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浩

跨黨派立委籲癌藥基金儘速立法  藥品政策接軌國際

跨黨派立委籲癌藥基金儘速立法 藥品政策接軌國際#周志浩

7月2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厚生基金會共同舉辦「台灣癌症新藥基金(TmCDF)永續記者會」,公布新國會對癌症新藥基金的意向調查,並呼籲儘速修法以成立癌症新藥基金。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立委劉建國、王正旭、廖偉翔、陳昭姿、林月琴等共同出席響應。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指出,台灣癌症治療面臨兩大問題,一是病友等待創新醫療科技的時間過久,另一則是新治療價格昂貴。針對前者,衛福部已在年初導入平行審查機制;後者則積極擴大健保暫時性給付。衛福部也已盡力向行政院爭取公務預算挹注,在不排擠健保其他支出的前提下爭取更多預算。 立委劉建國分析,當前立院針對成立癌藥基金已有十一個修法版本,具備高度的民意基礎,更是跨黨派的共同政見。衛福部應儘速與立院展開討論,以今年底就能修法、成立百億基金為目標。劉委員更以近年成立的長照、農保等百億基金為例,認為成立基金成立百億癌藥基金不僅代表新政府對於兌現政見承諾的決心,更具備台灣是否願意認真面對健康照護世代的宣示性意義。 立委廖偉翔表示,百億癌藥基金是去年各黨的競選政見,目前在立院更是高度共識的議題,然而衛福部提出的方案卻是三年後才到百億,令不少病友團體失望。廖委員呼籲國家藥品政策應接軌國際,以「藥品符合國際臨床治療指引全給付」為目標,讓癌症家庭能看到曙光與希望。 立委陳昭姿強調,衛福部應盡快兌現賴總統選期承諾,撥足百億預算;同時釐清百億癌藥基金跟健保新藥新科技預算的差異,不可因為成立新基金反而排擠原有新藥預算。此外,陳委員也建議基金應運作獨立於健保署外,確保公正、客觀評核。 立委王正旭建議思考多元做法,修法是一個長遠期待;而立委林月琴感慨,因自身來自社福界,對於癌友的處境感同身受。林委員認為癌症新藥基金必須從國家上位思考,不僅填補癌症當前治療缺口,更需要結合台灣生技與新藥研發產業。 癌症新藥基金獲新國會高度支持  民意強烈 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新國會對癌症新藥基金的意向調查,結果顯示癌症新藥基金獲得立委高度支持,民意強烈。59位回覆問卷的委員中,有 92 %支持政府儘速成立癌症新藥基金;97% 認為基金必須法制化才得以永續運作;90% 認為新內閣應將成立癌症新藥基金列為首要施政目標。其中 52 名立委更表明,將向所屬三黨團建言,將癌症新藥基金納入黨團優先法案。 調查也請立委依據對國家預算的專業判斷基金較可行的財源,結果依次為「結合生技產業發展/新藥新科技研發之相關基金 75%」、「逐年編列公務預算支持 71%」、「菸捐/新興菸品(加熱菸)捐 69%」、「公害污染相關基金撥補 65%」以及「政府建立企業參與誘因 63%」。 專家呼籲:基金運用須長遠思考  不該侷限「暫時性給付」思維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全台癌症人數2022年達81萬人,2023年已成長至88萬人,然癌症新藥納健保平均得等待 782 天,給付涵蓋率僅3成,癌症家庭的健保外自費成為常態。