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產業

李奧國際整合亞洲生技醫療產業,引領高端醫療服務創新,邁向美國資本市場

李奧國際整合亞洲生技醫療產業,引領高端醫療服務創新,邁向美國資本市場#生技醫療產業

李奧國際集團於2025年1月6日,在台北101 88樓,隆重舉辦「美國OTC興櫃說明會,生技醫療事業群上市計畫」,共同與醫學權威、亞洲名流、合作夥伴見證引領醫療產業創新升級的盛會。擁有20年營運百年跨國企業經驗的王孝璿董事長,身為家族第四代,家族事業在台灣歷史可追溯至1926年,逾 98 年的歷史將在 2026 年迎接第 100 週年。王孝璿憑藉豐富的跨界經驗和資源整合,創立李奧國際集團,堅持不懈在2年時間內,發展成為領航亞洲的頂級服務代理經銷集團,為亞洲名流及企業家族服務。涵蓋「預防醫學、私人飛機、資產管理、藝術鑑賞、創新科技、馬術培訓、遊艇出遊、超跑駕馭、渡假餐飲、時尚精品」等十大領域的全方位服務集團。 關注全民對健康防癌、抗衰老、醫美保養的強大需求和市場趨勢,李奧國際強化三大發展策略  第一,在全球資本整合與跨國併購,「10大領域,100大夥伴,1000大品牌,高奢名流服務」,第二,加速提升亞洲醫療事業運營綜效, 聚焦防癌、抗衰老及全民幸福大健康,提供全方位高端醫療服務,第三,引入專業醫學團隊數十年抗衰逆齡成功經驗,積極佈局亞洲一級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馬來西亞新山等地全方位高端抗衰再生醫療中心及門診。期許達成「活的健康,精彩人生」的幸福願景。其中醫療事業群選擇美國上市,鑒於美股市場估值高、擁抱新創企業,美國股市相較其他市場更加強勢。其中醫療更是剛需,需求穩定持續成長。作為集團第一個上市計畫,台灣的生技醫療實力深具發展優勢,也是美股投資者長期看好的產業類別之一。 李奧國際集團旗下的「美奧國際」作為生技醫療事業群的重要營運版圖,選定台灣七都,攜手知名醫療集團與名醫團隊,設立大型旗艦複合式聯合診所、再生醫學中心、國際抗衰老中心,於上海導入國際康養服務,引進知名國際醫學中心醫療和醫護體系、與馬來西亞上市企業「東南通運集團」合資興建的私人遊艇碼頭中設立高端抗衰老中心,結合李奧國際代理的1,100個國際品牌,以全方位高端生活品味創造差異化服務,並運用集團力量積極擴展醫療版圖。 王孝璿董事長,在過去陪伴母親乳癌治療階段的親身經歷,並受到母親一生奉獻慈善公益的信念啟發,決心開啟國際一級防癌與治療機構深度合作,希望能夠在20年內達成「全民無癌」的願景。 起心動念於癌症預防治療,開始延伸至其他醫療服務的整合,更邀請眾多台灣醫學權威 — 台灣放射腫瘤醫學第一人暨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博士、癌症腫瘤權威暨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創辦人「楊友華」院長、台灣燒燙傷治療權威暨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戴念梓」醫師、乳房重建權威暨御緻美國際醫美診所院長「張智皓」醫師、提拉抗衰權威「傅天祥」院長等,醫學界知名人士及知名品牌合作夥伴,共同揭開美奧國際的高端醫療服務願景藍圖。 王孝璿董事長的醫療事業群上市計畫是基於目前醫療產業的趨勢, 2020年疫情期間短短3年全台已新設300家自費診所。2021年台灣自付醫療費用達到新台幣4,240億元,占台灣國民醫療總支出的29.6%。市場趨勢顯示,自費診所數量增加,自付醫療費用佔比上升,複合型自費診所成為未來趨勢。創辦診所的醫師們在成立與初營運階段面臨多重壓力,如高額設備貸款、廣告成本、租金等,導致服務成本高昂,同時醫護人力不足,小診所生存困難。李奧國際希望透過積極整合各科別診所,以醫療體系專業現代連鎖化,建立專業醫護培訓機構解決人力短缺問題,採購先進醫療設備,創造全方位醫療服務品質與專業。憑藉20年營運百年跨國企業的經驗,王孝璿董事長為美奧國際制訂了清晰的發展路徑,計劃透過全球資本整合與跨國併購,建構專業高端的醫療服務平台,聚焦防癌、抗衰老及全民大健康領域,提供全方位和個人化的高端醫療服務。 目前,李奧國際除了直營投資與併購的醫療事業佈局外,同時與瑞士La Prairie在上海設立的瑞珀妮安吉、上海安法醫療集團、上海瑞士歐萊蔚特、滬愛醫療集團、高鼎集團千島湖Grande CVP國際精準醫學中心、南京長壽港集團、上海艾汀格整形醫院、台灣尚寧生物科技等亞洲著名機構,亦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打造亞洲高端醫療服務平台。生技醫療事業群上市說明會,不僅標誌著李奧國際上市計畫的里程碑,更預示著李奧國際集團將與合作夥伴攜手在醫療產業中推動新的服務模式。攜手各國醫療專業權威,共同打造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醫療體系,為亞洲客戶帶來更好的高端醫療與健康管理服務 !

