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

2024 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出爐

2024 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出爐#臺北醫學大學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今(10)日宣佈『2024 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得主,今年度為鼓 勵新創,針對成立時間為 8 年以下且營運及研發具創新性之生技公司新增「傑出新創獎」獎項。經過長達 三個月的初審、複審及決審,選出共 19 家機構及產品技術。 吳忠勳理事長表示,生物產協年度舉辦「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安排於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同步舉行頒獎典禮及發表,並蒙總統接見勉勵,肯定已有卓越發展之公司,並挖掘深 具潛力之明日之星,期藉此帶動生技產業能量。過去獲獎企業均有極佳表現,具備國際競爭及市場拓展之 實績實力,每年也能從參選及獲獎名單中,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產業發展趨勢,見證產業多元發展,及優 異的創新研發成果及實力展現。今年得獎名單涵蓋了生技新藥研發、免疫/細胞療法、再生醫療、創新醫材、 高階醫材、醫療人工智慧、寵物新藥市場,農業生技、健康食品,展現產業多元發展及研發能量。 獎章委員會召集人、臺北醫學大學張文昌院士指出,傑出生技產業獎希望能表揚績效卓越及深具潛力 的生技公司或學研機構,由獎章委員會召集 20 位國內產官學研專家學者成立評審團,依個別獎項之重點標 準進行評審與討論,歷經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共 19 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獲獎廠商將於下周即將 登場之「BIO Asia–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中,由政府首長頒獎,公開表揚;大會並於主要議程中安 排獲獎之傑出生技廠商發表會,期藉由盛大國際展會平台,分享其成功經驗、創新技術等,擴大優秀企業 之國際曝光度,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傑出生技產業獎」獎項包括:『產業金質獎』是獎勵營運績效卓越、發展策略及技術創新表現傑出;『潛力標竿獎』為獎勵成立時間超過 8 年,且未來發展潛力傑出,前景可期之生技公司;『傑出新創獎』為成立時間為 8 年以下且營運及研發具創新性之生技公司。『年度創新獎』則是獎勵 2023 年上市或完成授權之最具創新性產品或技術。 獲選今年『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包括:美時,美時落實「2  乘  2:雙向市場拓展、雙向產品發展」的雙引擎成長策略有成,2023  年營收、獲利、股利創新高,營收更是連續 5 年達雙位數成長,過去 5  年 已成功將事業版圖由亞洲擴展至全球,核心技術根留台灣,對台灣的投資不僅限於引進最新進的研發和製 造設備,對藥業人才的培育更是不遺餘力。 藥華醫藥,研發第一個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第一線干擾素 經美國及歐盟核准的蛋白質新藥,及設立台灣第一家獲美國 FDA 及歐盟 EMA 通過的蛋白質新藥 GMP 廠, 罕見血癌新藥 Besremi®,不但取得包含歐洲 EMA 及美國 FDA 等各國藥證,更於 113 年第 1 季營收達 16.53 億元,未來可望成為營收超過 30 億美元的重磅級藥物。  邦睿生技,以自有品牌〝LensHooke®〞「男性 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全系列產品行銷超過 52 個國家,以智慧化、自動化、標準化並能讓使用者操作簡 單便利快速,做為全系列產品的研發主軸,滿足不孕市場的需求,並以成為全球男性生殖領域的領導品牌為依歸。 榮獲『潛力標竿獎』為五家極具研發能力及未來發展潛力公司,包括:國邑藥品,於 105  年轉型專注新劑型藥械組合的 505(b)2  新藥開發,具有微脂體專利配方的緩釋控制技術,不僅使用便利實現居家治療, 更讓藥物達到穩定的長效緩釋效果,且副作用低,提供病患更加友善治療方式,以滿足目前未能達到的臨 床需求。 