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坤

音樂與醫療交融 杜元坤澎湖辦音樂會治療心靈

音樂與醫療交融 杜元坤澎湖辦音樂會治療心靈#杜元坤

國際神經手術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擁有無數的醫療成就,但在三年前獲得醫療奉獻獎後,人生觀開始有了新的轉變。儘管他成功治癒了眾多患者,助其改善身體健康,但他驚覺到許多患者的內心仍然無法克服受傷所帶來的心理困擾;他認為,除了身體康復,心理健康同樣至關重要。於是,他決定以他最熱愛的音樂療法為媒介,透過音樂的故事,傳達希望,舒緩病患的心靈創傷,讓患者不僅在身體上康復,也在心靈上找回笑容。 在醫療領域,大多數醫生通常會前往偏遠地區進行義診,或者捐贈醫療車輛以支持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然而,杜元坤院長除了偏鄉義診與捐款外,更是走出傳統,首次將醫療交流擴展至音樂領域。「愛在澎湖 義心仁醫-杜元坤醫師感恩音樂會」中,他親自參與音樂會的演出,成為整場音樂會的焦點,也讓眾人見證了醫療與藝術的奇妙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愛在澎湖 義心仁醫」的演出陣容背後也藏有洋蔥,包括來自澎湖文澳國小的學生,他們2022年時曾因杜院長的慷慨捐助一批打擊樂器而得以改善音樂設施,此次一同參與演出,不僅展現了他們的音樂才華,也把杜元坤秉持的善與愛分享出去。除此之外,一起參與演出的大提琴手李祐臣與鋼琴家鍾慧鈴更頗具故事性。 李祐臣曾經因車禍而脊椎受傷,幾乎無法行走,經過杜元坤的臂神經叢重建及脊椎微創手術治療後,不僅恢復行動,這次更能行動自如的與杜院長一同演奏,展現生命的奇蹟。同時,李祐臣也經常參與慈善活動,幫助弱勢群體,彰顯愛心。 長期在高雄市各大醫院及義大醫院擔任鋼琴志工的鍾慧鈴則是在義大醫院大廳演出中遇到了正在住院的杜元坤母親,杜母聽到鍾老師演奏深受感動,後續也促成了這次音樂交流的良緣。 杜元坤院長表示,以音樂療法為媒介,將醫療與藝術巧妙結合 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康復,更能為他們帶來心靈的慰藉;曾經有很多病患甚至懷有輕生的念頭,但在聆聽杜院長的分享後,他們重新燃起對生命的希望。 杜元坤的實踐為醫療界帶來了全新的視野,並藉由推廣音樂的力量,帶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希望和慰籍;而這種跨足醫療界和藝術領域的創新方式,也將繼續啟發世界各地的醫生和藝術家,見證生命中更多的奇蹟。

想動?不必等膝關節解「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助軟骨再生!

想動?不必等膝關節解「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助軟骨再生!#杜元坤

年輕時籃球場上跑跳衝撞,使得57歲的吳先生近年飽受膝關節提早退化所苦,不僅日常活動疼痛不適;就連停好車、離開駕駛座,都還得先「暖身」一陣子,等膝蓋解「凍」,才能邁開步伐,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所幸,去年他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成功讓膝關節活動度重新解「鎖」;不但再度邁入健身房,他也打算趁著國境解封,重拾旅遊各國的退休生活。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指出,「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可用於外傷性或是退化性引起關節炎合併軟骨缺損的患者。經評估軟骨缺損在一定程度以內,先取出其自身膝蓋軟骨細胞,在體外培養成細胞層片,然後再手術移植回軟骨缺損部位,藉以修復缺損,緩解疼痛不適。 「換關節」或「症狀治療」只能二擇一? 自體細胞層片修復軟骨,成治療新選擇! 根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面對膝關節退化,過往主要視患者軟骨缺損與症狀嚴重程度,決定使用復健、口服藥物以及關節內注射等非手術療法緩解症狀,或是手術治療、更換人工膝關節。 以吳先生為例,多年累積運動傷害,不僅膝蓋半月板破裂、軟骨缺損,長期下來也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為了解決膝蓋疼痛困擾,吳先生不僅做過各種注射治療,甚至微創手術、截骨手術、清創手術,大大小小手術做了5次,但是,就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一段時間後,症狀便會再出現。 雖然也有人說乾脆就換人工關節好了,但是吳先生只有57歲,自覺換人工膝關節似乎有點早,所以才在去年九月決定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治療。追蹤迄今將近五百天,不僅能夠進行間歇訓練,影像檢查也顯示軟骨確實再生、正慢慢增加厚度。他正計劃明年四月要飛往京都賞櫻。 退化加意外,藥師為新冠確診者送藥跌傷膝蓋 選擇細胞層片移植盼膝關節修復,找回行動力 今年58歲的社區藥師李先生,也在今年八月接受右腳膝關節軟骨細胞層片植入治療。李藥師在疫情期間配合政策,協助將抗病毒藥物送往COVID-19確診者家中,沒想到有一天送藥途中,因為患者所居住的三合院水溝沒有加蓋,雜草蔓生,一不小心就踩空、撞傷膝蓋。 「其實原本膝蓋就有些退化,也有聽說這項技術,本來還在猶豫。結果剛剛好撞到,就覺得應該是注定要做治療。」李藥師說,主要也是因為這麼多年來看著來領藥的病人,從可以自己走路來、到行走困難、終至無法出門,認知到能不能好好走路,對於生活品質以及健康的影響實在很大。 透明軟骨、多層細胞層片量身訂製 配合醫療團隊三人快手,成績亮眼超越原創 「關節炎治療最困難在於軟骨再生!」杜元坤院長指出,關節軟骨多數為「透明軟骨」,這種軟骨具有黏性及彈性,可以保護骨頭間的撞擊及傷害,其功能就有如汽車避震器一般。傳統治療雖能延緩關節炎惡化速度,但因為無法重建透明軟骨,許多患者最終仍然免不了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細胞層片」這項技術,源自於日本東海大學Sato教授,杜元坤院長表示,它是利用環境溫度變化進行細胞培養以及剝離,當溫度較高時,細胞可以貼附生長,一旦溫度降低,就能造成整層細胞剝離。「移植的細胞可以堆疊三層到五層,根據病患的需求量身訂做。」更重要的是,「能成功培養出片狀、柔軟的『透明』軟骨層片。」 而義大醫院在植入時為了使得層片植入時黏著度更佳,會在要黏附層片的軟骨位置鑽出一些小洞,讓身體在修復的同時促進細胞層片密合;最後再由三名醫師組成團隊在手術室裡合作,加速完成細胞層片植入。 義大醫院迄今收治60名病患。年齡介於25-70歲之間,有14人已經追蹤2年。另外有6成完成雙邊膝蓋手術。術後追蹤發現,除了病患主觀感受明顯進步,經過MRI追蹤檢查也可看到患者透明軟骨再生,而且可以回到正常軟骨厚度。部分人甚至達到完全健康膝蓋的狀態。 不過,並不是所有軟骨缺損的患者都適合細胞層片移植!杜元坤院長表示,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用。病患也必須先經X光片診斷確定是中度以下(未達第四級)退化性關節炎,且其軟骨缺損部位面積大小適當,大小之軟骨缺損部位面積。 義大醫院除了正在評估未來是否有機會將這項技術擴大使用於膝關節以外的部位,像是肩關節、髖關節等;近來也完成以IPS細胞(誘導性全能幹細胞)與外泌體注入關節腔、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實驗,希望有朝一日不需先取自體軟骨細胞培植層片,就能幫助病友完成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