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高血脂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冷發生心肌梗塞的人數激增,這些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是再次復發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疾病的復發關鍵就在「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控制。曾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重視壞膽固醇數值,若壞膽固醇未控制達到70mg/dL以下,應積極與您的醫師討論。已服用現行高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卻仍無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可考慮增加使用新一代的降血脂藥物,幫助病患再降低57.1%壞膽固醇。55歲的郭先生過去從事夜班工作, 4年前下床昏倒在家中,急診發現同時患有急性冠心症及高血脂、高血壓,心臟血管已被堵住,緊急裝心臟支架才挽回。然而郭先生出院後仍常胸悶、頭痛,長期追蹤的血脂跟血壓都超標許多,郭先生積極控制各方面數值,不僅換作息正常的工作、飲食改變,也按照醫囑服藥,但血脂就是一直無法控制,十分擔憂血管隨時會再堵塞爆發心肌梗塞。後來在醫師建議下,郭先生開始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用後效果十分顯著,一年後他的壞膽固醇數值成功從230降到30 mg/dL,胸悶、頭痛的情形也改善許多。心肌梗塞年輕化 高血脂症因子增加顯著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表示,根據最新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 ,近十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且這些患者中,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比例皆未增加,但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成,代表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非常顯著。另外相較於其他年長族群,年輕族群(小於55歲)中,三高危險因子中,高血脂症是最常見的。積極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對於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非常重要。李貽恆醫師解釋,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為血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附著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易導致血管堵塞、動脈硬化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根據《刺胳針》上研究指出,壞膽固醇(LDL)每升高39 mg/dL,就增加22%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25%。降膽固醇藥物史他汀類 使用上有其限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暨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分享院內數據,2016-2018年上半年的患者約1/3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經過降血脂治療,出院半年追蹤壞膽固醇指數未能控制達100 mg/Dl。已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患者該控制壞膽固醇於70 mg/dL以下,超過6成的患者皆未達標,表示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現行藥物的輔助下仍有很大部分暴露在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中。吳彥雯主任表示,現有藥物史他汀類使用上有一些限制,如史他汀類的劑量每增加1倍,只能多降6%壞膽固醇,因此若要繼續達到降低壞膽固醇的效果,藥物副作用會令患者難以承受,常見副作用有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表現等。患者耐受度差或擔心傷肝而減低用量,故讓壞膽固醇的控制有其極限。抑制其酵素產生 提升控制壞膽固醇科學家持續找尋其他治療新武器,希望能讓高血脂患者成功治療達標,發現造成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PCSK9酵素。研究發現,若PCSK9酵素過高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造成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PCSK9酵素抑制劑能夠阻礙酵素產生,便能更有效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有壞膽固醇控制瓶頸。吳彥雯醫師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高血脂研究在台灣、韓國進行,24周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57.1%。根據台灣七大學會共同制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者,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才能確實遠離復發及猝死風險。

高血脂可停藥?3迷思恐增冠心病風險

高血脂可停藥?3迷思恐增冠心病風險#高血脂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調查發現,逾半數經確診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6成曾自行停藥超過7天!醫師提醒,高血脂3大治療迷思亟待破除。一份國外研究顯示,住院病人若停止使用降血脂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增3倍。醫師呼籲,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醫師討論,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才是控制血脂關鍵。近6成高血脂症病人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根據1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每5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原因第2名,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有年輕化趨勢,而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根據調查結果,59%高血脂症病人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高達71.3%病人認為靠運動和飲食可有效控制血脂,33.8%覺得高血脂症沒那麼嚴重不用服藥。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防止疾病再發。高血脂症初期無明顯症狀。確診為壞膽固醇偏高病人,若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宜同時給予降血脂藥物和改善飲食及生活方式;若無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先從飲食和生活方式改善作起,若3至6個月後血脂仍然異常,則應考慮藥物治療。使用藥物的病人中,高達6成表示曾經連續7天以上未服用降血脂藥物,3成病人覺得指數有下降就自行停藥,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血脂指數異常為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子,穩定控制血脂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治療而可能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機率遠遠大於可能產生副作用的風險。隨意停藥 高血脂症3大迷思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推估原因包括,醫師及病人對於壞膽固醇目標認知有落差、病人服藥順從性低、醫師或病人擔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臺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3大迷思:迷思一) 不用藥物治療,高血脂症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生活習慣的調整可幫助病人降低膽固醇指數,但中高風險以上病人仍需搭配藥物治療。李貽恆教授強調,如果無法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該與醫師討論盡早接受藥物治療,對心血管也能起保護的作用。迷思二) 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李貽恆教授指出,病人用藥順從性低,正是導致血脂指數無法控制的主因之一。國外研究顯示,病人如停用Statin類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近3倍;而服用Statin類藥物順從性佳的病人住院率則較低。迷思三) 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的高血脂症病人中,3成擔心產生藥物副作用。李貽恆教授強調,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3步驟控血脂 降低冠心病發生率研究顯示,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指引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可遵循3步驟穩定控制血脂:1)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2)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3)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

