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

追劇也要護眼 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眼力

追劇也要護眼 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眼力#追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民眾減少出門,放假宅在家中追劇、打手遊,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承受強烈藍光及影像閃動刺激,疲勞、乾澀、血絲,視神經、血管易生病變,嚴重恐致失明,因此除適當用眼,更要懂得用食療護眼。亮眼ABC 補充3大維生素營養師陳怡瑄表示,攝取護眼7大營養素有秘訣,維生素A、B群、C又稱「亮眼ABC」,A能維持黑夜中視覺、滋潤眼睛,從肝臟、蛋黃、牛奶及奶製品、魚肝油,胡蘿蔔、花椰菜、南瓜、芒果、菠菜等深綠或深黃蔬果取得。B群中,B1參與醣類代謝,產出能量供給視神經,眼睛疲勞,從糙米、燕麥、玉米等全穀類取得;B2缺乏時眼睛易乾澀、眼球結膜充血、角膜炎等,B12則可預防視神經傷害,從牛奶、奶蛋製品、肝臟、蛤蠣及深綠色蔬菜可獲取營養素。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眼睛的微小血管韌性和修護細胞,也有助維持水晶體透明度,降低形成白內障,三餐攝取適量花椰菜、青椒、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及番茄等深綠蔬菜,可達到最佳的抗氧化效果。黃花3鋅 葉黃素Omega-3護眼此外,護眼還有「黃花3鋅」,即葉黃素、花青素、玉米黃素、Omega-3、鋅;陳怡瑄營養師表示,3C藍光恐致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可減輕眼部因藍光傷害,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多吃深綠色、黃紅色蔬果,並搭配油脂可提高吸收率。花青素、Omega-3和鋅則能減少水晶體、視網膜、感光細胞等傷害,提高對光的敏感度,也改善眼睛疲勞;花青素多存在茄子、葡萄等紫紅色蔬果,Omega-3則在深海魚、蝦油脂,鋅在全穀雜糧、堅果種子、動物肝臟、紅肉、帶殼海鮮等。打電腦每15分鐘放鬆休息陳怡瑄提醒,眼睛是靈魂之窗,受損不易修復,民眾須重視其健康,而從飲食獲得正確營養可保護眼睛,也要適當用眼,避免長時間盯電腦、手機螢幕,每隔15分鐘讓眼睛休息放鬆,都有助於眼睛健康。

沒日沒夜一天追劇50集 OL罹患飛蚊症

沒日沒夜一天追劇50集 OL罹患飛蚊症#追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0歲的張小姐因為今年春節假期無法出國,也不想去景點人擠人,因此待在家裡沒日沒夜的追劇,甚至一天可以追完一部五十多集韓劇。最近,張小姐發現看東西經常閃著亮光,時不時還有黑影在眼前飄,而且感覺看東西不如以前清楚,擔心眼睛出問題,立馬就醫檢查,診斷為飛蚊症。飛蚊症別輕忽 嚴重可能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衛福部臺北醫院眼科主任林人傑表示,像張小姐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每逢假期過後都會出現一波就診潮,半天的門診時間就可能看到十幾個飛蚊症案例,比例高達兩成。主要原因是春節期間熬夜不睡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和玩手機,導致眼睛過度疲勞,而產生飛蚊症。隨著生活及工作的智能化發展,上班用電腦,下班玩手機的現象很普遍,使得「飛蚊症」罹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年輕族群,更應該加強保護視力。飛蚊症典型症狀會有一點兩點的黑影在眼前飛來飛去,有時看得到黑影,有時候又看不到,有些在暗處還會伴有閃光感。通常只要適當休息,用眼時間不要過長,每隔一小時讓眼睛休息5至10分鐘,避免眼睛過度勞累,就可以預防。但如果眼前黑影短時間會突然迅速增多,並成堆成群的出現,甚至遮住視野,可能已經造成眼睛的傷害。這時千萬不能忽視不理,應盡速就醫治療,否則嚴重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3個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林人傑提醒,平時要多鍛鍊身體、適當休息,避免過度用眼,關注自己眼睛的狀況。若眼睛疲勞不適,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1.遠近調節:訓練眼部的內直肌和睫狀肌,將左或右手的食指放在眼睛平視的位置,雙眼專心注意食指,將食指從遠到近慢慢移向自己的鼻頭位置,最後眼球會向鬥雞眼一樣向內看,重複幾次動作。2.眼球轉動:兩眼依序朝向上、左上、左、左下、下、右下、右、右上的方向看,以順時鐘、逆時鐘方式轉動眼球,舒展眼球附近較少用到的肌肉,可以消除疲勞。3.配合眼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讓眼睛獲得完全的休息。

