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

專業女中醫師利用耳穴減重告別假性飢餓

專業女中醫師利用耳穴減重告別假性飢餓#迷走神經

秋季是天氣變化大的季節,假性飢餓就在這時最常發生,明明没什麼動,肚子又不餓但是就是想吃東西,吃得也比平常還多,食慾就是特別難控制,成了冬季肥的最大因素。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在氣溫低的情況下,尤其是晝夜溫差大的季節,人體內的胰島素在早晨處於分泌低點,到了傍晚則上升到分泌高峰,因此相較於夜晚,白天屬於身體脂肪比較不容易囤積的時候,再加上冬天身體也比較容易消耗掉熱量,因此早餐可以吃得豐盛、飽足一點,一來可以補充白天所需的熱能與活力,二來,早餐吃得豐盛些,中午與晚上就比較不容易感到饑餓。尤其在冬天,身體一旦沒有獲得足夠的能量,饑餓暴食的程度會是夏天的兩倍以上。此外冬天更需要放慢飲食的速度、細嚼慢嚥,如果狼吞虎嚥的吃下大量的食物,肥胖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此外冬天更要多喝溫水,水是身體不可或缺的成分,而40度左右的溫水更可以增加代謝、排除毒素、保持年輕、增加飽足等效果。溫開水更容易被身體所分布利用。而且喝水可以增加飽足感,三餐前或感到饑餓時, 先喝一杯溫開水,可以增加飽足感,也防防止假性饑餓造成的暴食喔。 康涵菁中醫師常常用使用耳穴減重,在衆多的減肥方法中,耳穴按壓減肥屬於較為健康的一種減肥方法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皮膚九竅、四肢百骸等部位,通過經絡與耳廓密切聯繫,故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之說。耳穴減肥法,旨在宣暢經絡,疏通氣血,宣肺化濁,利濕降脂。耳部血管較豐富,特別是在耳甲腔的三角窩,刺激該處的神經有調整機體代謝平衡失調的作用。耳穴減肥在西醫觀點來看可以剌激迷走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以抑制食慾以達到減肥的目的。耳穴常使用飢點、內分泌、胃、口、神門、三焦、肺、心等穴點,一次選二、三個穴點進行刺激即可。 但是耳穴基本上要找到正確的位置,還是需要專業的中醫師,自己在家可以簡單的做耳朵按摩操 step1 將手掌摩熱,覆蓋在兩耳上,前後來回地動20次左右。 step2 大拇指分鐘耳垂後,食指放入耳朵中,在耳朵洞中來迴轉動20次。 step3 用大拇指和食指,從耳朵上部到耳垂,輕輕地搓揉。 step4 將耳朵從外側往前側倒,輕輕地拉扯耳垂。 step5 再一次輕輕按摩耳洞、耳洞外側、耳垂、耳洞洞上方的凹處,用手指輕輕按壓。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開始減重的時候,只要持之以恆,通常二到三個禮拜就會發現體重下降,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體重往往停滯不再下降,很多減重的人幾乎都會感到氣餒,甚至於就放棄減重的目標,結果造成體重很快回升,脂肪又重新回到自己身上。經常減重的人都曾碰到停滯期,如果要遠離停滯期常會從三個面向來處理,第一是從運動方面著手,民眾可以增加運動量來提高新陳代謝率,譬如延長運動時間或提高運動強度,可以的話將運動量提升到每天快跑四十分鐘左右。平時飲食則要採低熱量高蛋白均衡飲食,在由中藥調理效果更可以加倍。

老婦久咳不癒 竟因掏耳而起?

