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激素風暴

健康足月也難倖免!新生兒染RSV恐致「細胞激素風暴」,後遺症影響終生

健康足月也難倖免!新生兒染RSV恐致「細胞激素風暴」,後遺症影響終生#細胞激素風暴

寶寶入冬病不停,當心「無聲危機」RSV!作為嬰幼兒住院主要原因之一,RSV(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其中高達9成住院個案來自健康足月新生兒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楊生湳理事長指出,RSV初期症狀輕微且不易察覺,但病程進展迅速,不僅可能引發支氣管炎或肺炎等重症,未來還可能讓孩子的氣喘風險增加數倍! 由於RSV高傳染性,新生兒群聚場所過去常成為病毒傳播溫床,為了強化整體防疫意識與行動,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聯合多個專業學會攜手推出首屆「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專案」,充分發揮產後護理機構在新生兒健康防護中的樞紐角色,共獲全台近60間機構積極響應,透過衛教宣導與專業資源整合,全面提升家長對RSV的預防意識。專家也提醒,家長除了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外,目前也有單株抗體可提供新生兒積極預防RSV,未來更將引進長效型選項,為新生兒打造堅實健康防線。 RSV比重感冒更兇險!嬰幼從無徵兆變重症只須2天,恐釀終生後遺症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醫師指出,健康幼兒的肺部功能通常需到一歲半至兩歲才發育成熟,然而RSV感染在短短2至3天內便能迅速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導致嚴重阻塞性肺炎和急性呼吸困難,此時家長往往不得不將孩子轉診至大醫院,但病毒惡化速度極快,輕者可能得住院一周,重者則需進入加護病房,甚至可能引發細胞激素風暴,導致休克、器官衰竭,對家庭與醫療體系構成極大挑戰。 觀察台灣許多家長普遍認為RSV只是「嚴重一點的感冒」,楊生湳醫師強調,多達八至九成的RSV重症個案,最初均是由肺部換氣功能受損所引發,少數還可能因RSV侵入心肌細胞,引發心肌炎,或是擴散至肝臟,導致肝炎等;且即使感染後痊癒,RSV仍可能對呼吸系統發育造成深遠影響,進而引發過敏性支氣管炎,甚至更嚴重的氣喘,對孩子的整體健康構成長期威脅。 RSV全年流行威脅新生兒,產後護理之家成防治核心場域 楊生湳醫師指出,RSV全年均可流行,具極強的傳染力,在產後護理之家等高風險族群聚集處中更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楊醫師表示,即使現代產後護理機構在公共衛生管理上已採取嚴謹管控措施,然而倘若照顧者或訪客未察覺攜帶病毒,未完全符合感控原則,病毒便可能迅速擴散,引發大規模群聚感染。不僅威脅嬰幼兒健康,還可能導致機構因疫情失控而停業,對產後護理機構而言更面臨品牌與業績雙重的嚴重損失。 有鑑於此,本次<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專案選擇產後機構作為衛教推廣核心場域,楊生湳醫師解釋,推動RSV防治是項複雜的公共衛生政策,而臨床診所因空間有限且病患混雜,容易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大型醫院若未實施門診分流,也難以避免病毒傳播。相比之下,產後護理之家因其高規格與專業性,加上家長停留時間較長,更有助系統性傳遞RSV衛教知識,不僅能提升家長對機構的信任,還能形成更有成效的防治策略,為嬰幼兒健康提供全面保護。 學會攜手產後機構推RSV防治專案,構建嬰幼兒健康防護網 楊生湳醫師提醒,家長除了平時減少群聚場所的接觸及維持良好衛生習慣,目前針對RSV的預防也有單株抗體提供保護,除了高風險族群有健保給付,未來隨著衛福部推動健康政策,台灣也計劃引進最新的長效型單株抗體,讓一般健康新生兒的家庭有更完善的保護選擇。 本次專案成功將RSV防護知識深植於新生兒家長健康決策過程與機構的感染控制行動,楊生湳醫師強調,未來若能提前讓迎接新生兒的每個層級都具備對RSV的關注與防疫措施,不僅能顯著減少重症病例的發生,更能穩固家庭與機構的安全,為嬰幼兒創造更健康優質的未來。

高醫附醫提供CAR-T細胞免疫治療 療程已獲健保給付

高醫附醫提供CAR-T細胞免疫治療 療程已獲健保給付#細胞激素風暴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簡稱DLBCL)是一種常見的淋巴瘤,其病程具侵犯性進展快速,若無及時治療,生命與健康恐受到嚴重衝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劉益昌主任鼓勵,今日因醫學進展已有相當好的治療藥物,可幫助患者掙脫疾病枷鎖,在以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為主的一線治療中,逾半數患者可獲得長期疾病緩解;若不幸反覆復發或是治療成效不佳,除了幹細胞移植以外,目前更有CAR-T細胞免疫治療可供治療選擇。近期CAR-T細胞免疫治療健保已納入有條件給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引進此尖端治療,並完成系統建置及認證,成為南部地區唯一可執行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醫學中心,讓復發或治療成效不佳患者,也有爭取長期疾病緩解的可能,生命再現曙光。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病程進展快速 難治或復發型病患接續二線傳統治療副作用衝擊較大 「淋巴瘤大致分成兩大類,分別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佔大宗,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劉益昌主任表示:「發病初期症狀多為淋巴結腫大,發燒、皮膚搔癢、咳嗽、盜汗,體重減輕等,若沒有及時治療,具侵犯性的癌細胞在身體快速增生,病情短時間就可能急轉直下。」 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治療方式,劉益昌主任說明,第一線採用化療配合標靶藥物,約50至60%病患能達長期緩解。若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疾病復發的患者,就需要啟動第二線治療,此階段通常會使用較高劑量的化療藥物搭配標靶藥物,或考慮幹細胞移植。有鑑於副作用相對較大,年長或身體機能不佳的病患,往往較難承受藥物副作用的衝擊。 CAR-T為復發或難治患者帶來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希望 健保已納給付 病況符合條件即能申請 「不久前健保納入給付的CAR-T細胞免疫治療,有望為復發型或難治型患者帶來治療曙光,根據研究顯示,約有5成的患者,有望長期穩定控制疾病」,劉益昌主任說:「CAR-T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尖端醫療科技,首先需要自病患血液中收集白血球,經低溫保存後送到國外經認證的實驗室,分離出免疫T細胞,並將”嵌合抗原受體 (CAR) 基因”轉殖進免疫T細胞,如同加裝雷達般,成為精良的CAR-T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後,能精準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劉益昌主任強調,因為CAR-T免疫細胞必須在專門經認證實驗室製作,成本及價格非常高,2023年11月健保署開始納入給付,患者在兩線或以上標準治療,若治療反應仍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健保給付資格。 CAR-T細胞免疫治療副作用雖然較低仍要注意2項關鍵 南台灣唯一認證醫院帶來生命希望 劉益昌主任提醒,重新基因編成的免疫T細胞,原則上能在病患體內複製繁殖,不斷打擊癌細胞,雖然副作用比化療低,但仍要小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CRS)與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如果高燒難退、血壓下降,認知功能或意識狀態改變、就要馬上接受檢查及治療,出院後也要非常注意感染的風險。 劉益昌主任補充,要執行CAR-T細胞免疫治療,醫院必須經相關認證,有能力執行每個標準作業流程,目前全台有7間醫學中心符合資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是南部唯一取得資格的醫學中心,不僅醫師受過專業訓練,醫檢師、護理師、個管師,藥師等團隊成員,都具備相關專業技能,希望能讓南部病患能有更多生命希望。 (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劉益昌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