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23年針對1,255個癌症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6成4的癌症家庭自費醫療已成常態,約4成5自費用於健保未給付的新藥。 張文震執行長進一步指出,台灣癌症基金會自2019年起持續為癌症家庭請命,聯合13 個癌友團體呼籲政府儘速成立癌症新藥基金,透過拜會時任副總統賴清德,獲允納入政見;賴總統也在日前宣布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將「百億癌藥基金」納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讓病團充分感受到政府的決心,盼有共同參與的機會。同時張文震執行長也感謝新一屆國會立委對癌友的支持,當前第十一屆國會已有11個修法版本,共 91 名立法委員連署推動癌症新藥基金修法,期盼透過凝聚社會各界行動力,提升癌友整體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康照洲指出,隨著全球新藥新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各國都在建立「可負擔醫療」政策,讓醫療用得到、用得起。癌症新藥基金是政府實踐健康投資比例達GDP 8%承諾的重要一步,未來應建立國家藥品政策的滾動式檢討機制,透過健保與癌症新藥基金的協同運作,增加醫藥品的可近性及可負擔性。此外,基金的運用也必須長遠思考,目前許多健保「暫時性給付」給付項目不一定擁有適當的治療指引。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指出,社會對癌症及病權的高度關注,也讓第十一屆厚生會參與的立委人數達到 75 位,創下歷史新高。立法院厚生會也在今年成立第二屆「台灣癌症新藥可近性推動委員會」,透過醫界、專家、病友團體的討論,呼籲政府針對癌友需求應「先撥款、再立法」,透過促進跨黨派對話,優先撥款緩解癌友困境,並儘速完成癌症新藥基金修法作業。 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沈麗娟指出,成立癌症新藥基金將是新藥給付導入科學證據的契機,透過癌症新藥基金與健保機制的相互配合,有助於我國實現精準給付,縮減給付落差。如何建構我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之組織及運作機制,將是能否以科學證據實現 TmCDF 與健保接軌之重要決定因素。 病團建言:遵循三大原則才能解決病友困境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的初衷是解決癌友用藥困境,減輕癌症家庭負擔,因此基金應以病友為中心,以本土化、切合國人需求為原則來規劃。蔡麗娟副執行長也提出三大建言:第一、儘速完成癌症防治法修法,讓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於健保外獨立且永續運作;二、基金運作機制須讓新藥可近,應盤點當前健保新藥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的落差,儘速將療效明確藥物納入給付體系,讓癌症治療接軌國際;三、落實病友參與,建構能解決病友用藥困境與治療缺口的癌症新藥基金。

