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

暖暖包你真的會用嗎?寒流保暖「必備5小物」暖暖包貼3部位恐灼傷

暖暖包你真的會用嗎?寒流保暖「必備5小物」暖暖包貼3部位恐灼傷#燙傷

寒流來襲低溫下探10度,天冷保暖小物必備哪些?暖暖包、電熱毯、圍巾、手套別忘了拿出來用!《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告訴民眾保暖小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例如黏貼式暖暖包應避免貼在3部位,才不會傷害皮膚、燙傷或灼傷,電器使用上也要留意用電安全,讓您能夠暖呼呼又安心地度過整冬天。

女嬰全身脫皮、水泡如燙傷⋯醫揪細菌感染助嫩膚新生

女嬰全身脫皮、水泡如燙傷⋯醫揪細菌感染助嫩膚新生#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11月大的女嬰活潑健康,生長評估也正常,然而日前卻因突發全身紅疹、高燒40度急診就醫,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明顯上升,且關節處、眼睛、鼻梁處都發紅脫屑、甚至脫皮,有如燙傷模樣,診斷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進入兒科加護病房。住院第2天開始,女嬰的皮膚皺摺處出現許多水泡,部分裂開滲出大量組織液,背部跟臉部的脫皮也更明顯,結痂出現裂痕,使女嬰疼痛哭鬧。在兒科、皮膚科和傷口護理師照護團隊悉心治療下,用2個禮拜的時間才讓女嬰恢復原有的Q彈肌膚。金黃色葡萄菌感染,2歲以下死亡率約0.3%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吳秉昇表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並不常見,美國統計指出,此疾病在2歲以下嬰幼兒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5,死亡率則約0.3%。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人體皮膚、鼻腔黏膜內,但不一定會有皮膚症狀,一旦感染,則以毛囊炎、膿皰、蜂窩性組織炎較為常見。吳秉昇說明,造成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是因為該細菌感染後,釋放出脫皮毒素,毒素隨著血液循環流到身體各部位,引起表皮脫落。但由於看不出造成感染的傷口在哪裡,往往要到孩子身上出現紅疹、發燒時,才會被發現。症狀多長在眼睛周圍、鼻樑、腋下皮膚,恐二次感染皮膚以皺摺處如:眼睛周圍、鼻梁、腋下、胯下等最常見出現症狀。吳秉昇指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的病程不會因為用了抗生素就立即停止,會從紅斑、脫屑、水泡、脫皮、滲出組織液到皮膚乾裂持續演進,嚴重者則會因為組織液流失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脫水;若孩子容易因疼痛不堪伸手抓搔,則會致使傷口破皮,二次感染,不得不謹慎。醫療團隊在女嬰住院期間,除了每天抽血觀察發炎情況、以新一代的抑菌抗生素治療、每天換藥外,也在無菌被單下鋪墊水枕、關節處貼上厚砂布,在新皮長出時使用有舒緩作用的蘆薈膠,減緩小病患的不適、以及環境對皮膚的刺激。待2個禮拜後,新皮完全長出,小病患才在不留疤痕的情況下康復出院。「一般燙傷會傷到真皮或皮下組織,留下大片傷疤,但金黃色葡萄球菌釋放的脫皮毒素只會影響表皮,所以小朋友可以復原到生病前的軟嫩肌膚。」吳秉昇提到,一般來說,罹患這個疾病,乾裂脫皮的皮膚範圍並不大,以藥膏和抗生素治療即可痊癒,該嚴重到遍及全身的個案實屬少見。且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在目前無確切避免的方式,吳秉昇提醒父母,若孩子的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紅疹、脫皮,務必帶往就醫,並配合醫師治療。

在燙傷沖脫泡蓋送之前 要先做的事?