東生華製藥,成立於 2010 年,在短短十餘年,便憑藉著深厚的積累、創新的能力、產品擴張、專 利授權、海外布局累積了相當豐碩的成績,更在近半年內成功併購兩間公司,合併營收從 4.6 億翻倍達 8.1 億,今年再挑戰 12 億高峰,無疑是生技產業的潛力新星。仲恩生醫,以幹細胞為基礎的新藥開發公司,致 力於神經罕病的異體幹細胞藥物開發,在台北內湖成立研發總部和建置細胞工廠,由自行開發的生產平台 於工廠中生產 Stemchymal®產品以進行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至今已完成臨床二期試驗,結果顯示安 全無虞並初步確定療效。 醫揚科技,具備電腦及通訊的技術背景,專攻一般病房、手術室、護理站及救護 中心等醫療電腦相關產品已超過 10 年以上經驗,主要產品以銷售歐美醫療院所及醫療電子設備廠商等專業 市場,並搭配趨勢推出 AI 醫療影像開發套件,用以加速醫學影像之學習與辨識,及開發遠距醫療整合系統平台。明基透析,是台灣唯一的血液透析器品牌,致力提供優良的透析產品和服務,公司成立後,三年內 即完成產品開發與銷售,至今獲得台灣 300  家醫療院所採用,滲透率 40%,全球已銷售 15 個國家,每年維持 20%的成長,營運潛力無窮。 為鼓勵新創公司,生物產協今年度特別新增『傑出新創獎』,今年度共獎勵七家企業 育世博,於 2017年共同創立。擁有實力堅強的研發團隊,專注於研發新世代的細胞新藥之免疫療法,針對實體腫瘤及血液 癌症等未滿足醫療需求者,開發出一系列連結抗體之「異體」與「現成型」(off-the-shelf)細胞新藥製 劑產品。優億,成立於 2022  年,由經濟部價創 2.0 計畫衍生而來,優億團隊累積超過 20  年的藥物開發 經驗,以產品導向為訴求,初期以提供高品質佐劑,解決原物料受制於天然資源有限所致的供應痛點,為 目前世界唯一可提供全合成皂苷佐劑的公司。 視航生醫,為新藥研發公司,專注於新穎的 RNA  治療 ,鎖 定具有廣大市場和  unmet  medical  need  的疾病:  兒童近視控制與眼角膜疾病  (包括乾眼症和角膜破損),所研發的 SHJ002 也是臺灣第一個受到美國 FDA  核准,可以用在人體試驗的 RNA  治療新藥。安立璽榮生醫,專注研究開發免疫新藥,專研包括惡性腫瘤、退化性神經疾病、自體免疫失調疾病等領域,從免疫系統著手,調節人體部分免疫系統來抵抗疾病的一種新興治療方法。如癌症免疫治療方式中單用免疫療法,或和其它療法相結合治療。或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並強化免疫反應,達到摧毀腫瘤的目的。 博晟生醫,國內少有的骨再生複合性高階醫材研發業者,其研發的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體修復產品和老藥新 用的抗生素獲得健保給付後,成為公司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已陸續進行海外授權,擴大銷售領域。 未來, 隨著醫療院所通路的持續佈建,自有工廠完成查驗登記,以及海外國家的取證逐漸完成,長期營收有望逐 步擴大。貝克生醫,源自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首獎團隊,由醫師的臨床需求發現食道癌近接治療的 利基點,自主開發之食道置放器已獲得多國專利,並取得台灣、美國及日本之上市許可,在台灣更是成為 首件取得健保給付之國產創新醫材,提供放射腫瘤科醫師更佳的治療醫材。寶泰生醫,專注研發寵物市場 前沿性產品,聚焦寵物市場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第一項產品線為開發寵物犬專屬廣譜性癌症免疫治療性 疫苗,該產品為 PD-L1 與 CTLA-4 雙靶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研發產品面相瞄準因應寵物老齡化而衍生的健康照護系統。 『年度產業創新獎』共有四項產品/技術獲選。 「APP13007: 以 APNT 奈米微粒製劑技術開發並於美國獲准上市之用於治療眼科術後發炎疼痛之丙酸氯倍他索滴眼懸液」,APP13007 為台新藥以 APNT®奈米微粒製劑技術開發並於美國獲准上市之用於治療眼科術後發炎疼痛之丙酸氯倍他索滴眼懸液。論創新 性,APP13007 是首個使用超強效類固醇丙酸氯倍他索的滴眼液產品,亦是美國近 15 年來唯一一個用於 眼科的類固醇新成份。 「流感抗病毒新藥 TG-1000」由太景生技自行研發,可有效阻斷病毒複製及傳播, 對 A 型、B 型流感及禽流感皆有效;同時不受 48 小時內服藥黃金期之限制,並且不易產生抗藥性,TG-1000 取得中國大陸及美國臨床試驗許可,已於中國大陸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解盲。 