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痺

臉半垂、眼睛閉不起來⋯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

臉半垂、眼睛閉不起來⋯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潘律師有人稱現代潘安的英俊臉孔,加上一向能言善道,雖然年紀已近60歲,但仍活躍於職場上。這天早上準備要進事務所前,覺得左臉好像怪怪的,但也不以為意。進事務所後,秘書驚訝地問:「老闆,你的臉今天看起來有點怪怪的,很不對稱,嘴巴有點歪掉,要不要趕快去醫院?」潘律師照了照鏡子,再試著動動臉部肌肉,一顆心沉了下去,連忙請年輕人驅車送自己上醫院。經過一番檢查,醫師告訴潘律師:「這不是中風,而是俗稱『貝爾氏麻痺』的顏面神經麻痺問題。」潘律師稍微放下心中的大石,卻又遲疑地問:「現在該怎麼辦?我的臉從此就會這樣歪歪斜斜的嗎?」貝爾氏麻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是種會發生在任何年齡層的「急性周邊顏面神經麻痺」問題,通常最明顯的狀況就是臉部肌肉突然無力而導致表情異狀,半邊臉下垂,眼睛閉不起來,患側無法出現笑容。幸好,對多數人而言,貝爾氏麻痺是暫時性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看看貝爾氏麻痺的症狀、原因、與治療。貝爾氏麻痺的症狀貝爾氏麻痺會造成的外顯症狀(代表其他人會觀察到的變化)包含以下: 通常發生於單側臉部,只有很少數的案例會在兩側同時發生 眼睛無法閉起來,覺得眼睛很乾 眉毛下垂,整個半側臉都有下垂、垮掉的感覺 嘴角歪斜偏移,沒辦法露出笑容 流口水貝爾氏麻痺也會導致一些無法從外觀觀察,只有患者本身能體會到的症狀: 頭痛 受影響那一側的下巴和耳朵痛 聽覺變得過於敏感,音量過大時很難接受 舌頭前2/3失去味覺貝爾氏麻痺的致病機轉貝爾氏麻痺的確切原因還不甚清楚,但有許多證據認為此病是神經發炎所引起,而神經發炎的原因很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或說是病毒感染之後造成免疫反應引發神經變得發炎、腫脹,而導致了貝爾氏麻痺。貝爾氏麻痺影響到的神經是我們的「第7對腦神經」,或稱為「顏面神經」。顏面神經是混合性周邊神經,同時掌管了運動與感覺,因此能控制臉部肌肉動作,也與傳遞舌頭前方味覺、唾液、眼淚等有關係。目前認為與貝爾氏麻痺有關的病毒包括了: 會造成唇皰疹的單純皰疹病毒第1型HSV1 會造成水痘、帶狀皰疹(皮蛇)的水痘病毒 會造成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EB病毒 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腺病毒 帶來流感的流感病毒罹患貝爾氏麻痺的危險因子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發生貝爾氏麻痺,但在第3孕期的孕婦、剛生產1周內的產婦,糖尿病患者,體重過重的人發生機率更高。也有些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普通小感冒後出現症狀。貝爾氏麻痺的診斷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雖然我們提到貝爾氏麻痺會造成單側臉部肌肉控制不良而嘴角下垂、眼睛無法閉合,但這並不代表「臉部表情改變」就是罹患了貝爾氏麻痺。萬一有類似的神經學症狀,務必要趕緊去醫院就診,絕對不要等!先去醫院就診就對了!因為這些狀況也可能代表的是急性中風,務必要讓專業醫師診療,確定病因,並做緊急處理。貝爾氏麻痺症狀通常發展的挺快的,可能幾個小時內就變得嚴重,2、3天內症狀就很明顯了。醫師檢查時,會請患者動動臉部肌肉,包括抬抬眉毛、閉上眼、露齒笑開等動作。假使眼睛向上看的時候仍有明顯皺紋,代表前額肌肉控制沒有受到影響,就可能就不是周邊神經發炎,要改成考慮是否為中樞性的問題。如同前面所述,不僅貝爾氏麻痺會造成臉部肌肉失去控制,中風、腦瘤、其他感染問題也都可能會導致類似的症狀,醫師會依據神經學檢查的結果,安排肌電圖或其他影響檢查來確定診斷。貝爾氏麻痺的治療最常被用來治療貝爾氏麻痺的藥物是類固醇。在症狀開始3天內給予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持續1星期,可以有效減少神經發炎並且增加神經恢復的可能性。另外補充維生素B12會帶來部分的效果,可以稍微縮短病程。多數患者在症狀出現後兩個星期時,就開始看到改善了,到第3周內,會有明顯的症狀改善,甚至大約7成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少數患者會留有貝爾氏麻痺的後遺症,包括:● 單側臉部的肌肉持續無力● 因為角膜過乾、受損而使視力變差● 臉部出現不自主的抽動● 因為神經修復時造成的異常,而導致在吃東西、喝水時會流眼淚總結貝爾氏麻痺貝爾氏麻痺是暫時性的顏面肌肉無力,因為顏面神經突然發炎,而顏面神經又是控制臉部表情的神經,一旦失能,肌肉無力、癱瘓,面部表情不聽使喚,半邊臉的表情看起來就像垮掉一般,眼睛關不起來,笑也笑不開。經過治療後,絕多數的患者會恢復正常。不過,若突然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確定診斷!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無故麻痺、頭痛?脊椎失衡惹禍