在燙傷沖脫泡蓋送之前 要先做的事?#燙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前一名4歲女童被熱豆漿潑灑全身,造成大面積燙傷,且女童祖父當下不當用米酒偏方降溫,使許多醫師當擔憂。馬偕醫院外科部長董光義指出,燙傷當下先別急送醫,應先「沖、脫、泡、蓋、送」,強調應用室溫的水沖15分鐘,過程中可疑除衣物,後續再泡15分鐘,若處置得當,可以減少住院天數、留疤機率。8成幼童燙傷在家中 一杯熱茶就10%燙傷觀察孩童燙傷趨勢,董光義表示,三十年前大多是洗澡燙傷,而目前孩童燙傷事件,8成多發生在家中,以1-2歲幼童為主,主因是熱水、熱食燙傷,這類案例都是家人沒處理好熱源,才導致燙傷。醫師提醒,家庭使用熱源時應特別小心,不要讓小孩過於靠近,只要一杯熱茶就可以造成10%表面積燙傷,對小孩而言很嚴重,恐需住院。燙傷先沖水最重要 可減少後續治療負擔針對家長處理燙傷程序,董光義指出,常見是沒有完整做足燒燙傷處理就送醫,雖然「沖、脫、泡、蓋、送」人人朗朗上口,但許多燙傷孩童常沒有沖水降溫,或者沖水時間不夠,影響後續治療、復原成效。董光義解釋,燒燙傷最重要是去除傷口的餘熱,強調一定要用室溫水沖至少15分鐘,過程中可慢慢脫去覆蓋衣物,繼續在水中泡15分鐘,共降溫30分鐘。若是10-20%面積燙傷,燙傷當下有沖足夠時間的水,臨床統計,可以減少2天住院天數,甚至原本要開刀變不用開刀。燙傷冰敷也NG 傷口恐更深另外,許多人小面積燙傷,會拿冰塊冰敷,雖然可止痛降溫,其實對燒燙傷口相當不利。董醫師說,冰敷會讓血管收縮,反而讓傷口變深,留疤機率也大增,強烈建議使用流動的室溫水,是全世界的共識。至於使用牙膏、酒精等冰涼效果的偏方也不推薦,對降溫沒有幫助,甚至增加後續治療困難度。董光義提醒,有水泡就是淺二度燙傷,一定要就醫,如果只是皮膚泛紅,可能只是一度,雖然不至於要就醫,但仍會疼痛好幾天,有疑慮應尋求醫師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燒燙傷怎麼辦?醫師教緊急處置SOP