宏智生醫 「憂可視腦波壓力 評估系統」利用與國內三家醫學中心合作收集的憂鬱症腦波資料所開發出來的 SEA 腦波壓力評估系統,包 含了負責訊號收集與處理的八通道腦波儀、流程控制的使用者圖形介面、雲端分析的 AI 演算法。整體約 15 分鐘的檢測過程,系統記錄並分析 90 秒腦波訊號,透過 AI 演算,一分鐘內生成評估報告提供客觀可量化 的壓力評估指標(SEA index)。 「生展活力乳酸菌醱酵蔬菜粉 ProbVege+」為生展生技所研發,包含農作 物契作、蔬果前處理技術、功效菌選篩選、醱酵技術研發、科學功效驗證以及劑型技術,擺脫傳統農產加 工品樣式,不僅延長鮮食農產品效期、有效調節產銷,更大幅增加國產農產品 / 植物類保健功效素材的特 色、差異化與農業加值化的創新成果。 吳忠勳理事長表示,凡是績效卓越和深具潛力的生技企業或創新技術都值得鼓勵表揚,以作為未來發 展標竿,引領更多企業及資源投入,可望開創更具規模、水準和效益的生技產業。

爺嬤「疼孫」為愛挨針 家醫門診諮詢增 雙和醫院籲接種疫苗保護嬰幼兒

爺嬤「疼孫」為愛挨針 家醫門診諮詢增 雙和醫院籲接種疫苗保護嬰幼兒#臺北醫學大學

清明連假到來,是家族聚會、親友一同外出踏青的好時機,但時序入春,季節交替之際也是各種病毒、感冒的盛行時刻,政府日前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一名1個月大的男嬰不幸受到感染,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和雙側肺炎,幸好及時治療最終順利出院。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醫師表示,百日咳是一種高度傳染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百日咳桿菌引起,雖好發於嬰幼兒,但成人也會感染。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若尚未完全接種疫苗的嬰幼兒感染到,後果可能非常嚴重,然只要接種相關疫苗產生抗體,就能避免感染與重症發生。 政府公費疫苗接種時程指引建議,嬰幼兒在出生後的2、4、6、18個月及滿5歲前應按時程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但為避免成人感染百日咳後傳染給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嬰幼兒,並考量一般民眾接種百日咳疫苗3至5年後,抗體便會開始下降,若無追加疫苗,都會成為易感宿主。因此,建議孕婦和嬰幼兒照護者可選擇自費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Tdap)混合疫苗。 另外,指引也建議,孕婦每次懷孕的第28到36週期間接種一劑疫苗,以保護尚未出生的嬰兒,若在懷孕期間未接種,則應在生產後立即接種。陳信儒醫師指出,每次接種疫苗的保護力約維持3至5年,如果這段時間內迎來第二胎,照護者可不必再接種,而成人Tdap疫苗屬於自費疫苗,每劑費用大約在1,500至2,000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百日咳病例多集中在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3個月以下嬰幼兒,顯示孕婦及嬰幼兒照護者接種Tdap疫苗的觀念仍需加強。 陳信儒醫師建議,若要針對百日咳給予嬰幼兒最佳的保護,密切照護者都要接種Tdap疫苗產生疾病保護力 現在門診也遇到不少「疼孫」的阿公阿嬤來諮詢相關事項,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應子女的要求前來。有一些阿公阿嬤起初不太情願,對接種疫苗的原因也不清楚,但經過醫師詳細的解釋後,大多能理解這種「為愛挨針」的做法,不僅能保護自身健康,也防止嬰幼兒遭受感染。 除接種疫苗預防感染外,陳信儒醫師也呼籲,連假外出活動與親友交流難免,但家長們得特別留意病毒傳播,特別是個人衛生方面,像是咳嗽禮節、呼吸道疾病預防等,若家中有嬰幼兒,也應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勤洗手及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有任何疫苗接種相關諮詢,民眾可洽家庭醫學科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生醫加乘行動計畫 偕台灣生醫新創團隊站穩國際研發舞台