無故麻痺、頭痛?脊椎失衡惹禍#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約40歲的爸爸,近2、3年來飽受身體右半邊麻痺、頭痛、頭暈之苦,雖曾做各種檢查卻始終查不出原因,只能服用止痛、止暈或修復神經藥物。一旦不吃藥,身體就開始不適,坐不住、工作情緒不佳,更沒辦法開車載女兒外出旅遊。接受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後,以聲波傳導溫和將脊椎調整至正常位置,解除不適,能和女兒一起歡度父親節。頸椎排列失衡 導致麻痺、頭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許芳毓表示,許多身體問題和脊椎失衡有關,治療前先以水平儀檢查,已發現病人左右兩肩不平衡,右肩偏低。再經X光片取得個人數據,上傳到雲端電腦,再傳至KKT(Khan Kinetic Treatment)聲波治療儀。KKT檢查也發現病人脊椎排列並不位於平衡及正中位置,可能是因頸椎第一節C1的排列偏移,不但影響椎動脈及腦部正常血流速度及含氧量,而有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也影響神經傳導,出現右半邊從臉到腳的大範圍麻痺。聲波傳導 重新平衡脊椎結構許芳毓物療師表示,治療過程中,儀器上的治療頭向量會依病人檢查結果,作個別設定。KKT的治療原理是以低頻聲波傳導,幫助排列至正確位置,還能連帶傳導至整條脊椎,重新平衡脊椎結構,強化身體結構,促成血流速度恢復正常,增加腦部血液供應,神經傳導功能恢復正常。治療過程不需住院、不用手術,非侵入式,也不需吃藥。經過KK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約兩周共4次治療,病人感覺右半邊不麻了,每天頭暈、頭痛次數也減少很多。完成整個療程10次治療後,所有不適症狀都已解除。對照治療前的水平儀檢查,接受治療後,水平儀檢查也已歸正。

右手當枕頭 睡醒手指、手腕動不了!

右手當枕頭 睡醒手指、手腕動不了!#麻痺

一位26歲男性,休假日帶女友出遊。晚上體貼的以手為女友枕頭。第二天發現這隻「枕頭」不會動了,而且有麻木感,害怕之下立即就醫。另一位33歲男性,因為幼兒晚上會哭鬧,而到沙發上睡覺,並以右手為枕頭。隔天起床後發現右手手腕及手指動不了,以為中風了,嚇得趕快就醫。這兩位患者經臨床評估發現有垂手、垂腕、虎口處麻木,但其他神經系統正常,診斷為橈神經麻痺。在與患者解釋後,才安心離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禎表示,橈神經麻痺臨床上最易發生於夫妻或情侶共度一晚後,或酒精鎮定劑使用者,因壓迫到腋下、肱骨或手肘引起。有些則由於外傷、骨折,或長期臥床壓迫造成。治療部分則視症狀而定。王毓禎指出,若只是短期壓迫的急性麻痺,且無結構上病變,只要不要持續壓迫,大多自己會好。若是深度完全無力及感覺喪失,則需要支架護具及復健。若嚴重麻痺且復健無效,則應考慮手術。這種嚴重狀況幾乎都發生於有結構病變如肱骨骨折等。因此一定要進一步檢查,如照X光、肌電圖等。在藥物治療方面,維他命、消炎藥、類固醇、循環劑等都有人用,但都無明確療效。

