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洮俊

孩子總是抱怨又累又渴? 醫:有可能是「這疾病」 醫界、病友團體共同呼籲提升疾病認知與友善環境

孩子總是抱怨又累又渴? 醫:有可能是「這疾病」 醫界、病友團體共同呼籲提升疾病認知與友善環境#李洮俊

家長注意!若學齡兒童常讓老師抱怨孩子上課疲倦、喝水又喊口渴、一直上廁所,小心別誤下判斷,認為是孩子逃避上課!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提醒,這可能是因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身體缺乏胰島素,無法有效調節血糖,孩子正在經歷高血糖時的症狀!由於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多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前後(10~19歲) ,醫師提醒若有上述症狀,再加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 每年約有近500名患者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終身得靠胰島素治療,照護上需注意行動、飲食、治療是否會導致低血糖而危及生命,讓許多家庭措手不及,也很需要學校、安親班等師長、同學的支持 李洮俊醫師就分享,曾有學校因為擔心照護資源不足,而拒絕第一型糖尿病的學童入學。致力於糖尿病校園衛教活動的愛胰協會常務理事劉苑菁護理師分享:「例如,這些孩子在上課時發生低血糖需要立即進食被誤以為偷吃東西、使用數位設備監測記錄血糖卻被認為有特權攜帶手機,或注射胰島素時被誤認在注射毒品,甚至以為糖尿病會傳染等。這些偏見可能讓孩子在校園中不敢公開病情,進而影響他們的血糖控制與健康管理。」因此愛胰協會從2019年與台灣諾和諾德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校園講座,提升友善環境。「有小糖友回饋,活動後同學們不再投以異樣眼光,能夠自在地在學校測量血糖和注射胰島素,若有低血糖等狀況也能獲得即時協助。」 今年世界糖尿病前夕,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愛胰協會聯手,邀請日本模範糖友以及醫師至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解說疾病及照護。模範糖友大村詠一為前日本國家有氧體操選手代表,4歲開始接觸有氧體操,8歲時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一度因為飲食以及治療影響他的體操表現,但在持續努力下,於2002、2003年的有氧運動競技青年組取得世界冠軍,退役後積極參與推廣去汙名化活動。他分享道,自己小時候會躲起來打針,不想解釋自己的疾病,怕被同學可憐,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在一次作文中分享,沒想到意外的獲得許多同學的幫助,甚至還有朋友幫他創作繪本讓大家認識一型糖尿病。大村也鼓勵在場糖友同學,不要因生病而變弱,反而應該因病而更堅強,在持續治療的同時更為努力!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楊宜瑱醫師提醒師生,「發現有異狀,例如糖友臉色蒼白、意識混亂、口齒不清、精神恍惚等需盡快通知師長及校護,補充糖份或給予升糖素等緊急協助,但其實第一型糖友透過胰島素治療以及血糖監測,也能很健康自在的生活,無須給予過度關注或限制糖友的生活或運動。」 立新國民小學校長蔡添元表示,學校也有在學的糖友,很開心能與協會合作提高疾病認識,學校安排在學的糖友家長入校參與這次活動,向大村學習交流。「學校重視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樣的活動不僅提升師生的健康知識,也讓學生學會如何尊重和支持不同健康需求的同學,創造師生安全、溫馨與和諧的學習環境。」李洮俊醫師則補充,國健署有發行”學校糖尿病照護參考手冊”供師長、校護參考,再搭配校園的衛教活動,定能改善小糖友的校園生活品質。 圖/11月4日糖尿病校園友善宣導活動(左起:翻譯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副秘書長 林冠怡、日本模範糖友 大村詠一、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 徐慧君、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校長 蔡添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 楊宜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陳大揚 圖/日本模範糖友大村詠一帶動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學童進行有氧體操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李洮俊

