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就是體寒?中醫籲:非絕對

手腳冰冷就是體寒?中醫籲:非絕對#手腳冰冷

「醫生,我火氣很大,有口臭,常常嘴破,而且最近一直長痘痘。但是,我又容易手腳冰冷,冬天棉被蓋了一個小時,腳還是很冰,是不是冷底啊?而且,每次生理期來量也不多,又會痛經,是不是冰吃太多了?」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陳世峰醫師表示,中醫雖然把人的體質分成熱性體質和寒性體質兩大類,但卻不是截然分別,也不是一分為二,它是一個連續性的變化,例如:「熱多寒少」或是「寒多熱少」的人居多,絕對熱體質與絕對寒體質的人其實很少。然而體質不是只有寒熱,還有瘀滯體質,痰濕體質。瘀滯體質就是有血瘀和氣滯的體質,常常會有肌肉關節疼痛,會有便秘的傾向,血瘀的婦女常常生理期來時血塊較多,較容易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有研究指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有六七成屬於血瘀體質,而兼有氣滯體質的也佔了大多數。痰濕體質比較複雜,一般來說是體內水分滯留太多,外型看起來比較臃腫,但不是絕對,在腸胃道的表現卻不是便秘,而且大便軟黏,排便不暢,裏急後重,也就是想上廁所卻怎麼用力也大不出來的感覺。濕氣重的人常常會覺得肚子脹脹的,消化不好,所以治療腸胃病需要加一些祛濕藥效果更好。陳世峰說明,在治療上最基本的是去心火或是去肝火,同時補腎陽,但是補腎陽常常會造成心火以及肝火更旺。因此一開始可以用六味地黃丸,用滋腎陰的方式讓身體腎陰充足,一方面可以約制心火以及肝火,一方面可以助生腎陽,但是要考慮脾胃中焦是否健全,如果脾胃沒有調好,首先是藥無法吸收,其次是寒熱無法平衡,所以要加一些脾胃行氣藥,可以幫助氣的疏通。陳世峰提醒,調整體質是一門大學問,不是單單清熱或是溫補,必須要讓中醫師整體評估,量身打造,加上辯證論治,開立適當的處方,才可以保持健康,遠離疾病。延伸閱讀「到底是哪一種體質?」: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1013

冬季易抽筋乾癢 中醫師籲:可喝花茶活血通經及止癢

冬季易抽筋乾癢 中醫師籲:可喝花茶活血通經及止癢#手腳冰冷

今年「立冬」是11月7日,是告別秋天正式進入冬天的開始,也是自然界萬物進入收藏的時節,同時人體也因應這樣的季節轉變而產生身體和心理變化。中醫養生特別重視要配合節令,冬季養生保健的要點古書裡曾提到:「冬季這三個月,要早睡晚起,等待天明、要養精蓄銳、要去寒就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師詹琬菁表示,近日門診開始出現抱怨小腿抽筋和皮膚乾癢脫屑的中老年患者,以及被手腳冰冷困擾的年輕女性,尤其是晚上或者東北季風轉強時特別明顯。中醫認為,冬日寒冷之氣尤其會影響到血管運動,自古即有「寒主收引」的觀念,提到冬季四肢末梢血液供應量不足,容易造成手腳冰冷,甚至是夜間抽筋疼痛難耐的狀況。另外,由於風寒之氣影響到體表血液循環,造成滋潤供養皮膚的血液不足,而容易出現中醫所謂「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證。詹琬菁說,以上這些冬季常見的惱人問題,其實可以透過中醫養生保健的花草茶飲,達到預防及緩解目的。譬如使用玫瑰花入藥,有「疏肝、行氣、止痛」作用,臨床上可以緩解抽筋症狀。另外用紅藍花入藥,可以「活血通經」,預防手腳冰冷。以百合入藥,可以「養陰潤燥」,達到止癢效果。此外,若能配合養成冬季早睡晚起,勤多運動,少食生冷等養生保健的日常作息,來年冬日復發抽筋、手腳冰冷以及皮膚乾癢等問題的機率一定能大大降低。延伸閱讀「三道花草入藥的茶飲」: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8