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生醫加乘行動計畫 偕台灣生醫新創團隊站穩國際研發舞台#臺北醫學大學

「獨角獸 2.0 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由台灣百靈佳殷格翰主辦,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協辦,經2023年底計畫開展後,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百靈佳殷格翰德國總部創投、跨界研究團隊與商業發展團隊遴選出6件,可與百靈佳殷格翰國際商務授權團隊、全球研發主管、臨床醫學主管、專利與法規、國際投資部門進行技術商品化一對一線上輔導,有助加速發展進程。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表示:「百靈佳殷格翰在台將邁入第50個年頭,長年致力於研發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全球每年投入20%年度淨銷售額、約50億歐元作為研發投資基金,不論在人類製藥或動物保健領域,都以滿足更多病患與動物的需求為己任。生醫新創加乘計畫是我們實踐研發創新的行動之一,此次獲選計畫不論是新興突破性藥物的,或發展AI數位健康平台,皆為尚無治療之疾病找到新興解方,以幫助台灣患者享有更多的疾病治療選擇;同時,透過計畫與國際交流,讓台灣源源不絕的研發量獲得世界肯定,並為全球人民健康謀得最大的福祉。」 百靈佳殷格翰大中華區總裁暨CEO高皓廷Mr. Mohammed Tawil表示:「百靈佳殷格翰作為一家以研究為驅動力的生物製藥公司,2022年全球有約三千萬名患者受益於創新藥物。以過去經驗得知亞洲與歐美患者在疾病發展與治療反應上存在差異,對此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機會能與台灣更多的新創團隊合作,能為台灣患者發展最適切的治療方針,並秉持著百靈佳殷格翰Life Forward的企業精神,帶領大家邁向更健康的未來。」百靈佳殷格翰國際商務授權團隊(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Licensing Team),同時為獨角獸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團隊負責人Dr. Detlev Mennerich分享:「創新藥物研發過程中,產業知識分享、外部專業夥伴協作合作十分重要,相信與台灣獲選團隊的交流,能有助於加速計畫商品化歷程,讓新創計畫及早落實,嘉惠全球患者。」 尚無治療之疾病有解 數位健康平台 篩選潛力新藥、減少研發費用 縮短新藥研發時程 不治之症不再苦無選擇 創新突破藥物讓台灣患者看見治療曙光! 隨著AI導入、健康與醫療領域持續轉變,數位科技增進健康狀態的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成為顯學。獲選團隊中,半數是以數位健康平台發展為核心,透過資訊導入、AI與通訊技術來促進醫學發展,進而幫助醫護人員及患者達到良好的健康風險評估與疾病控制,加速新藥研發時程、減少開發成本。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團隊 ─ 臨床前藥物開發、智慧創新平台 先行篩檢有潛力新藥,解決過去設計藥物恐面臨無效、無法合成、生產費用過高的問題。智慧創新平台能快速且精準創造新型結構,同時更具備申請專利的資格,在縮短開發時間外,更可大幅減少合成新型分子的費用。目前平台目前已成功開發25個具新隱性小分子先導藥物,藥物有效性達60%,未來將往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阿茲罕默症的治療發展。 清華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黃振煌副教授團隊與蔚流生物晶片團隊 結合化學工程背景,透過微流體結合組織工程技術、打造全新離體測試設備MedSelect,提供癌症藥物臨床前療效測試、臨床用藥指引平台。過去藥品進入臨床試驗有高達80~90%失敗率,更衍生出五大問題:臨床前高花費、需動物實驗、缺乏療效即時反應、進入臨床試驗無法評估結合型療法的效果、缺乏指引、反應率低等而無法提供患者最好的協助。MedSelect高精準度藥物篩選平台,減少花費,達到即時分析、藥物篩選多功能合一,亦能即時掌握局部藥物反應及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細胞免疫功能評估可解決過去諸多障礙。展望未來,能應用於臨床前期藥物測試,或治療中伴隨測試調整藥物使用,讓患者能即時獲得最好的治療建議。 