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

心肺復健提升心肺功能 讓心重生

心肺復健提升心肺功能 讓心重生#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體一向很好的69歲張先生,退休後仍天天下田照顧自己的開心農場,沒想到今年2月突然胸悶冒冷汗,送至奇美醫學中心後發現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後性命無礙也恢復不錯,兩週後順利出院。出院之後張先生發現活動時越來越容易喘,雙腳也越來越腫,經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檢查確診為「心臟衰竭」, 3月再次住院接受心導管治療後,開始進行心肺復健運動,持續三個月後追蹤心肺運動測試發現運動功能顯著提升,拿鋤頭耕田都沒問題了!心肺運動好處3大好處目前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心臟衰竭病人也需長期接受藥物及飲食控制,除了定期回心臟科追蹤吃藥控制之外,進行心肺復健也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經研究顯示:進行規律運動後能提升氧氣在體內的利用率,進而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讓病人「很有感」。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心肺運動好處如下:1. 降低死亡率與住院率2. 提升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3. 血壓、血糖、血脂一併控制!該如何進行有效且安全的運動?這就仰賴復健科醫師的專業評估。開立運動處方就如同開藥方,會依每個人狀況不同做調整。完整的心臟衰竭治療計畫須包含心臟科醫師的藥方及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兩者缺一不可。心肺復健三階段何時適合開始心肺復健?其實在住院期間,甚至在加護病房內,只要經復健科醫師評估後,就可以開始。心肺復健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急性住院期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床上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站、以至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病人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同時衛教病人及家屬運動的好處,以及回家後如何安全進行運動。第二階段:亞急性門診復健+居家活動期延續第一階段運動,依個人狀況從低強度運動漸增為中強度,由於此時身體狀況尚未很穩定,至門診復健可依心肺運動測試評估運動風險、並在運動時同步監測心臟狀況。治療師也會繼續衛教安全居家運動方式、並給予心理支持。此階段目標是順利讓病人回歸職場、勝任多數日常生活活動、甚至休閒娛樂,同時培養運動習慣。第三階段:居家維持期目標為繼續維持體能,並養成每周運動至少三次之良好習慣。門診復健3大好處1.安全風險低在開始門診復健之前,會先安排心肺運動測試,以測得病人當下的心肺功能、有無潛在危險,並依檢查結果訂定專屬病人的運動處方。處方內容包含運動頻率、強度、時間、運動類型。運動類型又分為有氧、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三大類。在門診復健時,會在運動中同步監測血壓、心律、心電圖變化、血氧,可依狀況隨時調整運動處方。若出現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缺氧等變化,也能在第一時間應變處理。在奇美醫院,我們運用中央護理站搭配行動無線裝置,能同時監測多位病人,將風險降至最低。2.規律運動、定期追蹤門診復健會幫病人安排固定的時間,平均一周2-3次,如此就能幫助病人培養固定運動的習慣、督促病人不偷懶。每3-6個月會再追蹤心肺運動測試,一方面能再依測試結果調整運動處方,另一方面也讓病人看到努力後進步的成果,增加自信心跟動力。3.做伙運動不孤單來門診復健能同時認識其他病友,大家互相交流彼此的運動方式、飲食菜單及運動成效,是很棒的經驗分享。而治療師也會持續衛教居家運動,讓病人在家也能做安全又有效的運動、進而養成終身運動習慣。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龔聖淳表示,心肺復健已被證實為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不僅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更能降低心衰病人的憂鬱、焦慮,可說是同時提升生理及心理狀態的特效藥。

長跑忌突然停止 致肌肉、心血管負擔

長跑忌突然停止 致肌肉、心血管負擔#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速度緩慢的慢跑,也會對心肺器官、肌肉帶來負荷,屬於高負荷運動。譬如,以某速度跑 10公里以上的距離後,心跳率會升至 170下/分,肌肉會因代謝廢物累積而發熱,過度使用的膝蓋、腳踝及腰部等的關節也持續發燙。跑步後,下肢的關節、肌肉多少會出現發炎症狀。長跑後突然停下 造成肌肉異常僵硬在肌肉疲勞、發炎症狀、高心跳率的狀態尚未恢復,就突然停止運動,代謝廢物會在肌肉中累積,惡化發炎症狀,可能對心血管造成更大的負擔。在全馬跑過 30公里後,身體正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下,突然在廁所、中途補給站停下腳步數分鐘。在這樣的狀態停下來,下肢的肌肉只會越發僵硬,休息完想要跑起來,肌肉卻變得不聽使喚。在比賽後半段,為了舒緩股四頭肌的疲勞,停下來做伸展運動,做完後反而站不起來。在肌肉疲憊不堪時突然停止運動,反而會造成肌肉異常僵硬。為了防止這樣的生理反應,建議做些負擔輕微的「原地踏步」,持續活動肌肉。馬拉松賽後補充高GI值、蛋白質食物通過終點後,攝取醣類能夠有效地補充能量,尤其是GI值高的食品,容易轉換成能量。然後,為了修補長時間運動造成的肌肉分解,不妨適量攝取胺基酸,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與 BCAA的紅肉、魚,像是鮪魚的瘦肉、牛肉等等。比賽後,因為內臟機能低落,建議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相同的食品經過水煮、汆燙、炊蒸軟化後,會比堅硬的狀態來得容易消化吸收,有助於轉換成身體所需的能量。比賽後,跑者可能在慶功宴、檢討會上喝酒。肝臟強悍是跑者的特性之一,所以許多跑者都不容易喝醉。不過,比賽後,尤其是在疲勞的狀態下,肝臟的機能低落,如果飲用量與速度沒有加以控制,容易對肝臟造成偌大負擔,因此切忌猛灌酒精飲料。另外,不同酒類的熱量、營養成分也有所不同,請自行多加注意。(本文摘自/跑步訓練的科學/世茂出版)

