參與新藥臨床實驗計畫治療;但在約6年計畫結束,回歸生物製劑申請時,則因近年無健保使用紀錄而被拒絕2次,待病況又明顯惡化後,才又符給付資格「上車」治療至今。 「比起很多人來說,我已算很”幸運”!」小鈺說,她目前膿疱性乾癬、水腫等情形未再出現;加上可自理生活、可出門活動已讓她很感恩。確診乾癬至今因外貌影響還好,所以就學沒有中斷,工作上受到的刁難也不算多而能維持,但並非每個乾癬病友都能如此。她說,患者若維持穩定狀態,是可就學就業,但若停藥後病情會陷入不穩定,就是家庭負擔,「這就是加減法問題,但乾癬病人是很值得投資群體」,呼籲如果政府願將更多經費挹注在乾癬患者、如放寬給藥條件等,就會減少社會負擔、會是正向循環。 乾癬醫療可近性仍有進步空間 同時兼顧患者心理健康 「乾癬共病與心理健康,是患者面臨的挑戰。」黃毓惠醫師表示,過去10年如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陸續有新藥物出現,雖健保近年生物製劑給付條件也有放寬,但受限條件部分患者治療2年後仍得下車,也是不爭的事實,部分患者在停藥後半年,病況就出現惡化。她明白健保財務有困難、在給付上相對務實,得下車2次後病情復發很快,才可持續用藥;不過像是先進的歐美國家,甚至近年的中國都沒有下車條款,或許健保在申請審核實務上可有更好的處理模式。另外,兼顧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黃毓惠說,對於用藥面臨下車患者,臨床上她都會事前溝通,讓患者預知並了解可能情況,擬定中斷治療時的用藥方式外,並協助後續申請,讓患者不安的心情減至最低、避免出現心理疾病等痛苦。 在台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醫療可近性上,蔡呈芳醫師表示,台灣健保人口涵蓋率達99%,是全世界健康保險的典範,但最近出現公平正義原則等爭議,仍有待討論。以他自身觀察來說,10多年前受邀出去演講時,中國、韓國都很羨慕台灣,但現在中韓的保險給付規範則已遠遠超越台灣,主要與醫療資源互相排擠、及醫藥領域的發展有關。他說,相對於高血壓等疾病來說,皮膚疾病藥物進展近年進展相當快,以最近世衛組織藥品推估,乾癬跟乾癬性關節炎藥品已列在10名之內,但台灣成長幅度比各國來慢的些;他打趣地說,有時參與共擬會議時「各科醫師都像是在比誰可憐先給給付」,雖嚴重乾癬未必一定致死,但相對前述國家不需停藥,台灣的確是特別的。透過商保補健保的現況雖是方式之一,但健保相關給付越來越嚴苛,也成為保險的難題。 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今(2023)年世界乾癬日的主題是「Access for all 全民一起挺乾癬 健康覆蓋更向前」,主要在呼籲確保所有乾癬病友,都能夠在『適當的時間,獲得適當的醫療資源、教育和社會支持』。乾癬影響全球至少一億兩千萬人以上,除了身體上的症狀,病友經常遭受社會的歧視和誤解,導致心理上也受到重大衝擊;乾癬不僅是一個皮膚問題,同時也包含關節及共病問題,它嚴重影響到病友的生活品質、心理健康,甚至學習和職業生涯以及廣大的親友。 歐洲乾癬醫療資源研究指出,每投資1歐元,平均可獲得 5.4 歐元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是投入醫療資源後,病友回歸正常生活報酬高,可提升國家社會生產力、不需仰賴其他人照顧等,協會在此呼籲,政府應對台灣乾癬性疾病投入更多資源,通過確保病友都能夠在適當的時間獲得適當的支持和治療,我們可以朝著一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會邁進。 另外,今年的世界乾癬日活動除了上午乾癬論壇外,下午2時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2會議室也有衛教活動,主題為2023年世界乾癬日「全民一起挺乾癬,健康覆蓋更向前」病友關懷年度公益講座,分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和病友歷程分享、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最新治療趨勢等五大主題,目前已有近200人報名,希望藉此能提供給病友最新的醫療照護資訊,幫助病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睡前膠帶先黏臉面、向蛇魂磕頭求饒 異膚工程師嘆:正確學習異膚很重要