國內醫藥合作首例 台灣東洋與北榮、高醫簽署MOU  攜手新南向服務越南醫療

國內醫藥合作首例 台灣東洋與北榮、高醫簽署MOU 攜手新南向服務越南醫療#周志浩

長期在越南耕耘的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4105)與承接衛福部「一國多中心」計畫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北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南越),今(3日)攜手啟動三方合作備忘錄,不僅寫下國內醫藥合作前進越南的首例,也透過產、官、學多方協力合作,提升台灣醫藥產業在新南向國家的服務規模與量能。 為加大台灣醫藥產業協助越南醫療實質發展的力度,由本土癌症藥廠台灣東洋、以及北高兩大醫學中心「北榮」與「高醫」,三方共同舉行「台越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MOU簽約啟動儀式」 並邀請近30位越南醫師出席觀禮。兩大醫學中心與本土藥廠攜手加深越南市場的布局規模,亦寫下國內「以醫帶商」、「公私協力」的合作新典範,期望在此新模式下,更全面地提升對於越南醫療團隊與病患的服務,並落實拓展國際市場產業鏈發展的政策目標。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很高興今天能夠共同見證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間密切的合作交流。特別是台灣與越南的關係非常深厚,過去,我們在人才、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期許未來的年輕一代也能夠延續前輩的精神,為增進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只是合作的開始,衷心期盼接下來三方未來的合作更能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共同的目標。 台灣東洋總經理侯靜蘭表示,台灣東洋很榮幸和北榮高醫組成醫衛新南向「國家隊」,公司於2011年獲准成立越南辦公室,已有深厚的市場經驗。為了深化鏈結,台灣東洋也在2023年啟動「東協醫藥合作計畫」,並與胡志明市腫瘤醫院(Ho Chi Minh City Oncology Hospital)、輸血與血液醫院(Blood Transfusion Hematology Hospital)、河內腫瘤醫院(Hanoi Oncology Hospital)以及白梅醫院(Bach Mai Hospital)等四家頂尖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更規劃新增三家醫院簽署合作,希望透過與越南醫療團隊的合作,提供大腸直腸癌、頭頸癌、乳癌、卵巢癌、血液腫瘤等領域的多元治療方案。侯靜蘭進一步指出,在與北榮、高醫為期3年的合作基礎上,未來將規劃至少2場次的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7場次的醫院參訪及多項短期臨床實習課程,藉此展現並傳承台灣在癌症精準治療領域的經驗與心得,相信能嘉惠更多越南病患。 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北榮自107年起承接衛生福利部「一國一中心」的越南計劃後,就積極與產業界合作並簽署多份合作備忘錄,目前已與越南醫療機構或大學簽署近30份合作備忘錄,範疇包括醫學交流、醫事人才培訓及手術示範。也積極落實新南向政策「以醫帶商」的目標,例如:2024年3月30日在越南河內舉辦的「台灣-越南醫學科學研討會」,由臺北榮民總醫院和越南醫療總會共同主辦,會議聚焦於心血管疾病、癌症治療、智慧醫療等議題,吸引了來自台灣和越南的專家、研究機構代表及產業界嘉賓近400人參與,旨在促進兩國醫療界的交流合作,展示台灣醫療產業實力;活動亦涉及多個產業領域,包括觀光醫療、電信、藥品、醫療科技等。臨床交流部分,本院移植外科團隊多次受邀至越南為兒童病患執行肝臟移植手術並寫下該國最小年齡活體肝臟移植的紀錄;未來,院方將更積極致力於東協市場開拓,並歡迎東協國際病患來台就醫。本次的簽署希望借重台灣東洋在越南累積多年的市場經驗與支持,期許雙方在互利基礎上實現共贏。 位在南台灣高雄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身為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2005年開始與世界各地醫院建立諸多臨床技術交流合作,特別是與開發中國家,由非洲、大洋洲、中南洲及東南亞,都有高醫的校友。高醫於2018年起首度進入越南,2019年起陸續承接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計畫,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及越南,2022年起負責南越(峴港以南)區域迄今,與胡志明醫藥大學及醫院、芹苴醫藥大學及設醫院、多樂省邦美蜀醫藥大學及附設醫院、震興醫院都有常規性合作,以「每省找出1家具合作價值的醫學中心及大學」為原則,帶領台灣醫藥產業,打入越南市場,特別感謝東洋製藥、禾寶醫療、群曜醫電、福濬生醫、強盛興病床及安搏生AMBERSAN等公司的併肩同行。 王照元院長表示:在頭頓省與台灣中鋼公司及福爾摩莎工業區附設診療所的協助下,高醫將再往南、往北及往西,到茶榮市、富國島、峴港、龍川市(與柬埔寨接壤),實踐「以醫帶產」、「以醫帶教」(醫護技教育產業)、「以醫偕公」的計畫目的。高醫此次與臺灣東洋的合作更凸顯「醫藥精品國家隊」所營造出的產官學合縱連橫的競爭優勢,未來將以打造「臺灣嚴選:醫院、製藥、醫衛材精品目錄」為目標,在常態性交流機制下,我們將聯合台灣數所醫專、護專,期待以雙聯學制方式,舖墊少子化下的醫、護、技等照護基礎人力的培育,以高醫擁有大學、醫療體系的優勢與醫學教育的模式,和各界合作,期許未來能一同創造臺灣在世界舞臺更廣闊的空間。 根據資料指出,越南近年醫療支出總額位居東協國家前段,越南政府更是積極透過各項政策,致力於提升民眾健康品質。為此,台灣東洋、北榮、高醫展開為期三年的三方合作,採取「舉辦國際醫療衛生研討會」、「產業媒合會與產業座談會」、「培訓越南來台之醫事人員」以及「促進台灣及越南雙邊醫事人員參訪交流」等方式協力,相信不僅能為越南醫病提供多元的醫療解決方案,也能為衛福部「醫衛新南向」寫下新的典範。