脊椎側彎壓迫心肺 3D列印提升手術成功率

脊椎側彎壓迫心肺 3D列印提升手術成功率#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年僅13歲的國中生,因為原發性脊椎側彎問題,彎曲角度過大,不僅外觀改變,甚至壓迫到心肺,醫師指出,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當彎曲角度超過四十度時,病患外觀會出現明顯改變,嚴重者甚至壓迫到臟器,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此時醫師多半建議開刀矯正及固定。一般手術麻醉時間長 對病患不利自從3D列印加入陣容,醫療領域起了如虎添翼的變化,像是脊椎側彎手術的成功率,就可以看到明顯提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醫師陳賢德表示,日前收治兩位十三歲的患者,有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問題,彎曲角度大,不僅外觀改變,其中有一位甚至有壓迫到心肺的狀況。經評估過後,決定採用開刀方式治療。手術治療脊椎側彎最普遍且傳統的做法,是進行脊椎內固定,在每一節脊椎椎弓根打釘,並在脊椎兩側植入金屬鋼條,以機械力學的方式矯正脊椎側彎。然而在椎弓根置入螺釘時存在許多風險,包括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損傷、椎弓根釘錯位及背部肌肉損傷等,許多即時性或永久性的後遺症。尤其錯位椎弓根釘的發生率高達兩成,必須透過高度精密技術來克服變數。另外,冗長的麻醉時間也對病患較為不利。 3D列印 精簡手術程序、減少副作用骨科部與該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合作,將醫療影像立體化,根據病患的脊椎特徵,避開依附在脊椎上的重要神經、血管,定位出落點,幫助醫師精準的將螺釘置入於脊椎中,而且相較現有的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更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手術成本也相對平價。陳賢德醫師說,透過3D列印的模型,醫師若能在術前掌握置入螺釘的位置,進行模擬及練習,便可有效降低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成功率,且避免放置失準的情形產生。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不僅改善了冗長且繁複的手術程序,也讓醫師能進行完整的手術規劃,模擬突發狀況。而設計的手術導板位置精準,則可降低麻醉和人為失準的風險,有效預測術後狀況,減少後遺症發生。

寵物心絲蟲症傷心肺 不出門也會感染

寵物心絲蟲症傷心肺 不出門也會感染#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以蚊子為媒介,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少危害,而狗界最重要的傳染病「心絲蟲症」也是由蚊子傳染,在台灣主要是熱帶家蚊造成,據研究調查顯示,氣候濕熱的高雄地區,未預防心絲蟲症的寵物狗感染率竟為全台平均的1.5倍。高雄狗狗患心絲蟲率 較全台高出1.5倍登革熱的疫情受到各界關注,卻忽略了心絲蟲對家中毛小孩產生的危害。根據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2015年寵物心絲蟲症盛行率研究調查顯示,高雄地區的心絲蟲盛行率高達32.9%,約每3隻未預防的寵物犬就有1隻感染心絲蟲症,較全國平均的22.8%高出約1.5倍,盛行率居南台灣之冠。雖然許多飼主都聽過心絲蟲,但對心絲蟲仍一知半解,更對於預防觀念存在錯誤迷思。獸醫師馮建中表示,高雄超過5成的飼主未替寵物進行心絲蟲的定期篩檢及投藥,更有許多飼主以為只要讓寵物足不出戶,就不會有感染問題。事實上,蚊子很容易跟隨人類進入家中造成感染,而高雄地區更有一半以上的寵物犬養在室外,導致感染率比全國平均高出1.5倍,飼主們應謹慎防範。咳嗽、呼吸困難非感冒 恐是感染心絲蟲症通常狗狗在感染心絲蟲症初期無明顯症狀,到中期才有較明顯的咳嗽、呼吸困難,馮建中醫師表示,飼主可能會誤以為是普通感冒而沒有意識到心絲蟲症威脅,錯失黃金治療期。狗的傳染病以心絲蟲症的影響最為普遍且嚴重,台灣主要是透過家蚊叮咬作為媒介,傳染給健康的狗,一般在4~6個月後心絲蟲幼蟲就會發展為成蟲,經由血液循環到達心肺系統,對心肺系統造成嚴重傷害。獸醫師盧大立建議,飼主應每年一次心絲蟲篩檢、定期投預防藥,發現感染即積極治療,才能確保毛小孩的健康。