燒燙傷怎麼辦?醫師教緊急處置SOP#燙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燙傷的事件時有所聞,居家生活中常見的設備,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造成傷害的利器。無論是剛學會爬行的小嬰兒,或是已經能行走的兒童,因活動力強、好奇心重,只要家長稍不注意,就可能不慎打翻熱水、誤觸火源、熱源,造成肌膚損傷;此外,也有許多人為疏忽的情況,像是在幫嬰兒洗澡時,沒注意到水溫,而使身體灼傷,甚至因為家中物品放置不當,增加燒燙傷兼砸傷的機率。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這些不慎造成的傷口,都令父母膽顫心驚,在面對家中寶貝的傷口時,如何才能減緩疼痛,且不留下影響肌膚美觀的疤痕呢?如何判斷燒燙傷的深度及面積?整形外科醫師陳建良說明,不論大人或小孩燒燙傷,都是依照燒燙傷嚴重程度分為ㄧ度、淺二度、深二度、三度等。日常生活最常見的莫過於一度燒燙傷,如誤觸熱鍋或曬傷等,皮膚表層會出現紅、腫等現象;淺二度燒燙傷通常是表皮層及真皮表層都受傷,會發紅、產生水泡,會留下些許明顯疤痕;深二度燒燙傷則因傷及表皮層及真皮深層,且會有明顯的疤痕;三度燒燙傷因連皮下組織都一併受傷,外觀會呈現黑或白的痂皮,甚至可能造成關節功能障礙。不怕傷後留疤 把握「沖、脫、泡、蓋、送」急救原則陳建良醫師說明,疤痕的產生與嚴重度,通常會受到燒燙傷第一時間的處置影響,因此若不幸發生燒燙傷的情況,第一時間應進行「沖、脫、泡、蓋、送」的步驟。「沖」是迅速使用介於10-20度間的流水沖、浸泡傷口處,降低熱傷害造成疼痛;「脫」是待受傷部分浸濕後,小心翼翼剪去衣物,千萬不可硬扯,避免水泡破裂,造成肌膚傷害;「泡」是將傷口浸泡在水中15-30分鐘,以減緩疼痛;「蓋」利用乾淨的布覆蓋患部,避免傷口細菌感染或失溫;「送」立即將兒童送至鄰近具有燒燙傷中心或整形外科的醫療院所,對於後續的治療、美觀才會有較完整的醫療照護。敷料這樣選 預後效果佳針對小面積的燒燙傷處置,陳建良醫師建議,若是一度輕微的燒燙傷,可使用抗生素藥膏或蘆薈膠,減少發炎機率;若是產生水泡的淺二度,則應以消毒過的器具戳破,並維持皮膚完整性,接著以水凝膠、海藻膠、藻酸鈣等敷料,讓傷口保持濕潤,使用適當的敷料進行傷口照護,才能好得更快;而深二度及三度燒燙傷,多需要進行清創、植皮,將功能障礙及疤痕等後遺症減至最小,所以會以藥膏為主。此外,在傷口癒合過程中,一開始滲出液較多,所以應選擇吸水力較強質地敷料,換藥次數則依滲出液多寡進行更換,受傷的前三日,最好一日更換二次,隨著傷口復原狀況遞減更換敷料。預防勝於治療 電灼傷恐成當前趨勢陳建良醫師提醒,學齡前兒童因無法辨別環境中的危險物品,若是家長疏於居家安全防護措施,恐讓家成為最危險的第一現場;加上現今3C產品發達,臨床上也開始出現不少幼兒將電器用品的插頭拔下,一口就往嘴裡塞,造成口腔受傷的案例。因此,待冷卻的熱液、電器或者家具等,最好放置在兒童不易拿取的地方,或者加上保護裝置,才能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睡覺用暖暖包貼肚 婦燙傷長水泡痛醒

睡覺用暖暖包貼肚 婦燙傷長水泡痛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持續下降,台灣冷颼颼。因應低溫,不少民眾使用攜帶方便的暖暖包來溫暖身體,但近日一名八旬劉姓婦女,在睡覺時將暖暖包貼在肚子上取暖,半夜痛醒後發現肚皮居然紅腫、起水泡。醫師提醒暖暖包正確使用方法,別直接接觸皮膚,否則導致低溫燙傷。暖暖包貼皮膚 熟睡時燙傷許多民眾為了禦寒,會將暖暖包貼在肚皮、腳底、手臂甚至背後等部位。南投醫院外科醫師黃信傑提醒,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使用時間別太長,雖然溫度大概40度左右,不是非常燙,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容易造成一度或二度的燙傷。尤其是年長者、糖尿病患者或者中風等神經方面疾病,因為感覺神經退化或病變、大腦中樞調節能力變差,皮膚敏感度較低,對冷熱感覺不敏銳,有時候被燙傷還不自覺。因此睡覺時一定要將暖暖包取出,以免在熟睡時被燙傷。長期接觸低熱物體 也會燙傷黃信傑醫師表示,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導致燙傷,若遭低溫燙傷,處理方式與一般急性處理方式大同小異,需先移除熱源,並且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進行沖水降溫,盡速就醫治療。不要在燙傷的部位塗抹牙膏,容易造成傷口感染。除了暖暖包,使用其他保暖用品如熱水袋、電熱毯及電暖爐也要小心,不要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電暖爐切忌長時間照射身體同一部位。建議採用間接的方式,讓室內整體溫度提高,防止低溫燙傷危害發生。

