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

清明連假出遊會暈車?注意5種人不適合吃暈車藥

清明連假出遊會暈車?注意5種人不適合吃暈車藥#暈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即將來臨,防疫之餘想開心出遊,又怕暈車不舒服?許多人會提早服用暈車藥來預防不適症狀。但是暈車藥並非人人適用,該如何避開用藥地雷呢?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為大家說明使用暈車藥的注意事項,掌握用藥安全,旅途更安心。暈車藥可減少接收過多訊息 避免大腦感到混亂當你感受到暈眩、想吐等不適的暈車、暈船或暈機等症狀,統稱為「動暈症」,這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三個感覺管道:視覺、前庭覺、本位覺,三者感受的訊息不一致,使大腦感到混亂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暈車藥能協助身體阻斷過多的訊息,減輕或避免動暈症的相關症狀。市面上最常見的暈車藥,以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品及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抗膽鹼藥品為主。一般暈車藥分為口服和貼片等劑型,口服劑型於搭乘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貼片至少在搭車前4小時貼於身體無毛髮處,例如耳後,才能發揮效果。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忘記提早服用暈車藥,導致藥效不佳。食藥署提醒,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因每種藥品效果與持續時間不一,若不注意可能會因過量而造成危害。藉由改善空氣流通、坐在相對平穩位置減少暈車常見的暈車藥副作用包含口乾、尿液滯留、嗜睡等,許多藥品不適合與暈車藥一起服用,例如感冒藥、抗過敏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成分,若同時使用恐會加重副作用;而失智症藥品的作用機制有些與暈車藥相同或衝突,若同時服用,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部分暈車藥可能會引起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需駕駛或操作危險器械者亦不建議使用。以下五大族群,不適合使用暈車藥:*良性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因暈車藥會抑制尿液分泌,會使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狀加劇。*青光眼患者:可能造成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加重。*6歲以下孩童:因肝腎功能發育未完全,不易代謝藥物。*高齡者:常服用多種慢性病藥,不同藥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且因肝腎機能較差,更容易產生副作用。*懷孕未滿3個月的孕婦。食藥署提醒,不適合服用暈車藥者,可由改善空氣流通、坐在交通工具內相對平穩的位置,以減少動暈症的症狀。此外,購買暈車藥時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且勿將藥品分享親朋好友,以免不適合的族群在使用後產生不良影響。

春節長途旅行 醫師教避免暈車秘訣

春節長途旅行 醫師教避免暈車秘訣#暈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將來臨,全家大小出門遊玩、返鄉,難免遇到塞車、遠途、路況不佳,小心「暈車」導致頭暈、冒冷汗、噁心、嘔吐。5歲黃小弟每次與家人出遊,只要車程時間稍長,就會嘔吐、冷汗直流。暈車平衡系統失調 幼童、老人等4族群最易發生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說明,暈車在醫學上稱為動暈症,是在活動、移動、運動過程中,平衡系統受到干擾,產生失調出現的症狀。可透過充足睡眠、飲食補給、視覺專注、藥物輔助減緩不適。容易發生暈車的對象有下列4種:1)內耳神經、中樞神經系統不協調、有系統性疾病/如三高患者、內耳患疾、慢性眩暈症、梅尼爾氏症,會因無法即時平衡車子帶來的臨時震動而不適。2)幼童/幼童的前庭神經系統與視覺及本體感覺協調作用尚未成熟,特別容易受顛坡路面影響,出現暈車症狀。3)年長者/年長者血液循環不好,在長途車程中久坐,血液沉積在下半身,無法充分供應內耳神經,就會發生暈車。4)精神狀態不佳/如睡眠不足者、空腹者、身體虛弱者皆容易因生理狀況不穩定、血糖過低出現暈車。如何預防暈車?黃韻誠醫師表示,生理狀態非常重要,除了出遊前一天吃好、睡好,養足精神,如果是容易暈車但會開車的人,建議由此人開車。因為當駕駛認真注視前方時,腦部會抑制頭暈,因此鮮少駕駛暈車;但乘客一直看車外風景,反而會因「視覺跳動」使頭暈更嚴重。孩童使用暈車藥 經醫師處方避免過量黃韻誠醫師建議,出發前可使用暈車藥及頭暈貼片,降低不適情況發生。一般藥品劑量皆以成年人為主,孩童較不建議使用。家中若有小孩或多重用藥的年長者需要長途旅行時,可前往住家附近醫療院所簡單評估,開立處方藥較安全。許多民眾噁心、頭暈時,會擦拭清涼藥膏做緩解,然而黃韻誠醫師表示,此類成藥成分以薄荷為主,雖能稍微促進血液循環,卻沒有實證指出能明顯改善暈車。手機亮光會刺激眼底視網膜反應,加遽對平衡系統的影響導致頭暈,乘車時也要避免緊盯手機,做好周全的準備,才能享有平安愉快的旅途。

