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25日公布今年第2及第3例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第2例為居住於高雄市三民區十美里66歲女性,78年曾罹患登革熱,有糖尿病病史,本次感染第二型病毒,10月19日出現發燒、頭痛、骨頭肌肉酸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因症狀未改善轉診至醫院,住院後因出血傾向通報登革出血熱,並經檢驗證實,經治療後,不幸於10月24日因呼吸或多重器官衰竭等因素死亡。第3例為居住於屏東縣東港鎮盛漁里64歲男性,有高血壓、慢性腎臟病病史,10月16日出現發燒、頭痛、骨頭肌肉酸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因症狀未改善轉診至醫院,住院後因出血傾向通報登革出血熱,並經檢驗證實,經治療後,不幸於10月23日因呼吸或多重器官衰竭等因素死亡,本次感染病毒型別與過去登革熱病史不明。疾管局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痠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請醫師提高警覺,診療時應詳細詢問病患的活動史與疾病史。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入夏後已累計457例,以高雄市苓雅區為主,鄰近的三民區病例持續增加,除了臺北市、澎湖縣、臺南市與屏東縣出現地緣性群聚,臺中市及新北市亦有零星病例。入夏後本土登革出血熱已累計6例,其中3例死亡。疾管局指出,由於台灣地區本土登革熱已同時出現第一、二及第三型病毒的群聚,且歷年曾發生第一至第四型登革病毒流行,當登革熱患者如以前曾被不同型別的登革熱病毒感染時,就很可能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的症狀。因此如登革熱疫情持續擴大,後續極可能再發生登革出血熱疫情。由於目前已進入登革熱快速傳播期,疾管局再次呼籲,民眾應積極配合自行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積水容器等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並避免因為先後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熱而發生死亡率較高的出血性登革熱,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