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病

染愛滋共病風險高,恐早10年老化!醫教3招控病況

染愛滋共病風險高,恐早10年老化!醫教3招控病況#共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愛滋藥物治療革新與廣泛使用,感染者的健康狀態及平均壽命已與一般人無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教研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鄭舒倖表示,台灣已連續3年愛滋病新診斷個案數每年下降12~20%。目前臨床治療趨勢推行「及早診斷、即時治療」,感染者一經確診,即於確診當日或確診7日內接受治療,使得穩定服藥控制的病人已高達95%病毒偵測不到。 1~2成愛滋病患憂疫情取消回診恐產生伺機性感染但今年受新冠疫情波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暨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以臨床觀察說明,有近1~2成愛滋病患者因擔憂染疫、感染科夜診縮減或感染者身分曝光等,擅自取消回診,部分甚至產生伺機性感染而住院治療,憂心感染者因此輕忽疾病本身與共病影響的嚴重性,成為新冠高重症風險的族群之一。另一方面,已開發國家的愛滋感染人口,正面臨高齡化趨勢。國外研究顯示,愛滋感染者相較一般人恐提早10年面對老化、慢性疾病與共病等健康問題。正因如此,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繼3個90目標後,持續推動整合型90指標,即為「90%感染者與具感染風險族群可接受完善、以人為本的整合型照顧」。 台灣將有1.4萬感染者面臨「早期老化」問題根據資料,台灣現今50歲以上年長感染者共計2,845人,僅占總感染人口7%;然而,目前35~49歲感染者將於10年內陸續步入50歲關口,估計超過3成以上、近1.4萬愛滋感染者,將面臨「早期老化」健康問題。楊家瑞指出,這當中包含代謝性疾病、心肌血管疾病、肺病、骨質疏鬆、慢性腎病、慢性肝病、神經學方面等健康危害。國外研究觀察也顯示,在共病相互作用下,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也較一般健康人高。楊家瑞說明,現今9成以上感染者仍為50歲以下壯年,尚未察覺自我健康的重要性;較多60歲以上資深感染者,因早期藥物影響會留意代謝性健康問題,但整體來說,與醫師主動溝通的積極度、自身健康的全面掌握度仍待加強,尤其「愛滋加速老化的健康問題」更受到挑戰。 U=U 友善世代  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為鼓勵愛滋病患者穩定服藥、定期追蹤、主動與醫療團隊溝通、維持健康生活,台灣露德協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台灣基地協會與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力邀三位資深感染者「光哥」、「霖霖」、「女神下午茶」共同擔任年度愛滋衛教大使,攜手拍攝首支正向勵志的愛滋衛教短片《勇敢說『愛』,追夢無礙!》。在現今「U=U 」(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的世代當中,鼓勵愛滋感染者褪下長久以來的負罪感,掌握關鍵「U=U」三招,就能夠穩定控制住病情:第一招:穩定服藥並固定回診是最重要的關鍵。第二招:重視身體、心理的任何警訊,醫師是與我們共同作戰的一員,主動與醫師討論任何疑問並了解自己的治療方式。第三招:為了自己健康要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有健康的身體繼續完成理想與規劃。鄭舒倖與楊家瑞也強調,對抗愛滋、與「愛」和平共存是長期作戰,不再只是專注於「病毒本身」,更多跨科別及照護團隊的全面介入,涵蓋病患身心健康,並給予最適合個人的治療與建議,走向「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中醫以氣虛血瘀調理改善生活品質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中醫以氣虛血瘀調理改善生活品質#共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慢性腎臟病第五期的患者,第一次來看中醫門診時,腎絲球過濾率為GFR 6.2,原本膚色暗黑,整個人有氣無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後,腎絲球過濾率進步到GFR 14.5。數字上的進步雖然只是個位數,但是整個人的精神、體力、生活品質像是換了個人一樣,完全煥然一新。 要兼顧患者共病避免血管硬化延緩惡化慢性腎衰竭,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尿毒症。隨著腎臟的功能越來越差,症狀也會越來越多,例如:食慾不振、噁心、口腔有異味、膚色改變、腸胃出血、尿量減少、肢體水腫、肺積水、呼吸喘、心悸、高血壓、呼吸喘、全身無力、頭暈、怕冷、心律不整、骨骼疼痛、皮膚搔癢等。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一般用藥上,慢性腎衰竭要兼顧患者的共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另外會著重使用降蛋白尿藥物、磷酸鹽結合劑、末梢血管擴張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等來穩定血壓,更要減少血管硬化、改善循環,才能延緩腎臟的惡化。   在中醫方面,慢性腎衰竭有另一個病名稱為「關格」,更貼切地描述慢性腎衰竭的末期尿毒症階段。「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慢性腎衰竭,遷延不愈,以致脾腎陰陽衰憊,氣化不行,濕濁毒邪內蘊,氣不化水,腎關不開,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則嘔吐,遂發為關格。必須分清本病是屬於本虛標實,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在整個病程上,通常會合併氣虛血瘀的病證。 治療應在補氣、溫陽、養陰基礎上加活血化瘀為何慢性腎病會和氣血不通的氣虛血瘀有密切相關?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明確指出:「瘀血不去,其水乃成」、以及「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這就是說明氣血不通的血瘀形成時,容易出現水腫相關的疾病。血證學說起源於周秦,形成於漢代,發展於明清。所以到了清朝著名醫家唐宗海的《血證論》提出「瘀血化水,亦發水腫」的論述,另外清朝醫家喻昌認為:「瘀濁占據,水不趨而泛溢,無不至矣」,說明水腫與瘀血有關。血瘀論述集大成的著名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氣血合脈》說「氣有虛實,血有虧瘀」,認為氣虛、虛寒、陰虧、邪毒等皆可導致氣血凝滯而成瘀,故對血瘀的治療,不可單純逐瘀,應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推陳出新到今天,慢性腎臟病被認為以虛為主,因虛致實者居多,治療時應在補氣、溫陽、養陰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 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臨床上容易被一些因素引起腎臟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例如腎小球硬化、血管病變、繫膜增生造成的腎臟毛細血管閉塞、腎血流受阻、腎小管硬化、腎小管萎縮等,都和中醫氣虛血瘀的因虛致實變化有關,配合「氣有虛實,血有虧瘀」的個別調理,臨床效果不但可以達到緩解惡化,還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復腎臟功能,幫助病人改善整體機能及生活品質。 這個原本已經到了第五期的慢性腎臟病患,很開心地與醫師分享自己循環與精神的改善,更希望可以GFR高過15再改善到第四期。蔡易昌提醒,只要配合治療,中西醫對於腎臟機能都有改善的機會。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不好好刷牙 牙周細菌恐釀嚴重疾病