斜眼歪嘴流口水 這面子嚴重了!

斜眼歪嘴流口水 這面子嚴重了!#麻痺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顏面神經麻痺的臨床症狀包括: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時漏水、眼睛不能閉、易流眼淚…,防治之道在於保持規律作息、放慢生活步調、把握七日黃金治療期,「面子」問題就能有效解決。許多民眾先入為主地認為耳鼻喉科是看感冒的,其實耳鼻喉科的「勢力範圍」不小。頸部以上,除了大腦、眼睛及牙齒之外,舉凡喉痛、聲啞、構音障礙、鼻塞、鼻蓄膿、聽障、耳鳴、眩暈、氣管、食道、過敏症、頭頸部腫瘤、顏面神經麻痺等症狀,都屬耳鼻喉科領域。台東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陳玉祥醫師表示,所謂顏面神經,陳玉祥說明:「第七對腦神經自腦幹延伸出來,經顳骨到臉頰,全長14~17公分之神經謂為顏面神經,主要功能在控制臉部表情肌肉、掌理眼淚及唾液分泌、味覺傳達等。」顏面神經麻痺的臨床症狀是一邊臉部肌肉失能,包括: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時漏水出來、眼睛不能閉、易流眼淚、眼睛向上望、前額產生不了皺紋、吃飯時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半邊臉麻木遲緩等。二十五歲、年輕力壯的丁先生,在一次類似感冒症狀的不舒服後,忽然發現嘴角不由自主向下偏移,吃東西喝水頻頻掉漏,右耳對聲響特別敏感,右眼無法合攏、右半邊舌頭的味覺也變得遲緩。李小姐也有類似丁先生的症狀,因為症狀較輕微,經同事提醒才發現異狀。丁先生與李小姐罹患的正是顏面神經麻痺症。陳玉祥表示,顏面神經麻痺雖不致致命,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會知道它的厲害。這種「表錯情」、令人喪失尊嚴、顏面盡失的病症,不僅折磨身心,還讓人不敢見人、封閉自我,嚴重者甚至衍生人際挫敗、失業、憂鬱症等惡性循環。顏面神經麻痺肇因於人體第七對腦神經受損,受損區域分為中樞神經傷害和周圍神經傷害兩種類型。陳玉祥解釋,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腦部腫瘤,屬於中樞神經受損類型;而周圍神經傷害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針對顏面神經麻痺的防治,陳玉祥的建議規律作息、放慢生活步調和把握治療黃金期。陳玉祥提醒患者,平日應積極自我保護與復健,如:以人工淚液加強保濕、睡眠時以乾淨紗布遮蓋眼睛等。他樂觀表示,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之治癒率極高,患者只要儘速就醫並與醫師密切合作,「面子」問題就能有效解決。延伸閱讀「顏面神經麻痺致病因素」: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05

