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幼龍

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好性格

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好性格#黑幼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今年的聖誕假期節慶,你有沒有買禮物送給家人、朋友或同事?特別是自己的寶貝子女?我們家平常不會相互送禮,無論是生日、結婚紀念日或節日,都不送禮物,這麼多年來已經習慣了。當然,可能的藉口是,反正你知道我一定有那份心意就好了。大家心照不宣。現在回想起來每逢佳節或慶祝的日子,送上一份禮物,真的是一個好的習俗。平常生活中,偶爾有機會表達一下我們的思念、關懷,不也很好嗎?我們一家人曾在美國住過好幾次,每次都住好幾年,親身體驗過當地每逢感恩節、聖誕節和生日送禮的狂熱。歐美人士喜歡聖誕節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會收到很多禮物,尤其是小朋友們。你最想送什麼給孩子?我現在也想問你,你最想送孩子的禮物是什麼?先不要去考慮預算的限制,先好好的想想他最想要什麼?最需要什麼?什麼東西對他最有用?他夢寐以求的是什麼?好比說送他一部電腦,一支新手機,這些都很好,對他也都很有用,但有沒有更好的呢?好比說帶孩子到歐洲去玩一趟(希望那時候已經沒有新冠狀肺炎疫情了),這真是一個貴重的禮物。還有沒有更好的呢?想方設法幫他進入一所常春藤名校呢?或先不要去想預算的問題,送他一幢房子,讓他一輩子高枕無憂的生活。甚至先做好財產規畫,留一大筆錢存在他的銀行帳戶中……這些禮物真的很貴重,也相當實用,但是有沒有比這些更好的禮物呢?只有父母才可以給的人生禮物有,真的有,我認為是:幫助孩子培養好性格。為什麼性格這麼珍貴,為什麼性格比高深的學問還寶貴,更受用?因為「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句話是心理學家榮格說的。你對這句話的信任度有多高?榮格為什麼不說,高深的學問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雖然成功常常需要有專業學識。榮格也沒有說努力工作,埋頭苦幹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雖然成功常常需要努力。而說決定我們命運的是:性格。了解性格選對行業,孩子有自信且發光了解性格的重要,身為父母的就該問一下自己,我們花多少時間幫助孩子培養好性格。我們關切他們性格的程度,與關切他們的學業相比,是多麼的不成比例。還好,現在已經有熱心人士倡導,醫學院應該多留些名額給那些胸懷助人、救人之心的學生。那些會念書,考試成績好的人,多半只證明他們的記憶力較好,不見得一定適合當醫生。記得你剛才的選擇嗎?其實好性格包含了積極上進的態度,會自律,因而具備健全性格的孩子,學業方面不需你操勞。性格好,絕對不是指學業就會差,反而相輔相成,特別是性格中的自信。當學業遭到一時挫折或某次考試成績不好,有自信的孩子不會放棄,更不會絕望。坦白說,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關於性格,我有太多的話要說,此刻我只想與你分享十二年前的一刻美好時光。那時我的一個孫子在念幼兒園大班,老師告訴我,幼兒園裡有位同學是自閉症的小朋友,我的孫子常常會去牽他的手,帶他排隊領牛奶……聽到這裡,遠比我聽到他考了一百分要欣喜得多,希望你也有同感。想像一下,你的孩子長大後很樂於助人,關心朋友、同事,熱愛家人,常願意分享愛與喜樂;常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因而自己也很快樂,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如此,他在工作上獲得的支持與協助也將更多,通常也會更成功。(本文摘自/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發光體文化)

你是哪一種父母?園丁型或舍監型?

