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

醫:夜間多尿勿輕忽速至泌尿科治療!遏阻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

醫:夜間多尿勿輕忽速至泌尿科治療!遏阻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中年危機

景氣低糜、全球裁員潮吹向台灣,專家提醒,晚間睡覺休息時若經常起床尿尿將嚴重威脅40歲後男性的職場競爭力!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手術交流暨推廣委員會副主委、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陳建旭醫師指出,40歲後若半夜床如廁2次以上恐影響睡眠品質,將導致隔天精神和活力下降影響工作品質,工作效率變差等弱化職場表現的狀態也會隨之增加,甚至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死亡的風險也將跟著提高。已有國外研究指出,夜尿造成工作效率的損失每年高達近兆新台幣,損失慘重超乎你我想像! 陳建旭醫師提醒,男性如發現睡眠期間尿尿次數或尿量變多,千萬不要輕忽隱忍,應立即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協助診斷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擺脫夜尿煩惱。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醫師也警告,夜尿睡不好的問題如不積極解決,將落入「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若還面臨職涯被迫提早結束等窘境,反而造成職場與生活兩頭空。 夜尿症竟成撼動國際經貿導因?! 據國外最新研究調查,患有夜尿症的患者工作產值平均降低24%。該研究也點出工作產值的減少與夜間排尿次數的直接關聯,每晚增加1次的排尿,平均將提升2%的工作產值損害。歐洲研究也統計,歐盟15國因夜尿症造成的工作效率損失,每年高達新台幣將近1兆! 何承勳醫師提醒,夜尿會中斷睡眠過程,而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記憶、判斷力,甚至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衝擊白天的工作表現,工作效率恐受影響,民眾萬萬不可輕忽。何承勳醫師也分享,診間曾有一名外商主管A先生,在步入45歲之後,開始出現夜尿症狀且不斷影響睡眠。原先不以為意的他,直到某日早晨開車通勤時因精神不濟不慎出車禍,導致住院數日、缺席重要的提案會議,進而錯失晉升機會。車禍造成後遺症與職場低潮,讓正處黃金打拚期的A先生身心靈深受雙重打擊,一蹶不振。最後在家人百番勸說下才開始正視夜尿問題,並前往泌尿科就診並接受治療。 醫:忽視夜尿問題恐影響下半生 陳建旭醫師表示,像A先生因夜尿症而影響職涯的案例在門診中其實並不少見,但許多民眾會誤認是因老化的正常表現而置之不理。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的定義,「夜尿症」為一晚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而中斷睡眠,其中,有近9成夜尿症患者是屬於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1/3的「夜間多尿」(Nocturnal polyuria)。陳建旭醫師進一步說明,夜尿症是一種疾病,且隨著年紀越大罹病比例更高。據統計,40歲以上夜尿症盛行率近4成,盛行率與常見的代謝症候群(三高)相當,換算全台約有超過250萬熟男恐受夜尿症影響。 忽視罹患夜尿症導致睡不好而不就診的後果有多嚴重?目前已有國外研究顯示,具大腦排毒功能的「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在人體睡覺時最為活躍,可協助清除大腦中的有毒蛋白質等廢物。若長期的睡眠剝奪導致睡眠不足與品質下滑,將使膠淋巴系統無法妥善運作,清除廢物的過程會受到阻礙,有毒物質就會堆積在神經元中,長期下來恐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疲倦等,甚至有衍生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與失智風險。此外,國外另一份調查追蹤1,478名夜尿症患者近10年間的生活狀況,結果顯示每晚夜尿次數超過3次者,死亡率也有顯著提高。因此醫師提醒,身處職場打拚期的中年男性務必多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特別是晚上睡覺起床上廁所的次數與尿量,勿因忽視夜尿睡不好的問題讓職場表現大打折扣,影響後半人生的黃金歲月。 專家籲夜間多尿問題應及早至泌尿科治療 如何化解夜尿睡不好帶來的職場危機? 醫師提醒,以比例最高的夜間多尿來說,是因為熟睡時腦下垂體老化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無法濃縮尿液所導致。目前已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能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美國研究也顯示,當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後,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間多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因此建議如有夜間多尿困擾的民眾,應盡快前往泌尿科就診,接受治療並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才能及早改善夜尿症狀與避免睡不好引發的職涯危機。 由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攜手推出的LINE「夜問AI智能聊天室(https://r.botbonnie.com/Uh3TF)」,協助有夜尿疑慮卻無從求助的民眾,更方便取得正確衛教資訊、評估自我狀況。該智能聊天室也整理全台超過300家泌尿專科醫療院所資訊,讓民眾一秒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就醫管道,擊退「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

