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討好跟對人好差在哪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微妙,一般人通常覺得只要主動迎合,自己就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事實是,討好者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比其他人更加脆弱。《優活健康網》特摘溝通專家張忘形所撰文章,分享「討好跟對人好差在哪」供讀者參考,千萬別再搞錯了!
你知道討好跟對人好差在哪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微妙,一般人通常覺得只要主動迎合,自己就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事實是,討好者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比其他人更加脆弱。《優活健康網》特摘溝通專家張忘形所撰文章,分享「討好跟對人好差在哪」供讀者參考,千萬別再搞錯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習慣壓抑自己,壓抑自己的情感,把想要的都說成不要的,其實只是不習慣表達情感。超我、道德教條太高的人就容易壓抑,過分的壓抑就會產生心理的不平衡。敢怒不敢言,嘴巴說算了,但內心並不這樣想,壓抑得讓自己非常不輕鬆。不快樂,自我安慰的說無所謂,但內心卻不是真的無所謂。看似令人放心的人,往往只是壓抑情緒諮詢時有些媽媽常會問,最擔心的那個孩子,怎麼報告裡會比放心的那個孩子好呢?通常是這樣的,習慣壓抑不滿情緒的孩子,都被父母以為是乖的;而敢反抗的孩子不壓抑,卻被父母以為是脾氣差、不好管教。壓抑的人不是沒感受,只是這樣的人難以表達內心的欲求和情感,不習慣表達。「算了!」「沒事!」「沒關係!」是他們的口頭禪。例如:某天夫妻倆的諮詢,先生都是笑笑的不說話,問他有什麼想問的?也是看向老婆說:「還好吧!」但是看起來,就是心裡有話,但不想說。我低頭看著他的報告:壓抑,難以表達內心欲求和情感。果然是因為原生家庭父母太過權威,經常否定他,因此產生了壓抑的性格。難以表達的可能原因:不會說、不敢說、懶得說人之所以壓抑,通常是因為需求不被接受、被高壓對待,時間久了有話也不想說了。如果你習慣話到嘴邊就收回去的話,請試著釐清「不習慣或難以表達」的原因,然後面對他,勇敢地適時表達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會說就是詞彙不足,不知道如何用適當的口語來表達內心感受。例如:我就是不知道怎麼形容⋯⋯我想說我的難過,但是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覺。其實想改變不難,多閱讀、多學點形容詞,訓練表達能力就可以。不敢說不敢說出口的原因是,萬一我說出了真正的感受,對方生氣起來會打我,對我不利,因此不敢說。例如:小孩跟媽媽說:「我想吃餅乾!」媽媽生氣的回:「飯沒吃完,吃什麼餅乾!再吵,你試試看!」小孩跟媽媽說:「我想要抱抱!」媽媽很凶的回:「不行,要自己走!再吵要抱,我們就回家!」當一個人長期以來的情感需求,老是被嚴厲的拒絕,久了就會變成不敢說,會演化成自己想要的,卻說是別人想要的。例如:小孩自己想吃餅乾,會講成:「媽媽,弟弟說他想要吃餅乾。」其實是自己想要。懶得說因為說了也沒用。面對高壓、權威、專制的上位者(父母、老師或老闆),每當自己想表達意見時,就會被否定不被接納,想講的話就會懶得說,反正,說了也沒有用。曾經有次諮詢,媽媽問國中生兒子:「老師說你的報告很壓抑,但你是壓抑什麼?說出來,看媽媽有沒有什麼地方誤會了你、凶了你?!」結果這國中生抬起頭說:「啊!就是那個⋯⋯唉!算了、算了!」這就是懶得說,話都講過了,你們也不會改變啊!犧牲或壓抑自己,問題會有改善嗎?有個媽媽的報告書中,認知感受是:壓抑犧牲自己,追求不對稱的情感標的,經常發生情感挫折而自我傷感。她在生活中老是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犧牲自己的欲求,來避免與家人間的不愉快,但壓抑到最後,總是讓自己的情緒莫名低落了起來。跟另一半和小孩的相處,也總是力不從心、失去耐性,自己也不知道哪裡不對,心情就是悶悶的。