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專科

在家就可影像二次判讀 不用掛號與排隊!

在家就可影像二次判讀 不用掛號與排隊!#影像專科

(撰文/Megan Chen) (諮詢/影像判讀專科醫師池永昌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圖說:動動手指輕點滑鼠,你也可享受國外專科醫師的影像判讀服務) 「過去,出國看病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因為距離遙遠、費用昂貴,再加上語言的問題,我們往往認為能夠出國看病,是只有家世顯赫的人才能做的事情。」影像判讀專科池永昌醫師這麼說,不過,有賴於網路的發明,地球村的概念,現在只要動動幾根手指,按按滑鼠,不到一星期,馬上就有國外的專科醫師為我們的醫學影像進行全面式的病況判讀與建議後續的處置或治療方針,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奮的事情。 國外影像二次判讀制度健全 池醫師說,因為一般民眾沒有醫學方面的基礎,在醫病的關係中,我們通常很難知道醫師當下的診斷是否有誤差,也沒有辦法了解自己接受的治療方式會不會因此有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影像二次判讀的機會,讓另一位持中立客觀立場的專科醫師來為我們的報告做二次判讀,其實是會比較讓人安心的。 拿美國來說,他們對於影像二次判讀的制度相對健全許多,如果病患的家庭醫師對於第一位醫師的診斷有疑慮,通常會為病患再找另一位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二次判讀,確保後續診斷與治療的正確性;反觀台灣,當患者對於醫師的診斷有疑慮時,往往必須至另外一家醫院重新掛號、再做一次檢查、等到報告結果出爐,也許是一個多月後的事了。   (圖說:國外二次判讀制度健全,當報告有疑慮,家庭醫師會為病患再找一位合適的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判讀。) 「所幸,現在台灣民眾可以在家將自己的影像,透過影像判讀相關機構,利用網路上傳給國外的影像診斷專科醫師做診斷,避免後續醫病問題的產生。」池醫師說,尤其當你出現以下的4大問題: 1. 得不到想要的病況資訊。 2. 與自己認知的病況有落差。 3. 醫療相關資訊的短缺(看病時間過短)。 4. 出現沒有結果的報告。 建議進行影像二次判讀,多問一位專科醫師,讓專業的影像判讀醫師提供完整的判讀報告,除了對自己的病情與後續治療更加安心外,也不必再忍受二次到醫院排隊掛號、重新檢查、等候報告等等的無奈。 影像判讀不須接觸病人 就能從影像得到診斷與治療的訊息 談到為什麼成為影像診斷專科醫師的過程,池醫師說,自己原本是外科醫師,經常需要搶救生命,當時認為外科是一項很刺激的工作,不過在工作過程中,他發現外科醫師在診斷病人的病況時,除了憑藉病患的症狀外,還必須仰賴影像診斷專科醫師的判讀,才能真正確定病人的情況,也才能推進手術房進行手術。 池醫師表示,「影像診斷專科醫師單憑影像就能診斷出病情及給出治療方案,而且正確性幾乎八九不離十。」那時候漸漸注意到,影像專科醫師是診斷的第一線,甚至在病理科醫師還沒有切片診斷前,影像專科醫師就已經診斷出來了,而且正確性很高。就是這樣的淵源,池醫師才開始踏入影像專科的領域。   (圖說:影像診斷專科醫師單憑影像就能診斷出病情及給出治療方案,而且正確性幾乎八九不離十) 只要動動手指 馬上就能得到中立且客觀的診斷與治療建議 回到影像判讀問題,池醫師說,「我認為民眾只要對於自己的病情有任何疑慮,都建議將影像再給第二位專科醫師進行判讀。」因為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現今,要讓國外專科醫師診斷我們的病情已非難事,價格也不像我們過去認為的高,只要對自己的病情有疑慮,動動自己的手指,就可以將影像資料上網傳送到相關的機構,讓國內外的影像判讀醫師提供完整的判讀報告,不到一星期,就能得到既中立又客觀的第二及第三方專業診斷與治療意見。   (圖說:透過網路,就能得到既中立又客觀的第二及第三方專業診斷與治療意見。) 更多二次判讀資訊:https://goo.gl/zbzVGm

全球醫療誤診率最高達4成 二次判讀才安心!

