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型

腸病毒不是小孩的專利 大人也會感染

腸病毒不是小孩的專利 大人也會感染#71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50多歲身材壯碩的陳先生,因為半夜嚴重喉嚨痛跑到醫院掛急診,經過醫師初步處理之後,隔天不僅症狀沒有好轉, 喉嚨反而更紅腫、不舒服,同時出現發燒的情形。陳先生再到耳鼻喉科看診,醫師當下反射性地檢查,發現他的手掌與腳掌長了不少小紅疹,還有一些小水泡與潰瘍,醫師告訴他是感染到「腸病毒」! 他很納悶,這不是小朋友才會得的手足口病,怎麼大人也會得?    時常看到小朋友,因感染腸病毒而停課或是死亡的案例。其實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症狀大多比較輕微,也因此民眾常會和感冒與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相互重疊,容易搞混。腸病毒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就像狗有分柴犬、貴賓狗、拉布拉多犬等),每一型的腸病毒感染後的臨床症狀也不完全一樣,其中最惡名昭彰的是「腸病毒71型」。它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也因為腸病毒有太多型別了,即使曾經被腸病毒感染過,未來還是有可能會再被感染的。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的疾病,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每一個種類還可再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小兒麻痺病毒因疫苗的施打關係,在台灣發生的機率偏低,但近年來仍有感染的案例發生,而其他種類的腸病毒,就有可能輪流發生。此外, 5歲以下的幼兒和新生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更要小心留意病情的變化。由於台灣氣候溫暖潮濕,而腸病毒又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因此以夏季4月到秋季9月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的個案,冬天也會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腸病毒傳播途徑與症狀腸病毒又稱為「手足口病」,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也正因為如此,在學校及公眾場合容易發生群聚傳染的狀況。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家中嬰幼兒也可能因父母或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上面所提到的接觸或飛沫而感染。因為大人症狀比較輕微,所以嬰幼兒也可能因為接觸到無症狀但帶有病毒之家長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留意病情的變化。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注意,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到大醫院接受檢查與治療。在發病前幾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具有傳染力,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感染腸病毒後約2到10天開始出現症狀,可以在喉嚨發現水泡。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指出,每一千名5歲以內的腸病毒患者,約有1~2名會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一旦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腸病毒的死亡率可高達33%!雖然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仍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來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腸病毒預防方法*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避免傳染給別人。 *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流行季節,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兒童玩具應經常清洗、消毒。 *幼童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回家後應立即洗手、更衣,沐浴。(本文摘自/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橙實文化)

台南首例 2歲女童染腸病毒重症

台南首例 2歲女童染腸病毒重症#71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南市本周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患者是北區一名2歲女童,1月中旬發病後,手掌出現輕微紅疹、喉嚨紅腫、持續高燒,看診後返家突然抽搐,再被送醫,確診是腸病毒71型引起腦幹腦炎。台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和學校應注意孩童健康,教導孩子勤洗手。勤洗手防疫不二法門這名女童是台南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也是全國第二例重症患者,經靜脈注射人類免疫球蛋白治療後,抽搐及高燒症狀明顯改善,已康復出院。台南市衛生局提醒,腸病毒雖未進入流行期,但社區仍可能有腸病毒71型零星個案出現,學校、教托育機構、補習班業者及家長應督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確實洗手,生病不上學。手部衛生為預防腸病毒最重要方法,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如廁後及擤鼻涕後應確實執行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雙手抹上肥皂,指尖、指縫、手心、手背、腕部徹底搓揉至少20秒,再以清水沖洗乾淨,防疫不二法門還是用肥皂勤洗手。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環境消毒建議使用漂白水,可破壞細菌、病毒蛋白質,是便宜且功效快速的消毒劑;消毒濃度建議使用 500 ppm漂白水,巿售家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6%,取 100 ml漂白水,加入 10 公升的清水中攪拌均勻即可,清潔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等防護衣物,擦拭時消毒反應時間至少10分鐘以上,再使用清水擦拭清潔,課桌椅、教具、玩具、遊樂設施、門把、娃娃車等為重點消毒目標。出現嗜睡抽搐應速就醫衛生局呼籲,腸病毒71型傳染力極強,幼童感染易造成腦膜腦炎、腦幹腦炎、腦脊髓炎,學校、教托育機構及家長應持續注意孩童健康,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送醫。

