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神經

抽神經非完整治療 根管治療4要點

抽神經非完整治療 根管治療4要點#抽神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當食物尤其是糖類食物沾附在牙齒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分解,就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或讓牙齒脫鈣,細菌會累積在齒縫之中,就是蛀牙。若忽視不理會,不僅容易產生口氣問題、也會引發疼痛,還會隨著時間侵襲到牙髓,導致發炎、感染,嚴重更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臨床上,當牙髓有嚴重發炎、感染或是壞死的狀況,就可能需要透過根管治療,也就是坊間俗稱的「抽神經」來解決牙齒的問題,但仍有不少民眾根管治療後,便認為治療完成不再繼續回診,接受牙齒正式填補或製作正式假牙,卻仍持續出現牙痛狀況。醫師指出,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痛,主要與後續的牙齒護理不當有關。根管治療使牙齒缺損齒質 應進行牙齒復形修補牙醫診所張詩平院長解釋,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已缺損很多齒質,尤其牙齒邊緣喪失,將大幅影響牙齒強度。如果臨時填補物脫落,又未能及時補強,口水及細菌將汙染原本的根管系統,造成根管治療失敗;加上抽完神經的牙齒對於疼痛的感覺較不明顯,若是病患因咬到硬物或咬合力過重而不自知,將不自覺增加牙齒斷裂的風險。張詩平院長補充,牙齒根管治療後應要適當的復形填補物修補,就能夠取代缺損的牙質空間,避免根管系統再次感染,以保護剩下的牙齒齒質。牙齒復形的方式則須視齒質多寡,若缺損較大,但牙齒鄰接面結構完整可以做嵌體復形;若牙齒有大範圍結構喪失,則可能要考慮在根管內放置釘柱復形後,再製做牙冠復形。根管治療輔助牙套製作 保護牙齒提高治癒成效張詩平院長表示,根管治療不單只是將牙神經、血管及淋巴等移除,還包含牙髓腔開擴、清除牙髓組織,再將牙髓裡所有被細菌感染的部分全數清除,進行根管塑形,塞入藥劑治療,而後將其緻密充填,以藉此解決牙齒的感染、疼痛等問題,並盡可能保存牙齒。但由於牙齒根管系統錯綜複雜,有些根管還可能阻塞、鈣化等,張詩平院長說,因為每個人的牙型不同,因此難以一次性完全清除乾淨,也有可能因病人的牙根管鈣化嚴重,在根尖處或牙齒深處的細菌尚未被消滅,因此治療後還是可能有再度發炎的機會,而導致疼痛發生,需多次治療並輔助牙套製作以保護牙齒,才可提高治癒成效。根管治療日常照護 謹記四要點張詩平醫師建議,民眾在做完根管治療後,應要注意牙齒保養,更提醒民眾於根管治療療程結束後的2~3天內,若感覺牙齒脹脹痛痛是正常的,需要依照醫師囑咐按時服藥改善;若還有疼痛症狀,則建議適時尋求牙醫協助。他並提供四個要點供根管治療患者日常照護注意:1. 盡量避免使用根管治療之牙齒啃咬太堅硬之食物。2. 建議製作牙套保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3. 確實做好口腔牙齒整潔。4. 定期至牙科回診並追蹤牙齒狀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抽神經後還會牙痛?愛吃花生害齒裂!

抽神經後還會牙痛?愛吃花生害齒裂!#抽神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已經抽神經了,為什麼還會痛?」約40歲的林姓男子一年前在牙科進行根管治療,但近日吃東西時牙齒突然抽痛,痛到無法睡好。至牙科就診,醫師發現林男牙齒裂開,進一步了解得知他愛吃花生等堅硬食物,做完根管治療後牙齒也沒有製作牙套保護,脆弱的牙齒禁不起硬物而裂開。經評估齒質缺損太多,只好將牙齒拔除。根管治療後牙齒痛 可能是牙周發炎或牙齒產生裂縫當牙髓嚴重發炎、感染或出現壞死狀況,可能就需要透過根管治療來解決牙齒的問題。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其實並非單純將神經移除這麼簡單,牙醫師會將有問題的牙髓腔打開,並將發炎或壞死的牙髓組織清理乾淨並治療,再緻密充填,解決牙齒的感染、疼痛,並保存牙齒。根管治療後為什麼牙齒還會痛?南投醫院牙科主任曾光暉表示,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痛,臨床上常見牙周周圍發炎,或病人根管治療後沒有製作牙套來保護脆弱的齒質。當病人咬到硬的東西時,牙齒可能就會有裂縫,進而疼痛。根管治療後 建議製作牙套保護牙齒根管治療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也有可能病人的根管鈣化嚴重,在根尖處或牙齒深處的細菌尚未被消滅,將來還是可能再度發炎而導致疼痛。根管治療療程結束後的2至3天內,若感覺到牙齒脹痛是正常的,這時依照醫囑按時服藥應會改善。曾光暉主任提醒,病人在根管治療後,盡量避免使用根管治療的牙齒啃咬太硬的食物,也建議製作牙套保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並且要確實做好牙齒清潔,以及定期回診牙科追蹤牙齒狀況。