「2024 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促進產學研醫跨域交流 見證臺灣 mRNA 創新巨大潛力 創造本土共好研究環境

「2024 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促進產學研醫跨域交流 見證臺灣 mRNA 創新巨大潛力 創造本土共好研究環境#生技醫療產業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與莫德納台灣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舉辦「2024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延續去年首屆所激發之 mRNA 科研動能,第二屆持續收到來自產、學、研、醫等領域的多件優秀研究案件踴躍參與評選,再次證明臺灣本土的創新研發潛力,不容小覷。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指出,期待此獎項帶動臺灣 mRNA 創新產研交流,發掘本土生醫研究潛力,並促進臺灣生技領域發展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也鼓勵研究先進們在 mRNA 研究技術領域能夠持續突破、創造臺灣共好的生技研究與產業環境。 今(8)日公布獲獎名單,同時舉行頒獎典禮,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莫德納 Covid-19 全球醫學事務負責人 Mary Bausch-Jurken(瑪麗·包許·尤肯)以及評審委員們等多位專家出席,一場生技醫療產業界的交流峰會熱烈展開。 本屆經公開徵件收案,共有 35 件研究案報名,來自全國產、學、研、醫界,包含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藥物傳遞等領域的專案,每個案件優秀程度不分軒輊,業經專家評委們審慎遴選後,最終 5組獲獎團隊誕生。獲選「2024 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的 5 個研究案,研究領域涵蓋傳染病預防、腫瘤癌症治療等,分別為: ⚫ 安立璽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 Inc.):創新 T-Action 技術開發腫瘤免疫治療之核酸藥物(Novel mRNA-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enabled by T-Action technology) ⚫ 台大醫學院陳炳宏博士團體(Dr. Ping-Hung Chen's tea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of Medicine):整合自然殺手細胞庫與腫瘤微環境調控奈米藥物之精準實體癌免疫療法(Integrating Natural Killer Cell Library with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ng Nanomedicine for Precision Solid Tumor Immunotherapy) ⚫ 清大化工基因與組織工程實驗室(Genetic and Tissue Engineering Lab):人類蛋白奈米顆粒以自動包覆 RNA、靶向遞送與用於癌症治療(Engineering Human Protein Nanoparticles for mRNA Self-packaging/delivery and Cancer Therapy) ⚫ 研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AcadeMab Biomedical Inc.):開發安全暨有效的登革熱核酸疫苗(Development of a safe and effective mRNA-LNP dengue vaccine) ⚫ 國立中興大學蕭貴陽老師跨體學實驗室(Kuei-Yang Hsiao’s Lab-X-Omics at National ChungHsing University):環型核醣核酸增益蛋白質表現系統應用於 RNA 藥物(Enhanced Protein Expression in CircRNA as RNA Therapeutics)「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旨在賦能、扶植臺灣本土研發團隊,加速 mRNA 研究發展。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表示,「透過這個獎項讓我們見證了台灣 mRNA 研究的無限潛力,更加堅定我們對舉辦這個獎項的信心。每個投稿案件都帶給我們驚喜與啟發,希望可以透過這個獎項鼓勵更多團隊勇敢追求創新,為生技醫療產業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帶來更多的突破與進展」。 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連續第二年擔任「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評審,今年作為評審委員會代表分享,國家衛生研究院同樣持續推進產研合作,希望能在生技、醫藥、公衛等各項領域尋求最適合的解方,優化各疾病領域之治療方案,造福更多患者,增進國人的健康,今年在評選過程中,看到許多研究團隊們充滿熱忱地投入各項研究感到非常欣慰,相信他們的研究將為未來臺灣生醫界帶來新篇章。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提及,臺灣有很好的研究動能,但早期研究的推進往往受到時間、經費等考驗,最終能成功商業化的研究更是百裡挑一。他也期許透過此產研合作計畫拋磚引玉,能讓更多臺灣優秀的研究成果落地實踐。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也分享,我們針對每個團隊的研究類型、階段配對了最合適的導師,就是希望能提供臺灣團隊們相應的建議與幫助。首屆五組獲獎團隊們皆已經與莫德納的總部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對一的輔導諮詢,李宜真總經理說,「總部的科學家對於台灣團隊的研究感到驚艷,已經迫不及待看到今年獲獎團隊們會在與莫德納的一對一業師輔導後,產生什麼新火花。」 今年莫德納 Covid-19 全球醫學事務負責人 Mary Bausch-Jurken(瑪麗·包許·尤肯)特別跨海來台擔任頒獎人及演講嘉賓,她表示,莫德納持續推展 mRNA 疫苗與藥物的研發,莫德納的科學家們不受既有窠臼限制,持續突破技術應用版圖,推進全新治療或預防方案的落地,守護人類健康。Mary Bausch-Jurken(瑪麗·包許·尤肯)說,莫德納身為 mRNA 創新研究的領航者,很開心自己能有機會參與今年的「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頒獎典禮,對於臺灣的 mRNA 研究動能、多元的研究領域,更是讓她看到 mRNA 應用的無限可能與潛力,也很期待臺灣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致力於扶植臺灣生醫新創團隊,積極鏈結國內外生技資源,然而,生技領域需要產、官、學、研、醫各界戮力合作,缺一不可,才能有機會共同發掘出 mRNA 更多的應用可能,創造一個共好的產業研究環境,讓研究先進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專注投入創新研究發展,為臺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的建造盡份心力。 圖/「2024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促進產學研醫跨域交流 圖/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致詞透過這個獎項讓我們見證了台灣mRNA研究的無限潛力,更加堅定我們對舉辦這個獎項的信心