上緊發條!氣候溫暖潮濕 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

上緊發條!氣候溫暖潮濕 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71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4到9月是腸病毒的主要流行期,今年又以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的「腸病毒71型」最受關注,醫師呼籲,其實只要平時多注意衛生習慣與病毒防護,就能預防腸病毒的威脅。3月以來大、小雨不斷,6月又是台灣的梅雨季,這種溫暖潮濕的氣候正是孕育腸病毒生存的溫床!對於今夏來勢洶洶的腸病毒高峰期,醫師也和家長們同樣嚴正以待。別輕忽!週期性腸病毒大流行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龍厚玲醫師表示,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而據疾管署歷年來的統計,每3到4年就會有一波週期性的腸病毒大流行,自2012年大流行以來,推估今年再度流行的可能性極高,目前3歲以下幼兒對腸病毒71型都未遇過大流行,身體沒有抗體、缺乏保護力,因此醫師紛紛提早呼籲,及早做好腸病毒預防準備。「腸病毒初期症狀和感冒很類似,容易讓家長混淆。」龍厚玲說,初期同樣會有發燒、喉嚨痛、活動力與食慾下降等症狀,醫師通常會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及經驗來加以判斷。她強調,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溼,從3、4月的春天開始,到夏秋季節都是腸病毒典型的活躍期,通常會落在5-6月及9月開學後兩個高峰期;今年至3月中為止雖只零星傳出3、4個病例,但由於傳染速度很快,民眾不可不慎。重症前四大徵兆 應立即就醫腸病毒71型容易併發的重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以及肢體麻痹等。龍醫師特別提醒,以下重症前的徵兆,一有其中一項就一定要立刻送醫,以免併發更嚴重的急症!●活動力與食慾極度下降/特別是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孩子會有眼神發直、情緒反應低、疲倦感重、反應變慢,甚至意識不清等情形。●「肌抽躍」現象/睡覺前或入睡後會有不自主的身體抽動,當肌抽躍情況頻繁到一小時5、6次以上時,表示孩童的腦神經已受到攻擊,此時是重要的警訊。●持續及噴射狀的嘔吐。●在沒有發燒的時候持續有心跳及呼吸急促的狀況。他也提醒,如果家中幼童受到感染,應給予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幼童可能因為口腔水泡及潰瘍而拒絕進食,此時可少量多次給予軟質、流質或冰涼食物,像布丁或冰淇淋、優酪乳等,避免熱的或較硬的食物。必要時使用醫師開立的解熱鎮痛藥物來減緩小朋友的不適感,最重要的是隨時觀察有沒有出現重症的徵兆!

小兒當心!今年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

小兒當心!今年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71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至6月達到高峰。但今年卻已有4例腸病毒七十一型病例,高於前三年同期而且上次腸病毒七十一型流行是2012年,國內三歲以下幼兒大多未感染過,推估今年大流行機率高。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說,雖然腸病毒71型的致病力較強,絕大多數的患者在發病後7到10天內仍可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出現重症現象;感染者年齡越小者,重症發生率越高,其中又以未滿1歲嬰幼兒最高。出現4大重症前兆  速就醫嚴重病症均於發病後七天內出現,平均為發病後三天左右,所以發病後七天內應特別注意觀察嚴重併發症的各種可能病徵;持續嗜睡、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及心跳加快與肌躍型抽搐為重症4大前兆,家長應特別留意。腸病毒感染目前沒有治療病毒的特效藥,家長可以做到的為避免感染以及感染後發病時留意重症前兆及早就醫。吳宗儒也提醒,正確洗手、良好衛生習慣、適當隔離患者與健康幼兒、流行期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家環境通風及衛生、兒童玩具清潔及消毒等,仍是預防腸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

