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親教養

最熟悉的陌生人 欺負媽媽的女兒

最熟悉的陌生人 欺負媽媽的女兒#毒親教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艾麗從小極受爸爸疼愛,常被他一把高高舉起,對著親朋好友說:「這是我的公主。」 艾麗很喜歡這種受寵的感覺,被舉得高高的她,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樣, 她看到爸爸以她為榮,看到親友滿臉羨慕,唯獨媽媽常不以為然地說:「把她放下來,你太溺愛孩子了。」 爸爸把她放下後,會一邊幫她整理衣裙,一邊反駁道:「哎呀 !妳懂什麼?女兒就是寶,當然要捧在手掌心。」 看爸媽你來我往地鬥嘴,艾麗也學著爸爸的口吻說:「媽,妳不懂啦 !」逐日長大後,艾麗才注意到媽媽在家中地位低下,不是被爸爸嘲笑,就是得忍受爺爺奶奶輕蔑的眼神。兩老就住在對面,不時會拿著鑰匙直接開門進來。小時候,艾麗還看過媽媽剛洗完澡,穿著輕薄睡衣走出浴室,經過客廳時發現爺爺坐在那兒看電視,嚇得躲回浴室,叫艾麗趕緊拿運動服給她換上。直到在學校接受兩性平權教育,她才明白爸爸對媽媽「不尊重」艾麗上高中之後,開始對人際關係、心理學產生興趣,她察覺到自己和媽媽的關係比和爸爸、爺奶還生疏,而她最常對媽媽說的話就是「哎呀!妳不懂啦!」 有幾回,見媽媽欲言又止,默默轉身離去,她還洋洋得意──媽媽被我打敗了。讀大學後,見到幾位閨密和媽媽情同姊妹,可以一起逛街、看電影、出遊,她才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直到在學校接受到兩性平權教育,她才明白爸爸對媽媽的態度是「不尊重」,爸爸常嘲笑媽媽「妳都讀到碩士了,連這個都不懂」,不然就是說:「妳為這個家賺過一毛錢嗎?」 好殘忍啊!但媽媽對這些話語全無反擊能力,往往一聲不吭,最多咕噥兩句:「是你不要我出去上班。」、「你到底要我怎樣?」 念到大四時,艾麗自認有能力面對爸媽之間的問題了,便從關係較好的爸爸先著手。「爸爸,當初你和媽媽是怎麼認識的?為什麼會想追媽媽?」 被女兒突如其來一問,爸爸一臉不屑地回答:「就是亂槍打鳥呀!」 媽媽是很有才氣的現代女性,她的回答浪漫多了,「我和妳爸是在讀書會認識的,有一次,我分享完閱讀心得,他就直接找我說話。