春節連假熬夜打牌追劇 當心慢性病加劇

春節連假熬夜打牌追劇 當心慢性病加劇#追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過年期間闔家團聚,少不了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但國外研究指出,睡眠剝奪不僅可能造成衰老加速,更可能與失智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癲癇發作等許多疾病有關,最嚴重可能猝死。近日一名38歲患有癲癇的男子,過去皆規律用藥,控制良好,但近期因工作量大,近一周都在熬夜趕工,使癲癇症狀頻繁發作,日前被妻子發現失去意識倒臥在床上,就醫經衛教及調整藥物後,病情已獲得改善,不必心慌慌,可以健康過好年。睡眠不足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清理 失智風險增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鄒儲蔭指出,熬夜可能縮短睡眠時間。而人類在睡眠時,外在感官如視覺、聽覺或觸覺等訊號雖傳不進大腦,形成沉睡狀態較無反應,但大腦其實仍持續活躍運作著,會將白天的訊號重整進海馬迴,而後再到新皮質去做記憶鞏固,進而轉變成長期記憶,對於學習新事物可說是相當關鍵的程序。另外也有國外研究指出,大腦中的膠狀淋巴系統會在睡眠期間藉由動脈搏動來驅動運轉,相關研究已指出可能與清除掉α-突觸核蛋白與β澱粉樣蛋白兩種廢棄蛋白質產物的排毒清理機制有關,若這些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被及時清理掉,將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無法透過補眠修復 建議每晚睡眠不少於7小時此外,睡眠不足也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包括肥胖、中風和心臟疾病,曾有研究指出,與睡眠時間多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症;而與睡眠時間為6到9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0%。「不管是睡得太少或睡眠片斷化,都可能會傷害腦神經,使人認知功能減損,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心血管系統,而且這種傷害可能是無法透過補眠來修復的。」而睡眠需求會依年齡與個體而有不同,6到9小時都算正常的睡眠時數,但建議仍要在合適的時間入睡,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將影響血清素、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無法順利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生理時鐘將受干擾出現紊亂,大腦也可能無法正常執行腦細胞廢棄產物的清理,進而產生一連串負面的生理效應。鄒儲蔭提醒,維持規律睡眠、睡前應避免做太激烈的事情和飲用刺激的飲品、入睡環境要保持舒適放鬆,白天最好有適度的光照,睡眠時燈光不建議調亮;而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症、睡眠片斷化、因頻尿、不寧腿問題干擾睡眠等疾患者,應尋求科醫師的評估,及早就醫治療,為健康把關。

追劇也要護眼 專家教你吃出好眼力

追劇也要護眼 專家教你吃出好眼力#追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民眾減少出門,宅在家中追劇、打手遊,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承受強烈藍光及影像閃動刺激,疲勞、乾澀、血絲,視神經、血管易生病變,嚴重恐致失明,因此除適當用眼,更要懂得用食療護眼。亮眼ABC 補充3大維生素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怡瑄表示,攝取護眼7大營養素有秘訣,維生素A、B群、C又稱「亮眼ABC」,A能維持黑夜中視覺、滋潤眼睛,從肝臟、蛋黃、牛奶及奶製品、魚肝油,胡蘿蔔、花椰菜、南瓜、芒果、菠菜等深綠或深黃蔬果取得。B群中,B1參與醣類代謝,產出能量供給視神經,眼睛疲勞,從糙米、燕麥、玉米等全穀類取得;B2缺乏時眼睛易乾澀、眼球結膜充血、角膜炎等,B12則可預防視神經傷害,從牛奶、奶蛋製品、肝臟、蛤蠣及深綠色蔬菜可獲取營養素。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眼睛的微小血管韌性和修護細胞,也有助維持水晶體透明度,降低形成白內障,三餐攝取適量花椰菜、青椒、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及番茄等深綠蔬菜,可達到最佳的抗氧化效果。黃花3鋅 葉黃素Omega-3護眼此外,護眼還有「黃花3鋅」,即葉黃素、花青素、玉米黃素、Omega-3、鋅;陳怡瑄營養師表示,3C藍光恐致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可減輕眼部因藍光傷害,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多吃深綠色、黃紅色蔬果,並搭配油脂可提高吸收率。花青素、Omega-3和鋅則能減少水晶體、視網膜、感光細胞等傷害,提高對光的敏感度,也改善眼睛疲勞;花青素多存在茄子、葡萄等紫紅色蔬果,Omega-3則在深海魚、蝦油脂,鋅在全穀雜糧、堅果種子、動物肝臟、紅肉、帶殼海鮮等。打電腦每15分鐘放鬆休息陳怡瑄營養師提醒,眼睛是靈魂之窗,受損不易修復,民眾須重視其健康,而從飲食獲得正確營養可保護眼睛,也要適當用眼,避免長時間盯電腦、手機螢幕,每隔15分鐘讓眼睛休息放鬆,都有助於眼睛健康。