中年「轉職危機」第1名竟是它!過來人揭「5大不敗法則」順利轉職

中年「轉職危機」第1名竟是它!過來人揭「5大不敗法則」順利轉職#中年危機

專利加外派,大主管資歷燙金一樣難逃中年危機?CBC Space商務中心合夥人Justin,歷經當年還是小主管想增加經歷,從電信業轉戰製造業並勇闖海外,卻被質疑「對電信服務業沒興趣」;拼到年薪數百萬,想更上一層樓,卻苦吞「小公司請不起,大公司沒位置」,待業期長達1年多⋯⋯

人到中年就煩躁,到底為什麼?學者揭「幸福低谷」都在這年齡

人到中年就煩躁,到底為什麼?學者揭「幸福低谷」都在這年齡#中年危機

即使一輩子都是學霸,到中年時也不免焦慮挫折,強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身為全球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也遇到了「中年危機」,但他積極地探究起這股情緒到底從何而來?並在《大人的幸福學》一書中,分析「幸福感」與「年齡」真的有關嗎?也幫助步入中年的讀者從各個面向釐清,內心的匱乏可能源於何處。以下是原書摘文:

有些事不過中年不會懂⋯能過好平凡生活已是拚盡全力

有些事不過中年不會懂⋯能過好平凡生活已是拚盡全力#中年危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醫是一場修行,這條路艱辛又漫長。因為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想用我的餘生去創造更多價值,去幫助更多的人。」眼科專家陶勇在書中回顧20餘年的行醫經歷時,道出自己曾經從醫生成為病人的感悟。他以乾淨細膩的筆觸,寫出醫生與病人之間相互成就的感動故事,不只表達了對醫學的熱愛,也寫下當面對挫折與打擊時,關於醫患關係、生死善惡、哲學探索、充實自我與追求幸福等人生省思。到了40歲真的能不惑?不知不覺到了40歲,在生活中,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喊我叔叔了;在工作中,再也沒有患者因為我太年輕而質疑我的水準。現在,我名正言順地成了人群中的中年人,社會的主力階層。有時候看著已經上了小學的女兒,我總會恍惚,我居然都有這麼大的孩子了,內心還總覺得自己仍是一個小孩,好像剛剛從學校畢業一樣。時間過得飛快,每一天都覺得匆匆忙忙,一刻也不敢耽誤,工作、學業、生活把時間塞得滿滿的,尤其30歲以後,一年彷彿一天,什麼都沒來得及做就過去了。我經常在睡夢中驚醒,害怕自己老了,人生就這樣虛度過去了。身邊的朋友們一個個相繼遠去,那些曾經一起打打鬧鬧、擠在一個宿舍裡談論未來的同學好多都已多年未聯繫了;那些說好沒事就聚聚的人,上一次相聚好像是幾年前了。印象中身強體健、意氣風發的上一輩人開始進入老年生活,頭髮漸白,身體佝僂,拿重物開始力不從心,上樓梯也需要人攙扶,還有一些已然離世。那些印象中還跟在我屁股後面瘋跑的弟弟、妹妹們也一個個成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談論的話題也逐漸變成了操持生活的艱辛。這一切都在水滴石穿般地行進著,而我很少察覺,猛然發現不免感慨時間的無情。小時候,印象中那些3、40歲的大人總是忙碌奔波,偶爾閒暇聚在一起喝酒談天,聊的也是我們小孩聽不懂的話題,感覺那是大人的世界,與我們無關。那時我總會想,等我長大了會是什麼樣,也會變成他們這樣嗎? 說實話,我骨子裡是抗拒的,我總覺得自己一定會與他們不同,但怎麼不同卻並不太明白。活到中年才會懂,理想就是過好平凡生活青春期,開始對大人們的事有所瞭解,那時叛逆,覺得大人俗,掛在嘴邊的不是賺錢就是別人家的八卦瑣事,毫無意義。有時候因為一點小事,他們會吵得不可開交,我就會想,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思想還這麼幼稚。那時,我和大人們越來越少聊天,感覺他們關注的永遠是一些表面的名利,內心都沒有一個崇高的理想,對人生也沒什麼追求。我更喜歡讀書,覺得書本裡的人才是我的知音,他們有思想、有內涵,這才是大人該有的樣子。母親總會說,你們這一代人啊,趕上了好時候,一定要好好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那時我就很抵觸,心想,你們也不是七老八十,大好年華完全可以來得及實現自己的理想,幹嗎要歸咎於時代的影響呢?後來我工作、結婚,有了孩子,自己也成為中年大軍中的一員,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後還要照顧家裡的生活,被電話、訊息時時刻刻纏繞,有時候忙到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閒暇思考什麼人生理想,只覺得能安安靜靜睡個好覺就是萬幸了。有人說,每個中年人的背後都是一座大山,能過好一份平凡的生活已經是拚盡了全力,這時我才慢慢理解了這句話。有時候慶幸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沒有年齡限制的,而且自我價值感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不斷增加,我對中年危機的感觸好像還沒有那麼深。疾病、父母、子女⋯樣樣都是中年人的無奈現在很多大企業對中年人很不友好,很多崗位的人一旦超過了40歲,如果不是從事要職,就會是淘汰和裁員時第一考慮的對象;而這個年紀的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失去工作,身上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聽他這樣說我才恍惚能理解身邊的一些朋友,為什麼他們會那麼焦慮和脆弱。有些朋友工作了好多年後,忽然辭職不幹了,在家裡一待就是一年半載,也沒個好的方向;有些朋友離開了北京,選擇回小地方做點買賣;也有一些朋友改行做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行業︙︙我當時總會詫異他們的決定,認為他們不夠踏實和努力,一山望著一山高而已,如今我卻越發懂得了他們的苦衷。中年人往往不太會表達自己的無奈,在朋友面前還要樹起一個堅強的模樣,實則,夜深人靜,他們輾轉反側,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父母一天天變老,身體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人不幸,父母長年臥病在床,不僅耗時耗力,光看病的錢就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子女長大,面臨著教育升學的壓力,有些人為了子女的學業,夫妻一方就會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全職陪伴孩子,那另一方就要扛起整個家庭的開銷。這些壓力是年輕人很難想像的,這個時候和他們談理想,真的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天真。我遇過一些患者,家境本就貧寒,一家之主的中年人忽然得病,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真是滅頂似的災難。他們來治病時很少提及生活,只是言語中委婉地請求儘量便宜一些。