空氣品質差影響心肺 中南部紫爆最嚴重

空氣品質差影響心肺 中南部紫爆最嚴重#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危害近來備受關注,不管短期及長期暴露PM2.5皆會對健康造成衝擊,如過敏、氣喘、肺氣腫、肺癌及心血管疾病等;台灣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氣流經常夾帶中國大陸東北地區的沙塵或霧霾往南進入台灣,也容易造成空氣品質不良,尤其在中南部地區特別嚴重,PM2.5濃度可高達最高等級(≧71 µg/m3),俗稱「紫爆」。事件日時 PM2.5質量濃度增1.5倍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當雲林地區發生空氣品質不良事件日時,PM2.5質量濃度增加1.5倍,且PM2.5中重金屬砷的平均濃度亦超過歐盟標準。國衛院呼籲政府應積極針對主要排放源,如燃煤電廠、鋼鐵冶煉業及交通與重油燃燒進行優先管制,以減少國人對PM2.5的環境暴露並降低其可能的危害。國衛院陳裕政助研究員於民國102~104年期間,在台灣雲林地區針對PM10及PM2.5的質量濃度及化學組成進行調查,發現相較於空氣品質不良事件日前,事件日時的PM10及PM2.5質量濃度分別提高約2及1.5倍,其中PM2.5中的砷及鉛重金屬則分別增加約1.2 至1.3倍,砷的平均濃度甚至超過歐盟建議標準的6ng/m3。而PM2.5-10(懸浮微粒)的鐵、鋁、錳、鈦及鈷也分別增加約1.1至2.2倍。較容易進入肺泡區的細微粒顆粒數增加了1.8倍。PSI未達100門診就爆滿 標準太寬鬆台灣空氣品質不良的發生原因通常是大氣擴散差,污染物持續累積。夏季因西南氣流旺盛,大氣混合層較高,空氣容易擴散,PM2.5濃度低;但在秋、冬季節常因逆溫層現象,大氣擴散條件不良,導致PM2.5濃度增加。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約有3%及5%的心肺疾病及肺癌,可歸因於PM2.5暴露,並導致每年全球310萬人死亡,PM2.5對於老人、兒童及心肺疾病患者等易感族群影響更大。研究團隊也發現,空氣品質不良警訊PSI>100發布前,易感族群之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及氣喘就診累積人次已達飽和,顯示目前PSI等級標準設定過於寬鬆,健康危害預警效力有待商榷。空氣是每個人每天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物質,民眾能夠選擇飲食種類,甚至過濾水源來保障飲用水質,但對於呼吸的空氣我們無法選擇,清新好空氣有賴全民及政府共同維繫。

高中生脊椎側彎多 嚴重恐壓迫心肺

高中生脊椎側彎多 嚴重恐壓迫心肺#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市澄清醫院近來替高中職新生健檢,發現脊椎側彎的人數不少。醫師表示,這種現象可能與青少年喜歡打電玩,因姿勢不良而造成脊椎側彎,如果嚴重惡化彎曲,會壓迫心肺及內臟,導致日後心肺功能障礙,呼籲家長多關心子女的脊椎。澄清醫院家庭醫學科王俊堯醫師指出,一般家長很難從目視發覺子女有脊椎側彎的情形,因學生健檢有做X光檢查,凡是脊椎角度大於10度就診斷為脊椎側彎,從X光影像中可以看到脊椎往外側曲而非正常的垂直線。姿勢不良  約3%有脊椎側彎王醫師分析說,十五、六歲青少年發生脊椎側彎,除了先天性之外,絕大部分是與生活習慣和姿勢不良有關,如長時間以不正確的姿勢打電玩、看電視坐姿歪斜、常期固定一邊肩膀斜背書包等,都有可能造成脊椎側彎。在此次體檢的一萬五千名的學生中,初步統計,有脊椎側彎的學生約有四百多位,罹患比率約3%。絕大部分都屬於輕微的症狀,醫師也說到,輕微脊椎側彎最好以復健矯正,如果角度在二十至二十五度以上,建議要找骨科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學會CPR 意外不害怕

學會CPR 意外不害怕#心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多年前,一名19歲的台北醫學大學生在打排球時暈厥,沒呼吸、沒血壓、沒心跳,醫生都已診斷為「猝死」,經過七十多分鐘CPR(心肺復甦術)的急救,竟然「死而復活」!事發滿月後竟也可下病床走路。天災人禍不可避免,脆弱的生命禁不起意外的考驗,而意外常發生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就在你我的週遭,讓我們措手不及,學習急救技能,可以發揮自救救人,也減少因缺乏急救知識而導致的病情延誤或喪失生命的情形發生。基隆市衛生局表示,為了讓更多社區民眾能學會CPR,基隆市暖暖區衛生所於5月8日下午2點至5點辦理「社區民眾免費CPR教學」,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因意外而造成心跳呼吸停止超過4~6分鐘以上,腦部就開始缺氧,超過10分鐘導致腦死的可能性相對增加。正確及時的CPR急救,對腦部造成損傷的機會就相對減少。若能把握黃金段時間進行急救,即可能挽回寶貴的生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