神奇!暈車嘔吐含薑可紓緩

神奇!暈車嘔吐含薑可紓緩#暈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講到薑這味食材,大家應該都看過和吃過,但是小小一個薑,學問可不少,薑可細分為嫩薑、生薑、老薑、乾薑、炮薑,嫩薑一般在做醬料使用,例如,吃小籠包時就一定要來點紅醋配嫩薑才夠味,生薑則是一般家庭中最常見的食材,不管是拌炒蔬食或清蒸鮮魚都常會使用薑來提味去腥。容易水腫 應生薑、薑皮一起煮而老薑就是煮麻油雞絕時對不可少的,用小火炮香老薑,透過老薑的辛辣味來帶出麻油的香味,麻油雞湯是產後進補不可少的傳統,但是在料理麻油雞湯時,不要削去薑皮,生薑皮可是有特別的功效,薑皮消水腫的效果特別好。如果容易水腫或是產後水腫,在煮菜時可千萬別削去生薑皮,加上生薑本身性味為溫性,而薑皮是涼性,兩種齊下,剛好中和薑的溫性,也比較不會上火。容易胃痛或嘔酸水、經痛 適合吃薑生薑性味辛溫,能散風寒、化痰、溫中、止嘔,若是為熱性疾病,簡單的說就是伴隨發燒或發炎的狀況或咽喉疼痛、身體發炎或皮膚有腫癢痛,就不適合吃薑,以免造成疾病的加重。而容易胃痛或嘔酸水,或平常生冷過食導致的胃痛,都適合平常就吃些薑的料理,怕太辛辣的人也可選擇蜜薑或鹽醃的薑,女性朋友如果容易在經行疼痛,生薑有溫中止痛的功效,下次月經時,喝些熱熱的紅棗薑湯能幫助緩和經痛。暈車、暈船 含著生薑能減緩在藥用的薑則細分為三種:生薑、乾薑、炮薑,功效各有不同。生薑發表行水,所謂發表即發汗之意,而行水則是排除身體過多水分,產後煮食多用之,可以利水消腫(煮時不可去皮,功效才大)。• 乾薑乃晒乾者/乾薑則較辛辣,溫熱之性比生薑和炮薑更強。• 黑薑乃炮黑者/炮黑的薑留有溫性,但不易上火。生化湯中使用是炮薑,亦取其性溫卻不上火,適合有虛火體質者服用。小小一個薑,除了上述的功效外,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就是能止嘔定痛,如果怕暈車、暈船,搭車或搭船時,試著口中含著生薑,便能減緩暈車欲嘔的不適感。若是不小心扭傷了腳,局部腫痛不適。薑汁便能加速局部循環 達到消腫止痛除了針灸服藥外,也可以自行榨些薑汁加上麵粉,外敷在腫痛處,一般建議敷一到兩小時便可洗去;一天敷一次便可,透過薑汁便能加速局部循環,達到消腫止痛之功。但這是輔助方法,如果有受傷仍要先看醫師較妥。(本文摘自/廚房裡的中醫師/商周出版)

暈車、停經後腹脹感 竟讓她發現罹卵巢癌

暈車、停經後腹脹感 竟讓她發現罹卵巢癌#暈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62歲張小姐是一名醫護人員,一向注重健康、崇尚有機飲食,從不曾暈車的她,在101年間第一次出現暈車不適,再加上停經後卻出現月經來潮才會有的腹脹感,警覺到不對勁,於是主動就醫並向醫師要求做超音波檢查,沒想到竟發現罹患卵巢癌第三期(3c)。雖然她積極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但卻在去年9月回診時發現復發,然而她不願放棄任何讓自己後悔的機會,選擇接受醫師建議新的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並保持「吃得好、睡得好、過得好」3原則,力戰3c期卵巢癌,6個月以來,癌指數穩定維持於個位數。卵巢癌半數發現已晚期 致死率高卵巢癌是女性第9大癌症,每年新增一千二百多名新患者,但因為人數較少,常容易被忽視。台灣婦癌醫學會屠乃方理事長表示,根據台灣過去34年的癌症登記統計,女性每十萬人口中,卵巢癌發生率已上升4倍之多,而罹癌人數成長近10倍之多。卵巢癌素有「沉默殺手」之稱,因早期卵巢癌可能毫無症狀,或常以腹脹、腹痛、便秘、腹瀉、容易有飽足感、頻尿、腰圍體重增加、疲倦、背痛等症狀表現,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實在難以讓人直接聯想到卵巢癌;加上容易誤診,約有5成患者發現罹癌時已是卵巢癌晚期,而使得卵巢癌治療不易、致死率高,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8位。標靶藥+化療 降低5成惡化風險屠乃方理事長表示,過去卵巢癌治療方式有限,標準治療包括手術及化學治療等,但大約2成患者在接受化療六個月內復發,而即使治療有效,六個月後復發比例相加仍有6成之多,然而在未有新藥物出現的情形下,患者只能持續使用化療,復發後的卵巢癌治療陷入瓶頸。睽違已久,復發性卵巢癌終於有了化學治療以外的新選擇。屠乃方理事長指出,以往復發性卵巢癌治療,如單用化療僅有約6成的治療反應率,不過目前衛生福利部已核准以標靶搭配化療,用於復發性卵巢癌治療,讓患者的治療反應率大幅提升,達到近8成的治療反應率,平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延長至1年,降低5成的惡化風險,且能改善卵巢癌常見的腹水症狀,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比起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女性朋友對於卵巢癌相對陌生。屠乃方理事長提醒,卵巢癌如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五年存活率較高,患者也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建議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即使治療後復發也不要輕言放棄,隨著藥物進展,仍有新的希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