「壓抑自己、處處討好別人,但你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有得到改善嗎?」我問她。她回答我:「沒有!我總是想著,如果整個家只有我一個人犧牲,而父母兄弟姊妹都能過得好就好⋯⋯」試著用「可逆性」來幫助自己換位思考於是我和這個媽媽套用王國和教授詮釋的皮亞杰理論:對一件事的思考觀點,試著用「可逆性」來幫助自己換位思考。例如:媽媽認為壓抑自己、犧牲自己,父母手足就不會再有衝突事件發生,那我們來反問一下自己。1. 要犧牲,才會好嗎?2. 不犧牲,就不會好嗎?3. 不犧牲,也可以好嗎?請問哪一個答案是肯定的呢?還是不一定呢?如果不是肯定的答案,那就代表我們執著的觀點並不正確。所以壓抑犧牲不一定能帶來幸福;不犧牲自己,也不一定會過得不幸福;不犧牲自己而能過得好,那需要「智慧」來面對。換個不一樣的角度來想事情,答案應該就有不同。思考層面要廣,才不會困住自己,才不會執著在單一想法裡,繼續壓抑自己、犧牲自己。人會壓抑的源頭,是因為需求不被接受、被高壓對待,時間久了有話也不想說。長期的情緒壓抑,容易引發全身痠痛不舒服,甚至產生慢性病,讓身心都不健康。你習慣壓抑嗎?習慣話到嘴邊就收回去嗎?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嗎?總是說自己沒事嗎?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YES,你可以嘗試一下用書寫方式來自我療癒。不習慣把話說出來時,可以試著把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寫出來,像是寫日記般的寫著。建議當書寫自己的情緒,要抱怨或者怒罵某個人時,用任何的字眼都行,但書寫發洩完情緒之後,記得在最後一段寫上感恩這個人,帶給自己的什麼幫助,察覺自己有沒有從這次的情緒當中,領悟到什麼?適度的壓抑可以避免衝動,但過度壓抑可就悶了自己!這樣的意義是,用書寫方式來自我療癒,給自己的內心做一次整理。(本文摘自/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如何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討好者大多處於低自尊,內心沒有獨立完整自尊的狀態。所以他們跪地伸手,給他人充分的尊重,卻放低自己的尊嚴,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隱藏自我。但他們內心無論感覺多壓抑和痛苦,臉上對別人從來都是和顏悅色,他們用討好乞求換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但往往得到的只是被忽視、漠視,甚至是鄙視。所以,討好者的心裡常常積鬱了沉重的委屈、悲傷和惱怒。若長期得不到尊重和認可,內心這些負面情緒便越積越深,乃至導致很多心理問題,同時更大大降低討好者內心本就不高的自尊。心理學中的「自尊」是指: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真正態度。那麼自尊度就是用來衡量內心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我們說一個人有很強的「自尊度」,就是說他內心始終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甚至可以說,他覺得自己不比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差。相反地,自尊度低的人,則時時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的價值充滿了否定。討好型人格的人便是如此。駐紮在他們心裡的理念就是:「別人都比我好,比我有價值。」、「別人都值得我去仰視,去討好。」在這樣的內心語言支配下,他們甘願跪地,犧牲自己去討好別人、遷就別人。在受到自尊傷害的時候,他們因為自尊度低而選擇容忍。於是,等待他們的便是更大更多的傷害。所以楊絳說:「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非你允許。」既然跪地討好只能給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卻換不來尊重,那就毫不遲疑把碎成一地的自尊撿起來,站起來,自己給自己尊重。