我在中文系念研究所,他是喜歡藝文的高職生,我們倆就很聊得來,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不知道他後來為什麼不愛看書了,連我去聽演講、參加成長團體也反對。」 這天,母女一起上超市,回家的路上,艾麗很認真地瞧著媽媽的臉龐,多麼有氣質、有魅力的一張臉啊!當初爸爸被吸引不是沒有道理,如今這張臉卻被埋沒在都市的一隅,被冷落在家庭的角落。「妳上幼稚園後,我打算再回去上班,但妳爸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沒力氣照顧妳,堅持要我留在家裡。我和他吵了好幾回,吵到後來也累了,而且想說如果自己硬要去上班,和妳爸的關係可能會破裂,最後只好放棄。」 爸爸潛意識對於高攀媽媽有極大恐懼,以大男人姿態控制對方聽完原委,艾麗更能理解媽媽了,忍不住問道:「爸爸對妳這樣頤指氣使,妳為什麼不反抗呢?」 「哎呀!」媽媽把一手大包小包的蔬果換到了另一手,轉了轉痠痛的肩膀,幽幽地說:「小麗,媽媽當然想過要離開這個家,但是,妳怎麼辦?」 「我已經這麼大了,媽,妳要勇敢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艾麗脫口而出的話令自己也嚇了一跳。媽媽回以苦笑,內心五味雜陳。見狀,艾麗更覺心疼,媽媽一路以來真的辛苦了。「媽,我拿得不多,水果那袋讓我拿吧 !」 媽媽真的把沉重的水果袋交給女兒,說了一聲「謝謝!」 母女倆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返家的路上,和煦秋陽令人舒暢愜意。艾麗明白了一件事,爸爸因為潛意識裡對於高攀媽媽有極大的恐懼,因而以大男人姿態來控制對方。小時候的她看在眼裡也有樣學樣,結果,又多了一個人欺負媽媽。「媽媽,不好意思,以前是我不對,以後我不會這樣了。」 「哦!妳長大了。」媽媽停在紅綠燈前,笑盈盈地看著她說。原生家庭潛意識的恐懼──希望自己擁有更多愛而與家人競爭母女關係極為奇妙,居中的男人(丈夫/爸爸)若偏袒一方,家中的緊張氣氛便會立刻升溫;多數男人會毫無條件接納所謂的「前世情人」(女兒),老婆看了當然不是滋味。挑剔、批判、找碴……母女互相爭吵,彷若手足之爭,最後才發現始作俑者原來是男人。老公潛意識裡擔心配不上老婆,所以表面上是在孩子面前戲謔老婆,壓制她的氣勢,其實是做出了「拉一個打一個」的行為。(本文摘自/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出色文化)

