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洗腎室查房時,腎友黃先生告訴我他最近要住院接受大腸癌手術。「那可是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術呢!平時若有在服用抗血小板藥,術前一周要記得先停藥。」我邊說邊翻閱病歷,查看黃先生的常規用藥記錄。「謝謝醫師提醒,我沒有在吃您說的那種藥!」平時對自己的身體情況與相關用藥都很清楚的黃先生很快就回答。他頓了一下,接著反問我:「請問張醫師,我平常有在吃一些保健食品,開刀前需要先停藥嗎?」手術過程不易止血某些營養補充品會抑制血小板凝集:•亞麻籽油(Flaxseedoil)•綠茶粉(Greentea)•魚油(內含omega-3脂肪酸):體外實驗發現會抑制血小板凝集,但臨床的隨機對照試驗則指出,在手術前後服用魚油,和安慰劑相比,沒有因此增加出血風險。有些保健食品則會干擾凝血機轉:•薑黃(Turmeric)與薑黃的活性成分薑黃素(Curcumin):會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time,PT)與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葫蘆巴(Fenugreek):又稱雲香草、香草、苦草、香苜蓿或香豆子等,原產於印度和北非等地中海地區,在中國的四川、河南、甘肅、安徽等省份也有栽種;會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time,PT)。此外,生薑(Ginger)內含的有效成分,可用以緩解噁心感,體外實驗發現有抗血小板的效果,若和抗凝血劑Warfarin合用,會增加INR數值,凝血所需時間延長,增加出血的風險。研究發現,服用山楂草(Hawthornherb)萃取物會顯著增加心臟手術後之流血風險,甚至嚴重到需重新送回開刀房做開胸止血、術後胸管留置在體內的時間較長、待在加護病房的時間也比沒服用者來得長。其他如鋸棕櫚(Sawpalmetto)、大蒜(Garlic)、以及銀杏(Ginkgo),皆有案例報告指出,在服用後會讓體質變得易流血不止,需小心注意。上述這些保健食品可能會增加手術過程與術後的出血風險,建議在術前最好停止服用。橫紋肌溶解風險增在開刀過程中,待病人被藥物麻倒睡著後,醫療團隊會依主刀醫師的需求與指示,將病人的身體擺為特定姿勢,以最大化手術視野,有利手術的進行。長時間的軀幹扭轉與肢體彎曲,可能會增加肌肉炎、橫紋肌溶解的風險;其他危險因子包括:手術時間長、體液狀態不足、體溫過高或失溫、有在服用特定藥物如降膽固醇statin類藥物。紅麴(Redyeastrice)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質,可抑制HMG-CoA還原酶,故也有降膽固醇的效果,作用機轉同statin類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11年發出聲明:紅麴相關產品內含Lovastatin(一種降膽固醇的statin類藥物)成分,提醒民眾服用時要小心肌肉疼痛等橫紋肌溶解之症狀。此外,艾草油(Wormwoodoil,植物學名為Artemisiaabsinthium)、甘草(Licorice)、水合性肌酸(creatinemonohydrate)、與塑身複合物燃脂膠囊Hydroxycut,皆有醫學文獻指出可能會間接影響肌肉,造成發炎、甚至橫紋肌溶解症。若不想增加術後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建議上述保健食品如紅麴、甘草、水合性肌酸粉等,在手術前一、二周還是先不吃為妙。影響麻醉品質有些保健食品本身就具有鎮靜安眠的效果,如印度人參(也被叫做南非醉茄,Ashwagandha)與纈草根(Valerianroot);其中纈草根會抑制GABA(又稱胺酪酸)的代謝,讓大腦內有更多GABA可作用在中樞神經突觸,抑制神經傳導,達到放鬆、助眠的效果。有些則會和麻醉用藥產生交互作用,使藥效減弱或增強,因此會進一步干擾手術過程中的麻醉深度控制。聖羅勒(HolybasilspeciesOcinumsanctum)又名打拋葉,因泰式料理打拋肉會用此植物來提香而得名,具特別的氣味,在東南亞及印度使用較多;若將聖羅勒和Diazepam兩者併用,會增加Diazepam的藥效,延長睡眠時間。卡瓦胡椒(Kava)具安定神經的效果,可增強GABA抑制神經的作用、強化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s)與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這些鎮靜催眠藥的鎮定藥效。除了建議在術前暫停服用這類鎮定神經的保健食品外,手術結束後最好也繼續停用一段時間,以避免和術後止痛藥或鎮靜安眠藥有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臨床治療、干擾醫師判斷。結語美國麻醉醫學會建議,在開刀手術前的一至二周,應停止服用營養補充品。研究指出,即將接受手術的患者中,16.5%病人所服用之營養補充品會和鎮靜麻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干擾藥物代謝而讓麻醉品質大打折扣;有19%病人服用會影響正常凝血機轉之營養補充品,其中有1/8的患者因此出現術中出血的情形。手術屬侵入性治療,在開刀前除了需停用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血劑外,若原本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建議在術前兩周先暫停服用,待術後狀況穩定後再詢問主治醫師是否可恢復服用,才能將不良事件發生率減至最低。(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