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及其治療方式有所誤解。為了破除迷思,翻轉糖尿病既定印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提前於今29日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記者會,表彰在糖尿病支持與教育領域中表現傑出的病友團體,這些團體透過各種社區活動,積極推廣糖尿病教育,提升社會對糖尿病的認識。他們為患者創造了互助與支持的空間,讓更多人能積極面對糖尿病,並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此次記者會不僅僅是為了表揚優秀的糖尿病友,更是一場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倡議。希望透過這些感人的故事,鼓勵所有糖尿病患者勇敢面對疾病,打破汙名,共同追求健康長壽的美好人生。 另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也將於11月3日舉辦「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表揚典範糖友及其家屬,盼透過他們現身說法,傳遞糖尿病一樣能夠活得健康、幸福、有成就,只要好好控制,長壽也非奢望。 別讓迷思影響治療!醫:施打胰島素不傷腎,適時使用能護腎 本次傑出獎得主之一的許廣進,年輕時擔任外務員工作,一熱就喝涼水,冬瓜茶、綠豆湯等甜湯沒少喝,36歲那年因為一個月內體重從70公斤降至58公斤,就醫才知道罹患第2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施打胰島素,迄今打了41年。他形容自己「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 現在77歲的他,不僅血糖穩定,象徵腎功能的腎絲球過濾率不降反升,從66.2上升至70.4 (mL/min/ 1.73m2),打破坊間「打胰島素會洗腎」的迷思。而從確診起,除了遵循醫生教導打胰島素,也搭配平日持續運動,不僅保持健康,也能繼續從事各項喜愛的活動。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李洮俊理事長指出,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重要藥物之一。國人擔心胰島素打了就無法脫離、誤以爲打胰島素等於疾病很嚴重、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等錯誤觀念,不僅讓國內糖友胰島素施打率僅約12%,遠低於國外動輒25%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延遲注射胰島素反而使得糖尿病控制不佳,提高洗腎的風險。 除了頒發傑出成就獎表揚不因罹患糖尿病失志,勇敢創造精彩人生,具有傑出成就的病友,活動同時設置「幸福獎」,肯定長期陪伴病友給予支持的親友,以及「長壽獎」表彰長期勇敢面對糖尿病的病友。 李洮俊理事長指出:「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在台灣,罹患糖尿病超過50年的民眾不在少數,活過100歲的也不是沒有。」像是本屆便有多名勇敢面對糖尿病超過40年的糖友獲獎,人數多到足以組成「千歲團」。 高齡化時代!糖尿病照護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基層診所助控制達標 李洮俊理事長說明,台灣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高齡長壽將成為糖尿病照護的重點,需要仰賴基層診所與居家醫療照護的結合,予以病人為中心的「高效能」全能照護。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表示,「患者高齡」、「病齡長期」、「疾病共病」將是糖尿病常態。在多樣共病的情況下,病人照護更複雜,不再只是單純的驗血糖、開藥與吃藥模式。糖尿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照護糖尿病疾病本身,而是以糖尿病控制為中心的全人照護。積極介入、風險管理,協助病人了解並找到最適合的生活模式。 在此情況下,凸顯基層糖尿病照護的重要性。陳宏麟解釋,糖尿病患者不再只是單純來看病拿藥,而是從生活習慣、心理支持,甚至家庭支持系統,還有適時的上下轉診、橫向連結。「基層診所就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一個虛擬醫療之家,而基層醫師就是患者的健康管家!」 擺脫病恥感,妥善控糖!糖尿病人生一樣精彩不打折 除了滿足醫療需求,「去污名化」對於糖尿病照護也非常重要!陳宏麟解釋,糖尿病其實就是血糖過高的一個疾病,但因為疾病遭到污名化,部分國人不僅罹患糖尿病會不好意思講,甚至有人打胰島素時還要躲起來。這次世界糖尿病日活動,也試圖透過每一個頒發的獎項,回到每一個得獎人有溫度的生命故事,讓民眾更加清楚了解糖尿病,翻轉糖尿病刻板印象。 例如今年增列國際糖友傑出獎的得主之一,來自土耳其、愛上台灣的專業自行車手徐甘舒(Susu Hsu)。她曾經有長達18年的時間不願讓外人得知病情,直到2023年受到國際糖友組成職業自行車隊的啟發,現在不僅勇敢公開自己的病情,還經常透過社交媒體與公開活動,站出來鼓勵病友積極運動並融入健康生活。身為第一型糖尿病友的她,使用胰島素搭配即時血糖監測,騎上自行車、上山下海,遍訪台灣美景,用行動向大眾證明,糖尿病沒有限制她對運動和生活的熱情。 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 圖/第一型糖尿病友徐甘舒挑戰自我,完成百公里自行車賽。

響應國際終止糖尿病污名行動 醫籲:別再把高血糖污名化 撕掉疾病標籤、擺脫「病恥感」 糖友控糖成效會更好!