打孩子給親戚看 低自尊阿爸心中的痛

打孩子給親戚看 低自尊阿爸心中的痛#毒親教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阿傑從小常挨老爸拳打腳踢,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他都算得上受虐兒了。這一天,在成長課程裡,阿傑透露原生家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自己的孩子犯錯,要先下手為強,以免被人論斷。然而,有時阿傑沒做錯也挨打,因為他老爸潛意識恐懼太深,使他經常無辜受罰。「其實,我爸常騎腳踏車載我四處逛,還會買熱豆花給我吃。」 「聽起來你爸挺疼孩子的啊 !怎麼打你這麼不留情?」我好奇地問。「主要是打給別人看啦 !」聽阿傑這麼一說,同學們都笑了開來。原來,阿傑出身在大家庭,伯叔姑嬸之間常為了芝麻綠豆小事,打自家小孩給長輩和親戚看。有一回,大阿傑一歲的堂哥阿勇拿彈弓捉弄堂妹珊珊,見珊珊痛得哇哇大叫,阿勇轉身就跑。這時,阿傑正巧路過,又湊巧被老爸看到,馬上就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了一拳,「叫你不要欺負珊珊,你怎麼都講不聽 !」 阿傑覺得很冤枉,肩膀也被打得痛徹心腑,便大哭起來。這時,小嬸跑過來解釋說:「三哥,不是阿傑啦 !是阿勇打的,我在旁邊洗菜,看得清清楚楚。」 阿傑在大家庭長大,看得出體弱多病的爸爸工作能力不如家族中其他男人,書也讀不好,在七位兄弟中,最不受阿公阿嬤重視,加上只生了阿傑一個,在勢單力薄的局面下,便常打阿傑,以表示自己有好好管教小孩。幸好阿傑很爭氣,他有媽媽聰明伶俐的基因,功課好、運動好、人緣好, 是班上的佼佼者,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後,就不再挨爸爸打了。成績優異成了他的防護罩,加上阿公阿嬤相繼離世,伯叔分產分家各自發展,大家族的陰影便漸漸淡化。然而,潛意識的恐懼還是找到了機會悄然作祟。阿傑後來考上醫學院,擔任實習醫師時,媽媽因罹患胰臟癌很快就過世了。阿傑責怪自己太晚注意到媽媽的異狀,便把老爸接到北部一起生活,以便就近照顧。一年後,阿傑結了婚,也有了兒子小明。有一天,三歲的小明不小心打翻了茶几上的熱水杯,雖然沒被燙到,但仍被阿傑抓起來痛打屁股。「你為什麼要打他?他又不是故意的。」在房裡聽到動靜,行動已不太靈活的老爸勉強跑出來阻止阿傑。這時,阿傑更加不滿,喝斥道:「當年你打得比我還兇,現在怎麼又不准我教訓孩子?」 老爸頓時不知如何回應。見爸爸慢慢走向客廳的沙發頹然坐下,阿傑停住了手,又聽小明不停抽泣,他知道自己情緒失控、出手過重了,當場懊惱得痛哭流涕。沒想到,兒子反過來安慰他:「爸爸不哭,我以後會乖乖。」 阿傑聽到兒子這麼一說,小時候的委屈、膽怯、憤怒突然排山倒海而來。這天是週末,阿傑的老婆有事外出,他哄兒子睡午覺之後,來到客廳準備擦地板,卻見老爸佝僂著身子,正吃力地抹去地上的水漬。「爸,我來,你休息吧 !」阿傑說了兩、三遍,老爸仍悶頭擦拭。這時,阿傑突然聽到這一生最想聽到的話。「阿傑,以前阿爸常打你,是阿爸不對,但你要原諒我啊 !在那個時代, 家族裡大家都看不起我,我可不想讓他們說我連自己的兒子都教不好。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你不要再打小明……」老父親努力壓低哭聲,肩膀卻不停抖動揭穿了他的情緒。阿傑看了於心不忍,一把抱起老爸:「爸,過去的事不要提了。你趕緊坐下,身體要顧好。」 扶著瘦弱的老爸坐好後,阿傑就看到他淚流滿面,還喃喃自語:「你別學我那樣打小孩。」 說到這裡,阿傑對著班上同學感嘆道:「在那樣的時刻,我才知道我多年來的恨其實老爸心裡都清楚。」 「你現在還恨嗎?」有學員突然冒出這句話。只見阿傑搖搖頭,堅定而溫柔地說:「當然不恨了,老爸只有一個,現在我疼他都來不及啊 !」 原生家族潛意識的恐懼──畏忌被親戚說閒話而矯枉過正「族人凝視」是指原生家族裡以共同的默契、慣例來約束彼此。通常祖輩的想法、做法會一脈相承往下傳遞,可能從祖父母那一代開始,也可能要往上追溯到曾祖輩。親戚之間很多話是不講開來的,只會以眼神默默地行使家法,讓大家在互相監視下都能謹守家規。在這過程中,當然也會將祖先潛意識的恐懼一代一代傳下去,然而,上一代的人害怕被說閒話、擔心被瞧不起,不免會使被教養的兒孫成了代罪羔羊。(本文摘自/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出色文化)