你是哪一種父母?園丁型或舍監型?#黑幼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東西不只要與好朋友分享,還要讓自己也一而再,再而三的享用。好比說一篇精彩的演說,特別是一場具有震撼力的演說,聽多少次也不會覺得重覆。像是哈佛大學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J. Waldinger)教授的一篇演說,我就聽過五、六次,也常向朋友推薦、常在演溝中舉例強調。瓦爾丁格教授的這篇演講,是在介紹哈佛大學一項為期七十五年的研究調查。是的,你沒有看錯,真的就是長達四分之三世紀。絕大部分的調研最多只做三、五年就算長,可能也只有像哈佛大學這樣的機構,才會做這麼長時間的調查研究。有朋友,讓人幸福又健康然而,這位瓦爾丁格教授強調,哈佛大學到底為什麼花這麼長時間研究什麼呢?他們要研究,人怎麼樣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幸福。而這項調查不只問卷或電話訪問,還要實地面對面的討論、錄影、抽血、照腦波。他們調研的對象從哈佛大學的學生,到貧民窟的兒童都有。這七百二十四位對象到今天還有六十幾人活著。而且都已九十幾歲了。根據成千上萬的資料統計顯示,幸福、快樂、健康的關鍵,在於溝通與人際關係。至於金錢、名望(一般人所追求的)對幸福人生影響,甚微。資料證明了,有可信賴的朋友、可傾訴對象的人,不只是較幸福,他們的身體也更健康,罹患像是老人失智、失憶症的比率也遠低於那些孤獨者。這些資料中顯示,孤獨的確有殺傷力。但滿懷自信與熱忱的與他人交往,像是如何溝通,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則是需要學習的,例如,人的天性較偏向嫉妒,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練習、再練習,才能具備欣賞他人的能力,進而表達出來。正向心理學大師說:幸福是有層次的回歸到教養小孩領域,父母費盡心思培育小孩,最終目標也是希望他將來能更幸福。要是除了學業之外,也能了解到這方面的重要,該有多好。除了哈佛的調研報告結果,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馬汀.塞利格曼教授嗎?這位正向心理學大師提到,幸福快樂的生活狀況是有層次的。塞利格曼教授認為,第一個層次的幸福較表面,感覺也較快消失。舉例來說,就像是吃一球香草冰淇淋,第一口真是又甜又香,但味道會漸漸淡薄,吃完後那種快感不久就消失了。或是看完一場喜劇,大笑了幾小時,也是很快就過去了。充其量,這種幸福感只能說是開心而已。第二層次的幸福快樂,是找到一種全心投入的嗜好或工作。例如,爬山、下棋或繪畫,一種需要付出、需要努力後才能有的幸福感。塞利格曼教授的舉例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有個年輕人自二十歲就開始在證券公司工作,到了二十五歲時已經是個百萬富翁。但這個年輕人每當走進證券公司工作,就會進入忘我境界。對他而言,此時此刻時間是停止的,工作已經不是上班了,更不是賺錢,他已經全然的浸淫其中了。更深一層次的幸福感,則是活出更有價值、更慷慨、更有正面影響的生活。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像德蕾莎修女那樣的犧牲奉獻,但還是大有可為。例如,想一位你很感激,對你有重大影響的人,若是沒有對方,你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把他對你的影響和幫助寫下來,然後約一個時間到他家拜訪,把自己寫下的心聲說給他聽。說完之後,你的幸福感會直上雲霄。所以,我們幫助孩子念最好的學校,是希望他們將來更幸福。如果可以,我們幫助孩子投入一種良好嗜好,幫助他學會關懷他人,感激他人,他們會更幸福。父母越包容,孩子越有責任感如果你問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一定認識很多父母,最佩服什麼樣的父母?我會說:我最佩服有包容力的父母。他們真了不起,也真不容易。若是孩子對你說,他不想念大學,你會怎麼回答?如果你是位醫師,很希望學業成績相當好的兒子能繼承事業,但他卻對哲學感興趣,你會怎麼辦?我還遇過一位媽媽含著淚怨嘆,她那小四的兒子太會下圍棋了,好像是業餘五段的棋力。但她還是擔心兒子的前途,以後該怎麼辦?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父母也可以分成好幾種類型:有一種舍監型的父母,一天到晚要求孩子幾點上床、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做功課。有一位媽媽承認,她還會盯著孩子的刷牙時間,看有沒有滿三分鐘。有些父母屬於將軍型,常常發號施令,嚴厲無比,常常大聲吼叫,孩子看了就怕。我想我們這一代很多人當年的父母,就是將軍型的。他們很多都是好人,都很愛孩子,也都認為嚴格管教是為孩子好。但真是如此嗎?還有導師型的父母,常常會跟孩子談大道理,諄諄教誨。但是孩子,特別是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聽進去了沒?或者信服程度如何?那就得而知了。我最欣賞的父母──園丁型我最欣賞的是園丁型的父母,他們會認真的播種、澆水、施肥。有時要幫花澆灑些農藥,清除病蟲害,然後靜待開花。好園丁不會揠苗助長,因為每一種花綻放的時間不一樣;好園丁不會硬將康乃馨種成玫瑰花(也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每一種花都有它的顏色、成長期,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培植方法,有的花需要很多水分,有的花需要的是日光……養小孩也一樣,甚至可能比養花還要複雜且多樣。天底下沒有一樣的兩個人,即使是雙胞胎,每個人的個性、興趣、特長、甚至價值觀都不盡相同。再者,孩子成長過程的速度也不一樣,因此,用同樣的方式管教或要求,真的是兩敗俱傷。反過來說,能包容自己孩子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父母,才是有福的,相對那真的需要很大的功力。有包容力的父母不會要求孩子成為自己的副本。他們不會拿自己孩子去跟別人比較。也不會問哥哥、弟弟能做到,為什麼你不能?他們更不會一天到晚緊迫盯人。兒子想進演藝圈,我沒阻止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經驗,那就是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他進了史丹佛大學後很想選戲劇系,我沒有說不,接著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他幾經掙扎,到了三年級時,自己選擇了機械系。但他的明星夢並沒有消失,畢業後就到處想辦法進入演藝圈。我真的一點也沒阻止他。經過一年走投無路的際遇,最後還是帶著一份責任感,回去念機械研究所。其實,父母越有包容力,孩子的責任感就越強。孩子成人後,也會更尊重別人,更包容周邊各式各樣的人,因而更受歡迎,他自己也更健全、喜樂。(本文摘自/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發光體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