抽神經表示牙齒已死?醫:沒這回事

抽神經表示牙齒已死?醫:沒這回事#抽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治療蛀牙,聽到抽神經,不免讓人面露哀傷,心裡默默與遭抽神經伺候的牙齒道別,但抽神經就表示牙齒沒救了嗎?其實不然,牙醫師解釋,抽神經真正的名稱叫做「根管治療」,不少人以為用此法治療後,就宣告牙齒已死,但事實上,牙齒只會變得較為脆弱,只要用假牙套保護好,牙齒還是能持續使用。抽神經牙齒只是比較脆弱 還是可以正常使用苗栗醫院牙科賴柏睿醫師指出,抽神經其實只是一個簡易的溝通名詞,牙醫師真正在做的事情叫做「根管治療」,是在對受感染的牙齒內部管路進行清創和治療。而根管治療後的主要問題為牙齒變色和牙齒強度較為脆弱,所以一般根管治療完,常會建議製作假牙套,以提供牙齒保護。「好好的牙齒為什麼要抽神經?」他說,一旦牙髓腔受到感染的牙齒,根管治療是唯一有機會救這顆牙齒的方式。他回憶,過去就有一名病患,因誤以為抽神經會讓牙齒壞掉,因此要求醫師只進行蛀牙處的清除,還有將患處填補起來,但因蛀牙已深入核心,導致症狀不但沒有解決,反而還愈來愈嚴重。他也提醒,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確實會較為脆弱,所以若非必要,本就不會進行根管治療,所以還請民眾放心,相信醫師的判斷,才不會使症狀惡化。 

「抽神經」好痛 顯微輔助看得更清楚

「抽神經」好痛 顯微輔助看得更清楚#抽神經

20多歲的許小姐到牙科診所修整牙齒,檢查發現有兩顆臼齒需要進一步處理,由於一顆臼齒的根管不通,另一顆臼齒需要重新治療,若接受一般根管治療,可能得要拔牙,經轉介到雙和醫院接受顯微根管治療,讓她順利接受完整治療,兩顆臼齒也得以被保留下來。(圖:顯微根管治療)很多人都有因牙痛而被「抽神經」的經驗,但可不要以為抽神經後即可一勞永逸,在有限的視野中,醫師得憑「手感」決定治療極限,一旦治療不完全,發炎組織可能會從根尖孔跑出,造成骨頭發炎,甚至需要拔牙。雙和醫院運用顯微鏡輔助根管治療,得以看得清楚,以達到完全治療的目標。顯微根管治療是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進行根管治療。雙和醫院牙髓病科醫師李芳漪表示,顯微鏡可放大倍率,治療時得以看到深入部位,且因光線佳,可以照到肉眼看不到的部位。顯微根管治療適用於無法單純以傳統方式治療的患者,包括鈣化根管、彎曲根管、根管分岔等特殊狀況的病人,或是根管需要重新治療、需移除釘柱、根管破孔修補、根尖成型術、根尖手術等。臨床評估,約半數接受根管治療的患者,在顯微鏡下都可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微創植牙具備微創、微痛、微笑三特點 補足缺牙求職蓄勢待發

