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

持續腹痛併貧血 大腸鏡檢查揪大腸癌

持續腹痛併貧血 大腸鏡檢查揪大腸癌#持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大腸癌家族史且5年前曾做過大腸鏡檢查正常的65歲女性,半年前糞便潛血陰性,兩個月前發現貧血,最近兩周出現右下腹劇痛,經電腦斷層、大腸鏡檢查,發現位於盲腸的「大腸癌第三期」。55歲男性,右腎臟癌接受手術切除十年,有長期輕度貧血,出現右上腹痛持續三個月且體重減輕達六公斤,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逆流性食道炎」,經大腸鏡確認為位於右橫結腸的「大腸癌第三期」。76歲男性,三年前曾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並切除,近期因左上腹痛,糞便潛血呈陽性,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位於脾彎部的「大腸癌第二期」。78歲女性,長期便秘藥物治療有20年,因左下腹痛、排便顏色呈現灰白色,且便中帶血就醫,大腸鏡檢查發現位於乙狀結腸的腫瘤,切片確認為惡性,安排接受手術治療。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上述四個案例均有不明腹痛持續一段時間,且每次疼痛位置都相同,其中兩案例還合併有長期貧血,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罹癌。觀察常見症狀 定期篩檢大腸癌在癌前病變或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經由篩檢才得以發現,因此當出現症狀就醫時,常已是第二期或更嚴重,常見的症狀有:不明原因腹痛超過1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大腸癌不難預防,也並非絕症!邱展賢說,據衛福部107年統計十大癌症死亡率中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為第三高。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105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1個人罹患大腸癌,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看數字似乎很驚人,但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以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 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預防大腸癌從調整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做起!邱展賢提到,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加工肉品及高油脂食物,並戒菸酒;同時培養運動習慣,加強體重控制,避免過重。另外定期篩檢,才有機會早期發現,目前政府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多加運用,對於沒有不適症狀的高危險族群,應尋求醫師進行風險評估,是否需做大腸鏡檢查。這些習慣導致成為高風險族群邱展賢醫師提醒,一等親有大腸癌或息肉,本人有大腸息肉,有家族性息肉史,曾罹患慢性大腸炎,肥胖、平時活動量低、喜愛食用紅肉、脂肪,有吸菸、喝酒等習慣,此外隨著年齡增加,風險也上升。出現大腸癌的相關症狀,應就診並配合醫師建議進行適當檢查。倘為高風險族群或年過40歲,最好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重視兒童過動症狀 當心持續到成人

重視兒童過動症狀 當心持續到成人#持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很常見的疾病,盛行率在全球各地及台灣已達5~10%。好動、故意、調皮,幾乎是一般人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小朋友的刻板印象,連老師都非常頭大,署立台南醫院精神科兼任醫師蔡幸芳表示大多數的過動症狀在12~20歲間會緩解,但易分心及易衝動的問題卻不一定有明顯改善,一般來說,約40~50%的過動兒其症狀會持續到成人,提醒大家重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問題。 蔡幸芳醫師解釋,過動症只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簡稱,核心症狀包括:易分心、過動、衝動,且症狀必須持續一段時間,且已影響其功能的表現;功能指的是人際關係、學業、自信、情緒、工作、自我規畫、自我照顧的表現。過動症的孩子不一定會過動,分心型的過動症就只會明顯分心與健忘,常常拖拖拉拉,因而容易被忽視,被當成智能低下或學習障礙,其實他們可能很聰明的。蔡幸芳醫師表示雖然症狀隨著年齡可能會緩解,但及時的治療還是必要的,因為治療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於避免症狀所衍生的後遺症,例如人際關係差、學業表現落後、自信心低落、憂鬱、焦慮、工作不穩定、不遵守社會規範,甚至服用非法藥物等犯罪行為。目前治療的方式仍以藥物為第一優先,配合行為治療,與衛教父母如何去管教過動兒。孩童可參加情緒管理、自我管理、時間規劃、人際關係、注意力訓練、親子互動的課程以改善其問題,也可參考一些自我成長的相關書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