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

愛吃醃漬物、有家族史 小心胃癌上門

愛吃醃漬物、有家族史 小心胃癌上門#家族史

藝人徐華鳳6日因胃癌病逝於台中榮總,得年41歲,消息傳出讓人震驚;她的病逝或許也讓很多人會擔心,胃癌會不會找上我?到底為何會罹胃癌?要怎麼預防以及怎麼治療?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衛教文指出,若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則其他人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3倍,而愛吃醃漬物、燒烤以及菸酒不離身者也是危險群。(圖片翻攝自徐華鳳於2009年的婚紗照)根據統計,國內胃癌患者一年就新增2000多名,與民眾的飲食、生活習慣可說有很大關係。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嘉齊表示,胃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時,就已經確定是胃癌;一般胃癌的產生和飲食有極大的關聯,常吃醃漬物(如醬菜、醬瓜、鹹魚等)、燒烤的人較容易有胃癌,有抽菸、喝酒的人也是罹患胃癌高危險群,另外有家族病史的人也要多加注意。奇美醫院肝膽胃腸科郭樂明醫師指出,近年來為醫界及一般民眾所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也被認為是發生胃癌的危險因素,原因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導致的胃上皮細胞增殖,增加了細胞惡性變化的可能性。郭樂明醫師說,胃癌早期並無特殊症狀,然而隨著腫瘤的增大會逐漸出現一些徵兆,較常表現的症狀為上腹痛、上腹脹感、食慾減退、體重減輕以及胃出血。另外臨床症狀也可能依腫瘤發生位置而有所差異,如靠近賁門的胃癌呈現吞嚥不暢或吞嚥疼痛、腫瘤靠近幽門位置則會顯現阻塞症狀,如飽脹、嘔吐等。若是求診者出現嚴重腹痛,且併有延伸性下背痛或有異常腹脹,腹水現象,可能癌症已侵犯到後腹壁周圍組織以及擴散到腹腔內,此時已屬晚期癌症。徐華鳳在2008年年初進行檢查時,被驗出是胃癌第三期,已算是中晚期;郭樂明醫師表示,早期胃癌的定義為癌細胞只侵犯到胃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層,由於早期胃癌的預後良好,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5%,但中晚期胃癌患者存活率則降至10~40%,因此診斷早期胃癌是重要的課題。郭樂明醫師表示,胃癌的診斷方法有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以及上消化道X 光攝影。主要還是以胃鏡檢查容易確認病灶,並可同時作病理切片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尤其是早期病變以胃鏡檢查較為不易漏診,然而對於一些胃黏膜破壞不明顯或是黏膜下發展的腫瘤,有時則要靠X 光、內視鏡超音波或CT 配合檢查。另外,對於已經確定為惡性病變的病灶,胃鏡可以幫助認定癌症的分期,有利於決定後續的治療。郭樂明醫師提醒,胃癌治療原則上以外科手術為主,早期胃癌的治療率為90%以上,大部份優先考慮外科根除性手術,或視情況而定安排內視鏡或腹腔鏡手術。中晚期癌症因有周圍淋巴或器官的波及,因此手術治療並非根治方法,此時常需合併化學抗癌藥物治療或加上放射線治療。胃癌患者在手術後要怎麼吃?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指出,胃手術切除後,不管是全切除或是部份切除,都會影響它原本的消化及吸收功能。術後初期以全流質為主,少量多餐為宜,待3~5天之後假如一切順利,沒有嘔吐或腹脹情況,再慢慢調整到半固體食物如稀飯(不宜太濃稠),進而調整到軟固體食物。油炸食物或太油膩的湯類宜避免,假如怕營養攝取不足,剛開始可以買營養品補充,假如術後兩個月體重還是過輕,則要向專業醫療人員請教。

大腸癌的「警戒年齡」!遺傳很可怕

大腸癌的「警戒年齡」!遺傳很可怕#家族史

一位年輕人的父親和伯父都罹患大腸癌,父親罹癌的年齡倒推十五年,接近這位年輕人今年的年齡,竟被檢查出也罹患大腸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副院長鍾元強表示,這是恐怖的「十五變數」,也是遺傳性大腸癌的「警戒年齡」。呼籲在警戒年齡的民眾,就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以免後患。大腸直腸外科專長的鍾元強副院長表示,一般而言,四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最好能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因為大腸癌只要早期發現,其治療效果遠比其他的癌症要好,但這位年輕的患者因有家族性的大腸癌病史,依醫學臨床報告,當家族長輩在小於六十歲時被發現罹患大腸癌,將罹癌的年齡減十五年,就是其子女遺傳性大腸癌會開始發生的危險年齡,這是一項警戒性的推算。鍾副院長指出,千萬不要以為年輕不會罹患大腸癌,年齡不是問題,遺傳才是可怕,雖然目前健保局正推動免費大腸潛血篩檢,年齡五十到六十九歲的民眾每兩年可做一次,但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應從大腸癌的「警戒年齡」開始,最好每三年就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因為大腸鏡已被醫界公認最方便且準確度極高的大腸癌檢查的方法,如果民眾怕不舒服,目前已有無痛大腸鏡的做法。

有大腸癌家族史小心!運動疏果不能少

有大腸癌家族史小心!運動疏果不能少#家族史

有「台灣福爾摩斯」之稱的法醫楊日松,23日凌晨3點56分病逝台北國泰醫院,享壽84歲,外傳楊日松因為大腸癌病重辭世,由於家屬與醫院簽訂保密協議,未授權院方公布病情,加上先前總統李登輝也因大腸癌手術住院,讓外界開始關注「大腸癌」這個議題。 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99年死因統計,全國平均每天有12.8人死於大腸癌,其中臺中市每天佔大腸癌死亡的就有1.3人,主因是有些人還是喜愛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加上缺乏規律的運動、降低腸蠕動,導致大腸癌罹患率偏高。大腸癌一般好發的年齡層在50-70歲左右,男女好發率為1:1,尤其有家族史的民眾更容易罹患,如有罹患過潰瘍性直腸炎、得過乳癌、或甲狀腺癌、家族性息肉症或結腸癌等,或是有出現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便數次數改變、或是腹脹、腹痛、肚子有硬塊,都應該立即就醫檢查。預防罹患大腸癌的撇步其實很簡單,民眾只要多吃蔬果、定期運動、還有定期篩檢,就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呼籲,凡年滿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可免費做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至各醫療院所、或就近衛生所接受檢查接糞便潛血檢查,讓自己別成為下一個大腸癌的對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