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骨質生成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促進骨質生成

1名83歲嘉義老阿嬤,8年前因腰痛就醫檢查,發現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外,骨密度T值-4.1,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雖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7年多,但仍在去年1次不小心摔倒而髖部骨折,再次檢測骨密度T值僅回到-3.4,立刻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1年間大幅成長到T值-2.3,恢復能正常行走。 一分鐘就能評估骨鬆風險 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鬆比率高達38.3% 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醫師李建穎表示,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民眾藉由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量表,若是年紀在60歲以上、BMI小於19、有長期吸菸與酗酒習慣、身高矮4公分、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只要符合一項就符合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安排骨質密度檢查。 李建穎主任強調,骨鬆已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心血管疾病,台灣在2005至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裡發現,50歲以上民眾中,女性骨鬆患者佔38.3%,男性也不容小覷,骨鬆比率高達23.9%,骨頭健康程度不佳,讓台灣髖部骨折率在亞洲最高,不但活動能力大受影響,也帶來併發症死亡危機。 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檢查確認骨質健康 先提升骨質再減少流失成治療趨勢 李建穎主任指出,台灣骨鬆盛行率高,但沒有明顯症狀前,很不容易自行發現,高風險族群最好主動接受檢查,DXA骨密度檢測結果若是T值在-2.5以下即為骨質疏鬆,建議盡快接受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 李建穎主任補充,雖然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夠維持骨密度不繼續下降,但不容易讓骨質快速成長,83歲個案用藥7年,骨密度上升效果有限,直到用了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才讓骨密度快速回升,目前國際治療趨勢傾向,對於非緊急手術,建議骨鬆病人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降低手術失敗與併發症風險。 先提高骨質再手術降低併發症機率 治療骨鬆最怕擅自停藥打回原點 李建穎主任也說,骨鬆病患如果脊椎需要手術,要用到骨釘等植入物,建議可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讓骨密度快速回升,可以降低手術出血與骨釘鬆脫風險,以及減少五成術後併發症機率,部分骨折風險非常高,骨密度非常低的病人,臨床也常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一段時間,再接續抗骨質流失藥物維持。 李建穎主任提醒,骨鬆已公認為慢性病,就像高血壓與糖尿病,治療不能任意中斷,才能維持病情穩定,有些藥物若遭病人擅自中斷,恐讓骨折憾事再次找上門,新冠疫情期間曾有病患害怕到醫院,停藥超過1年以上,讓骨密度快速下跌再次發生骨折,如果有停藥需求一定要與醫師先討論,先確認能否有替代方式。 嘉義長庚致力維護民眾骨骼健康 曾獲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肯定 台灣骨鬆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上升,許多年長者受到骨鬆相關病症所苦,嘉義長庚醫院致力協助民眾守護骨骼健康,曾獲得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獎;李建穎主任提到,預防骨鬆性骨折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嘉義長庚有最專業的骨鬆團隊,民眾若警覺自身為骨鬆高風險族群或有任何骨鬆相關問題都可以主動掛號骨科門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圖/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 李建穎醫師)