不好好刷牙 牙周細菌恐釀嚴重疾病#共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病從口入、牙齒的健康與其他疾病息息相關,醫療研究指出,有牙周病的懷孕婦女發生早產或嬰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健康孕婦的7倍;且牙周病患者罹患慢性呼吸疾病的機率是常人的1.3-4.5倍;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1.5-2倍,意即牙周病會引起其他全身性疾病,所以做好自身口腔的衛生與保健,是防堵牙周細菌影響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葛建埔博士表示,牙周病又稱口腔內的無聲土石流,是因為牙周病的產生與惡化主因在於牙菌斑沒有清除乾淨,使得牙菌斑堆積在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或牙刷刷毛難以深入清潔的齒縫間及牙齦線下,牙菌斑若不清除,會造成口腔細菌叢生,可能導致細菌破壞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等組織,加速牙周老化,演變成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而出現刷牙流血、牙齦紅腫發膿、萎縮、掉牙等症狀,嚴重危及健康。自我牙齒保養比治療更重要 葛建埔博士進一步說明,牙周病會連帶引發許多牙齒的相關疾病,若不及早進行牙周抗老與正確牙齒保健清潔的步驟,可能使牙周病細菌有極高風險侵蝕至體內,造成更嚴重的全身性併發症,因此提醒民眾自我牙齒保養比醫師治療更重要、可多刷牙減少細菌殘留在口中的時間,預防牙周病的產生。民眾可遵循「口腔點線面」和「潔牙333」黃金刷牙準則,來維持牙齒健康,務必掌握牙齒縫隙、牙齦線下、牙齒表面的徹底清潔,且每天至少刷牙3次、餐後3分鐘內刷牙3分鐘,讓牙菌斑徹底無所遁形。且清潔牙齒時切勿過於用力、或過度清潔,否則恐造成牙面傾蝕、牙根外露等後遺症;葛建埔醫師指出,過度刷牙就如同用鋸子在刮牙齒表面,應該持軟毛牙刷以30-45度角的手勢,輕輕地2顆牙齒一起刷,才是最適宜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