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慣洞察人心

從運動習慣 測出你的個性和抗壓力

從運動習慣 測出你的個性和抗壓力#從習慣洞察人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東京奧運如火如荼展開,中華隊奮戰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讓全台熱血沸騰,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進入心理諮商的領域越久,就越覺得運動表現與大腦功能息息相關,從一個人運動的過程中,可以觀察他紓解壓力的方法是什麼?重不重視自我表現?自我管理的能力強不強?以及對目標的持續力長不長,可不可以堅持到底?喜歡相同運動的人,往往也擁有相似的人格特質,譬如說,喜歡與人互動的人,多半會選擇籃球、棒球、排球這類的團體運動,運動的同時也可以滿足社交的心理需求。選擇精準性運動的人,像是高爾夫球、羽毛球、網球、撞球、射擊,個性傾向頭腦冷靜、思路敏捷、反應快速,瞬間判斷力準確的特質。相反的,如果個性猶豫不決就很容易錯失良機;倘若個性衝動,則很容易因為情緒起伏而影響表現。喜歡戶外運動的人,則會選擇跑步、騎腳踏車等開放型的運動,可以邊跑、邊騎邊欣賞風景。這類運動也需要高度的耐力才能跑到目的地,過程中需要自我激勵才能達成目標,自我約束力高才不會中途放棄。此外,愛騎車跟跑步的人還有一個共通性,他們喜歡獨立自主,想跑步的時候一個人就可以出去跑、想騎車自己就可以去騎,不需要依賴別人,所以,他們個性較傾向安靜而努力,自己默默跑步、靜靜騎車,凡事靠自己解決問題,對環境風險的忍受力也比較高。假如可以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來選擇適合運動,無論持久性或達成率也會比較高,形成正向的循環。由於運動過程中透露的人格訊息實在太多,下面針對個別的運動深入探索。喜歡打籃球的人格特質喜歡打籃球的人多半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他們熱衷的不只是運動本身,而是參與球隊所得到的樂趣。諮商過程中發現,夫妻因為運動而發生衝突的狀況,最常見的運動就是另一半參加籃球隊,由於要花很多時間定期練球,無形中便會忽略陪伴家人。如果另一半愛打籃球,不妨先做好心理準備:球隊夥伴在他心裡的分量可能會比任何人際關係都重要。也就是說,另一半說的話可以不聽,夥伴們說的話卻必須照辦,「沒辦法,誰叫他是我兄弟」。和球隊夥伴們比較重要性,不但心情低落沒人理,還會被貼上「心胸狹窄」的標籤。喜歡打籃球的人通常人際關係都很好,他們被訓練得很有合群的觀念,而且工作起來也會奮戰不懈,一次做不成,會加足馬力再做一次。就好像在球場上一樣,第一次球沒投進,會試圖再補進一球,直到得分為止。所以,很多愛打籃球的人轉戰企業界,也都創下輝煌的業績。迷戀高爾夫球的人格特質喜歡打高爾夫球和保齡球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特別喜歡跟自己比賽,自我突破的欲望非常強烈,真正讓他們著迷的不只是揮桿的樂趣,更是戰勝自己的快感。除了這個特性外,打高爾夫球的人在揮桿時,多半會選擇一個最有利的位置;同樣地,工作的時候,他們亦會選擇最有利的情勢,不會貿然行事。美國作家納塔曾經寫過《總統揮桿》一書,赫然發現美國近期的總統中,高達十四位以上的總統愛打小白球,而且每位總統各有不同的揮桿習慣和癖好。舉例來說,最愛重新揮桿的總統則是緋聞不斷的柯林頓,據說,柯林頓碰到推桿球時,經常要求球友讓他「免打算進」,或是常常提出發球要發三次的要求,會為自己創造有利情境,無怪乎他能安然度過緋聞危機。從一個人打球的小動作,可以洞察他遇到阻礙時會採取什麼因應方法讓自己過關,倘若選擇的策略都是違反規則,那跟他合作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了。愛打撞球的人格特質大體而言,喜歡打撞球的人都屬於智慧型運動員,他們會為了打好球而參考許多書籍、觀摩許多影片。另外,他們很注意自己打球的姿勢優不優美、技巧純不純熟。有趣的是,打球在乎姿勢好不好看的人,談戀愛的時候多半也會注意形象,因為他們的臉皮特別薄,深怕被別人看笑話。愛打棒球的人格特質喜歡看棒球的人都知道,棒球是投手、捕手與打擊手三個人的舞台。其中又以投手最受人矚目,投手表現的好壞幾乎是整場球賽勝負的關鍵。