全台首例「藥廠」、「醫院」合作  攜手「海外醫院」抗癌交流

全台首例「藥廠」、「醫院」合作 攜手「海外醫院」抗癌交流#周志浩

長期耕耘越南市場的台灣東洋(4105)與承接衛福部「一國一中心政策」在越南提供醫療服務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北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附醫),3日攜手啟動三方合作備忘錄,不僅寫下國內醫藥合作前進越南的首例,也透過公私協力提升台灣醫藥產業在新南向國家的服務規模與量能。 台灣東洋2023年啟動「東協醫藥合作計畫」,後續也將搭配此合作案,拓展越南市場。目前台灣東洋已持有越南藥證之癌藥市場潛力約為2,200萬美元,預計2024年將再取得三張癌藥藥證,再拓增450萬美元市場;2027年可望陸續取得兩張抗感染藥藥證,搶攻越南抗感染3,200萬美元市場。 ■ 公司名稱: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股票代號:4105 ■ 出席長官: 台灣東洋 / 侯靜蘭 總經理 衛福部 / 周志浩 常務次長 北榮  / 陳威明 院長、李偉強 副院長 高醫附醫  / 王照元 院長            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  /  阮登榮 科技組組長 ■ 日期與時間:113年05月03日(五)13:30(13:00起開放入場) ■ 地點:台北美福大飯店二樓至美廳(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55號2樓)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  無懼戰火災害展現人道光輝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 無懼戰火災害展現人道光輝#周志浩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於24日(五)於衛生福利部辦理,今年共有三位個人及三組團體獲頒個人獎及團體獎肯定。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另一亮點為首次頒發年度緊急人道援助獎,2023年初的土耳其大地震導致近六萬人死亡、十餘萬人受傷。當至暗時刻降臨,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特搜大隊整裝即刻救援,給予土國人民來自八千公里外的關懷與協助。 本次得獎者背景多元紛呈,個人獎部分,振興醫院魏崢醫師為國內心臟外科的引領者之一,完成許多全球首例的心臟外科手術,包含越南第一例心臟移植,以及發展台灣首件通過美國FDA許可的植入性心血管醫材,讓世界看見台灣心臟外科的實力。林口長庚李奇龍醫師被譽為「亞洲婦科微創之父」,在婦科領域著力甚深。除了代訓海外醫師近200名,至今已完成超過一萬例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更集合亞洲及大洋洲各國醫療機構成立亞太婦科微創協會。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醫師自2007年起便長期投入尼泊爾義診,至今以往返尼國50餘次,號召63梯次的行動志工共同參與,診治超過四萬人次當地病患。許醫師並在尼國推動永續醫療站及校園中央廚房,逐步完善尼泊爾的公共衛生。 團體獎部分,欣向美牙醫診所以高端器材及專業服務立足業界,不但參與貿協國際醫療推廣活動,更為衛福部國際醫療計畫會員。欣向美牙醫診所積極推動參加國際認證輔助,讓更多海外僑民及國際病患在尋求醫療協助時,有機會選擇台灣牙科的專業協助。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2023年前往烏克蘭進行義診,作為亞洲首支前往烏克蘭的醫療團隊,除了提供醫療服務,亦進行手術示範交流及醫學教育,讓醫療資源緊缺的烏克蘭獲得協助,更讓世界看見來自地球另一側人民的關懷與支持。員榮醫院國際醫療部自2017年起組團赴蒙古義診;作為地區醫院,即便資金籌措不易,員榮醫院仍展現對蒙古的關懷。除了以代訓及線上教學指導當地醫療人員,自2022年起開始派駐醫院護理主管進駐蒙古,透過醫療協助落實醫療外交。 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亦首次頒發「國際醫療特殊貢獻獎」 獲獎者邱泰源醫師關注醫療領域已40年,邱泰源醫師長期推動台灣安寧緩和照顧與世界接軌,創立醫療旅遊醫學教育中心,讓台灣在競爭激烈的旅遊醫療商機保有一席之地。邱醫師為台灣醫療發生不遺餘力,不僅以行動努力推動台灣重返WHA,更獲頒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NCA)「榮譽終生直接會員」,成為台灣家庭醫學界獲頒此殊榮第一人。 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於致詞時指出,台灣的醫療人員不只提供國內病人精湛醫術、吸引海外病患來台就醫,還能於第一時間前往戰區及災區提供最即時的協助,甚至是在國際場合為台灣爭取發言空間,這些都是落實”Taiwan can help,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表示,2023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大型天災及區域衝突的新聞占據媒體版面,在這個人心動盪的時刻,台灣對國際的貢獻不減反增,不只前進戰事前線,也深入災區核心,讓國際收災民眾感受到來自台灣的溫暖。評審團總召石曜堂提到,本屆得獎者行跡令人動容,只有走出台灣,才能看見台灣在國際的困境;只有走進災區,才能讓醫者重拾習醫初心;只有深耕當地,才能讓更多人認識我們腳下這塊養育著2,300萬人的土地。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談到,台灣的國際醫療發展已愈趨健全,Inbound與Outbound醫療並重發展。Inbound醫療機構除了成為台灣國際醫療會員機構成員,亦積極從事海外醫療認證及加入國際醫療聯盟。Outbound以義診、示範教學、建立當地公衛體系等作為長期工作,當國際社會發生突發災害,台灣的任務性醫療援助團隊前往即刻救援。展望未來,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將持續關注國際醫療的永續發展,讓醫療從業人員能夠在公益與商業間取得平衡。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 邁向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 邁向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周志浩

