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膽囊切除

內視鏡取總膽管結石 恢復快、住院短

內視鏡取總膽管結石 恢復快、住院短#腹腔鏡膽囊切除

膽囊及膽道結石在國內消化系疾病中極為常見,近年來因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 造成膽道及膽囊結石的流行率不斷上升,一般好發於40歲以後的中年人,其中女性多於男性。南市醫腸胃肝膽科李昭榮醫師表示,患者常因上腹痛而認為是胃痛,自行服用胃藥延誤就診,造成劇烈腹痛而送急診,有時合併發燒、黃疸,嚴重甚至會導致敗血性休克以及多重器官衰竭。檢查膽囊膽管結石常用的工具包含:生化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膽管攝影等,其中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不僅具有診斷功能,在治療上更扮演重要的角色。李昭榮醫師指出,一名83歲罹患膽囊及膽道結石併膽管炎的彭姓阿公,因高齡手術風險大,僅安排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並持續觀察了近2個月,引流管使阿公的生活品質低落因此終日愁眉苦臉。最後家人將患者帶至市醫腸胃肝膽科求診,當天立即安排住院,隔日施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乳突切開術併總膽管取石,並於次日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住院不到一個禮拜即回家休養,也不用再留引流管。另一名高齡93歲的陳姓阿公因意識改變送至急診,因敗血性休克住院。陳阿公表示上腹悶痛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常常自認為是胃病就近至診所服藥,醫師考量其過去曾有總膽管結石病史,且電腦斷層顯示併發肝膿瘍,總膽管結石是非處理不可,但因患者年齡及體力,傳統開腹手術勢不可行,故會診麻醉科,於麻醉科醫師全程照護之下,靜脈麻醉施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併取石,陳阿公順利康復出院。李昭榮表示,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一直是膽道、胰臟疾病的重要診斷及治療工具,且免除了開腹手術,不僅恢復快、住院短,也無疤痕,年紀較大的長者也能進行;且不僅用於總膽管取石,對於阻塞性黃疸的診斷與治療也有相當幫助,藉由內視鏡置放內引流支架或經鼻外引流管,可有效緩解黃疸。不過膽胰管內視鏡也有其併發症,如胰臟炎、膽管炎、術後切口出血、腸穿孔,且對於臨床狀況不佳及老人家依然有一定的風險,這部分則需仰賴良好的醫病溝通以及醫師的經驗。李昭榮補充,總膽管結石經內視鏡取出後,合併膽囊結石的患者亦須再進一步接受腹腔鏡膽囊除手術,避免續發性總膽管結石;但是,儘管再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管結石復發率為0~20%,通常在手術後三年內發生,只有定期追蹤或提高警覺,才能早期偵測,以便經由內視鏡方法取出。李昭榮說,近年來由於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的發展,單純診斷性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已被大量取代,但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的治療角色,仍無可取代,現今大部份總膽管結石及阻塞性黃疸,幾乎都是經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的相關技術來治療。然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較一般內視鏡困難,需有經驗之內視鏡醫師方能安全執行。台南市立醫院執行此一技術已有20年的經驗,接受取石術的患者最大為103歲,現在已經106歲了,仍健康的在門診追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