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炎

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下)

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下)#肚臍炎

● 如何辨別寶寶的肚臍是否正常?如何處理?臍帶是溝通懷孕媽媽與胎兒的命脈,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六至八天內乾燥脫落。脫落後的肚臍表面會漸漸覆蓋上一層皮膚,進而結疤,傷口通常在兩周內癒合。臍帶中如果有腐生菌存在,會使臍帶延遲脫落,感染其他細菌的機會也會增加;輕微的感染會使得肚臍潮濕持續有分泌物,預防的方法就是在肚臍未乾前,每天以酒精消毒數次。嚴重的化膿性細菌感染會造成肚臍炎,肚臍會有膿狀腥臭的分泌物,周圍皮膚會紅腫,甚至會有發燒的情形,最怕的是細菌經由血液或直接傳播的方式跑到肝臟或腹膜腔而變成肝炎或菌血症,有的造成門靜脈炎而引起遲發性的門脈高血壓症。所以在醫院裡的新生兒室大多會在寶寶出生後,在肚臍底部點上三色染液予以消毒;如果真的得到肚臍炎,就得用抗生素治療,如果造成肚臍膿瘍,甚至要切開引流才能有效改善。有些寶寶的肚臍雖然已經脫落,但是根部卻始終濕濕的,伴隨著一團紅紅的肉芽組織,這就是所謂的「臍肉芽腫」,這種情形可以帶到小兒科檢查,確定後醫師會用硝酸銀將該肉芽腫燒灼凝固,使肚臍根部乾燥較不易發炎化膿。假如突出的肚臍根部有尿液狀或似糞便的分泌物跑出來,表示肚臍可能與膀胱或腸子間有所謂的「臍廔管」,必須請小兒外科醫師幫忙將其開刀切除。一般而言,爸爸媽媽將新生兒寶寶從醫院接回到家裡可以做的臍部護理,還是要每天洗澡保持肚臍的清潔,洗完澡後先用乾棉棒將水分吸乾,在用另一支乾淨棉棒沾高濃度酒精,在肚臍根部由內向外擦拭消毒,直到肚臍完全乾燥為止;如果有上述的問題應該找醫生處理。● 什麼是「臍疝氣」?「臍疝氣」大多發生在六個月大以前,是因為肚臍的環狀構造關閉不完全或該環力道薄弱所造成,缺損大小一般在一公分至五公分,通常會合併有腹直肌分離。特別在低體重兒,女嬰,或者黑人最容易見到。臍疝氣的肚臍表面有完整的皮膚覆蓋,但是寶寶在哭鬧、咳嗽、或肚子用力的時候,便容易向外凸出來,有時裡面會有小腸一起凸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輕輕推可以推得回去的話,可以繼續觀察,不需要急著開刀,因為大部分的臍疝氣會在一歲以前慢慢改善。大一點的臍疝氣(五至六公分)最慢可以到五、六歲以前慢慢消失。如果臍疝氣持續到三、四歲,或者一歲以後愈變愈大,就要考慮開刀修補。如果引起嚴重症狀,甚至腸子卡住推不回去造成腸子壞死,就必須緊急開刀。● 什麼是「臍膨出」與「腹裂畸型」?「臍膨出」是一種先天性畸型,發生率為5,000至10,000個活產中有一個,出生時可見腹部臟器如腸子或肝臟經由臍帶底部向外凸出,所以腹腔相對變小。和臍疝氣不同的是,向外突出內含臟器的囊狀物只有一曾腹膜包住,並無皮膚覆蓋,所以儘快最好安排手術,以免感染或者乾燥造成腸子壞死,甚至破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另外一種腹部的「腹裂畸型」,是在肚臍周圍的腹壁有缺損,通常是在肚臍的右側,小腸或大腸則直接暴露在腹腔之外。這兩種畸型比較起來,「臍膨出」常合併有其他的畸型如腸旋轉不良;「腹裂畸型」較少合併其他的畸型,但腸管常有窄縮的現象。綜合以上所述,寶寶肚子鼓鼓的可能是餵奶後正常的生理性腹脹,也可能是嚴重的病理性疾病。身爲父母對各種引起寶寶腹脹的原因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及早加以處理,並且及時找小兒科醫師作正確的診斷與處置,另一方面,也才不會道聽塗說用一些不正確的方法處理,而延誤了病情。爲什麽我的寶寶肚子鼓鼓的?(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