從練球的過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自我管理屬於嚴謹型?還是鬆懈型?舉例來說,棒球界的超級明星鈴木一朗的練習歷程就非常嚴謹規律。鈴木一朗3歲時跟父親說想要打棒球,當時父親花了半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副棒球手套給他,還告訴他這不是玩具,而是工具,從此以後,一年365天,鈴木一朗每天都要去公園練投50球、打200球、守50球,無論天氣多麼寒冷,鈴木一朗多麼想玩,都不能調整、更不能鬆懈。在馬林魚總教練馬丁利的眼中,鈴木一朗每天都在球場上丟球,不斷求進步,並且從未停止。有些球員會覺得倦怠或是偶爾停下練習,但他從不休息、日復一日的,這都展現了他對於棒球的熱愛。由於棒球選手的訓練過程複雜而漫長,還有練球要帶的裝備亦沉重而龐大,養成他們大小事情一肩扛的習慣。愛上健身房的人格特質選擇上健身房運動的心理動機有很多種,有一種是屬於計畫型,透過長時間循序漸進的練習,慢慢看到健身成果。也有人是想要雕塑身材,持之以恆的練出人魚線、六塊肌,他們多半非常重視身體意象,人生最大的樂事,就是向人展示他們結實的身體線條。還有人去健身房的目的是為了結交朋友,運動時順便找機會跟別人聊天,會花很多時間建立關係。熱愛潛水的人格特質在所有的休閒運動中,潛水大概是麻煩度頗高的一種,不但要上課學習,還要取得執照,而且想欣賞到奇妙的海底世界,更要不辭千里遠渡到污染較少的海域,然後背上沉重的氧氣筒,穿上潛水衣,才能投入海洋的懷抱,享受魚游的樂趣。能夠忍受這麼多麻煩仍不打退堂鼓,依然熱愛潛水的人,在個性上都有一點擇善固執,比較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熱愛飛行的人格特質會選擇乘坐滑翔翼在天空飛行的人,多半屬於活力十足的行動派。他們既勇於嘗試新事物,亦敢於接受新挑戰。從外表看起來,他們常給人酷愛冒險的印象,事實上,他們的做事態度滿謹慎的,因為注重安全才能放心翱翔天際。喜歡走路的人格特質走路可說是最不時髦、最不激烈、最不稀奇、外加最不花錢的運動,但卻是有益健康的運動。由於走路是不起眼的運動,因此喜歡走路的人亦不愛出風頭,更不愛引人注意。如果你身邊正好有位喜歡走路運動的朋友,千萬不要小看他,他的成就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從一個人喜好的運動中,可以看出其遵不遵守遊戲規則?喜不喜歡追求表現?是否具有團隊精神?好勝心強不強烈?碰到挫折的容忍力高低?既有趣又準確。(本文摘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時報出版)

貓奴或狗僕?養寵物透露你的心理需求

貓奴或狗僕?養寵物透露你的心理需求#從習慣洞察人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少人都以為會養寵物的人很有愛心,這要看主人背後的心理需求而定。根據我的長期觀察,大部分養寵物的人都是基於某種心理需求:有些人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寂寞;有些人是為了找個虐待的對象;有些人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身分地位;也有些人是為了追求新鮮刺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提到,特別是在人際關係緊張的都會區,人們養寵物的目的多半不是生活需求,譬如,幫主人看家,趕羊群或耕田,而是心理需求,譬如,逗主人開心,聽主人哭訴或是當主人的出氣筒。 喜歡養貓的人我發現,喜歡養貓的人多半都有獨特的個性,但獨特並不等於古怪,只是跟別人有點不同罷了。像我有個朋友就屬於俠客型的人,喜歡獨自四處流浪,最討厭跟一群人攪和在一起。有趣的是,他養的貓也有相同的習性,喜歡單獨在屋內屋外走來走去,一個不留神,就不知道他遊蕩到哪裏去了。  喜歡養忠狗的人會重視寵物忠誠度的人,無論是交朋友或找情人,亦會很注重對方的忠誠度。對他們來說,好寵物的首要條件便是忠心耿耿,最好像電視或電影中的靈犬一樣,會跟前跟後地保護主人安危,反應靈敏地看顧主人財產,隨時隨地注意陌生人的動向,這樣他們才會覺得沒有白養寵物一場。 而除了要求寵物忠心、朋友要忠誠、情人要專情之外,喜歡養忠狗的人多半對家庭和事業亦很盡忠職守。