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從寶寶剛出生,產房送至嬰兒房,開始餵食,進加護病房…等,每個新生兒所在的場所、所有可能接觸的從業人員、醫護人員都應具備急救能力。為接近真實急救情境,新生兒醫學會與大型醫院雖有嬰兒安妮進行訓練,但是多年下來,多不堪使用,出現構造失真、燈不會亮等現象,訓練品質大打折扣。新生兒醫學會理事長林其和說,新生兒一旦發生危急情況,須搶時間急救,幾分鐘的缺氧恐致未來數十年的遺憾。「急救可不是想幫就可以幫,要救一個孩子,一定要接受嚴謹訓練。」醫學會多年來提供小安妮給醫院使用進行訓練,也特別針對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基層婦產科診所醫護人員進行急救訓練。朱世明說,小安妮分兩種,一種是插管安妮,真實模擬寶寶呼吸道的生理構造,包含舌頭、口咽、聲帶、氣道等,讓急救者清楚瞭解構造,確保呼吸道暢通,檢視插管位置是否正確。另一種小安妮透過電腦模擬寶寶心跳停止、呼吸窘迫。訓練時,若按壓力道不夠、過多,小安妮會亮紅燈,正確才亮綠燈。無實務經驗的人員學習急救,除了講師與教材,更需要器材進行模擬訓練。朱世明說,急救成功,並保護腦部與器官,才能確保被拯救的寶寶未來有更好的生活。寶寶生理構造脆弱,急救過程不容許任何閃失,或不符標準動作,以確保急救正確、有效。若操作錯誤,孩子的心肺功能很脆弱,恐造成合併症。」他表示,孩子是台灣未來的力量,政府、各醫院都應編列足夠預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