帶耳機追劇突失聰 未及時治療損聽力

帶耳機追劇突失聰 未及時治療損聽力#追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熱愛帶著耳機追劇又有熬夜習慣的28歲上班族小靜,某日下班追劇時,突然發現左耳機沒有聲音,連換了兩副耳機後,左耳依然聽不見,趕赴急診掛號,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醫師表示若就醫有所延誤,恐怕較難恢復聽力。所幸小靜即時就醫,且經類固醇與高壓氧治療後,聽力恢復八成,近期已開始恢復正常生活。耳中風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張家宸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又被稱為「耳中風」,發生的原因多為不明病因,但也可能與壓力、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外傷、內分泌、血管阻塞或腫瘤有關。若確診為突發性耳聾,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建議在發現聽力有異狀時,3天內就醫,並在2週內接受積極治療,以挽救受損的聽力,因為若延誤就醫,過了黃金治療期,聽力恢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類固醇加高壓氧治療 助聽力恢復目前針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式,以類固醇治療為主,高壓氧治療為輔,類固醇可透過口服、耳內注射針劑或靜脈注射進行,臨床上,若於病發兩週內施以類固醇治療,大多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若再加上高壓氧治療,約有3/4的病人會感受到明顯的聽力進步。高壓氧助修復改善缺氧狀況高壓氧治療為在高壓氧艙內,透過吸2倍大氣壓力的純氧,使病人血漿中氧氣量大幅提升,以幫助組織修復、改善病變組織缺氧狀況與促進損傷細胞的新陳代謝,進而達到重建組織細胞的目的。危險族群為長期疲累、熬夜、壓力大青壯年張家宸醫師指出,突發性耳聾發病的族群,並不限於年長者,青壯年尤其是長期疲累熬夜壓力大的族群較容易發生。一旦發生後,若要治療效果好,便必須及早治療。一般若標準類固醇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會建議加上救援治療(耳內注射及高壓氧),以求在兩週內盡量恢復聽力。而高壓氧在突發性耳聾的治療上,對年輕人及初始聽力損失較重的病人特別有效。因此,考量聽力對年輕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十分重要,建議若突然單側聽力變差或突發耳鳴、頭暈等症狀,應及早就醫,確保聽損狀況獲得控制。若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除及早治療外,也建議調整作息、適當休息與充足睡眠,以避免再次復發。 