以前我總是會生氣,醫生又不是商人,怎麼可能按人估價,疾病面前,治療方案才是最重要的,討價還價是對醫生這個職業的侮辱。但現在,我開始懂得了他們這句話後面的無奈,人越長大越會共情,因為自己經歷過,所以能理解這份艱辛。我從不覺得這世上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有哪一種痛苦是能夠靠感受來真正體會的,我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地幫到他們,在治療方案上盡力做一些平衡,同時多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和他們聊一聊,醫生的話往往會讓患者心生信任,給他們一些希望和力量,往往比治療本身還有作用。中年群體是這個時代的主力大軍,但也是很脆弱的一批人。他們的脆弱來自沒人理解他們的脆弱,也來自社會不允許他們脆弱——中年人的絕望,往往是無聲的。我感恩我的父母、妻子替我扛下了這些壓力,其實很多時候我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事業中即可。即便如此,我也經常會覺得累,會覺得孤獨,有時候遭遇患者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下了班還要擠1個多小時地鐵回那個租屋處,我也會失落,覺得自己再努力又怎麼樣,還不是過著如此艱辛的生活嗎? 但這個念頭也僅是一閃而過,我對事業的熱愛完全可以抵消掉這些。對事業再熱愛,也比不過跌落谷底時有家人支持我其中一個患者是做程式設計師的,36歲,疫情期間公司裁員,他失業了。在找新工作時他才發現,這個行業裡的很多企業都不再找超過35歲的人,而他的妻子在小孩出生後就已辭職在家。他在遠郊買了一處房子,為了孩子上學只能在市裡租房住,1個月6、7千的房租,他還有一輛用來接送孩子的車︙︙他和我說:「醫生,我的眼睛可不可以不治,或者點一點藥水扛下去?」後來他和我說自己把遠郊的房子便宜賣了,想著等眼睛好了就去創業。我也被他的樂觀所打動,心想他之所以有這股激情,很大程度是因為妻兒給他的支持和他自己的改變——他接受了中年危機這個挑戰,並且信心滿滿。家庭的力量對處於中年危機的人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我見過太多中年人,他們在中年時特別孤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年來夫妻間的溝通越來越少,感情在柴米油鹽中消磨乾淨。這個時候外部的壓力襲來,他們完全無法抵抗,此時他們需要的往往不是錢,而是一種愛和希望。夫妻之間,患難與共才是最重要的,中年人隨著家庭的成立,朋友會越來越少,只有伴侶才是身邊最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人。愛情不僅僅是兩性吸引,還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要求雙方縮小自我感受,去照顧和關心對方。夫妻是後天的親人,感情是需要雙方一點點培養出來的,而太多的人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對方,認為一旦結婚對方就要無條件地對自己付出。事實上,結婚才是婚姻的開始,婚後才是雙方真正培養感情的時候。婚姻不僅僅是包容和接納對方的所有,自己也要跟著婚姻一起成長,共同成長的婚姻才有可能走得長久。如果擁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中年危機感就會小很多,就像暴風雨襲來,脆弱的房子會瞬間支離破碎,而堅固的房子卻屹立不倒。有朋友經常和我抱怨婚姻的不如意,其實想一想,相比中年危機這場暴風雨,做一點家事,退一步認個錯,多主動傳幾個暖心的訊息,也太容易了些。很多中年人人生走了過半,反倒失去了方向。年輕時,一心想追求財富、名利、愛情,到了中年要麼已經實現,要麼也意識到實現不了。這個時候,有些人選擇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有些人開始對這條路產生懷疑,從而失去興趣。現代社會生活中,財富名利固然重要,它甚至成了評判一個人價值的標準,但是否苟同於這種標準卻無關於他人,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把日子過好,成為自己的平凡英雄大學時,有一次哲學課的老師出了一份作業,讓大家回去設想一下自己如果寫一本自傳,會取什麼書名,其實老師就是給大家一個思考的機會——自己到底為什麼活著。是為了功名利祿嗎? 也未嘗不可,如果你在過程中感覺到充實、幸福,這也是一條普世的成功之路。可也有一些人並不是為此而活,他們在實現了功名後反倒覺得空虛無聊,那麼就要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有些人希望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些人希望創造一個改變世界的事業,有些人致力於藝術,有些人苦苦思索人生的意義,這些其實都可以作為自己人生的方向。如果方向清楚了,中年危機也只能算作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困難,就會有勇氣去面對它、克服它。就像我的那位患者,他說自己的目標就是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那麼,失去一份工作,賣掉了房子,其實只會影響他實現目標的一些條件,並不會撼動它的本質。他租房子,過著清貧的生活,一樣可以把日子過得幸福,甚至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和教育孩子,所以他沒有迷茫。論語講,四十不惑,其實就是40歲的時候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擁有什麼、想要什麼,而不應該被周遭的價值觀所影響。社會的競爭激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甘於平淡,但不能甘於平凡的潰敗。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平凡人,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擁有一份堅定的信念和面對挫折的勇氣,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未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壽命將會越來越長,如果四十歲已經感覺老去,那麼接下來漫長的半生該如何度過? 真的要渾渾噩噩了此一生嗎? 碌碌無為並不可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碌碌無為的。不要問年齡,只問自己是否還有對生活的熱情,只要覺得自己內心充盈,哪怕是極微小的,那也是有意義的人生。中年危機應該是發生在本身生活就有危機的人身上的,那個危機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自己內心,它在給你一個機會,問問自己要什麼。(本文摘自/目光:從醫師成為病人,關於人性善惡、寬恕、生命的治癒處方箋/高寶書版)