全球醫療誤診率最高達4成 二次判讀才安心!#影像專科

(撰文/Megan Chen) (專業諮詢/影像診斷專科池永昌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很誇張!據日前報導,美國一名女子因醫師誤診為腦性痲痺,竟在病床上躺了30年,經歷大大小小痛苦的手術!後來經過另一位醫師治療後,過沒多久就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站了起來。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誤診的情況在台灣也時有耳聞,且經常讓患者陷入無盡的恐懼與焦慮中,為了確保治療的正確性,建議要二次判讀才安心! 全球醫療最高達40%誤診率 「醫師誤診機率有多高?」池醫師說,很多人將醫師當成神,以為醫師絕對不可能出錯,但事實上,醫師也是人,也有注意力不集中、醫療專業不夠,甚至是錯誤的時候,曾有一項統計顯示,全球的醫學診斷高達7~40%的誤診率,其誤診率之高是令我們很難想像的。 池醫師接著說明,自己在1989年開始執醫,剛好是64天安門事件的那一年,當時醫師大都選擇熱門的四大科,即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而影像診斷專科是相當不被重視的,其人力的成長趕不上醫學檢查儀器的進步。也就是說,具有影像判讀專業的專科醫師在人力上是有斷層的,「在這種專科醫師分配如此不均的情況下,許多醫師都是從一開始的醫學檢查、影像判讀,到最後的切片病理檢查,整個過程全包,在這種情況下,醫師難道不會有疏失嗎?」他說。 健保制度下 短短醫病時間容易有誤診 「光是影像判讀這個專科,下頭還分很多次專科。」池醫師表示,醫師的知識也是從書上看來、從經驗得來,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疾病,就拿影像醫學專科來說,有的醫師專門只看胸部、有的醫師只看小兒、有的醫師專門只看腦部,這麼廣泛的專業領域,怎麼可能在一個醫師的腦袋裡通通能了解? 「尤其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每位病患看醫師的時間都僅有短短的3到5分鐘。」池醫師分享,有時候光要判讀一個腦部腫瘤,就得看上百張的影像,翻閱許多國內外的期刊及病歷,光一個案例下來,起碼就要花上一小時,池醫師拋出疑問給大家思考:「在現在的健保體制下,短短的醫病時間裡,請問你的醫師有可能幫你看得那麼仔細嗎?」池醫師回答,「真的很困難!」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全球誤診率會如此高的原因了。 二次判讀避免二次恐懼 影像判讀5天結果即出爐 當我們在一家醫院檢查報告出來後,醫師告訴你影像可能有問題,建議你開刀拿掉,我們也許會非常緊張,但又不太相信第一位醫師的診斷,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再給第二位醫師檢查,如此又反覆的掛號、排隊、檢查等種種繁瑣的步驟,又再一次經歷一顆心懸在空中的不安感,前前後後,大約要2個月後檢查報告才能揭曉。 「其實只要申請影像光碟,請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重新判讀即可。」池醫師說,以上的經驗是許多患者共同的心聲,患者為了確保第一位醫師的意見正確,往往會尋求第二方意見,但其實民眾大可不必如此奔波,只要將影像申請出來,交給影像判讀的專科醫師進行「二次判讀」,就能避免這些狀況。 目前台灣對於「二次判讀」的觀念尚不足,但池醫師表示,希望在網路上建立完善的系統,讓民眾能透過上網,將需要判讀的影像資料傳送到國外給專科醫師判讀,在5天內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不必再到醫院人擠人,也可以儘早放下心中的恐懼,並能享有第二方中立且客觀的意見。 哪些人需要影像二次判讀? 「只要你對你的醫學檢查有任何疑慮,都應該進行二次判讀。」池醫師說,每個醫師的專業認知都有限,只要你覺得可能看錯科、治療過程需要下重大決定時,或者是不相信第一方醫師的看法時,都應該進行影像的二次判讀,避免醫師錯誤的診斷及錯誤的治療。 更多二次判讀資訊:http://goo.gl/UlFPC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