每日追劇超過3小時!眼睛將提早GG

每日追劇超過3小時!眼睛將提早GG#追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調查顯示,台灣人在每日3C(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用眼的總平均使用時數首度飆破10小時,達10.7小時!國人扣除睡眠時間,幾乎2/3的時間都泡在3C!超過6成國人使用3C主要在觀看影音節目,尤其30歲以下年輕族群有1/3的人一看就長達3小時以上,再加上小螢幕的使用趨勢,這樣的用眼習慣讓眼睛健康拉警報;調查中更發現,10到19歲青少年乾眼症的比例相較去年也大為提高。約1/3年輕人 每日追影片超過3小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孫啟欽醫師表示,全民護眼趨勢調查今年已進行到第五年,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每日3C用眼時間逐年增加,今年首度超過10小時。孫醫師強調,這次調查可觀察到國人用眼時間拉長的脈絡,國人中有85%會觀看網路影音,其中又有71%是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影音觀看也是超過六成(64%)國人使用3C產品最主要目的。相較於過去的電視大螢幕收看行為,現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從智慧型手機平均使用時數自去年的3.3小時,今年攀升至3.6小時,成長幅度逐漸加大,小螢幕已是擋不住的趨勢。雪上加霜的是,各式網路影音的興起,影響年輕族群拉長小螢幕的用眼時間,其中10代、20代年輕人中,可說是”嗑影音”族群,近半訂閱超過10個以上的YouTube頻道,其中有1/3 (32%)的年輕人每日觀看網路影片時間超過3小時,如同上癮般地「嗑影音」,恐導致年輕世代眼睛健康GG了。影音看不停 青少年、老年人乾眼問題加重!今年的調查也發現,81%的國人有確診的眼部疾病,其中以屈光不正(如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等)、乾眼症、白內障位居前三位。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確診「乾眼症」比例落於青少年(71.6%)及老年人(82.7%)」兩端年齡層為最高。孫啟欽醫師表示,長時間觀看影音,眨眼次數會減少,致使乾眼症的發生率提高。一般乾眼症好發於50-59歲族群,但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統計,青少年族群的乾眼症比例在過往已有倍增的趨勢;目前青少年沉迷影音,是否在過度用眼的狀況下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罹患乾眼症的比例,值得關注。護眼SOP 懂看321口訣僅27.8%民眾定期眼睛檢查!「護眼SOP - 懂看321」口訣,落實護眼觀念!2018年開始提倡的「護眼SOP」(Shorten:縮短近距離用眼時間;Outdoor:走出戶外讓眼睛適度休息;Prevention:預防眼疾定期健檢);今年,希望透過「懂看321」口訣來設定個人護眼的KPI,幫助國人們依此真正落實護眼行動於日常!(3)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2)每週至少2次戶外活動(1)每年眼睛檢查至少1次孫啟欽醫師提醒,長時間近距離緊盯螢幕,除了眼睛睫狀肌容易緊繃、眼睛容易感到疲勞,導致屈光或乾眼問題;若又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觀看可能造成視網膜潛在危害,也可能讓白內障提早報到。根據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2017年在10歲到30歲之間的青少年及青年人口中,就有3,329位因為白內障而就醫,相較於前一年,增加了5.4%,甚至直逼60歲到69歲的老年族群(增加6%),不可不注意!

放假久坐追劇玩手遊 國中生發痔瘡

放假久坐追劇玩手遊 國中生發痔瘡#追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國中男生因肛門腫脹坐立難安而求醫,醫師以肛門鏡檢查發現肛門口有一顆3公分大的「痔瘡併血栓」病灶,造成原因恐是連日熬夜玩手機遊戲引發痔瘡。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提醒,智慧手機普及後,臨床上已出現痔瘡年輕化現象,生活作息不要被3C產品操控,以免影響身體健康。林醫師進一步了解家族史,此名國中生的爸爸也有痔瘡病史。林北江醫師指出「家族史遺傳會讓子女體質比較容易發作痔瘡」。孩子放假後作息大亂,連續幾天熬夜上網追劇、久坐玩手機遊戲,再睡到自然醒,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在不正常的壓擠下血流不順,導致靜脈曲張,引發肛門出血或疼痛。痔瘡的產生與肛門邊緣靜脈叢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靜脈擴張形成血管瘤有關,根據發生的部位,痔瘡可分為內痔和外痔或兩者混合,它平時沒有症狀,但惡化時常會發炎、疼痛或出血症狀。造成痔瘡常見的原因: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好發年齡為20至60歲,而痔瘡的高風險群為長期便秘、蔬果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長期臥床或懷孕婦女等族群,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久坐或久站、排便時用力過度、長期便祕或腹瀉、懷孕時下腔靜脈壓力增加、舉重、家族遺傳等。痔瘡常見的病症:1)出血,解便時出現少量鮮紅血漬。2)痔脫或脫肛(脫肛是因肌肉老化,引起內外括約肌自肛門脫落而出的現象)。3)肛門疼痛。4)肛門灼燒感、便意感、膿瘍形成。痔瘡也會引發併發症,例如:脫肛、出血過多導致的慢性貧血或腫脹、組織壞死等症狀。避免痔瘡發生的方法:1)生活作息正常,放假期間仍應維持正常作息2)不要帶手機進廁所,避免排便過久3)飲食方面少糖、少刺激食物,儘量採用高纖飲食,如蔬菜、木瓜、香蕉、番茄、奇異果、黑木耳、黑棗果乾等。4)避免久站、久蹲或久坐,上班族在辦公室最好每100分鐘起來倒水喝起來動一動。5)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6)每日至少喝水2000cc(每小時200-300cc)。罹患痔瘡年輕化 術後維持也很重要一般的痔瘡多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少數因痔瘡出血厲害、無法久坐、疼痛不適等因素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至於痔瘡手術後的注意事項,手術前可先練習溫水坐浴(泡盆)5-10分鐘,術後泡盆就能駕輕就熟。林醫師說「痔瘡併血栓」屬於外痔,前幾天的急性期會讓屁股變得很敏感,就算不碰也很痛,門診的處理方式可以打麻藥後把血塊取出,達到緩解疼痛目的。由於國中男生求醫時已過急性期,痔瘡被碰到才會痛,所以開藥膏塗抺並囑咐泡水坐浴以加速消腫、減緩不適。林醫師強調「肛門出血、疼痛並不等於痔瘡」,千萬不要因為害羞而諱疾忌醫,尤其臺灣大腸癌發生人數與死亡人數年年快速增加,有症狀最好由專科醫師檢查,排除重大疾病可能性,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追劇過勞致手麻?副木緩腕隧道症候群