友元國際醫材與Skyvor Medical 次世代臨床實驗之AI數位醫療平台 臨床試驗歷時長久且所費不眥,但受試者的招募也是一大關鍵。據統計,高達70%臨床試驗會面臨受試者不足而影響開發進度,若再進一步分析便發現歐美8成距測驗中心車程至少2小時,無形地也削弱參與意願。友元團隊為讓分散式臨床實驗(DTC)從理想變現實,及滿足DTC要素,可電子截取資料、臨床結果評估、結果通報、虛擬回診,達到患者治療監測,便發展數據遠距醫療平台。未來的臨床試驗亦能集中於患者及居家,也將可減少第2-3期臨床試驗持續的時間,患者招募更快速、持續參與的機率更高,因而幫助縮短新藥開發時程。 除了Digital Health能突破尚不完整的醫療現況外,藥物研發與治療更是另一創新發展重點。觀察獲選計畫發現,此次多半聚焦於癌症、神經退化、腦傷等,期望能為尚無治療的疾病領域,帶來治療曙光,更讓患者及其家屬擁有更好的生活。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 神經退化疾病抗體新藥團隊 陳韻如博士,因祖母罹患失智症多年,進而投身於蛋白質錯誤摺疊、神經退化疾病進行研究,這次帶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漸凍人,因運動神經元漸進式凋亡,患者猶如靈魂被禁錮在一個僵死身體裡,最後更會出現呼吸衰竭,而既有治療僅能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無法給予其他幫助。此次發展所發展的人源化結構型單株抗體存在專一性與獨特性,可拯救運動行為及運動神經元,減少發炎,有助於神經肌肉接點,恢復神經支配功能,讓漸凍人不再是不治之症。據數據分析,抗體可針對95%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漸凍人)及50%額顳葉型失智症、30~57%阿茲罕默症提供幫助,更為神經退化、病變疾病帶來希望。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 陳令儀教授腦神經再生團隊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七千萬名創傷性腦損傷患者,患者更以東南亞為大宗。既有治療都為支持性療法,存在促進神經再生的治療缺口。團隊從保種中心找到能促進腦神經再生的小分子化合物,發展腦傷後促進神經再生治療,有助於促進神經突再生、改善運動鞋調能力,未來更往發展至中風、脊椎損傷、視神經損傷,幫助患者能突破疾病限制。 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眼科疾病次世代治療方法 次世代治療為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與乾眼症的新興解方,全台糖尿病患者高達230萬,每十人中即有一人會出現眼部病變問題,既有眼內注射的治療需定期回診注射,隨之而來的抗藥性也恐讓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次世代治療除了阻斷血管新生,也兼顧發炎控制與纖維化問題,減少治療次數,讓療效維持更持久。另外,針對乾眼症問題,不僅只是眼睛乾澀而已,一旦惡化恐出現角膜表皮糜爛、感染,甚至失明。次世代治療將多重解決發炎、黏液速製造等狀況,亦能替代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更是長期且安全的選擇,同時也能幫助大家快速改善問題、提高生活品質。 對於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獲選的團隊,百靈佳殷格翰德國總部皆會提供新興創業公司、學術研究單位、個人量身訂製的輔導資源、解決企業或技術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團隊亦有可能獲得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會創業天使投資方案,進而加速商業化過程,開展未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在面對尚無治療之疾病領域,為了台灣患者及其家庭,我們將持續努力,透過創新研發的思維發展治療的解方,也期待未來能與產官學界的專家緊密合作,落實我們Life Forward的企業精神,和大家一起將生命推向更好的地方;同時,也期待能讓台灣優秀且專業的新創團隊,能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發熱。

北醫校友總會生醫新創論壇首登場 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掀熱潮!