元氣補湯促血循 避免夏季燥熱氣阻

元氣補湯促血循 避免夏季燥熱氣阻#手腳冰冷

氣機循環的順暢與否,雖然迄今仍無法用科學的方法量化、重複印證,但是卻可以在自身身上及週遭環境得到證實,例如早上起床精神飽滿,神清氣爽;或是進入一個環境,空氣流通順暢,沒有壓迫或不舒適的感覺,這些都是“氣”在流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玉娟指出,五臟六腑都是靠氣的推動,才能發揮作用,如脾氣虛的人食欲不振、脘腹虛脹、大便溏薄、身體容易疲倦無力、面色萎黃或膚色暗沈、消瘦或一身虛胖浮腫,甚至臟器下垂,造血功能低下等;肺氣虛的人容易覺得呼吸少氣,稍有運動就呼吸急促,聲音低而無力,甚至喘促,容易出虛汗等;心氣虛,常見心悸跳動不安,胸悶氣短;腎氣虛,表現出尿頻,或尿後餘瀝不盡,或遺尿,或小便失禁,或男子滑精早洩,女子帶下清稀,甚至呼吸淺短,呼多吸少,稍微運動就喘甚汗出等症狀。陳玉娟醫師表示,元氣大補湯則是用四君子湯補益脾胃,使脾胃運化,體內臟腑都能得到充分的營養,去人蔘的溫補以避免夏季過燥。方中黃耆、白朮、防風是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朱丹溪的補養名方玉屏風散,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對體虛容易流汗,容易感冒的人有確實的療效,更廣泛的用來治療氣喘,梅尼爾氏症,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等疾病。陳玉娟醫師說,用桂枝、赤芍、銀杏葉,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及體表循環,對體虛容易手足冰冷,及手足麻容易暈眩或經常偏頭痛的人,有顯著改善的功效。更加入杜仲、續斷、桑寄生,補骨脂等藥,填精髓補益腰腎,滋潤肝臟,強壯筋骨為治療頻尿、腎虛腰痛、筋骨無力等症狀要藥。★ 元氣大補湯適應症:氣虛、手足冰冷、易疲倦者,考生或大量消耗體力工作者,免疫力減退者,經常頭暈、貧血,月經不正常或崩漏者。禁忌:心肝火旺,體力壯實者服用法:一天兩包,早晚飯後服用

養顏調經有撇步 配合體質喝四物湯

養顏調經有撇步 配合體質喝四物湯#手腳冰冷

很多女性朋友都曾被媽媽逼著喝過四物湯,但對於四物湯到底是什麼東西,卻不是真正而全面的了解。四物湯顧名思義,就是由四種藥物組成;分別是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四種,適合血虛體質的人服用,而血虛體質臨床上的表現有面色萎黃、指甲色淡、頭暈眼花、手足易麻木抽筋、月經量較少、顏色較淡等症狀。所以,常有人問,男生可以喝四物湯嗎?答案是可以的。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 - 洪曉嵐醫師表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只要男性具有血色素低、臉色蒼白、容易疲勞、嘴唇或指甲部位顏色較白等血氣不足的情況,都可以服用四物湯。另外,中藥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靈活的變化加減,四物只是一個基本方,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加減四物湯組成。如四物中的『芍藥』還可分為『白芍藥』與『赤芍藥』。洪曉嵐醫師指出,如果容易緊張、胸悶、乳房脹、經期不規律的,就應選用白芍藥;若月經來疼痛嚴重、血塊多、血色暗的,則屬血瘀體質應選用赤芍藥。而『地黃』也因炮製過程不同而有不同名稱及療效。如果平時就較怕冷,容易腰酸、手腳冰冷,可以選用熟地黃;如果生理期容易冒痘痘、伴有失眠及口乾舌燥現象的,就要改用生地黃。那麼,四物湯最好的服用時機是什麼時候呢?一般來說,如果是單純要生理期後調理的話,通常是經期乾淨之後,服用5~7天就可以;但有些女生月經前或經來第1~2天會有頭痛、腰酸背痛、下腹痛…等等症狀,建議在月經來前一星期先服用3天,可預防月經來潮時的不適感。最後洪曉嵐醫師要提醒大家:若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平常白帶多、陰部搔癢,時常反覆骨盆腔感染的女生,都切勿自行服用四物湯。因為四物湯屬於溫補性質,會惡化體內的發炎反應,如果真的需要補,必須經過中醫師診察後,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去處方用藥。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手腳冰冷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從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焦慮緊張、常熬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日子一久想便也便不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指出,便秘從體質上可以簡單分成實熱型便秘、氣滯型便秘、虛寒型便秘三類。通常實熱型便秘兼有煩熱,口臭口乾、口舌生瘡、小便短黃等症狀,多半因為飲食不節制、辛辣燒烤厚味吃太多導致。氣滯型便秘表現為便不甚乾結,但排便困難不暢,多半與情緒因素或平時久坐少動有關。老年人或體質較弱、氣血虧虛的患者,由於大腸傳送功能不佳,也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冰冷,有便意但排便困難這類虛寒型便秘。◎ 便秘養生茶飲1.木耳蜂蜜湯材料:木耳120克、蜂蜜30g 作法:先將木耳以水500c.c.煮沸至200c.c.,趁熱加入蜂蜜即可服用適用:腸燥陰虛之便秘2.芝麻桑椹飲材料:鮮桑椹100克、黑芝麻30g 作法:取新鮮桑椹搗碎榨汁後濾去渣,再加入黑芝麻,即可飲用適用:老年人氣血不足的便秘便秘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調攝,進食和水分都要適量。在日常飲食物中,常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米、蔬菜,水果、豆類,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些都對習慣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慢性或習慣性便秘患者,不應該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因為常服瀉藥通便,使腸壁經常受到刺激,反而容易導致腸蠕動反應減低。中醫治療習慣性便秘,並非一味地單用通下的方式,而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診斷,針對體質調理,才能真正遠離便秘,有「便」才無礙。

