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眼協調

陪孩子這樣玩遊戲放電 媽媽不崩潰

陪孩子這樣玩遊戲放電 媽媽不崩潰#手眼協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為了配合防疫,大家都乖乖在家,學齡前的孩子們課程停擺,外出上課及跑動的機會減少,原本規律的作息大亂,呈現家長頭痛、孩子難受的狀況。學齡前的孩子正值成長階段,身體的大肌肉需要透過各式翻滾、爬、跑、跳的動作來鍛鍊,小肌肉也需要進行各式抓握、撕貼、搓揉、組裝等操作動作來訓練,此時若沒有合適的活動可參與,孩子便會用「搗亂」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電量,讓家長頭疼不已。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欣芸提供以下方式,幫家長度過這個非常時期。親子互動遊戲「玩樂」是孩子重要的職能,也是學習的重要媒介,親子一起玩效果更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進行靜態操作類的專注力有限,在遊戲安排上建議動靜交替,孩子可以玩得更開心。1.氣球遊戲*空降氣球孩子雙手抱住箱子/鍋子/籃子,家長從高處將氣球放下,讓孩子去接,過程可以練習孩子的手眼協調及肢體動作協調能力,氣球落點的不確定性也能增加遊戲的樂趣。熟悉之後,角色互換,可以讓孩子爬上凳子、沙發或床上丟氣球,讓家長來接。*你拍我接家長將氣球拍向孩子,孩子雙手環抱將氣球接起,可調整氣球的方向及遠近來增加遊戲的難度,挑戰孩子手眼協調及身體的移動能力。熟悉之後,可以進階調整兩人互拍,更加挑戰孩子的手眼協調及動作計畫能力。2.紙張遊戲可以利用過期的廣告單、孩子常用的色紙等來進行遊戲,例如撕成長條、撕成小塊、搓成小球、投入瓶子、貼成作品等。好玩之餘,孩子也可以練習掌內操作、雙側協調及工具使用的能力。進行時家長可加入各種好玩的比喻,陪孩子發揮想像力,例如「來~我們來把紙撕成細細長長的麵條」「我們一起把這些小球黏在紙上,黏成一隻大恐龍」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將「手撕」改成「剪下」,增加使用剪刀的經驗。3.歸位遊戲透過一些遊戲讓孩子邊玩邊收拾,減少事後家長整理環境的工作量。家長可依孩子「視覺搜尋的能力,在散落的玩具中挑出幾樣在孩子面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從玩具堆中挑選,由家長發號司令,請孩子將指定物品放進玩具箱裡,指令的長短可依孩子的理解能力調整,循序增加難度,如「車子」、「藍色的車子」、「請將藍色的車子放入箱子裡」。玩具箱可以擺在一段距離外,在孩子拿好玩具後,請他跑去放進箱子裡,再跑回來,增加活動量的消耗。生活作息練習防疫在家,親子相處時間增加,除了親子遊戲時間,爸爸媽媽不妨也放慢生活腳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生活事務,強化孩子與生活的連結,家長在耐心等待孩子操作的同時,也可以觀察孩子在操作各項家事時的能力狀況,適時提供適量的協助,讓孩子能從生活經驗中練習各種日常操作能力。1.自我照顧刷牙、擦臉、穿衣等自我照顧活動,是孩子每天例行的生活事項,爸爸媽媽可以挑選孩子可以完成的部分讓孩子操作,例如打開水龍頭、擰乾毛巾、穿衣時自己將手伸出來等,豐富孩子的操作經驗,同時也增加孩子的對身體部位的認識。2.家事處理食材準備、餐具收拾、擦拭桌子等家事處理活動,也可以讓孩子的活動,例如簡單清洗蔬菜、收拾湯匙筷子、用抹布把桌子擦乾淨等,挑戰孩子的雙側協調及手部穩定度,也建構孩子對家事的概念,熟練之後,孩子也能負責部分家事,共同分擔家事的處理喔。3.餐點準備水果、果汁、三明治等簡易餐點,可以拿來當早餐或是點心,在孩子進食前,引領孩子參與餐點製作的過程,可以讓孩子認識更多的食物,也有機會減少偏食的情況喔,畢竟,能吃到自己製作的點心是很幸福的事情。

2歲開始練習用剪刀 可提升手眼協調

2歲開始練習用剪刀 可提升手眼協調#手眼協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剪刀被許多家長視為違禁品,光想著孩子拿著剪刀揮舞,就覺得太危險了吧!家長平常都會藏起來,避免被孩子發現後,吵著要操作。究竟多大孩子可以拿剪刀呢?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指出,剪刀看似危險但卻是練習精細動作最佳的利器,使用剪刀不僅可顯示精細動作的發展程度,也能提升手眼協調能力、雙側動作協調能力及軀幹穩定度等,建議在家長的陪伴下,可讓孩子學習使用剪刀。家中違禁品 可在家長陪伴下使用該院職能治療師沈靜萍表示,可嘗試讓不同年齡層孩子學習使用剪刀進行不同的技巧活動。2歲開始可在家長協助下認識剪刀,單手將剪刀剪一個開口或是練習剪刀開合;3歲孩子可在家長監督下剪直線、還有沿線剪,這樣可以加強手部力量;4歲孩子可練習剪直線轉彎(<、>、∩、∪)等簡單線條;5至6歲孩子剪刀技巧就會比較純熟,雙側協調也會比較好。有助於書寫上三指抓握穩定剪刀是練習精細動作技巧的好工具,也是幫助孩子提升手指分化動作、虎口和近端穩定度、雙側協調和掌內肌的力量,進而幫助孩子未來在書寫上三指抓握較穩定。剪刀這麼多好處,快幫孩子練習吧!

爺奶學包粽 好玩又能練習手指靈活

爺奶學包粽 好玩又能練習手指靈活#手眼協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節不包粽子就沒過節味,豐原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在端午前夕舉辦「長者包粽」活動,由社工師教爺爺奶奶包粽子,並將裡面的餡料食材換成容易入口的糖果餅乾,體驗不同粽料包法。餅乾糖果當餡料 避免油膩膩豐原醫院社工師劉孟欣表示:小時候看著很多人跟媽媽包粽子,媽媽包粽子的速度又很快,每顆粽子包起來有菱有角超厲害,因此跟著學習,記得第一次練習就包了1000顆,從沒有菱角的粽子,慢慢修正到自己滿意,這一包已經10年。今年護理之家護理長想在端午佳節前夕安排懷舊風,於是提議包粽子體驗,將粽子裡的豬肉、糯米等餡料,換成坊間常見的餅乾糖果,劉孟欣也親自教導爺爺奶奶及護專實習學生,讓爺爺奶奶在包粽子時,不只不會弄得油膩膩,也可以裝進喜歡吃的糖果餅乾,不至於讓不易消化的糯米體,造成爺奶飲食困擾又能體驗包粽子的樂趣。折粽葉、綁繩還能訓練手眼協調豐原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護理長林汝虹表示,住在護理之家的爺爺奶奶們知道有包粽子活動都非常期待,當粽葉拿到他們面前,還有爺爺聞一聞粽葉,即使不太會包,也在社工教學下,慢慢完成一顆屬於自己的粽子,甚至還有阿嬤包上癮,跟學生說還想再多包幾顆,並分享當年自己年輕時包粽子的趣事。豐原醫院復健科主任蘇希洵表示,折粽葉、食材封口、綁繩、打結等包粽子動作,看似簡單卻能藉機訓練長者的手指靈活度,及手眼協調功能,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是項不錯的活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