好巧!65歲姊妹一個月內都手腕骨折 原來都是骨鬆作祟

好巧!65歲姊妹一個月內都手腕骨折 原來都是骨鬆作祟#促進骨質生成

1名居住台中65歲婆婆,有天不小心在家跌坐,下意識手撐地板,手腕無法承受撞擊力道,引發劇烈疼痛由家人陪同送醫,檢查發現不僅遠端橈骨骨折,也發現有骨質疏鬆症,無獨有偶僅差不到一個月,婆婆的妹妹也因在停車場跌坐,導致遠端橈骨骨折,發現竟也有骨鬆,醫生提醒手腕骨折是常見的骨質疏鬆症重大警訊之一。 女性停經後1至2年就要檢查骨密度 身高變矮是骨質疏鬆症明顯徵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林聖傑醫師表示,女性在更年期後因女性荷爾蒙分泌下降,骨質疏鬆症風險就會跟著上升,因此臨床常建議停經後約1至2年,就要檢查骨密度變化,事實上女性高於65歲,男性高於70歲,就要密切觀察骨質,長期服用類固醇或荷爾蒙藥物,更要提早關注骨質疏鬆的相關問題,降低骨折發生風險。 林聖傑醫師補充,是否罹患骨質疏症,身體變化也能初步判斷,身高比起過往下降3到4公分,身體靠牆站頭枕部無法貼牆,頭與牆距離超過一個拳頭或是三公分,肋骨下緣與盆股間距不到兩至三指寬等等,都可能是罹患骨質疏鬆徵兆,最好立刻前往醫院接受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X光吸光儀),一旦確診,也才能馬上接受藥物治療,保護骨質不繼續下降。 提早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盡快減少骨折危機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林聖傑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有兩大類藥物,按照健保給付規定,第一線是抑制破骨細胞作用藥物,第二線是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但極高骨折風險骨質疏鬆症病患,目前在國外的幾個相關學會治療指引中,已經建議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但若考量健保現況,如不符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給付條件,想趕快提升骨密度避免骨折,仍可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否則一旦發生骨折帶來的損失與醫療花費或是家人照顧奔波的辛苦,都可能比藥費更可觀。 林聖傑醫師說明,一旦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不論是骨水泥、鋼板、螺絲、住院等手術相關費用,加上家屬請假照顧與生活不便等隱性成本,花費恐怕比自付藥費還可觀。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先以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當骨質恢復到一定狀態,再接續健保給付第一線抑制破骨細胞作用藥物,也是臨床常見治療方式。 骨質疏鬆症未能及時治療 骨折再手術機會高於常人近三倍 林聖傑醫師強調,確診骨質疏鬆症後一定要接受治療,根據2005年挪威一項研究發現,比較骨質疏鬆病患與一般人,同時因為骨折使用鋼釘治療,有四成骨鬆病人需要再次手術,等同高出一般人近三倍風險,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針對脊椎手術後病人,有骨質疏鬆症卻未適當治療,重新翻修風險也會提高一半以上風險,造成龐大健康威脅。  林聖傑醫師也說,治療骨質疏鬆症最怕病患中斷治療,不論是抑制破骨細胞作用藥物或是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暫停用藥都有可能喪失原有治療成果,有些藥物甚至會讓骨質短時間加速下滑。某些破骨細胞的抑制藥物,可以比擬偷走骨質的小偷,在藥物作用下暫停了行動,一旦突然沒有藥物介入,小偷馬上就會恢復活動,甚至會讓偷竊骨質速度更快,骨折風險也跟著不斷快速上升。 醫治骨質疏鬆最怕中斷用藥 原有治療成果恐短時間歸零 林聖傑醫師提到,前兩年因新冠疫情影響,部分病人擔心到醫院感染病毒,因此不敢到醫院中斷用藥治療,導致骨折發生。也有病患因搬家、工作、家屬不易陪同到醫院等因素,沒有到診間持續用藥,讓原有治療效果打了折扣相當可惜,因此在診間都會一再提醒病人,能否暫停用藥一定要與醫生充分討論。 林聖傑醫師提醒,單純骨質疏鬆症沒有特別病痛,很容易遭受忽略,骨頭漸漸淘空也就無法承受外來衝擊,發生骨折將帶來許多生活不便,因此最好預防方式,就是高風險族群主動前往檢查,原則上每2年檢查一次,長期觀察骨質狀況,一旦發現開始異常,務必與醫生充分討論,及早治療鞏固骨頭健康。 (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 林聖傑醫師)