家庭關係僵 中年轉機變危機

家庭關係僵 中年轉機變危機#中年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北市北投區驚傳父親殺害3名子女再自殺的命案,類似的新聞標題,總令社會大眾增添許多不安的感覺,然而這樣的自殺與殺人行為的背後,通常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中年危機適應不良 可能自傷或傷人南投醫院精神科李志銘醫師表示,人到中年時,容易因為生理以及環境的改變產生「中年危機」,子女逢青少年時期,親子溝通有較多的困擾,夫妻間也出現溝通的障礙,如果適應不良便可能會出現自傷、傷人行為,人生的每個轉折都會發生失落與危機,如果心理無法接受改變或突破,轉機容易變為危機。情緒狀態低落 可能合併憤怒心理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成人精神科主任黃聿斐表示,犯案者可能因為失業、負債、離婚、經濟困難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除了情緒狀態低落外,可能還合併憤怒、憎恨及報復心理,認知思考上,容易將生活中的不順遂歸責於他人,沈溺在過去被羞辱或不當對待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重新檢視家庭關係若家中親友精神狀態不佳應謹慎注意,並適時尋求協助與幫忙,建議可透過醫療相關單位進行協助,如評估其精神及情緒狀態,黃聿斐主任呼籲,民眾除了平時的問候關心外,可再給予一些關懷,讓患者情緒與壓力有出口,並適時協助當事人求助,可減少憾事發生的機會。李志銘醫師建議,民眾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部分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多投入社會公益服務,並且重新檢視夫妻、親子關係,提升家庭生活品質來因應可能面對的中年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