逾半數高血脂症未治療!當心致冠心病

逾半數高血脂症未治療!當心致冠心病#高血脂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即每五人就有一人血脂指數超標,高血脂症儼然成為國病之一。但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逾半數經確診之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六成曾自行停藥超過七天以上;顯示在心血管疾病發生後,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可能與治療觀念不正確有關。自己當醫生?恐讓高血脂症如脫韁野馬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教授指出,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已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有效防止疾病再發;但即使是有使用藥物控制高血脂症的病人,「自己當醫生」的情形仍很常見,而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高血脂症三大治療迷思 恐陷心血管疾病危機研究顯示,當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其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台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三大迷思亟待破除,包括高血脂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都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及血脂指數無法控制;此外,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 冠心病復發機率可降低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應遵循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以穩定控制血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運動健將胸悶 心肌梗塞險奪命

運動健將胸悶 心肌梗塞險奪命#高血脂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外表健康的運動健將,無不良嗜好,不代表心血管問題就不會找上門,尤其是有家族高血脂症或糖尿病的人!一名20歲出頭男大生,本身是排球校隊、運動健將,在大學畢業及當兵前的這段期間自我訓練,卻出現胸部悶痛症狀;進一步就醫以心導管檢查,結果竟發現他的心臟三條主要血管幾乎塞住,接近急性心肌梗塞狀態,經由緊急置放6支心臟支架打通血流,才保住一命。壞膽固醇飆至400mg/dL 原來有家族性高血脂症收治這名運動健將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該名男大生非常年輕,一般不太會聯想到心肌梗塞問題,但對方自訴運動後胸悶胸痛,詳細問診,由於對方一句「家人有高膽固醇」,於是決定安排進一步檢查,想不到他的低密度膽固醇(即俗稱壞膽固醇)竟飆至400mg/dL。再發高風險族群 壞膽固醇應降至50mg/dL以下雖然這名男大生後續服用2種降膽固醇藥物,壞膽固醇雖從400mg/dL降至150mg/dL,但因為其屬於再發高風險族群,理想標準應控制在70mg/dL以下。所以,為積極控制病況,王宇澄醫師於是建議他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得壞膽固醇降至50mg/dL以下,大幅降低心肌梗塞發生風險。8成膽固醇來自肝臟合成 茹素恐無法達標王宇澄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健檢報告出現紅字、膽固醇指數超標,還以為只要飲食清淡、平時注重養生,少吃肉或改吃素食,膽固醇數值就會下降;事實上,人體高達8成膽固醇都來自肝臟合成,儘管努力吃蔬菜水果、甚至茹素,膽固醇控制可能還是無法達標,例如相聲劇團「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平常早睡早起,日子過得很養生,卻還是在上海站巡演時,突感胸悶不適,緊急送醫治療,病況頗為嚴重。降低壞膽固醇防心病 PCSK9抑制劑治療新選擇王宇澄醫師強調,壞膽固醇指數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呈現直線相關,如能將壞膽固醇控制越低,就越能有效預防心肌梗塞及冠心病,目前國內不少降血脂藥物對於降低壞膽固醇都有不錯效果,即使服用傳統藥物控制仍不理想,可評估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提供傳統藥物以外的治療新選擇。除了規律用藥降低壞膽固醇外,王宇澄醫師也提醒,平時要養成適度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當然也應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及甜食等地雷食物,才能降低心血管危機,讓自己更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健康飲食 遠離高血脂症

醫訊/健康飲食 遠離高血脂症#高血脂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脂是一種文明病,飲食生活習慣不當,高血脂症會提早報到,危害健康。血中的脂質含量過高,俗稱「血油太高」。現代人的飲食中經常吃入過量的膽固醇,又缺少纖維質的攝取,易造成肥胖產生高血脂。高血脂可能引發相關危險除了心血管疾病外,也與腦血管疾病(俗稱腦中風),當然和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相關,所以高血脂症的控制不容輕忽。而亞東醫院也特別邀請了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帶大家認識高血脂症,以及如何預防高血脂症的產生。講座時間:101年7月21日 (六) 上午09:30~10:30講座地點:亞東紀念醫院一樓思源廳講座洽詢:(02)7728-2324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高血脂症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100年5月22日(星期日)上午假臺北市松山國小合辦「世界高血壓日健走GOGOGO」活動,現場有血壓及腰圍量測及臺北市民健康卡集點服務,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100年5月17日,主題是「Know Your Numbers and Target Your Blood Pressure」,係宣導以「健康數字 健康血壓~Half in Five」為口號。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臺北市98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臺北市十大死因第2、3、9位,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89%、7.59%、2.59%,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2.07%,亦即北市將近每4.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就算過胖,腰圍過大之腹部肥胖係內臟脂肪型肥滿,則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和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因子。瑞典研究發現,每天多坐1小時看電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風險就增加26%,要運動30分鐘才能抵銷久坐1小時增加的風險,建議每坐50分鐘就必須起身休息活動10分鐘,伸展筋骨。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18歲以上運動盛行率約69.68%,尚有四成人口未建立運動習慣。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規律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尤其是耐力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登山、慢跑、游泳或有氧舞蹈等。然而,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先接受醫師的檢查,藉此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安全的運動量後,再斟酌自己的病情和體能狀況來從事運動。今年世界高血壓日將舉辦適合一般大眾參加的健走活動,期許號召千人一起健走以保持「健康數字健康血壓」,宣導力行預防高血壓的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八部: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 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 控制食鹽食用量,健康的成年人8~10公克/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於5公克/天以下(一茶匙約5公克的鹽)。 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 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 戒菸、少喝酒。 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 應養成清心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