媽媽帶我趕場學才藝 這種人生快窒息

媽媽帶我趕場學才藝 這種人生快窒息#毒親教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天,成長課導師班的學員們分享陪伴兒女的經驗。羅玲是大家公認的最佳媽媽,她有一個念國一的兒子、一個念小五的女兒,兩個孩子在家中很少爭吵頂嘴,羅玲一派輕鬆地說:「我讓他們從小自己作主、自主管理,也尊重他們的感受,所以,他們都很懂事、有禮貌,一點也不用我操心。」聽到羅玲家如此和諧,學員珊妮急了,她的兩個兒子天天吵架,讓她都快精神崩潰,於是忍不住問道:「妳的孩子不會拒絕去補習嗎?他們不會吵著要打電動嗎?妳也不用陪他們上才藝課嗎?」羅玲看懂夥伴們的好奇,便謙虛地說:「我是職業婦女,哪有可能無時無刻陪伴孩子?我就是讓他們先了解自己需要哪些學習和休閒活動,至於要選擇哪些課程去上,我通常會給他們一星期的時間考慮。要上,就認真學;不想上,那也不勉強。漸漸地,他們就懂得充分運用時間,安排自己有興趣的活動。」聽羅玲頭頭是道地分享,學員們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突然有位學員發覺其中的矛盾之處,「咦?妳都已經知道怎麼教小孩了,為何還要來上成長課呢?」「對啊!」學員們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其實,身為老師的我也想明瞭箇中原因,因為這個班開課不久,彼此還不是很熟悉。「我小時候被媽媽過度陪伴,曾經很不快樂,到現在也還是不太理解我媽的想法,所以希望透過成長課,重新明白我遭受的壓力,同時,學習陪伴孩子時能夠更加收放自如、張弛有度。」羅玲生在男尊女卑的家庭,父親非常權威,不但在商場呼風喚雨,還有從不間斷的女人投懷送抱。這樣的婚姻關係,讓倔強的母親絕不示弱,也決意把獨生女教成親友眼中的第一名。羅玲的母親有許多潛意識恐懼是可以理解的,她擔心女兒不成才,害怕在家族裡沒有地位,因而產生錯誤的期待,使得羅玲成了被過度陪伴的小孩。家裡的物質條件是富裕,可羅玲卻是被母親緊緊操控的可憐孩子,小時候被打扮成小公主,有學不完的才藝、做不完的功課;家裡來了客人,她還要隨時被叫出房間,唱首歌、彈段鋼琴地表演一下。母親常對羅玲說:「長大以後,妳就會感謝我。」羅玲完全無法接受這句話,心裡既厭煩又痛恨,她不明白被框住的生活有什麼樂趣?有什麼好感恩?因此,大學考試後填寫志願時,羅玲完全不讓母親插手。當時,父親還出面念了母親一頓:「她不是妳,她有自己的路要走!」母親才悶悶不樂地放過了羅玲。「那是什麼感覺呀?」珊妮好奇羅玲被過度陪伴的反應。「每天都想死啊!」羅玲脫口而出,從小到離家念大學之前,她的靈魂彷彿被囚禁在媽媽手中,動彈不得。「啊!有這麼嚴重?我家老二也常常抗議每天被載來載去、學東學西,我是很有成就感,他卻痛苦萬分。我真的做錯了嗎?」珊妮一臉迷惑。「吳老師,我可以問珊妮一個問題嗎?」羅玲尊重課室倫理,先徵求我的同意,我當然點點頭。「珊妮,我很想了解我媽當年的心情,像妳們這樣要孩子學那麼多才藝,是怕自己不夠好,還是怕孩子不夠好?」羅玲的問題直搗核心。見珊妮一時語塞而陷入沉思,我順勢請大家分組討論──陪伴孩子成長如何拿捏分寸?在這個導師班裡,羅玲見識了許多類似母親的做法,逐漸明瞭當年母親的心情和需要,也漸漸釋放對母親的不諒解;珊妮在班上和羅玲成了同進同出的好朋友,對自家兩個兒子不再過度陪伴,有一次分享時,她說了一句讓學員們會心一笑的話,「放牛吃草,時間到了,牛反而會自動回來耶!」嗯!如何陪伴孩子要因人、視需要、看狀況而定,羅玲家的經驗讓大家感觸良深!原生家庭潛意識的恐懼:過度把孩子當重心家長緊抓孩子不放是一種「過度陪伴」,孩子在幼兒階段時,會誤以爲這是被疼愛、被關注,等到自我意識逐日成長,才發現那不過是爸媽的桎梏。大人之所以會抓著孩子不放,是因為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如水中浮萍,茫然無主。因為沒有「根」的空虛,於是在慌亂中抓一個算一個,被一把抓到的兒女就此跟著飄浮。羅玲本能地逃離媽媽的掌控,但她不明白媽媽曾經有過的生命經驗,回頭去理解,才能釋放對媽媽的怨懟。家長成長自我探索:我給的是適度的陪伴嗎?一、Yes No 過度乖巧的孩子也有令人擔心之處?自我叮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Yes No 孩子叛逆是因沒機會說出心聲?自我叮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摘自/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出色文化)

Menu