朋友小雅很是激憤地告訴我,她和大學同寢室的三個女孩子關係一直不錯,畢業後機緣巧合還都留在同一個城市,所以幾個人經常週末聚聚。小雅是那種性格溫和,不具攻擊性的女孩子,平時別人說她如何如何,只要不是太過分,她都選擇容忍。當我們期盼得到外界的認可、別人的尊重時,請先好好檢省一下自己:我是否在通過討好別人來得到這些?我是否忽視了自己的內心,降低了自尊?如果是,那立即打住,先從尊重自己開始,先考慮自己的內心感受,先肯定自己的價值,先好好愛自己。在感覺被侵犯時,要勇於表達自己的不滿,要予以堅定的回擊,以此捍衛自己的尊嚴。當我們如此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原本被我們討好的人,並沒有因為我們的強硬回擊而遠離我們。相反,他們會突然發現站立起來的我們,和他們站在同一個平面上,他們用平視的目光注視著我們,原來,我們和他們是一樣的,是有價值的人。事實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在仰視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有人在悄悄仰視我們。所以,別只顧欣賞別人,忘了欣賞自己。我們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從今天起,自尊、自信、自強、自愛,做最好的自己。(本文摘自/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方舟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時候我們付出的越多,別人就越不珍惜從我們這裡得到的東西。當他們把我們的付出看得很廉價的時候,那麼,他們對我們這個人,我們的價值、我們的自尊需要、我們的人格,也就降低了。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每一次付出,都是在降低我們自己,每一次討好,都是在踐踏我們自己。尤其是面對一些不懂得尊重別人、別有用心就是想佔便宜的人,我們的每一次討好就是對他們肆無忌憚的欺人之心的縱容。古希臘寓言故事裡,有一則《阿拉伯人和駱駝》的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夜,一位阿拉伯人正坐在自己的帳篷裡取暖,突然門簾被撩起來,他的駱駝在向帳篷裡張望。阿拉伯人問它:「你有什麼事嗎?」駱駝說:「主人啊,我快凍壞了。懇求你,能讓我把頭伸進來暖和一些嗎?」大方的阿拉伯人說:「好,沒問題。」於是,駱駝把自己的頭伸進帳篷裡。過了一會,駱駝又懇求道:「能讓我把脖子也伸進來嗎?」阿拉伯人爽快地說:「好啊。」駱駝於是把脖子也伸進了帳篷。接著,「讓我把前腿也伸進來,好嗎?」駱駝說。阿拉伯人依舊答應,但因為帳篷太小了,駱駝的前腿伸進來後,阿拉伯人不得不挪動自己的身子,給駱駝騰出一點地方。然後就聽駱駝說:「其實我這樣站著,打開帳篷門,反而害得我們倆都受凍,我可不可以整個站進來?」阿拉伯人覺得駱駝說得有道理,更何況,他的確也心疼自己的駱駝,於是,又點頭同意了。駱駝那龐大的身軀整個鑽進帳篷裡,阿拉伯人被擠到了門邊,駱駝只輕輕一推,他就被推到了門外。就這樣,駱駝佔據了整個帳篷,阿拉伯人被擠了出去。阿拉伯人的每一次付出、謙讓,換來的都是駱駝利用他的善良得寸進尺的侵略,換來的是自己的利益被掠奪、人格被踐踏。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駱駝」?一味地付出討好 意味著一味地不被尊重別怪別人的無情和兇狠,是討好者一次次地給對方傷害自己的機會,默許對方的侵略,一點點讓出自己的領地。一味地付出,意味著一味地吃虧、被侵犯。一味地討好,意味著一味地不被尊重。就如蔣方舟講述的,她向男朋友道歉了兩個小時,換來的只是譴責,而非疼惜和自我檢討。請大家不妨換一種態度試試,在這樣的情況下,告訴對方,我很生氣,我一再道歉,是因為我有修養,我遷就你。但這不代表你就可以一再指責我!保證你的心舒展了,對方也收斂了,整個世界安靜下來,變得溫和了。一個人再心地善良,再善解人意,再對別人好,對別人寬容大度,也要把自己的尊嚴,自己的人格、利益牢牢把住。你不把自己當回事,何以讓別人把你當回事?(本文摘自/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方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