凍未條!溫灸薰臍能改善四肢冰冷、兼縮小腹

凍未條!溫灸薰臍能改善四肢冰冷、兼縮小腹#手腳冰冷

今年似乎特別冷,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來襲。「體質虛寒、面色蒼白」,經常會「四肢冰冷、腹痛腰酸」的您,是否對這股冬意感到困擾與不安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傳統醫學科黃中瑀醫師建議有這類困擾的民眾,或許可以考慮「溫灸薰臍」。中醫認為臍部是屬於任脈經絡的「神闕」穴,與十二經脈相聯,內與臟腑相通,對包括腸胃、泌尿、生殖、精神、心血管系統機能均有調整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預防保健的功用。 灸法則是利用艾絨,溫灼皮膚穴位,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之目的。黃中瑀醫師指出,傳統醫學不僅以灸療來治病,更用來預防疫癘溫毒等疾病。古人選擇秋天進行灸療,可使冬天不怕冷,正是配合節氣的養生方式。薰臍療法是灸法的一種,是選擇適當藥物,如川芎、生薑、木香、丁香、大黃、肉桂等活血理氣藥攪拌為末,納入臍穴中,並經由艾灸的熱力滲透經絡,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病痛與不適,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黃醫師表示,薰臍療法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達到「溫中散寒、提升免疫功能」的目的,並同時有「縮小腹」的功能。適用「薰臍療法」的情況有以下幾種:1.虛寒體質,即經常易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而脾主四肢,「脾氣健則四肢暖」。2.過敏體質,易打噴嚏、流鼻水者可改善氣血循環「提補腎氣、增強免疫力」。3.痛經、甚至嘔吐者。可改善氣血循環與增強,而達到「改變氣色、美麗膚質」的效果,暖宮袪寒。4.容易拉肚子或便秘等腸胃不適問題。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5.遺尿、頻尿、多尿的人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6.失眠、焦慮症、多夢。可改善氣血循環,使陰陽調和。所謂「陽氣入陰,則人能寐」。7.大腹便便,「虛胖」、「中廣」體質。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並同時有「縮小腹」的功能。但是,黃醫師也提醒,對於熱燥體質、糖尿病、中風、或感冒發燒者,均不宜使用;或使用後有口乾、目澀、煩躁等上火症狀,則建議宜由醫師評估再做使用。建議一週一次為佳。

「薰臍」─改善身體虛寒

「薰臍」─改善身體虛寒#手腳冰冷

「薰臍療法」是指選用適當的中藥,借由艾灸之火力直接滲透臍中的一種外用治療方法。早在春秋戰國就有為肚臍填藥、敷藥、塗藥等臍療法的記載了。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黃慧君表示,由於肚臍眼為中醫的「神闕」穴,奇經八脈的「任」、「督」、「衝」三脈均在此處交會,因此它可以聯系全身的經脈,促進人體神經體液的調節,改善內臟組織的生理活動,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薰臍用於經常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天冷即肢體關節酸痛,腸胃虛寒容易腹脹腹瀉者,婦女痛經宮寒不孕,身體虛弱需強身保健等等。另外,針對不習慣艾草煙味的民眾,中醫科建議可使用艾草膏塗抹並配合遠紅外線燈照射,亦同樣可以達到傳統薰臍的效果。

冬季常見的困擾─「寒冰掌」

冬季常見的困擾─「寒冰掌」#手腳冰冷

每到冬天,氣溫逐漸下降,有些人就特別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困擾。例如體型瘦小的女性;有貧血、低血壓或低血糖的患者,還有一些老年人或身體衰弱的朋友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症狀,甚至會不好意思和別人握手,就怕自己的「寒冰掌」會把別人嚇一跳。臺北縣立醫院中醫師鄭昌賢表示,藉由中醫體質調理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從中醫觀點來看,冬季是陽氣內伏的季節,而手腳相對於身體軀幹而言是人體的末稍。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所以在冬天特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手腳冰涼的現象又可以簡單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手腳冰涼,身體也怕冷的,這種人大多是「虛寒」體質;另一種類型是手腳冰涼,但是身體卻熱呼呼的,這是因為身體陽氣無法運送到手腳末稍所致。這兩種體質都可以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而改善。除了中醫體質調理外,幾點日常小建議也須留意。【規律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最少三次,每次約20-30分鐘,做到稍微出汗為止。建議你不妨一早起來做運動,健走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全身就會熱起來。運動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更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的能力,讓你整天都充滿活力。【重視飲食調理】鄭昌賢醫師指出,在冬季的日常飲食應以「溫」、「補」為主,避免冰涼飲品、生冷食物和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攝取均衡、營養的食物,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有抽煙習慣的朋友,因為抽煙會導致血管硬化、降低身體血液循環,建議要戒煙或減量哦。【注重防寒保暖】冬季氣候變化多端,要多添加衣物,加強身體及手腳的保暖,如騎乘機車要戴口罩、手套;睡覺前,記得穿上保暖的毛襪,不僅可以幫助雙腳防寒,更可以改善睡眠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