追劇過勞致手麻?副木緩腕隧道症候群#追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時間使用電腦打字、使用滑鼠、滑手機、上網聊天、購物,再加上姿勢不良及過度疲勞,導致手麻及下背疼痛等問題,誤以為是血液循環不佳,卻不知此為神經病變引起的「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 可簡單自我檢查「腕隧道症候群」是常見的神經病變。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李信賢教你簡單方法自我檢查。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理學方法,雙手手指朝下與手臂呈90度,兩手背互靠並持續一分鐘,如手指出現麻木或刺痛,就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他表示,通常病人手部感覺會變遲鈍,尤其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嚴重時手部肌肉會出現魚際肌萎縮,手握力會變差。李信賢表示,神經傳導檢查也可偵測出正中神經通過腕隧道時傳遞速度變慢。臨床上有位50歲陳女士從早到晚洗鍋盤,又迷上手機追劇,某日騎機車回家,發覺催油門時右手手指麻木、睡覺時也會因手麻而醒來、拿東西時又常抓不住而掉落,因害怕要手術而不敢就醫,直到左手也出現症狀才就醫求助。常甩手 是腕隧道症候群病人共同特徵手麻原因包括:腦部病灶、頸部脊髓病灶、頸椎神經根病變、周邊神經受壓迫、周邊神經受傷,腕隧道症候群屬於周邊神經受壓迫。陳女士腕隧道內部壓力壓迫正中神經而手指麻木,甚至無力握住任何物品,此類壓迫好發於工人、家庭主婦和手機玩家,病人大多手腕活動量大、手需長期抓握東西,因手腕過度彎曲、屈背或用力抓握都會增加腕隧道壓力,時間一久神經就會受傷。而李信賢醫師表示,常甩手是腕隧道症候群病人共同特徵。正確配戴手腕副木 六成病人3個月內會痊癒李醫師依陳女士手腕結構,訂製一雙手腕副木在夜間配戴。兩周後回診,陳女士的手竟然不麻了。李醫師解釋,夜間配戴副木是目前醫療文獻推薦的首選治療方式:原理是手腕副木將手腕固定在正中央,使正中神經承受壓力最小,就能讓神經自行修復,約有六成病人三個月內會痊癒。治療方式從口服藥物到體外震波治療 嚴重可手術李信賢醫師提醒,腕隧道症候群病人要減少手腕使用量,避免長時間抓握東西。除配戴手腕副木,口服類固醇與局部類固醇注射皆能有效改善症狀,物理治療則可選用超音波與雷射,以及目前最新研究顯示的「體外震波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腕隧道治療要趁早,如保守療法效果不彰時,以手術切開橫腕韌是最終的治療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