今年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主辦,主題為「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開幕儀式由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醫策會林啓禎董事長、醫策會王拔群執行長、協辦單位台灣醫院協會(以下簡稱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社團法人台灣醫務管理學會(以下簡稱醫管學會)洪子仁理事長、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與4位國際嘉賓共同點燈,期能持續照亮我國醫療成就,展現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之精神與價值。 國內醫療品質界殿堂等級,規模最大的醫療產業交流盛會「2023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今(10)日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登場 周志浩次長致詞提及:「經過COVID-19疫情,可以看到台灣醫療的進展,如:新科技的使用、單位之間的協調都有所提升,但也發現部分仍待努力的地方,而現在正是該有所行動的時刻。除了發展新科技、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外,要提升基礎設施,衛生方面的投資不可或缺,以促進台灣的醫療體系建立更強的韌性。」 醫策會林啓禎董事長表示:「受到COVID-19影響及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本次研討會醫策會特別邀請到哈佛醫學院教授Michael J. Cunningham分享國際間醫學教育CBME的推動情形、國際健康照護品質協會(ISQua)主席Jeffrey Braithwaite及執行長Carsten Engel分享醫療品質及醫院評鑑的國際趨勢,以及加拿大評鑑暨健康標準組織執行長Leslee J. Thompson分享該國精神及長照之執行現況並分享這些領域的未來趨勢、挑戰及因應作為,盼能成為國內衛生政策之借鏡。」 ISQua 理事長Jeffrey在記者會中更提到,台灣抗疫的表現在國際間十分亮眼,醫界不分彼此的團結合作,眾志成城完成抗疫使命。此次來到台灣,看到醫策會、醫院協會與醫管學會共同舉辦如此重要的研討會,更展現出台灣醫療界的團結與共同提升醫療品質的決心。 醫策會致力於提升國內醫療品質與推廣國際交流,本次研討會徵文領域新增「企業永續(ESG)」主題,本次各領域錄取海報共計408篇,盼能進一步提供各醫療院所打造安心執業、放心就醫之醫療環境。未來也將持續與國內外產官學界合作,永續台灣享譽國際的醫療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