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現蹤 嬰幼兒應多留意

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現蹤 嬰幼兒應多留意#71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升溫!日前,疾管署透過社區病毒監測,發現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陽性個案,為桃園市八德區3歲6個月男童,未就學,平日由母親照顧,發病前曾與母親回廈門娘家,5月31日返台當晚出現發燒,隔日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因持續出現發燒、咽唊炎、食慾差、抽搐等情形,家屬於6月3日送至醫院並住院治療,已於6月9日出院返家,目前個案雖有輕微咳嗽,但健康情形良好,家中除父母外,無其他小孩,廈門當地有4個年紀較大的表兄姊,其中有2位有發燒及喉嚨潰瘍的情形。腸病毒流行高峰 目前已有兩例死亡個案國內現處腸病毒流行高峰,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第23週腸病毒急診就診人次與前一週持平,但門診就診人次仍較前一週上升;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約占73.5%),第22週社區中檢出1例腸病毒71型陽性檢體。今年截至目前共計3例重症個案(2例死亡),其中2例感染克沙奇B5型、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學齡前嬰幼兒 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若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留意是否出現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契機。

今年首例!境外移入71型腸病毒

今年首例!境外移入71型腸病毒#71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透過社區監測,發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腸病毒71型個案,為一名3歲大男童,與父母長住馬來西亞,11月26日回國時出現喉嚨痛、耳朵痛等症狀,隔日因手腳掌、膝蓋、屁股出現紅疹就醫,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其妹妹也出現類似症狀,目前均已康復。對此,疾管署提醒民眾,冬天雖然不是腸病毒流行季,但腸病毒並不會完全停止活動,全年皆有感染的風險,所以,無論身處國內外,都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免腸病毒趁虛而入。71型腸病毒 在東南亞、日本皆曾監測過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疫情於3月底開始上升,6月達高峰後持續下降,截至目前共有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而今年社區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別為克沙奇A型,首次於11月底檢出腸病毒71型的輕症個案,近年在鄰近東南亞國家及日本皆曾被監測到。不過,台灣過去於2008年及2011至2012年間亦發生過腸病毒71型的流行,至今雖已兩年沒出現大流行,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亦持續密切監測各型別腸病毒的活動情形,防止疫情發生。注意!呼吸急促、肌抽躍為前兆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家長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若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留意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疫情升溫 5歲以下為高危險群

腸病毒疫情升溫 5歲以下為高危險群#71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中部的2歲5個月大男童,5月初因發燒、手足口病等腸病毒症狀到診所就診,2天後出現頻繁之全身抽搐,疑似腦脊髓膜炎病徵,所幸及時就醫並轉診大醫院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經該署研判為克沙奇A16型腸病毒感染,為今年第1例由該型病毒引起的重症個案。經疫調發現,個案發病前其家人曾有腸病毒症狀,為可能的感染來源,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為避免腸病毒的危害,大人小孩都要落實正確勤洗手,有重症前兆立即至大醫院接受治療。克沙奇A型病毒 致病力低於71型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近來急診腸病毒個案比率已達12.28%,疫情快速攀升,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病毒,最容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活躍度尚低。此外,疾管署也指出,國內每年均有克沙奇A型病毒之流行疫情,每年所流行之型別不同,整體而言,該型病毒的致病力不如腸病毒71型,引發重症的比率極低,所以,民眾無須過於恐慌。養成良好洗手習慣 降低感染率只是,家中有5歲以下的嬰幼兒的民眾需多加注意,因為他們為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沒有症狀或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的症狀更加輕微,不容易察覺及預防,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腸病毒疫情週報 新增一例71型重症個案

腸病毒疫情週報 新增一例71型重症個案#71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本(25)日公布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於南部的9個月大男童,自9月中旬開始有發燒、手足及臀部出現紅疹症狀,赴診所就醫後診斷為腸病毒,後因高燒不退,且出現肌抽躍之疑似重症病徵,轉往大醫院就醫,經妥善治療,已康復出院。本年截至9月24日止,累計共146例重症個案,其中143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依據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自本年7月中旬達到高峰後持續下降,不過較容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仍在社區流行,無法完全免除感染及併發重症的風險,因此疾管局呼籲民眾不可大意,須持續小心防範。疾管局指出,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常見群聚感染,疾管局提醒民眾及教托育機構,環境應定期進行清潔,兒童常接觸物品及玩具,如課桌椅、書本、遊樂設施、娃娃車及玩具(特別是絨毛玩具)等,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學童,無論在家在校,都應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當學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並遵照醫師建議,請假在家休息,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疾管局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該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