生技醫療產業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的重要關鍵!

生技醫療產業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的重要關鍵!#生技醫療產業

台灣近年來受到了國際上的關注,除了有主宰全球的半導體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產業「生技醫療產業」。 生技醫療產業需要台灣各領域專家的踴躍參與 「生技醫療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蟄伏了40年,在經歷了疫情的洗禮後,今年產業總市值近兆元,加上法規開放以及科技產業在生技醫療行業的佈局,加速了生技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然而在學術與技術雙向賦能之後,是否能加速成長,成功進入商業市場,是需要台灣各領域既有的產業資源、各方面的專家與專業人士的踴躍參與,配合更多元的商業資本投入才有機會共同將市場做大,讓生技醫療產業能夠健康的發展與創新,遍地開花。 生技醫療產業從研發到投入市場,通常投入時間過久,回收不容易評估,加上生技醫療投資對於專業判斷的要求高於一般投資項目,所以即使有可觀的回報,一般投資人也不敢輕易嘗試,所以導致生技醫療產業往往更多的依靠國家資源支持,而無法完整接受商業市場的考驗。 生技與投資創新趨勢論壇讓民眾看見台灣超前的生技醫療項目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攜手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台灣商業法研究會,在12月19日於國家生技園區共同主辦「生技與投資創新趨勢論壇」,論壇目的就是為了讓大眾看到台灣超前的生技醫療項目,如何透過專業的角度進行智慧財產保護與生技專利鑑價。並且探討如何透過創新型基金投資架構來給予生技新創產業進行輔導支援與商業資源。 本次活動邀請到的在行業內重量級主講人,特別邀請到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馮震宇教授、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陳璿宇理事長、法瑪科技蔡坤旺執行長、中興大學昆蟲系吳明城教授以及榖神星資本陳儀雪創辦人,將針對生技醫療市場商業價值與保護、生技醫療與科技之間的賦能、生技醫療資本化的基金架構模式等熱點議題展開對話與討論。   我們期待當全球頂級的生技醫療產業,配合台灣獨特的科技產業支持,加上基金創投的推波助瀾,三位一體順利的推動及加速生技醫療產業向前邁進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能夠將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推向全球市場,成為台灣下一座獨有的護國神山。 生技與投資創新趨勢論壇 論壇時間:12/19 下午01:00~05:40 活動地點:國家生技研究園區C棟三樓 國際會議廳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tiX4tK91kfbrgFFF7 活動費用:免費;請報名從速,額滿為止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https://biotrec.sinica.edu.tw/pages/2046)為配合國家生技產業的發展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成立,中央研究院特別設置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於2019 年9月進駐園區,負責推動創新生技產業的發展及維護園區生態環境的平衡。「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以提供整合式的資源與平台,協助生技新創人才與團隊加速達成其產品化的進程,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的活用,並以造福社會與增進國人之健康福祉為最大目標。 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 (https://tphtg.org/) 主要關注於精準健康與醫學的發展以及環境毒物對於基因體編輯效應的影響,期望能帶動疾病預防、篩檢、治療以及環境污染相關領域的發展。 台灣商業法研究會 (https://tabl.asia/)是由一群長期關注區域產業經營與交流的各领域專業人士,所發起的全新台灣本地法人社團組織。從台灣現有優勢出發,對接歐美先進的商業模式與技術,整合與協調跨區域、跨領域資本、技術、管理及人才,在同一平台就最新市場議題及主要產業發展動態進行對話與開展協作,實現資源共用、平台共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