有個朋友對老闆的忠心程度幾乎到了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地步,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說一句老闆的壞話,那他就會跟對方翻臉,不管對方跟他的交情多好;若是有人膽敢做出對他老闆不利的事情,那他肯定會跟對方拚命。即使有時候老闆因為情緒失控而對他大呼小叫,他依然態度恭敬,沒有半點怨言。  養觀賞型動物的人許多養狗的朋友都曾跟我透露,在家時他們最喜歡跟自己的愛犬耳鬢廝磨,又親又舔地一起玩耍。根據我的觀察,喜歡跟寵物有親密肌膚接觸的人,在跟朋友互動時,特別是親密愛人相處的時候,亦喜歡藉著各種肢體和肌膚的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愛意。譬如,看到好久不見的朋友,立刻給對方一個熱情的擁抱。相反的,喜歡養觀賞型寵物的人,就不太習慣跟別人有太過親密的肌膚接觸。一旦有人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給他一個熱情的擁抱,那可能會讓他全身僵硬。 還有,養觀賞型寵物的人多半也不喜歡太過吵雜的環境,他們最愛安靜中帶著一絲自由氣息的環境。像我認識不少養魚的朋友,都有前述兩種現象。他們不管外在表現得多麼活潑,當有人想要進一步碰觸他們時,他們就會很有技巧地躲開,較少會迎上前去和對方抱成一片。碰到習慣和別人保持一點距離的人,要尊重他的身體自主權,並且耐心等待他習慣你的存在。 喜歡帶寵物到處炫耀的人一般而言,喜歡帶寵物到處炫耀的主人,挑選寵物就像挑選服飾一樣,一要好看,二要名牌。因此,他們往往會花大筆金錢去買隻昂貴的純種狗,當他們在介紹寵物時,也會用虛榮的口吻說:「你知不知道牠的身價,高達十萬塊耶,跟我身上的名牌一樣貴,偏偏我就只喜歡牠。」一邊說還一邊露出陶醉的表情。 喜歡到處炫耀寵物的人,和情人交往時,大概也會帶著情人到處炫耀。倘若不喜歡成為別人的展示品,那最好換個喜歡養流浪動物的情人。因為會養流浪狗的人,多半是真正喜歡狗的人,他們一旦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和生活方式,就會心滿意足地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不會羨慕別人的生活模式。 收養流浪動物的人看到流浪貓或流浪狗就忍不住想把牠們帶回家的人,多半都有個愛心水龍頭,他們不只對動物充滿愛心,對不幸的人亦頗富同情心。但也正因為他們太有慈悲心了,所以非常不善於拒絕別人,只要一看到別人哀求的眼神,也不管自己能力如何,即想要傾囊相助。還有些主人是把自己人生不公平的境遇投射在流浪動物的身上,看到動物被人欺負,便會勾起自己以前被欺負、被霸凌的經驗,進而挺身保護牠們。 熱愛動物的人多半無法忍受討厭動物或是對動物缺乏愛心的人。周遭很多朋友都會觀察獸醫是不是發自肺腑愛動物,還只是為了賺錢,譬如說,他們會觀察獸醫愛不愛撫摸動物,能不能感受寵物的痛苦,如果發現獸醫不愛動物,那即使路途遙遠他們都會換獸醫師。 家有惡犬的人偶爾會在路上看到有人家的門口掛著「內有惡犬請勿進入」的牌子,強烈宣告「未經許可不准進入」的訊息,一方面嚴防有人危害到他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會決不手軟的攻擊進入者。雖然也有主人明明養的是可愛的小型犬,卻要在門口掛「內有惡犬請勿進入」的牌子,意圖達到遏止偷竊、歹徒入侵的效果,但若主人真的飼養凶暴的惡犬,就務必提高警覺,因為他們可能是人際關係疏離,社會適應不良,對周遭人充滿敵意的危險分子。像有些主人會放任寵物咬傷路人、小孩、郵差,表面上是寵物闖禍,其實代表主人對別人既不友善,亦沒有同理心。 諮商的過程中發現,憂鬱的主人如果有寵物陪伴,無論帶著寵物去溜溜,或是照顧寵物,或是去騎馬,跟動物互動、肢體接觸,都會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我曾經遇過一隻狗狗心理醫師,跟牠互動的過程,會感受到被無條件接納、溫暖、安全,立刻心情好舒暢。說了這麼多什麼人養什麼寵物的故事,不知是否聯想到自己親眼目睹、親耳聽到的寵物故事。有的話,不妨將你看到的線索先儲存在腦中,再利用機會慢慢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相信必有所獲。(本文摘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