微創植牙具備微創、微痛、微笑三特點 補足缺牙求職蓄勢待發#抽神經

就像近來最夯的iphone強調「輕、薄、短、小」一樣,現代人對牙齒保健的知識越來越成熟,對牙科的治療品質也更趨要求。已執業超過10年,資歷豐富的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就提到,近幾年來大家對於「微創植牙」療程的信任度大大提升,且微創植牙克服了舊式牙橋犧牲前後牙的缺點,也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更舒服、傷口更小,復原更迅速,因此諮詢與手術人數在暑假求職潮湧現前就先感受到攀升變化。蔡忠翰醫師表示,人工微創植牙簡單來說是運用在缺牙的部位,將鈦合金的人工牙根埋入齒槽骨內,等到牙根與牙床緊密結合後,確定牙齦傷口癒合良好,最後才將牙冠套上去。而「微創植牙」是改良傳統翻瓣植牙手術,將手術過程簡化的新式植牙方式。「微創植牙」顧名思義,就要很迷你,不但手術步驟精簡,傷口也可迅速復原,這也是「key hole surgery」的原義精神。蔡忠翰醫師強調,「微創植牙」強調的是「三微」,即是「微創、微痛、微笑」三個特點。「微創」與「微痛」指的是植牙傷口微小,因此流血與疼痛感低微。而且,若是條件許可,「微創植牙」手術當天還可以製做過渡性的樹脂假牙,讓缺牙期縮短,減少對病人日常社交活動的影響,自信展現美麗「微笑」。此外,微創植牙表面麻醉即可,將有效降低麻醉風險。以前,若是缺一顆牙齒,醫師多會將前後兩顆牙齒磨小做為支撐,再套上三顆一組的假牙牙橋,若是缺牙顆數越多,為了確保完整的支撐及平衡,可能前後需要犧牲更多健康的牙齒。蔡忠翰醫師表示,在臨床反應上,傳統牙橋因為要磨牙,常會造成敏感酸痛,甚至有些患者還得要先抽神經,痛苦指數不可言喻。而傳統翻瓣植牙因為要切翻牙齦,疼痛感與感染的風險也比較大,至於「微創植牙」,如果由經驗充足的醫師施做,通常療程較前兩者快速,術中較為舒適,術後效果佳,使用壽命也較長。不過,因應病患本身的口腔狀況及客觀需求,不一定所有缺牙部位皆可適用微創植牙復原。蔡忠翰醫師指出,若是嚴重牙周病的患者,可能需先施行骨質重建手術,待牙齦骨的地基恢復後才能夠植牙。而若是病患口腔狀況複雜或兼具美觀需求等,醫師也可能採取互相搭配的治療方式以求得最好的術後結果。

裝了假牙還是痛?根尖病變導致發炎囊腫 人工植牙置換剷除禍根

裝了假牙還是痛?根尖病變導致發炎囊腫 人工植牙置換剷除禍根#抽神經

「醫師,我的牙齒之前就已經做成假牙了,為什麼還是會痛?」許多人花了大錢做假牙,本想可以高枕無憂好好享受美食,誰知道不出三、五年假牙就開始隱隱作痛,嚴重者甚至會流膿、發臭,影響人際關係!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表示,在門診臨床經驗中,一個月內大約就會接獲3-5個病患有這樣的困擾,追根究柢原來是「根尖病變」惹的禍,若情況嚴重引發持續性牙根囊腫,則需將問題牙齒拔除,以人工植牙代替。蔡忠翰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做假牙之前,牙科醫師一定會先針對牙齒進行根管治療,也就是俗稱「抽神經」。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失去了牙髓腔中的感覺神經,照理說牙齒應該沒有知覺,但卻在一段時間過後產生痠痛、牙齒敏感等問題,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牙齒的根管末梢形成病變,進而引發臨床上種種不適症狀。蔡忠翰醫師解釋,根尖病變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施行醫師在進行根管治療時,根管未封填完全,導致根管內有殘餘細菌,也有可能因假牙邊緣不密合導致細菌入侵而形成囊腫,另外病患的個人體質或學理上多種原因也有可能是根尖病變的成因。蔡忠翰醫師指出,大部分情況下,雖然根管末梢的細菌已侵蝕牙齦內的骨質細胞並形成囊腫,但是患者臨床上並不會疼痛,然而根尖病變就像一顆未爆彈,假使病患因自身免疫力低落或口腔內有其他因素誘發,都可能使原本如同休火山般沉睡的囊腫一觸即發,不但流膿、疼痛,嚴重還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危及臉部其他部位。蔡忠翰醫師表示,通常臨床上發現根尖病變症狀時,部分醫師會保守採用重新根管治療方式來處理,再一次將根管封填緻密使細菌無法滋生,囊腫可能就會慢慢消失康復,可惜這樣的治療方式治癒率偏低。因此蔡忠翰醫師提出,若是病患之根尖病變已有臨床上不適症狀或保守治療無法有效縮減囊腫範圍,則這顆牙齒則需考慮拔除,以防止病變範圍繼續擴大,甚至感染到鄰牙。而牙齒拔除後的空缺部位就需以人工植牙或牙橋復原,人工植牙因不需犧牲前後健康的牙齒當作支柱,也較為穩固長久,是最佳治療方式。蔡忠翰醫師也提醒,有效預防根尖病變的方式是療程進行前事先尋找技術優良且可信任之醫師,並在根管治療過程中詳細確認根管封填的程度,以避免根管治療不完全引發根尖囊腫,如此不但可使假牙使用年限倍增,也可避免牙齒拔除後延伸出牙橋、植牙等附加費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