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

妙齡女輕忽小感冒!併發心肌炎險送命

妙齡女輕忽小感冒!併發心肌炎險送命#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感冒至診所就醫的26歲楊姓女子,原本不以為意,但5天後症狀不見好轉,且感覺胸悶、噁心想吐、肚子悶痛,因此轉往醫院治療,進一步檢查竟發現是「感冒併發心肌炎」,經心臟內外科、加護病房合力救治並裝設葉克膜維持體外循環三天後,心臟功能逐漸恢復,讓楊女脫離險境。醫師提醒千萬別輕忽小感冒,平時應加強自身抵抗力。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陳韋成醫師表示,楊姓女子持續低血壓與心律不整,於接受檢查與治療時,更發生心臟衰竭與休克等狀況,當下醫護團隊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及電擊、裝設葉克膜、主動脈氣球幫浦穩定心臟與血壓,再輔以連續性血液透析,才讓楊女生命徵象趨於穩定,在加護病房照護期間,醫護人員採集檢體並通報疾病管制局,由疾管局確認楊女為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發炎。心肌炎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心肌炎的發生,大多與病毒感染相關,如:克沙奇病毒、腺病毒等,這些病毒可能會大量聚集在心臟,攻擊心肌細胞,導致心肌發炎、進而使心臟收縮及傳導功能受損,甚至造成生命危險。心肌炎早期症狀可能出現嘔吐、臉色蒼白、精神不好、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也可能是一般感冒症狀。雖然心肌炎死亡率已大幅降低,但猛暴性心肌炎死亡率仍高達50~70%。感冒若有喘、胸悶症狀勿輕忽陳韋成醫師解釋,因感冒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炎,除非避免感冒,否則全年齡族群都可能發生,而且也與自身免疫能力緊密相關,建議除了從日常生活中把握健康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以提升免疫力之外,隨著秋冬季節到來,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也有助預防流感、抵抗病毒入侵。另外,陳韋成醫師也提醒,如果罹患感冒,數日後出現胸悶、喘等不舒服症狀,千萬不要輕忽,應及早就醫了解病因,以避免錯過治療時機。