老婦久咳不癒 竟因掏耳而起?#迷走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一位60歲的鄒姓婦女,到診間就診時表示自己一直咳嗽,一直說耳朵很癢,吃了很多藥都沒好,而且耳朵還很癢,後發現原來是婦人掏耳朵時,造成的咳嗽反射現象。後來請耳鼻喉科醫師將婦人的耳垢清一清,並提醒婦人別再一直掏耳朵,咳嗽症狀也因此改善。相信有些人只要出現「咳嗽」,會想說是不是自己肺部、或支氣管有問題,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張一誠表示,胸腔內科最常遇到的咳嗽的病人,像年輕族氣喘控制不良導致咳嗽、或是長輩因慢性阻塞性肺病造成咳嗽,但並非所有人的咳嗽都跟他的疾病完全一致。掏耳朵就咳嗽 是耳咳嗽反射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煜謙表示,有些人因外耳道有耳垢,伸手掏耳朵的過程中出現咳嗽,主要是掏耳朵的過程中,刺激到皮膚內的迷走神經,造成大腦一直錯誤認為有異物要跑到喉嚨,導致較敏感的人出現咳嗽反射動作,研究數據顯示,全世界大約 1.72%~4.2% 的人具有「耳咳嗽反射」。另外還有睡覺打呼的人、或是胃食道逆流的人,因為咽喉的刺激造成咳嗽。自己不要挖耳朵 更不要讓別人來清理耳垢太多也會讓耳朵發癢,但耳垢能防止異物侵入,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還能清潔耳道。到底需不需要掏耳朵?耳鼻喉科醫生表示,耳垢會自行掉落,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不需要特別去清理它。濕性耳垢不如乾性耳垢那麼容易脫落,所以真的有需要可尋求耳科醫生的協助。此外,除了自己不要挖耳朵,更不要讓別人來清理,特別是理髮廳的師傅或小姐,因為他們所使用的耳扒子可能帶有其他客人的細菌,加上來來往往的人員與灰塵,若碰上抵抗力弱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感染。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煜謙表示,如果咳嗽持續兩個禮拜都沒好,還是到胸腔內科做進一步的X光檢查,以儘早找出咳嗽的原因。

扯!一天暈到8次 原來神經傳導系統失常

扯!一天暈到8次 原來神經傳導系統失常#迷走神經

我們常常會在戲劇中看到嬌弱女主角動不動就昏厥、不省人事的誇張橋段,其實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會發生。光田綜合醫院近期就接獲兩起誇張病例,兩位20出頭的妙齡女生平時看似健康,但在走路、工作、洗澡甚至只是單純站著時,竟會無預警突然昏倒,其中一位一天還昏倒8次之多。經院方詳細的檢查診斷後,才發現是迷走神經異常所導致,醫師表示70%的昏厥都是迷走神經異常造成,這項病症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式, 但醫師要特別傳授民眾一個簡單的預防動作,可降低發作的頻率。主治的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表示,兩位患者都是年輕的女性,其中一位25歲的張小姐看似身體健康,但常工作到一半突然倒地昏迷,次數多時甚至每天昏倒7、8次,讓周圍的人飽受驚嚇。而另一位20歲、居住在台中的美國籍女大生昏倒頻率平均每週一次,前陣子全家去爬山,半途中突然發現女大生不見蹤影,家人急忙沿路搜索,才發現她無聲無息的倒在山路旁的草叢。家人擔心她要是哪天過馬路昏倒,被來車輾過恐怕不堪設想。這位美籍女大生看過幾家醫院,但或許是語言不通無法順利溝通,所以都沒診斷出原因,直到最近經友人建議到光田醫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尋求醫療服務後,才證實是迷走神經異常所導致。黃炳賢醫師表示,人類透過漫長的進化得以雙腳站立活動。但呈現站姿時,腦部位於心臟上方,所以心臟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送上腦部,負責傳達這項訊息的就是「迷走神經」,而患者就是因為迷走神經傳達訊息的系統突然失常,沒有把「加強心臟收縮張力」的訊息傳出去,造成血壓下降,腦部血液灌注不足,所以患者會驟然昏倒,通常2~3分鐘後才會慢慢醒過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症狀只會在站立時發作,坐著或躺著時都不會發生。根據研究調查顯示,50歲民眾約有75%的人過去都曾有過一至多次的昏厥情形,其中有70%就是因為迷走神經傳導異常所導致,其他30%可能是心律不整、主動脈梗塞等疾病造成,可先透過腦波、心臟超音波、斷層掃描等檢查將其他病因加以排除。黃炳賢醫師表示,這項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人,目前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好在大部分的民眾一生中發作的次數寥寥可數,對生活不會造成困擾,但若像這兩位患者般常常發作,恐怕對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他特別建議,有昏厥問題的民眾應儘快到醫院心臟內科或神經科接受詳細的檢查,若確定是迷走神經異常造成,在察覺有暈眩徵兆時可趕快交叉雙腳,雙手相扣向外拉,這個動作有助於讓血壓升高,將有機會避免昏厥發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