響應國際終止糖尿病污名行動 醫籲:別再把高血糖污名化 撕掉疾病標籤、擺脫「病恥感」 糖友控糖成效會更好!#李洮俊

響應國際終止糖尿病污名行動,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本月30日舉辦台澳國際交流會議,邀請澳洲糖尿病協會首席執行官Sof Andrikopoulos醫師與台灣糖尿病照護基層醫療人員、糖友代表就糖尿病污名化現況與對策進行交流,盼台灣社會也能接軌國際,透過實際行動,撕掉糖尿病污名標籤。 李洮俊理事長指出糖尿病去汙名化的議題近年已逐漸受到國際間的重視,研究顯示平均約有五分之四的成年糖尿病友經歷過糖尿病污名、病恥感,五分之一的人甚至曾因糖尿病遭受歧視,包括就醫、就學以及就業.甚至就業機會。有鑒於污名與歧視會對有糖尿病個人在情緒、精神和身體健康負面影響,包括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因此知名的柳葉刀期刊也在近期發表來自十八個國家、五十一個科學家,也完成「去除糖尿病污名與歧視」國際共識聲明,因此台灣也應呼應此聲明做出相對應的行動,結束糖尿病污名化現象。 糖尿病污名不僅影響糖友的身心理 甚致影響其權益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刻板印象認為糖尿病是過度食用含糖食物、缺乏運動、年長者的疾病;將糖尿病歸咎於個人不知忌口、生活習慣不良,是「自食其果」。可能引發患者的自責與「病恥感」,導致他們不想跟朋友、同事透露病情,甚至不願意向醫療人員求助,當糖尿病被貼上負面標籤,糖友們在糖尿病管理一些行為包括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飲食限制、肥胖和低血糖發作等,都可能招來「異樣眼光」「特殊待遇」! 如第一型糖友陳宇衫分享過去曾有糖友因為低血糖在捷運喝飲料,遭受糾正;第二型糖友苑舉正教授表示早先認為公開承認自己有糖尿病就表示「人生就輸了」,一直到他領悟到糖尿病如此普遍,而且就他自己長年控制經驗顯示,糖尿病與旁人並無不同。 第一型糖友小華就讀國小時意外發現罹患糖尿病,雖然醫師說她不是病人,但是到了校園仍不免招來特殊待遇,「一開始老師擔心低血糖,要求坐在旁邊看大家上課就好!進入職場後,若不讓週遭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就得躲在廁所打胰島素,又要擔心昏迷時旁人不會處置;但若主動告知同事與主管,又擔心可能被貼標籤,而遭排擠。一型糖友也分享因糖尿病面臨求職碰壁的經驗,一型糖友小儀也分享因其糖尿病而被限制申購基金,因此糖尿病汙名化在社會是普遍的現象卻常被大眾忽略。 除了社會的污名及歧視外,政策導致健康不平權,同樣值得關注!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陳宏麟醫師指出,現今糖尿病治療及監測工具朝向智能科技化,其中,連續性血糖監測有助減少疾病高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但目前在我國僅有第一型糖友、懷孕的第二型糖友,以及妊娠糖尿病且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友,可在醫院接受健保給付使用連續性血糖監測;在基層診所就無法獲得給付,影響了基層診所就醫糖友權益。澳洲糖尿病主席Sof Andrikopoulos也呼應此議題指出對糖友的照護不應因其狀況或就醫場所而遭受不公平的處理。 高雄醫學大學王瑞霞教授指出糖尿病去污名化需要透過社會整體各層面的努力,除透過專業團體集體努力致力於去除糖友在就醫、職場及教育的不公平對待外,也需糖友積極的為自身權益發聲。李洮俊理事長最後強調,在全人照護的年代,面對高血糖患者,不僅要協助其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風險,同時也要重視患者人權與感受,除了期盼能夠促進健康平權,也希望從疾病正確命名開始,逐步協助患者撕去疾病污名與負面標籤,避免患者因為污名、錯失治療黃金期。也希望社會大眾正確認識高血糖疾病與相關照護,一起響應終止糖尿病污名運動,不讓台灣在這場國際活動缺席!

糖尿病雙向擴張,心衰為死亡主因之一!

糖尿病雙向擴張,心衰為死亡主因之一!#李洮俊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響應世界糖尿病日,長期深耕台灣、關注國人健康的台灣羅氏,積極參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舉辦大型糖尿病衛教活動,主動提供個人用血糖機健檢,衛教宣導血糖控制、心臟衰竭檢測重要性,達到預防、監測與診斷上個人化醫療的全方位照護。 高達46%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嚴重恐致心臟衰竭 台灣年輕人罹患糖尿病比率不斷攀升,朝高齡化及年輕化雙向擴張,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提醒,越早罹患糖尿病,疾病併發症就越嚴重!李洮俊特別說明,糖友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全身大小血管病變,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四肢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感染截肢等,這都是臨床常見的周邊血管病變;而其中高達46%的糖友會罹患心血管疾病,有三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型糖友會出現心臟衰竭;心臟衰竭不僅是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更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甚至帶有心臟衰竭風險的糖友死亡風險較無心臟衰竭風險的糖友高4~8倍,糖友們應更積極管理身體狀況與檢測。 心衰為糖友死亡主因之一,三大症狀別輕忽,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心臟無力、胸悶不適、走路氣喘吁吁,有這些症狀應做進一步檢查。」李洮俊提醒,胸悶、心臟無力、稍微動一下就喘不停的三大症狀,是心臟衰竭警訊,建議可利用健保有給付且衛生福利部許可有助評估第二型糖友心血管風險的 NT-proBNP檢測(氮端原生B型利鈉蛋白鏈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只需要抽血檢測NT-proBNP,當數值超標,代表有心臟衰竭疑慮。李洮俊曾收治一名80多歲阿嬤,罹患糖尿病逾10多年,某次阿嬤進診間才走短短幾步路,整個人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李洮俊察覺異常,主動幫阿嬤安排抽血NT-proBNP及心臟檢查,果然發現心臟功能明顯衰退,立刻給予心臟衰竭治療藥物,沒多久阿嬤的症狀明顯改善,活動力也增強,現在又能外出跟親朋好友聚會活動。李洮俊說明,約五成糖友都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臟衰竭更是造成糖友死亡的主因之一,且心臟衰竭不易察覺,尤其家人生活在一起,很難觀察到異常,因此糖友預防心臟衰竭的首要之務就是主動篩檢。李洮俊呼籲可善用政府提供的成人健檢,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有效降低糖友們得到心血管疾病機率與死亡風險,遠離心臟衰竭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