睡前膠帶先黏臉面、向蛇魂磕頭求饒 異膚工程師嘆:正確學習異膚很重要#黃毓惠

今年28歲的工程師「小杰」在國中時確診異位性皮膚炎,但因當時醫藥資訊較不普及,試過用洗面乳狂洗臉、封箱膠緊貼臉皮再睡覺,也曾聽信乩童向附身的兩條蛇亡魂磕頭道歉,結果往往導致症狀加劇,最嚴重一次甚至因手指皺褶處搔癢疼痛、流湯流水,影響日常生活,住院治療一週才返家。幸好,後來小杰積極瞭解異膚,進一步申請健保標靶藥物治療,才找回健康皮膚。 響應世界異膚日 病友協會「異膚小學堂」線上課程 每年9月14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響應今年主題「If You Only Knew但願你能知道」,特別推出「異膚小學堂」免費線上學習課程,以「治療型衛教TPE(全名為Therapeutic Patient Education)」為核心,邀請國內6位皮膚科名醫拍攝學習影片,期待透過認識異膚、保濕與照護、局部治療、全身性治療、飲食與生活保健、身心調適等6大面向的專業解說,幫助病友與照顧者對異膚有更多的認識,進而長期穩控異膚、減少復發。 6大皮膚科名醫,包括:臺大醫院朱家瑜教授、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楊靜宜主任、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俞佑主任、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黃毓惠副教授、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陳奕先醫師、賴柏如皮膚專科診所賴柏如醫師。 異膚治療新觀念!認識「治療型衛教TPE」 什麼是治療型治療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解釋,治療型衛教可以幫助病人獲得或維持、用最佳方法應對慢性疾病的需求技能,其內容涵蓋一連串有系統的活動,包括心理社會支持、讓病友充分理解自己疾病與照護方式、在醫院會進行的處置程序,以及對待健康與疾病的較適合作為。 朱家瑜教授本身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他進一步說明,治療型衛教是醫病共享決策的基礎!相較於過去病人被動式接受治療方案,治療型衛教的目標是希望病友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同時瞭解使用該項治療的原因、目的、好處,包括日常照護在內的注意事項。2020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建議將治療型衛教納入第一線治療計畫的選項。 國際皮膚炎理事會(IEC, International Eczema Council)也在2021年發表立場書,內容提到97.5%專家認為治療型衛教應納入異膚照護計畫中,8成專家表示會常規使用單張、影片與教具等治療型衛教工具,並且強調病友若出現治療失敗、懼怕類固醇、經濟或精神壓力大、需要系統性治療與缺乏動力等情況,特別適合治療型衛教。 朱家瑜教授表示,國際多份研究文獻也顯示,不分兒童或成人,相較沒有衛教者,接受治療型衛教的異膚病友,在病灶面積與紅腫發炎狀態、搔癢及睡眠影響程度和生活品質等,都有顯著的改善,但同樣是未成年病友,年紀較大的病友異膚持續時間較久、症狀較嚴重度,接受治療型衛教後的進步空間也更大。另外,異膚照顧者接受治療型衛教,身心健康狀態、對醫療的信心、情緒應對壓力及對疾病的接受度等,也都有正向的效果。 「異膚小學堂」開課了!內容專業又實用,減少病友冤枉路 「異膚小學堂」已正式上線,開放所有民眾加入學習。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呼籲異膚病友與照顧者踴躍報名,一起透過學習,落實「就醫要做到、用藥要用到、照護要知道」,共創「病人好、家屬好、社會好」目標。前100名完成課程與隨堂測驗滿分者,都能獲得一份精美禮物。網址:https://reurl.cc/3eDmzV 知識就是力量!前述異膚病友小杰目前在健保標靶藥物治療之下,疾病獲得穩定控制,但得知異膚小學堂的消息,迫不及待上網看完所有影片,並且取得結業證明。小杰分享,課程內容涵蓋清潔用品與乳液的選擇、衣物材質、洗澡水溫與飲食等議題的說明,豐富又實用,也刷新了自己原有的異膚照護觀念,像是最愛的木瓜、菠菜與鳳梨,都屬於容易誘發或加重異膚的高組織胺食物,用中性洗碗精洗手比肥皂更不傷皮膚等,收穫多多。 家有異膚大學生的阿龍媽媽也分享上課心得。「阿龍」去年在COVID-19疫情期間染疫,潛藏的異膚突然大爆發,全身除了屁股,頭臉頸部、前胸後背及四肢都出現流湯脫屑的症狀,幾週後篩檢結果陽轉陰,異膚症狀卻不見好轉,想申請健保標靶治療才發現原就診院所無法提供協助,只好又轉到其他醫院,重新經歷半年的傳統治療流程,前陣子才被核准使用。 因此,阿龍媽媽最近在「異膚小學堂」看到健保申請辦法後感嘆「相見恨晚」,要是早點知道健保申請流程資訊就不用讓孩子多受折磨、白費時間,但她也謝謝協會推出充實又專業的衛教影片,讓更多人可以知道瞭解異膚、如何治療與照護異膚,而不是像之前的她一樣,因為不夠瞭解,跟著孩子走了很多冤枉路。

