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邀請國際性兒童肥胖防治組織EPODE及多國健康促進局官員來台,研討台灣申請加入EPODE相關事宜。並就打擊兒童肥胖的策略與實務經驗交換意見,活動也同步發表目前台灣關於「校群防治模式」及「兒童飲食習慣與肥胖關聯性」等兒童肥胖防治相關計畫與研究成果。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報告,我國6歲至18歲男生過重(含肥胖)盛行率達26.8%,然近年來全球肥胖率皆持續上升,僅台灣學生過重與肥胖比率不但持平,近來更有下降的趨勢,顯見台灣各地推動的防治模式已見成效。2009年10月到2010年1月間,國立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劉影梅主任針對基隆市內1372名國小4年級學生進行研究計畫,運用各校的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判斷學生的體位問題,並透過健康日誌的填寫,觀察不同輔導策略的效果。僅4個月的時間內,參與研究計畫者的過重或肥胖比例便已下降0.7%。研究結果也發現,禁止小孩吃零食點心的「減法」反不如鼓勵多吃蔬果的「加法」來得有效。在處理學童肥胖問題時,並非一味限制其飲食就好,不同時間點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劉影梅教授將學童分組後進行實驗對照,針對「每天吃早餐」、「天天5蔬果」、「每天運動30分鐘」和「睡足8小時」等指標進行觀察,發現被要求「增加蔬果攝取」的學童,是體位最早開始改善的一組,而採取「限制飲食」及「要求增加運動時間」者,改善的狀況則較為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