心梗為沉默心臟殺手 注意徵兆勿輕忽

心梗為沉默心臟殺手 注意徵兆勿輕忽#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高血壓病史的吳姓63歲男子,日前在家突然感到胸痛、感覺無法呼吸、冒冷汗,且不舒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家人連絡119求助送醫,緊急送至部立苗栗醫院急診室。苗醫急診醫療團隊立即啟動「急性冠心症」救治機制,迅速完成心導管治療,讓患者順利康復出院。專業的醫療團隊 提供全天候緊急醫療服務部立苗醫院長李明輝表示,一般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相當高,而掌握搶救黃金期,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的關鍵。為加強提升鄉親生命安全的保障,苗醫導管室不僅擁有先進齊全的儀器設備,還有經驗豐富的心臟科專業醫師群,包含專任心臟內科醫師3位、心臟外科醫師1位,並於去年(107年)7月與台大新竹分院簽署合作案,可提供全天候24小時心導管緊急醫療服務,大大提高患者存活率,及增進患者恢復並健康出院的機會。搶救急性心肌梗塞 需掌握搶救黃金期蔡貴嶔主任進一步說明,按衛福部醫院緊急醫療能力重度級評鑑標準,心肌梗塞患者治療,從掛號到完成導線通過時間,小於90分鐘的案例,需達80%,而苗醫108年度心肌梗塞患者救治,百分之百小於90分鐘,平均為68分鐘,表現遠優於標準。蔡主任說,心肌梗塞是沈默的心臟殺手,民眾若出現有胸悶、胸痛、氣喘,有時還會合併冒冷汗、噁心等症狀,就要警覺可能是心肌梗塞發病前兆,應儘速聯絡119救護車送醫。最近天候漸涼,早晚溫差大,秋老虎發威,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蔡主任特別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病的民眾,日常要注意按時服藥且規律運動,並定期至心臟內科門診追蹤,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找上門來。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耳朵裡有個聲音嗡嗡響不停,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困擾,絕大多數的耳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表示有地方出現異常,提醒我們該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找出引起耳鳴的真正原因。若是有規律性的耳鳴,尤其是咻咻叫這種特別聲音,及合併眼瞼結膜及眼眶充血水腫,就要立即就醫,以免是血管病變,嚴重恐失明。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發行的《勞動力健康報第15期》,人的耳朵分為內耳、中耳、外耳,外界的聲波會經過外耳,引起鼓膜振動,使能量傳達到位於中耳的三小聽骨,同時把訊號放大、傳到內耳中的液體,再透過液體把能量傳給內耳,內耳的聽覺細胞才會產生電擊刺激神經,最後才傳到大腦,由大腦分辨聲波的訊號。日本耳鼻喉科醫師田英明指出,在聲音變成腦部訊號的過程中,若是某處出了問題,就可能會造成耳鳴。 出現耳鳴無需緊張 但也不能輕忽常見的耳鳴原因包括: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極端的壓力或創傷、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耳硬化症、梅尼爾氏症、睡眠障礙、細菌感染、聽神經瘤、鼻咽癌、偏頭痛、更年期失調、胃食道逆流、外耳病變、耳膜破洞、內耳聽覺細胞受損、聽覺中樞有問題……等,都可能造成耳鳴,所以一旦出現耳鳴的症狀,雖無需緊張但也不能輕忽。耳鳴與耳塞感、幻聽症狀不同耳鳴的症狀,會一直聽到單調、無意義的聲音,類似像嗡嗡叫的聲音。而飛機起降時、搭電梯或是登高山,常有一種耳朵悶住、塞住的感覺,其實這叫做耳塞感或耳悶感,和耳鳴不同。這時候壓力無法平衡,就會產生耳悶感,通常只要嚼口香糖,或是吞一下口水,耳悶感、耳塞感就會消失。幻聽則是耳內聽見有意義的聲音,不是外界的聲音,例如旁邊好像有人在你耳邊說話、喊你的名字,或是一直重複相同的音樂聲,這可能是精神出現異常的症狀。預防耳鳴的生活保健如果只是單純的耳鳴,和情緒、壓力有關係,要有效預防耳鳴發作,建議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幾項原則:1)遠離噪音環境,像工廠、機場、火車站、KTV、百貨公司等場所。2)避免聽大聲音樂,戴耳機或聽隨身聽時保持適度音量。3)禁止喝酒,因為許多人戒酒後,耳鳴會自然消失。4)不要暴飲暴食及吃過鹹的食物。5)避免從事壓力大的工作,因為用腦過度,缺乏休息,容易引起耳鳴。6)充足的睡眠,或是適度的休息。7)保持平常心,避免生氣、緊張、焦慮、情緒不穩。8)避免內耳毒性藥物,像某些利尿劑、阿斯匹靈等藥物,都會引發耳鳴症狀。當出現耳鳴的症狀,應就醫檢查,若有不明原因的持續性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臉麻或頭昏感應就醫檢查確定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七大症狀勿輕忽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七大症狀勿輕忽#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者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千萬別以為只是衰老症狀,應盡速至血液科檢查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是否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怪!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醫師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六、七十歲銀髮族。因症狀的特異性低,不少患者誤以為是年老的症狀,導致延誤就醫。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應秉持「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原則。屬於低危險群只要規律追蹤,切勿用偏方、另類療法。屬於中、高危險患者若經醫師評估需要治療,除了傳統化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外,國內目前已有兩款免搭配化療的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分別透過恢復癌細胞凋亡極致或抑制癌細胞增長,達抗腫瘤效果。國人應打破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迷思,了解疾病分期,並遵從醫囑追蹤、治療。老化海嘯來襲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警報響起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病例數約150-200人,平均年齡約66歲。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病人因健檢時發現白血球過高,或因為淋巴結腫大而求診。病徵不只是衰老症狀 當心七大症狀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常見七大症狀包含: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反覆輕微發燒、夜間盜汗、淋巴結腫脹、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症狀易與衰老症狀混淆,民眾應提高警覺。標靶治療 有望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目標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與提高存活率。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化學治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標靶治療三大類。其中根據臨床經驗,約六成患者經標靶治療效果良好,可降低未來復發機率,甚至有機會治療一段時間後可以停藥。誤信偏方險喪命 患者破財又傷身王銘崇醫師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與否需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大多數偏方含有類固醇,長期食用只會讓患者抵抗力更差。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支持 樂齡人生不打折王銘崇醫師呼籲,年長者應透過政府提供的免費老人健檢或是私人健檢,關心自己的身體症狀。若血液檢查結果有異,應立即至血液科進行進一步檢查。一旦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亦無須緊張,可依據疾病進展與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療程。

藥害症狀似普通過敏 6大前兆勿輕忽

藥害症狀似普通過敏 6大前兆勿輕忽#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藥物過敏的發生往往難以預期,而初期症狀與感冒或一般過敏相似,因此有不少病人忽視症狀的出現,未及時就醫或是輾轉就醫,而延誤治療黃金期,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就診民眾,注意服藥後身體反應,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處置,可降低嚴重藥害的發生。皮膚紅疹、喉嚨痛 恐為藥物過敏症狀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藥物過敏常見六大前兆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在服藥後數日內發生,也可能2至3個月才出現,包括:1) 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2) 破/口腔潰瘍3) 痛/喉嚨痛4) 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5) 腫/眼睛、嘴唇腫6) 燒/發燒服藥數週後才過敏 輾轉就醫延誤治療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審議藥害救濟申請案件時,曾發現有病人服藥數週後,出現皮疹、發燒、喉嚨痛等疑似藥物過敏反應症狀,分別到眼科、皮膚科等不同診所就診數次,但在病人沒有告知用藥史,醫療人員警覺性也不足情況下,僅被診斷為濕疹或上呼吸道感染,未能及時停藥,導致藥物不良反應惡化,直至全身水泡、黏膜嚴重潰爛才被診斷出可能是藥物過敏。因此,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用藥期間應注意服藥後身體反應,若出現一個以上的可疑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基金會也建議醫療人員,若遇病人出現疑似皮膚不良反應之症狀,應提高警覺病人是否服用可能造成嚴重過敏反應的藥品,及早給予適當處置;在處方降尿酸藥、抗癲癇藥等較高風險的藥品時,亦可讓病人適時瞭解藥物過敏可能症狀,並把握回診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