精準醫療 還給皮膚免疫疾病患者乾淨的皮膚

精準醫療 還給皮膚免疫疾病患者乾淨的皮膚#黃毓惠

這兩年疫情,讓本身是中重度乾癬患者小玲(化名)不太敢經常往醫院跑,回診時間越拖越久,但皮膚症狀又反反覆覆,令她相當困擾;收治該名病友的林口台北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相當心疼,在經過與小玲溝通、分析各種藥物的優缺點下,決定使用長效性的生物製劑IL-23,就不需經常回醫院。四個月的療程結束後,小玲的皮膚幾乎有90%都已恢復乾淨,她高興地說:「終於可以趁著國門開放,帶家人到日本泡湯了!。」 皮膚免疫功能出問題,中重度患者身心俱疲 對於全身皮膚狀況很不好的中重度乾癬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不但會有強烈的癢感,影響睡眠,加上大量掉落的皮屑及明顯的外觀,患者會缺乏自信、社交恐懼,更因為癢感不適導致生活品質也不好。 黃毓惠觀察,多數這類患者也對治療沒有信心,會覺得怎麼擦藥好像都好不了,於是就不想繼續擦藥;或者會因為對藥物的誤解,一方面擔心外用類固醇的缺點、又怕傳統用藥會傷肝傷腎等等,「其實最近幾年,已經有很好的治療武器,像是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能有效達到改善皮膚狀況。」 精準治療能讓皮膚狀況改善九成以上 「病患發病的原因除了與體質有關,後天因素也會讓皮膚狀況更加惡化,像是壓力、情緒、作息不正常等等,所以也必須避免這些惡化因子,病況才能得到控制。」黃毓惠強調,尤其不能相信偏方或吃會增強免疫力的補品或食物,否則會適得其反。 以乾癬來看,近年來國際醫學會都建議治療目標是潔淨的皮膚,也就是要改善90%-100%的皮膚病灶;而異位性皮膚炎也要求達到症狀的舒緩、皮膚修復潔淨的狀態,「對於中重度患者,若要達到此目標,還是需要靠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才能有效調控皮膚的免疫功能,讓發炎反應不再活躍,達到治療目標。」 醫病共享,與病人溝通選擇最適宜的用藥策略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種類很多,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前提下,現在用藥策略也愈來愈精準,會由醫師與病患共同討論出最適宜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找回潔淨的皮膚。 黃毓惠說,現在藥物選擇很多,乾癬治療,仍會依照病患本身狀況與疾病嚴重度,像是有沒有共病?需不需要控制關節炎症狀?以及對藥物的期待等,例如對效果出現速度?對效果長期維持度的期待等等面向,「我們會將各種藥物的好處與特點用容易懂的方式,去和病患溝通討論,醫病一起找出最適切的治療方針。」這有點類似幫病患打造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對醫療品質的促進有很大的幫助。 她提醒,皮膚免疫疾病的治療相當辛苦,但病患不用太灰心,現在的治療藥物無論是療效或安全性都適合病友進行長期治療,也能達到最好的治療目標。也歡迎病友可以多參加醫院舉辦的講座,多吸收治療新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與台灣乾癬協會於10/22周六下午兩點合辦一場線上講座,也歡迎病友一同報名參與。報名洽詢:(03)3281200分機5131。

醫訊/世界乾癬日 乾癬治療新進展

醫訊/世界乾癬日 乾癬治療新進展#黃毓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又叫牛皮癬,是一種很特殊的皮膚病。大部份的乾癬出現在頭皮、四肢、軀幹等部位,其外觀為紅色斑塊,上面覆蓋著白屑,如果用力搔抓,就會出血。為了對抗乾癬,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特地舉辦「世界乾癬日-乾癬高峰論壇」,當天邀請到台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醫師、新光醫院皮膚科蔡昌霖醫師、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台大醫院精神科廖士程醫師,分別主講乾癬成因研究新進展、乾癬治療新進展、從心看乾癬、乾癬的身心靈。現場座位有限,請盡早報名。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世界乾癬日-乾癬高峰論壇時間:101年11月3日(六)下午13:30~17:00地點:臺大公衛學院101講堂(台北中正區徐州路17號 )洽詢:02- 2518 5126轉7

醫訊/乾癬病友眼睛保護講座

醫訊/乾癬病友眼睛保護講座#黃毓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數據,全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患者,不少人因皮膚斑駁、脫屑,而常常會因為害怕被貼標籤而避開人群,其實乾癬如同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只要藥物使用妥當並與醫師充分合作,則病情定能夠控制。因此,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與社服課為提升乾癬病患與民眾對乾癬的認識,將於院內舉辦乾癬病友座談會,其中有兩場講座,依序為眼科沈素琴醫師的「乾癬病友的眼睛保護」,皮膚科黃毓惠醫師的「乾癬治療新紀元-生物製劑」,最後兩位醫師帶領主持Q&A座談。歡迎北部民眾共襄盛舉,來增上對乾癬的認識,10月10日(三)前報名截止。名稱:乾癬病友暨家屬座談會時間:101年10月13日(六)下午13:00~15: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洽詢:03-328 1200轉5128 社服課朱怜穎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