80歲老婆婆因骨鬆放棄摯愛 無聲無息骨質流失難察覺

80歲老婆婆因骨鬆放棄摯愛 無聲無息骨質流失難察覺#促進骨質生成

1名台中居住山區80歲老婆婆,平時喜歡在自家周圍花圃設計漂亮植栽,但因下背部疼痛日漸劇烈難以行走,只能放棄最愛的小庭園,家人推著輪椅就醫檢查發現,老婆婆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脊椎狹窄壓迫神經,馬上疼痛控制與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病情獲得大幅改善恢復行走,已能再次修剪心愛花花草草。 不論男女都可能骨鬆高風險 出現「矮駝痛」小心骨質陷危機 中國附醫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曾準表示,女性停經後或超過65歲,男性70歲以上,就為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由於骨質快速流失,骨頭健康程度也就越來越差,常見症狀包含身高降低,比起以往身高減少2至3公分,或背部拱起外觀能看出駝背,若再嚴重會發生壓迫性骨折,導致慢性下背疼痛難耐。 曾準說明,老婆婆因中下背部劇烈疼痛,難以行走只能靠輪椅活動,骨密度檢查T值已到-4左右,骨質流失相當嚴重,同時神經因脊椎孔狹窄受到壓迫,導致坐骨神經劇烈疼痛,考慮老婆婆年紀不是太適合手術,因此使用神經阻斷術在受壓迫神經周邊,配合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目前病況明顯改善。 罹患骨鬆難自覺增骨折手術難度 規律檢查確診就立即用藥 曾準指出,骨質流失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察覺身體已有異狀,當骨質喪失越來越嚴重,不小心發生摔倒等撞擊,一旦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骨質疏鬆症病患骨頭恐怕如同沙地,要鎖上骨釘與鋼板就會非常困難,也增加手術失敗風險,因此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檢查骨密度,一旦確診也要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曾準提醒,高風險族群要確認骨頭健康,可在醫療院所安排DXA骨密度檢測,如果數值在-1.0至-2.5間,骨質已經稀缺須特別注意,當數值小於等於-2.5,就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要投入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要能快速提升骨質,後者效果較為顯著。 骨鬆是慢性病須不間斷規律服藥 陽光下適當運動有利鞏固骨質 曾準強調,平時常提醒病人,骨質疏鬆症就是慢性病,使用藥物必須規律使用不能說停就停,一旦停藥原先治療成果恐怕付諸流水,骨質可能比治療前更差,讓骨質危機再次湧現,並且不僅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妥善營養補充與接受日照,和緩運動維持肌力,都有助於維護鞏固骨質穩定。 曾準補充,不論是骨質疏鬆症患者與年長者,最好能在陽光下適當運動,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外,也能協助肌肉維持一定負重運動,例如在公園散散步腳不離地輕拉單槓,都有助於穩定骨質健康,飲食上一定要攝取足量鈣質,可以使用鈣片與維生素D補充劑輔助,如果有吸菸與喝酒習慣一定要戒除與避免。 骨鬆病患容易引起脊椎傷害 專業團隊有助提供完善治療 曾準也說,台灣許多民眾都受骨質疏鬆症所苦,尤其引起嚴重骨折或脊椎壓迫病患,非常需要專業團隊特殊照料,中國附醫結合骨科與神經外科專長,成立脊椎中心,包含脊椎微創顯微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脊椎骨折等。 新推出的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透過小切口使用內視鏡,精準移除壓迫神經的組織。此外,脊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通過植入螺絲和桿來穩定脊椎,為複雜的病症提供更加穩固的解決方案。輔以電腦導航技術的脊椎微創手術,則利用高端影像技術確保手術的高精準度,減少周圍組織的損傷,大大提升手術成功率。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少的手術創傷、更短的住院時間、更低的感染風險,以及更快的恢復過程。專業團隊的精心設計治療計劃,讓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狀況的治療。 中國附醫脊椎中心歡迎所有尋求專業脊椎照護的民眾,運用現代化脊椎微創手術技術,幫助患者有效治療脊椎管狹窄或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減輕痛楚,恢復活力。在骨質疏鬆症患者日益增加的今天,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脊椎中心用尖端技術與最佳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讓中部民眾擁有最完整醫療服務。 (圖/中國附醫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 曾準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