北醫校友總會生醫新創論壇首登場 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掀熱潮!#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今(12日)舉辦第一屆校友生醫新創論壇,邀請來自生醫領域新創校友分享學研創業經驗,論壇除了聚焦近年生醫產業熱門領域,包括AI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等最新進展與現況,同時解析如何讓研究與市場需求結合,從實驗室走向新創公司。 有別於過往專注在臨床醫療發展與科研成果發表,這也是北醫校友總會第一次舉辦新創論壇。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李靜蘭理事長指出,期能藉此強化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校園間的鏈結,建構資訊與資源流通平台,打造北醫創業生態系。 走出象牙塔,多元發展建立北醫創業生態系 這次論壇當中,除了有圖爾思生物科技公司劉君豪總經理介紹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在微生物研究的應用,找出微生物對人體的影響、甚至迅速找出不明病原體等。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以「AI醫療大未來」為題,解析AI將如何衝擊醫療的未來商機,他也把過去北醫與同仁研究成果轉換成智慧財產,甚至變成新創公司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富禾生醫創辦人李建謀總經理則分享有關癌症免疫精準治療。 「學校走出去、校友回學校」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表示,北醫建校迄今有62年歷史,目前光是在校博、碩、學士就有近六千人,畢業校友更是超過五萬人,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校友,「以前學研單位是象牙塔,自己埋頭研究;現在則是強調生態圈。」所以除了學校要走出去,也希望校友能回學校,透過新創論壇這類活動,讓在學學生或研究人員找到最適合的典範。 陳瑞杰董事長指出,新一代台灣醫師跟早年不同,越來越多臨床醫學人才往外走,不管是資訊、工程或是其他領域,都在想著有沒有辦法走出跟前輩不一樣的路。因此,學校致力於營造多元發展的環境,北醫「不僅要能提供環境給第一名的學生未來當教授、當院長、當院士,也要能讓其他人有機會能當總經理、董事長。有人帶領學生,有人資助學校,形成一個得以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 「創新不能只是新而已,重點還是要落地」,市場需求在哪裡?有沒有哪些最新的工具與服務?如何從實驗室進入產業?這次論壇從業界觀點、分享相關資訊。 下一個新興病毒如何防?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及早揪出新興病原  近年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市場方興未艾,多數人聚焦NGS在臨床治療應用,尤其是癌症精準醫療、藥物基因體學等。本次論壇活動召集人,同時也是圖爾思生物科技公司劉君豪總經理介紹次世代基因序技術在微生物研究的應用。 劉君豪總經理說,在人身上的微生物基因是人體基因的一百倍,人類基因體可以定序,但卻不容易改變。但若可以更加了解人身上的微生物,透過飲食或其他方法調控,從「理解它」到「調控它」,就能「透過管理微生物來管理人類健康」。 圖爾思很早就專注在微生物領域,客戶很多都是科學家,他們透過圖爾思提供的試劑、定序服務、甚至資料分析等,更有效率地找出微生物對人體的影響、與人體間的互動。 劉君豪總經理以腸道菌研究做進一步說明,腸道菌有不少是厭氧菌,一般技術培養不出來,要厭氧培養才培養得出來,但是,定序檢測就不會有相關限制。此外,面對病原體不明的發燒患者,傳統要確認感染病原體可能需要透過培養,但有時候不一定培養得出來,甚至結核菌可能需要兩個月的培養時間,如此一來就會影響臨床醫師用藥選擇;這時候若能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最快24小時就能找出結果。 其實不只是人體微生物,劉君豪總經理說,「在環境中包括水體、土壤、甚至空氣中也都有微生物。」當下一個大流行病來臨的時候,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微生物公共監測,有機會能更迅速找出未知的新興病原體。 從臨床改變開始,翻轉醫療照護體系 除了北醫校友,此次新創論壇也邀請到國際NGS龍頭、去年甫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的Illumina 台灣分公司營運長鄭裕翔,一起參與座談。鄭裕翔指出,「二十年前,人類全基因解碼做一個要一億美金,現在以Illumina九月發表的新機器為例,做一個大概是兩百元美金,而且一天內就可以做出來。」 NGS帶來更快速、準確又低成本的檢測,成本降低後,可望有更多人投入相關領域,發現更多基因運用,把基因應用推廣到最大。估計全球相關市場規模目前大概兩百億,到2027年可以達到1200億。不過,NGS對許多醫師是全新的領域,「以美國為例,六成的醫師在當年學習階段並沒有接觸過基因診斷、基因治療。」 鄭裕翔營運長指出,「其實不只是臨床診斷,以癌症為例,若能透過相關技術提早診斷。讓患者從三四期為主,都能提早在一二期發現,患者的疾病旅程也會大不同,甚至改變的會是整個醫療照護體系。」 北醫校友總會表示,對於新創團隊來說,將基因數據資料串連、分析,從中找到治療方向、藥物開發都是另一個寶庫。也因此,希望能透過相關活動,持續攜手臨床單位開發基因體醫學潛力,建立基因體醫學生態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