狂灌汽水 40歲男子癱瘓

狂灌汽水 40歲男子癱瘓#麻痺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周秉箴醫師表示,日前一位40歲男性因清晨醒來竟發現雙腳完全無力,連抬腿都有困難,無法下床走路,於是家人趕緊送他到該院急診。經神經內科醫師檢查發現,這位患者的意識很清楚,講話吞嚥也沒困難,雙手正常,感覺神經也無異常;抽血除鉀離子偏低,其餘皆正常,故推測雙腳無力可能跟鉀離子偏低有關。經問診後懷疑可能是得了「周期性麻痺」。之後,經過住院詳細檢查,確定是罹患了甲狀腺毒性周期性麻痺。周秉箴醫師表示,這位患者的身體十分健康,平日很少生病,也有規律運動;沒有腹瀉或嘔吐的狀況,也沒有服用造成鉀離子偏低的利尿劑。但最近一個月,他覺得走遠路或爬高層樓梯時,大腿有些吃力,但休息過後會改善,所以也不以為意而未就醫。但患者表示他平常很喜歡喝飲料,尤其是可樂、汽水之類,一次都買整箱。發病的前一天晚上,因為剛運動完口渴,一口氣喝了兩千毫升的汽水,可能是大量的糖分造成鉀離子下降,誘發全身無力。周秉箴醫師指出,一般人不會因為喝太多可樂、汽水而出現上述這種症狀,患者會有無力情形是因得了「周期性麻痺」。造成「周期性麻痺」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因為本身的基因異常所引起的,也有些人是因為其他的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在台灣的低鉀性周期性麻痺的患者中,因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引起的佔了多數,所以對這些患者醫師通常都會檢查甲狀腺的機能。患者只有在甲狀腺機能異常時才會發生,若甲狀腺機能控制正常則不會發病,一旦患者處於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很容易在高糖分飲食或激烈運動後誘發無力。甲狀腺亢進治療後狀況可得到改善。不管是那一種周期性麻痺,目前都可以藥物治療來減少發作的次數或是加速發作時的恢復。周秉箴醫師表示,新竹醫院每年都會遇到二至三例的週期性痲痺患者。因此,建議有甲狀腺腺機能亢進的症狀,例如體重減輕、心跳加快、手抖等症狀的患者要提早就醫。

視力模糊 可能是鼻咽癌症狀

視力模糊 可能是鼻咽癌症狀#麻痺

一位28歲男性病患,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門診求診時,主訴是左側視力模糊有複視現象,整個病程還不到一個星期,他還自述左側嘴角附近皮膚有輕微麻痛感。經過眼科初步檢查,診斷該病患為疑似左側顱底腫瘤因壓迫所導致的第六對腦神經(眼外旋神經)麻痺,最後確診竟然是鼻咽癌作崇。為進一步診斷,眼科醫師安排該病患住院檢查,並安排頭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後,會診耳鼻喉科,目的在排除顱底聽神經(第八對腦神經)腫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佳叡指出,在檢視病患的核磁共振影像時,即發現該腫瘤是由更低的鼻咽部蔓延至顱底導致神經壓迫症狀,非原發於顱底的聽神經瘤。於是馬上替病患進行鼻咽內視鏡檢查,果然在左側鼻咽部發現一個大腫塊,已生長到後鼻孔邊緣。當下替病人進行鼻咽腫瘤切片,而之後該切片檢查的病理結果證實為一惡性腫瘤,亦即俗稱的鼻咽癌。蔡佳叡解釋,鼻咽癌為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發生率極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常見表現症狀如下:1.頸部腫塊。2.流鼻血。3.單側耳症狀,如耳悶塞感、聽力變差或耳鳴。4.鼻症狀,如流鼻膿、鼻塞等類似鼻竇炎的病狀。5.單側頭痛。6.神經症狀,如視力模糊、動眼肌麻痺或臉部感覺神經麻痺等。在臨床上以頸部腫塊為表現症狀的病例最多,像該名病患並無任何耳鼻喉科相關症狀,僅以眼睛神經症狀表現比較少,且雖然病患主訴有症狀時間僅在一週以內,因為造成神經壓迫時,腫瘤已長得較大,瀰漫至超過鼻咽部範圍,在癌症分期上都屬較差。蔡佳叡表示,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包含臺灣港澳及東南亞,癌症發生有認為和種族及遺傳相關,也有和飲食習慣及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相關的研究。在治療上均以放射治療為主,並可能輔以化學治療,一般來說,鼻咽癌對放射治療反應良好,是屬於預後較佳的一種癌症,但是因症狀表現常較不典型,導致病患忽略而延誤早期診斷及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