燙傷後塗牙膏、蛋清?醫:當心蜂窩性組織炎

燙傷後塗牙膏、蛋清?醫:當心蜂窩性組織炎#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樂園塵暴事件告一段落,總統馬英九本月於「台灣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中,肯定全體醫界維護國民健康及救助粉塵爆燃事故的傑出貢獻;同時也在此次事件中,發現部分國人對於燒燙處理的知識稍嫌不足,容易導致感染風險增加。燙傷處理知識不足 傷口腫痛才就醫八仙樂園塵爆事件發生後,國人對於燒燙傷的警覺性及照護知識,雖然有明顯提升,但有部份民眾對這部份的知識仍不足。例如民眾最常自行塗抹的民間偏方、去疤妙方,包括牙膏、蛋清、藥草膏及不知名油性藥膏等,待傷口感到紅腫剌痛癢之後才就醫,到醫院還不明就裡,直問為什麼牙膏無效。塗抹偏方致傷口感染 後續處理易留疤日前有一男子被汽車水箱蒸氣燙傷,腹部下方至兩大腿有2~3度燒傷,達體表面積10%,經傷口清創,並使用新式燒燙傷敷料後,傷口復原良好,不需植皮手術,已康復出院。臺北醫院外科醫師歐亮宏指出,自行塗抹民間偏方除了會造成傷口感染、壞死,更可能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但影響後續處置、增加清創困難,若感染細菌侵入深層皮膚,也會留下明顯疤痕。他強調,正確謹記「沖脫泡蓋送」,患處配合大量沖水,不使用未經證實的偏方,才是對傷口最好的照護。

6大燙傷換藥須知 避免染上敗血症

6大燙傷換藥須知 避免染上敗血症#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樂園塵爆事件造成500逾人受到輕重不一的燒燙傷,雖然多數患者撐過了急救,接下來要面臨一連串的開刀清創、換藥等密集治療,但傷勢較輕的患者,未來這幾天將陸續返家休養,因此,整形外科黃仲立醫師提供了燙傷居家用藥護理注意事項及換藥流程,並叮嚀換藥時需小心謹慎,以免感染引發敗血症,甚至危及性命。●換藥注意事項1)保持傷口清潔,避免碰到水及異物,以免遭受其他感染。2)遵照醫師處方,定期服藥敷藥。3)受傷的部位若有腫脹現象,在受傷48小時以內可間斷式的冰敷,但每次約敷15分鐘即停止,以避免凍傷,一天可敷5至6次。4)受傷部位在手腳,將其抬高(略高於心臟位置)可改善腫脹、減輕疼痛。5)多攝取蛋白質(如肉、蛋類、魚肉類)及維生素C(如柳橙、奇異果等)等食物,可幫助傷口癒合;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菸、酒、辣椒。6)如果傷口合併有紅、腫、熱、痛等感染現象,或再度出血、特別是已直接壓迫五分鐘後尚無法止血時,需立即就診。●換藥流程1)準備燙傷藥膏、滅菌生理食鹽水、滅菌棉棒、親水性敷料、透氣紙膠。2)換藥前,請先洗淨雙手並擦乾。3)將傷口敷料或紗布取下,觀察傷口的分泌物,若有沾黏狀況,以滅菌生理食鹽水不斷潤濕沖洗傷口,漸漸取下。4)以滅菌棉棒沾濕生理食鹽水,一次使用一枝棉枝,將傷口的分泌物從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往外清潔。5)清潔完再用一枝滅菌棉棒沾取燙傷藥膏,從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往外擦至傷口周圍。6)讓藥膏停留在傷口約3~5分鐘以達殺菌效果,再用一枝滅菌棉棒將多餘藥膏吸除。7)將親水性敷料整個覆蓋住傷口,敷料須大過傷口四周至少0.5公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